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 奶牛养殖卖鲜奶
时间:2023-09-07 15:53:21 作者:活火山 农村养殖的好项目
农村养殖的好项目有奶牛养殖、鹧鸪养殖。奶牛养殖一方面可以卖牛奶,而且最好的方式是卖鲜牛奶,同时,也可以将奶牛养成肉牛,那就是卖肉牛了,奶牛的肉质比一般的牛要鲜嫩很多,口感也非常好,市场还没有完做携陆全打开。
农村养殖的特点
中华鹧鸪一般情况下是生活在干燥的山谷内以及丘陵的岩坡和沙坡上,大多数都生活在草地或者荒山等环境中,主要食物为蚱蜢蟋蟀蝗虫和蚂蚁。鹧鸪有补五脏,益心力的说法,目前养殖人不多,市场前景非常好。
黑凤鸡又叫黑羽乌骨鸡,适合小型养殖,也适合规模化养殖,乌骨隐败鸡具有抗纯顷病力、抗寒力的优势,而且乌骨鸡产蛋比较多,生长速度比较快。黑凤鸡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和保健药用价值,在国内独占鳌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农民养殖奶牛的误区及技术缺陷,奶牛饲养方法
近年来,农民养奶牛发展迅猛,有不少养牛户从中受益,脱贫致富,奔上小康路。
然而,有些养奶牛户和一些准备投资养奶牛的农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技术也很不规范,有的已出现亏损。
当前,在发展奶牛养殖中主要存在三大误区和七大技术缺陷。
一、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养奶牛收入高。
目前,有些地方为了突出形象工程,宣传说养l头奶牛一年能获纯收入l万元,其实这种宣传有些夸大其辞。
那么,养l头奶牛一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呢?我们对农村养奶牛户做了详细调查,以中上等奶牛测算,年可产鲜奶75OO千克,除去一年的饲草料、水电费、人工费用约需95OO元,而携激牛的鲜奶收入和牛粪收入共计l22OO元,再加上产牛犊的收入,养l头奶牛年可获纯收入45OO一55OO元。
误区之二:鲜奶有货不愁卖。
当前,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奶牛,确保养牛户的牛奶能及时出售,有些地方都建起了鲜奶收购站。
其实奶站是个中间机构,收购与否、价位高低都取决于牛奶加工厂的生产能力,而这-切最终都是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_场需求来决定的。
误区之三:只上规模不考虑效益。
目前,全国奶牛价格普遍较高,_场看好,有些地方不惜代价积极鼓励农民高价购进奶牛,以追求上规模、看园区、讲效益。
却不知这样做极易使奶牛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而且,养奶牛户由于高价购牛,很难取得预期效益。
二、七大技术缺陷
一是防疫卫生意识淡薄。
农村养奶牛农民认为牛有抵抗能力,不注重加强预防注射和卫生消毒,导致奶牛感染疫病造成死亡,或因病,牛奶也买不出去,结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是不讲科学,精料喂得过多。
因为牛是反刍类草食动物,需要大量的粗纤维饲草,如果精料喂量过多,不但增加饲养成本,造成浪费,还会引发奶牛反刍减弱、前胃弛缓和酸中毒,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正确的方法是:草料搭配,以草为主。
饲养中要保持奶牛七八成膘最好,但要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饲喂。
三是不重视粗饲料品质和加工。根据我们走村串户的调查,当前,有9O%的养奶牛户不搞青贮,粗饲料全部采用干玉米秸秆切碎饲喂。因此,造成奶牛体质弱、产奶量低、浪费饲草、效益差。
四是小牛初配年龄太小。奶牛的初配年龄应是l8一2O月龄,体重在35O千克左右。小牛初配不仅要考虑年龄,还必须考虑体重,这两项指标缺-不可,严禁过早配种。
五是重受胎轻品质。我们现在应用的是引进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通过人工冷配进行高代杂交,犊牛品质高、产奶多、效益好。而有许多养奶牛户却认为冷冻精液配种价格贵,舍不得花这钱,图省钱,只能杂交乱配。却不知,奶牛能否怀孕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养奶牛户的经济效益,必要的前期投入一定会使下-代奶牛的效益大幅增加。
六是不重视犊牛和干奶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农村大多数养奶牛户认为,只要加强产奶期的胡扰饲养管理,就能多产奶,平时用不着多操心,多投入,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七是过量挤奶。有好多农村养奶牛户为了让奶牛多产奶,从奶牛产犊后开始挤奶,一直挤到没奶为止。却不知,这样做是杀鸡取卵,后果+分严重。一辩做袜是由于过量挤奶使奶牛消耗体内营养太多,影响胎犊的发育和下胎的泌乳量;二是因过量挤奶会造成奶牛产后发情迟或发情不明显,还会引起性周期紊乱和受孕困难。
对目前奶牛养殖业前景的思考
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如何发展,本文将就此谈些粗浅看法。
一、应正确看等我国鲜牛奶价格水平从我国目前大部分奶牛养殖企业和奶牛养殖农户的投入产出情况看,鲜牛奶收购价格显得偏低,但鲜牛奶收购价格与国际价格十分接近。
从目前我国多数乳品加工企业的鲜奶收购价格看,每千克鲜牛奶价格将在1.7元至1.9元之间,从这一情况看鲜牛奶价格已基本上接近上限,所以,奶牛养殖企业和奶牛养殖户不应指望鲜牛奶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二、应理性对待中国市场牛奶消费量我国人均占有奶量18.4公斤,人均占有奶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发达囱家的1/17,世界液态奶人均消费量为105公斤/年,中国液态奶人均消费量仅为7公斤/年,仅为尚属乳制品发展期的亚洲人均乳品占有率的1/6,不及世界人均占有率的1/16。
人们根据这组简单的数据得出了中国乳品存在巨大增长空间的结论,但我认为帐不能按这些数据去算,否则会误导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的盲目扩张。
在我国很多人没有喝奶的习惯,特别是在农村,村民几乎根本不喝奶。
因此,牛奶消费量其实主要集中在近3亿的城市人口上,这样分析,实际上城市年人均消费液态奶量为30多公斤,而城市里也不是人人都喝牛奶,如此看来实际喝牛奶的人均占有量已经很大了。
从近几年来大中城市牛奶市场出现的激烈竞争态势看,大城市的牛奶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奶牛养殖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要理性地注意正好相反的事实。
三、应建立乳品加工环节与奶牛养殖环节的风险共担机制由于我国奶牛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虚嫌低,相当一部分牛奶生产者没有乳品加工企业建立起牢固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很多乳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由于乳品加工环节与奶牛养殖环节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联合体,使得奶牛养殖处于最脆弱的环节,因此,无论奶源多紧张,也不提高收购价格,与此对比的是奶农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只能被动地将牛奶卖给乳品加工企业。在乳品加工企业的产销量下降时,乳品加工企业为了减少收购量,通过陆誉厅制定不合理的严格标准,以鲜奶不合标准为借口,.将其风险转移到奶牛养殖企业或奶农身上。这样实际上,奶牛养殖户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收购合同是名存实亡,不能保障奶农的利益。因此,我认为在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存在力量的不均衡,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原则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要通过奶牛合作社或其他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奶户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联合体,在奶牛养殖环节形成合力,团结起来同乳品加工企业抗衡,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有相互约束力的合作机制。二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让奶牛养殖企业以股份的形式介人乳品加工企业,早隐这样奶牛养殖企业成为了乳品加工企业的股东,两个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乳品加工企业的部分利润最后要分给奶牛养殖企业。这样,当养牛市场过剩时,企业不会剥夺养牛者的利益,不会去压低收购价,反而会降低产量,保持市场价格平稳。从而使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的联系紧密起来,并最终在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两个环节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机制。
四、应注重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奶牛养殖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