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盐化方法有哪些 牧草盐化方法视频
时间:2023-09-16 01:11:28 作者:杉田智和 老师您好,肉羊如何补盐?
您好
1、将盐拌入精料中,每日定量饲喂这种方法常用于种羊或经济价值较高的羊。种公羊每天喂8-10克,成年母羊每天喂3-5克。
2、自由摄取将盐溶于水放于槽内,让羊饮用;或将盐放入竹筒内,加少量水,使盐水渗透在竹筒外结成盐霜,让羊舔食;也可信颂将盐块放在槽内,让羊自由舔食。微信搜索“养羊之家”获取更多养羊的知识。
3、定期炒盐喂羊,喂量和次数根据季节、气候、牧草质量和羊的大小、肥瘦而定。方法是:先将盐炒黄(成橘晌年羊炒嫩一些,小羊炒焦一些),铲起来化成水,然后将切碎的草料(麦秸、绿豆荚壳或其他干草均可)放进锅里,撒上盐水充分拌匀、炒干,让盐在草上结成盐霜。盐草炒好以后,带至放牧地,待羊放到半饱,将盐草倒在草地上分成小堆喂。
1、将盐拌入精料中,每日定量饲喂这种方法常用于种羊或经济价值较高的羊。种公羊每天喂8-10克,成年母羊每天喂3-5克。
2、自由摄取将盐溶于水放于槽内,让羊饮用;或将盐放入竹筒内,加少量水,使盐水渗透在竹筒外结成盐霜,让羊舔食;也可将盐块放在槽内,让羊自由舔食。
2、自由摄取将盐溶于水放于槽内,让羊饮用;或将盐放入竹筒内,加少量水,使盐水渗透在竹筒外结成盐霜,让羊舔食;也可将盐块放在槽内,让羊自由舔食。
3、定期炒盐喂羊,喂量和次数根据季节、气候、牧草质量和羊的大小、肥瘦而定。方法是:先将盐炒黄(成年羊炒嫩一些,小羊炒焦一些),铲起来化成水,然后将切碎的草圆坦锋料(麦秸、绿豆荚壳或其他干草均可)放进锅里,撒上盐水充分拌匀、炒干,让盐在草上结成盐霜。盐草炒好以后,带至放牧地,待羊放到半饱,将盐草倒在草地上分成小堆喂。
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见谅!
祝您生活愉快!
养牛省草的方法措施,养牛技术
长草短喂俗话说:寸草铡三刀,无料也增膘。
把饲草铡短后喂牛,比整喂节省20%左右,尤其是整喂时采食较少或难以采食的孝仿宴粗硬茎秆,如果将其铡短饲喂,便能被充分利用,且消化率也有所提高。
一般应把茎秆铡成3公分~5公分喂牛。
1、粗草细喂用作饲草的作物秸秆,若能进行盐化、碱化、氨化处理,或粉碎后拌精料喂牛,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增加适口性,从而节省饲草。
2、少喂勤添一次喂给,牛易养成挑剔适口草料的毛病,使饲草造成浪费。
少喂勤添,可节省饲草。
3、槽内饲喂要改变把饲草直接扔在牛栏里饲喂的不良习惯,将饲草放在槽内饲喂。
这样,饲草就不会被粪便污染,牛巧银食后卫生,免生疾病,也可节省饲草。
4、先粗后精先喂粗饲料,牛会饥不择食,采食粗饲料较多。
之后,再按其营养需要饲喂精料或优良牧草。
这样,充分发挥了反刍牛对粗饲料的利用特点,节省了饲草。
5、改造食槽常因食槽过浅,使牛在吃草时把草料弄到外面,造成了不少浪费。
在制作食槽时,只要做得深一些,即可避免大指。
一般牛槽深度在40公分左右为好。
6、剩草加工以前,往往把牛吃剩下的粗硬茎秆当燃料烧掉。
如果将其晾干后收集起来,用粉碎机粉碎成草粉,然后喂给,就能得到有效利用。
7、节约垫草要保持栏舍内卫生清洁,尽量用废弃的杂草作牛的垫草,以减少饲草浪费。
8、看牛吃草不少养牛户在喂牛时,只要把草料放到牛槽,就-走了之。
这样,牛在吃草时把草料弄到槽外,落地草被牛踩后,就不能再喂用。
因此,饲养人员应尽量看守着牛将草料吃完再离开,发现饲草落地,要及时收起给牛,这样可节约不少草料。
牧草的烘干方法有哪些
(1)田间晒制法其特点是先平铺暴晒,后小堆干燥。即牧草在收割后,在原地或附近干燥地段摊开暴晒,每隔数小时加以翻晒,待水分降至50%左右时,就可堆垛成1米高的小堆,让牧草在小堆内风干配搭。天气晴朗时,清早刈草摊晒,傍晚就可堆垛。天气恶劣时,小草堆外面最好盖上塑料布,以防雨水冲淋,待天气晴朗时再倒堆翻晒,直到干燥为止。
(2)草架干燥法就是搭许多草哪卖渗架,当牧草在田间干燥半天或一天,水分降至45%~50%时,将牧草上架。由于草架中部空隙可以流通空气,有利于牧草水分散失,大大提高牧草的干燥速度,减少各种营养物质的损失。堆放牧草时,应自下而上地逐层堆放,草的顶端朝下,最好打成草捆往草架上搭放,最底层的牧李脊草应高出地面20~30厘米,草层厚度不宜超过70~80厘米。上架后的牧草应堆放成圆锥形或屋顶形,力求平顺,减少雨水浸渗。草架可用树干或木棍搭成,也可采用铁丝搭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架的大小由收获场的大小和牧草产量的高低决定,可大可小。
(3)发酵干燥法此法是介于调制青干草和青贮料之间的一种特殊干燥法。其原理是风干了的牧草(含水量50%左右)经过堆积,牧草本身细胞的呼吸热和细菌、霉菌活动产生的发酵热在牧草堆中积蓄(有时草堆温度可达70~80℃),同时借助通风将牧草中的水分蒸发使之干燥。因这种方法使牧草营养物质损失较多,故此法多用于雨天等万不得已之时。其技术要点是:将刈割的牧草在地面铺晒或在草架上风干,使新鲜的牧草凋萎,当水分减少至50%时,再堆成3~6米高的草堆,堆积时应多踩踏,力求紧实,使凋萎牧草在草堆上发酵6~8周,牧草逐渐干燥而成棕色干草。为防止发酵过度,每层牧草可撒约青草重0.5%~1.0%的食盐。
(4)青干草的堆垛和贮藏青干草调制成后,必须及时堆垛和贮藏,以免散乱损失。堆垛贮藏的青干草水分含量不能超过18%,否则容易发霉、腐烂。另外,草垛应坚实、均匀,尽量缩小受雨面积。青干草宜贮存在专门的棚舍内,但生产上因青干草贮存量大,多是露天堆垛。垛址宜选择地势平坦、干燥、排水良好且离畜舍不远的地方。垛底应用石块、木头、秸秆等垫起铺平,高出地面40~50厘米,四周挖沟排水。草垛多采用圆形和长方形,应由下向上逐渐扩大,至顶部时又逐渐收缩成圆顶,形成下狭、中大、上圆的形状。草垛圆形一般直径4~5米,高6~7米;长方形一般宽4~5米,高6~7米,长8~10米。草垛堆积先在垛底中部放置30~60厘米高的石块,分层进行,每层由外往里摆放牧草,使之成为外部稍低,中间隆起的弧形,每层30~60厘米厚。草垛堆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扩大和收缩,以至成圆顶。堆成一段后,再向前移动,直到草垛全部堆成。一般可用干燥的杂草和麦秸覆盖顶部,并应逐层铺压。垛顶不能有凹陷和裂缝。草垛顶脊必须用草绳或泥土封压坚固,以防大风吹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