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养殖新模式有哪些 四大家鱼养殖前景如何
时间:2023-09-07 06:12:27 作者:九寨沟的春天 四大家鱼如何养殖
四大知扒好家鱼作为水产市场的主导品种,价格稳定,饲养效益较高。
1、池塘条件
面积5-10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1.6-1.8米,东西向,塘底淤泥较少,每3亩配置1.5千瓦增氧机1台,有充足的新鲜自然水源,塘基比5:2。
2、鱼种放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多品种、多规格搭配是实现高产和充分利用饵料的重要措施。四大家鱼养殖为1年2茬,第一茬从清明开始投放鱼种,草鱼每亩此搏可投放320尾,其中120尾为每尾重1千克,到8月出塘时可养至3千克左右,另外的200尾为每尾重150克,养至翌年清明节时可达3.0-3.3千克鳙鱼每茬投放30尾,每尾重1千克,出塘时每尾可达3千克左右。每亩另投放尾重50克的鲮鱼700尾,1年后可达350-400克尾重150克的鲫鱼130尾,1年后可达450克,尾重10克的鲤鱼10尾,1年后尾重可达1.5-2.0千克尾重50克的乌鳢10尾,1年后尾重可达1.3-1.5千克。
3、饵料选搭铅择
一定要选用高档草鱼料,以利保持良好的水质,促进鱼类快速生长,降低养殖成本。3-5月、10-11月可按塘鱼体重的2%-3%投料,6-9月可按塘鱼体重的3%-4%投料。上午9时投料占全天量的60%-65%,下午4时至4时半占全天量的35%-40%。并根据天气、水色及鱼群采食情况适当增减投料量。
如何养好四大家鱼怎样养好四大家鱼
1、鲢鱼:鲢鱼喜欢在上层游动,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养殖密度控制在每亩300尾左右。
2、鳙鱼:人们把这种鱼叫做胖头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主要吃浮游动物,养殖密度为每亩50尾左袜含右。
3、草鱼:主要生活在水域中下层,以水中的植被后排出,然后等排出的粪便产生微生物之后再吃掉,吃的时候会过滤掉里面的微生物,养殖密度为每亩1200尾左右。
4、青鱼:生活在水域的低层,主要吃螺蛳、蚌等软体动物,养殖密度为每亩300尾左右。
5、控制出鱼时机四大家鱼的养殖模式一般是通过放养大规格鱼种,并适当的缩短养殖周期,这样待鱼肉的消费旺季上市,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益,如果市场行情不好,盈利的空间也会大大缩减。
6、套养模式套养鱼要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一般前期养殖草鱼时,可以选择鲫鱼进行套养,一年可出2个不同品种的鱼,既加快了资金的周转,也平衡了行情波动的风险。
7、鱼到了上市规格就必须上市鱼养殖到一定的规格,就要及时上市,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规格够了压在池御好枯塘内不上市,会影响规格小鱼的生长。因此,在养殖的时候,只要行情不太差,该出鱼的时候就要上市。
8、调水改底在养殖四大家鱼的时候,夏季投料高峰期改底,每个星期一次,调水一般使用氮肥,还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
9、鱼病防控草鱼病害预防可以镇洞使用益生菌拌料内服,早期用黄芪多糖,肝胆利康散能够防控病害发生,投喂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促进消化吸收。
养殖成本陡增疾病频发“四大家鱼”养殖如何解开“紧箍咒”?
近期以来,受乌俄大战的影响,饲料渔药原料上涨,养殖成本陡增。
加上疾病频发,枣握贺养殖户履步维艰,“四大家鱼”养殖如何增加收益?
毫无疑问,疾病是防不住的,养殖成本的降低需要靠有效地管理。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分养七分管”,不过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从业人员一起来探索。
1投饵
在水产养殖中,我们投饵遵循的是“定时、定量、定质、定点”四定原则,因为这样有利于养殖动物适应吃食的生物钟,另外少吃多餐有利于养殖动物体质的养护,增加对饵料的吸收利用,同时减少浪费等情况发生。
参考许多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养殖投饵不仅需要根据养殖鱼对蛋白质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还需根据养殖鱼的吃食情况、天气状况进行调整。
天气状况不好时,要及时关闭投饵机,减少浪费和养殖负荷。
前期用“毓康泰”注重肝胆、肠道的养护,提高鱼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2肥水
肥水的好处
1.培养丰富的浮游动植物,供滤食动物摄食,有利于增产增收,促进花白鲢增产。
2.培养的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同时促进池塘有机质转化利用,溶解氧越高,鱼的消化吸收越好,鱼进食就越多,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皮如率。
3.促进水体各种微量元素补充,维持池塘动态平衡。
如何进行肥水管理
1.肥水产品微量元素要丰富,可以补充水体中缺乏的营养,促进肥水,比如:肥爽1号或肥爽6号。
2.全溶于水,没有杂质,可以被水体全部吸收,不会造成浪费。
3.培养丰富的藻类而不是单一藻类,这样水环境相对稳定,例如肥爽2号或肥爽6号,肥出来的水用显微镜观察,藻类丰富,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凳派,有效促进了养殖动物摄食。
4.肥水时间尽量选择在连续天晴的上午。
如果天气状况有变化要提前肥水,以稳定水质,减少鱼应激反应。
水质调控
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稳定不仅包括各种营养元素的相对稳定,还包括各种生物和物质的动态平衡。
水环境调控就是用物理化学手段调控水中的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以达成动态平衡。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生物因子去调控。
早期温度低,培养丰富的藻类稳定水质,利用水中的有机质进行转化;利用短暂的升温天气补充各种有益菌,促进有机质转化,用以菌制菌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菌相,降低发病率,促进花白鲢增产。
其次,由于饲料的投入使用,我们发现,在养殖动物增产的同时,我们的池塘环境也在严重恶化,很多饲料和残饵沉于底部,滋生较多的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病原菌,很容易导致发病和水环境恶化,且难以控制。
所以平常注意改底,清除池塘底部的粪便。
众多养殖户选用“底康1号”,通过其强氧化性杀死细菌虫卵等,同时分解残饵粪便,减少底部有害物质的沉积,从而真正降低发病率。
在实际养殖中,我们发现勤改底,池塘发病率会降低。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及时观察天气变化,调控水环境,依据鱼的进食情况调整投饲状况;看水色补充营养物质或调整菌藻状况,控制水中物理化学指标。
生产
根据池塘状况,养殖密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同时根据每年的产量、规格、发病率等及时进行调整,利用好池塘的硬件设备,包括增氧机、投饲机、微孔增氧机、底部曝气,实现增产增收。
所有的养殖工作都是通过管理去实现真正的增产增收,每一个管理的细节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四大家鱼”想轻松养殖,就需要用“以养代防”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