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信息
时间:2023-09-06 00:33:06 作者:一个人难过 我想问问关于生猪养殖的国家政策
1、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为稳定生猪生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2、继续实施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户)贷款贴息政策,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并将建设资金贷款纳入贴息范围。
3、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凳芦、规模养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动物防疫、环境控制等设施建设。
4、省级财政要落实生简差猪生产稳定专项补贴等措施,对受影响较大的生猪调出大县的规模养猪场(户)给予临时性生产补助,稳定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
5、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不得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6、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要把支持恢复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发生过疫情及扑杀范围内的养猪场(户),提供便利、高效的信贷担保服务。
更多关于关于生猪养殖的国家政策,枣咐带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518f3e161582988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生猪养殖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猪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极为关键,只有把握好了正确的方法,高质量生产才有保障。
良好的生猪养殖管理是避免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措施昌迅。对于怀孕母猪,要做好产房和仔猪圃的管理工作,全面落实饲养管理原则,在临近分娩时对怀孕母猪进行全面消毒杀菌,确保母猪健康。运输前用温水清洗身体,确保清洁。
在生猪养殖中,对引起罩谈胃肠道疾病的不同病原体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猪痢疾等常见肠道疾病可口服3天,每日2次,每次5mg/kg。也可以通过肌肉注射0.5毫升/千克0.5%石脑油溶液来治疗。
养猪过程中,要保证圈舍内的通风,每天定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水、多余饲料、垃圾等物质,营造干燥舒适的饲养环境。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防止病原体感染猪的消化道。在生猪养殖中,应提供充足的水源以保证水质,并定期检测饮用水的质量。
在生猪养殖中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措施。高放养密度往往会降低空气质量,增加空气中病原体和病毒的密度。同时,室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也会导致猪的呼吸道疾病,导致猪的应激反应和抵抗力降低。会引起肠胃疾病。一般建议人口密度控制在每10m2面积8~10个左右。适当的猪密度确保猪得到足够的饲料、阳光和水。良好的活动还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对实际养殖生产中疑似患病或异常的生猪,应及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猪病恶化导致死亡,减少生猪养殖的经济损失。
以上就是关于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耐闷此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猪养殖 饲养技术
(1)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扮亩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会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体热消耗增多。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7)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宽乎合厅巧森”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8)调教与卫生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可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9)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10)去势、驱虫与防疫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的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征,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消化吸收饲料营养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良好。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