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养殖方法 蜂蜜养植技术指异
时间:2023-09-16 05:47:05 作者:怎么会爱上你 怎样养殖蜜蜂,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42
养殖技术:
蜜蜂生活的最适合气温15~25摄氏度。气温在5~35摄氏度时(白昼荫处气温,下同)蜜蜂就能出巢活动,蜂王在巢内产卵,工蜂哺育幼虫,整个时期可称为繁殖期。这个时期外界往往有蜜粉源,也是生产各种蜂产品的生产时期。气温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在蜂巢内结成蜂团,转入断子越冬期。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只有老蜂逐渐死亡,没有带咐谈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渐渐减少;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15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蜂群中蜜蜂和子数量的变化,每年都有相似的顺序和速度,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蜜蜂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一般可划简陆分为若干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但是在这些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1、恢复期早春从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又开始哺育蜂子起,到蜂群恢复到越冬前的群势为止。北方蜂群越冬期长,蜂王在2月底至3月开始产卵;长江中下游地区,蜂王在1月开始产卵。通常,越冬蜂经过排泄飞翔后积极培育蜂子。大约经过1个月,当年培育的新蜂将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2~3倍,为蜂群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产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过了老蜂的死亡数,蜂群发展壮大,蜜蜂和子脾数量都持续增加。有的蜂群出现雄蜂子和雄蜂。蜂群发展到8~10框蜂(蜜蜂在2万只以上),便进入强盛时期。3、强盛时期北方一般出现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在春末夏初。这个时期,蜂群可发展到20~30框蜂(3万~6万只蜂),蠢碰子脾8~12框,群势相对稳定,蜂群往往出现分蜂热(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准备)。强盛时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开花、流蜜,是蜂群突击采集饲料的时期,也是养蜂生产的时期。4、秋季蜜蜂更新时期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结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没有哺育过的工蜂,它们的上颚腺、舌腺、脂肪体等都保持发育状态,能够度过寒冬,到来年春季仍然能够哺育幼虫。5、越冬时期晚秋,随着气温下降,蜂王减少产卵,最后完全停产。气温下降到5摄氏度以下,蜜蜂周围温度接近6~8摄氏度时,蜜蜂结成越冬蜂团。周围温度继续下降时,蜂团就收缩,同时中心的蜜蜂产生热量,使蜂团内部温度升到14~30摄氏度,表面温度保持在6~8摄氏度。越冬期间没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数量逐渐减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减少到最低点。实践证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强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饲料消耗少,能保存实力,来年春季蜂群恢复发展快,能够利用早期蜜源。强群哺育的蜜蜂体格强壮、器官大、寿命长,采集力强,而且强群抗病力强,管理省工,是取得高产、稳产的基础。6、亚热带地区的蜂群越夏亚热带地区的7~9月,气温常在35摄氏度以上,并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动。为维持适宜的巢温,蜜蜂扇风,加强通风,采水降温,体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势迅速下降。10月气温下降,有桉树等蜜粉源,蜂王恢复产卵,蜜蜂又开始育虫,蜂群进入恢复发展时期。亚热带地区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是那里的生产季节。
诊断蜂病“六察”
观察状态
患病蜜蜂常表现出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神情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内外缓慢地滚爬。
观察头部
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搔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
观察翅膀
健康蜂4翅完整,张合自如,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或振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多是患有卷翅病,翅膀残缺多由蜂螨危害造成。
观察脚肢
健康蜂6足灵活,爬行迅速;若脚足麻木,强直失灵,爬行迟缓或不能爬行,多是患有麻痹病。
观察背腹
健康蜂的背腹密生茸毛,其环节能有节律地频频伸缩,色泽鲜艳,体表干燥,病蜂的腹部则表现膨大或缩小,不能自由伸缩,茸毛脱落,毛色变暗或发黑,体表湿润,有时像油浸过一样,这多是麻痹病的典型症状。
观察死蜂
健康蜂一般不会死在箱内,也很少死在蜂箱周围。在越冬期若发现箱底有大量死蜂,且蜂体颜色变暗、发软、发出恶臭,则很可能是由于患了伤寒或失血症所引起的。
蜜蜂越冬后期要重“四防”
一、适时灌脾防脱水、由于蜂群在箱内越冬一般不外出采水,如果箱内存在不成熟或结晶的饲料,极易引起蜜蜂“口渴”脱水。通过观察蜂群动态,发现蜂群散团,巢外有部分蜜蜂飞出并表现不安、用洁净棉花蘸水放在巢门口,如果蜜蜂吸水,则说明蜂箱内缺水,应及时用储备的成熟蜜脾调换箱内蜜脾,或将蜂蜜用文火煮开灌脾。
二、检查并群防失于。蜂王在春季繁殖时至关重要,如果在越冬期失王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群将因缺乏蜂王而不能结团越冬,甚至整群毁灭。如果出现部分蜜蜂飞出在巢门口徘徊不安并有抖翅现象,喂水又不吸食,则有可能发生失王。应及时诱入储备蜂王或将弱群合并。
三、及时补喂防缺蜜。根据越冬前群势在箱内预留相应的饲料蜜,可预防越冬期发生缺蜜现象,但在越冬期管理中仍应防止缺蜜的发生。如果冬季气温过高、有盗蜜现象或有鼠害时,都可能造成缺蜜。越冬后期,蜂群开始产卵育虫,巢温升高,耗蜜增加,天气晴好时必须每3~5天检查一次,发现缺蜜或缺粉时要及时补给。
四、搞好管理防敌害。老鼠是蜜蜂越冬期间最大的敌害。当检查蜂箱内外,发现有缺头、缺胸的蜂尸,则说明老鼠等敌害已经存在。如蜂箱内已经钻入老鼠等,要将其清除,再调整好巢门大小,并修补好蜂箱破损处,防止老鼠再次钻入。对付老鼠最好是用鼠笼捕杀、平时要经常做好防鼠工作,每晚要在蜂箱周围布放鼠笼等灭鼠工具、实行专人及时收放。蚂蚁也是越冬蜜蜂的一大敌害。蚂蚁喜食甜食,尤以黑、黄两色的小蚂蚁最为厉害,它们不仅与蜜蜂争食,还能因与蜜蜂争食咬死蜜蜂对付的办法,一是注意寻找蚁窝,彻底毁巢;二是将蜂箱架的4条腿,安放在盛有清水的碗盆内,形成蚂蚁无可逾越的水域,并使箱体独立于空间;三是及时检查,发现后当场消灭。千万不可用灭蚊药剂喷杀,因该药对蜂威胁很大。此外,蟑螂等昆虫也喜欢潜入蜂箱内偷食糖水、蜂蜜、一旦发现,都要及时消灭。
蜜蜂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蜜蜂养殖是一门大学问,其养殖技术也是相当地讲究,怎样养殖好蜜蜂呢,要学习哪些技术方法,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蜜蜂养殖前景消迟
1、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王浆更是高阶营养品,不但可增强体质,延长寿命,还可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干燥后颜色深浅不一,可以直接食用或泡入冷水中当饮料。
2、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蜂胶还被称为“紫色黄金”,在全世界的产量比黄金还少。
3、蜂毒:对风溼、神经炎等均有疗效。以夹子夹住工蜂,用它的尾针钉患者的穴道,让蜂毒进入体内,达到某种的治疗效果。
强群饲养管理
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简庆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拿咐李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蜂群繁殖期管理
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3、组织交尾群:选用与母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d前培育雄蜂;育王复式移虫后10d,从强群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丢失,则交尾群应合并。
4、人工分蜂后的饲养:从原群中抽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虫脾入在隔壁板一侧,开侧巢门放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箱饲养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及时加基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换老脾,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箱饲养;流蜜期或气温25℃以上时,应改为单箱饲养。
蜂群越夏阶段管理
1、度夏准备: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为度夏期。度夏前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开启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蜂群降温。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喂水和箱外洒水,为蜂群降温。
3、检查: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防止蜂群产生飞逃“情绪”。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条件。
4、天敌防治: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越夏后检查: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蜂群越冬阶段管理
1、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合并蜂群更换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后一个蜜源即将结束时,用强群的蜂和封盖子脾补充中小群,同时撤出蜂群中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保持巢内充足的产卵空间和蜜粉饲料,并进行奖励饲喂。
4、越冬选择地势高、干燥、避风、安静、半阴半阳的落叶树下䙓放蜂群,中、后期树林落叶后,使蜂群采光充足。越冬初期,只需在副盖上加保温物。越冬中、后期,进行巢内保温。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蜂群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并采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门口等保温措施。
5、越冬蜂群管理。经常进行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在巢门侧耳倾听蜂群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箱外检查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喧闹不安,从巢内捣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能有虫害,应及时驱杀,查询堵塞学习漏洞。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出现骚动不安,经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若蜂团散开,表明缺蜜,应加入蜜脾;若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
我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如何养殖蜜蜂?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蜜蜂的养殖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并且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养殖技术,就能通过蜜蜂养殖发家致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蜜蜂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蜂场的选择
5月初采哗谈氏集蜂王后,将其放置在靠近蜜源和清洁水源的安静、背风、阳光、干燥的地方。蜂箱由几块鹅卵石支撑,鹅卵石不宜太高,厚度在5厘米左右。夏天应该涂防晒霜。尽量把它放在阴凉处或带上遮阳伞,以防止蜜蜂受到高温的影响。
二、蜜蜂喂养
槐树的开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由于温度的不同,花期分别推迟了10~15天和5~7天。紫椴的开花期一般在6月20日左右,在此期间蜜源较少。为了扩大蜂群和准备采集蜂蜜,需要人工喂养。给蜂箱加一个喂食器,每晚喂乱散糖。糖水的比例为1kg糖和0.5kg水,加少许盐,煮沸后冷却。
三、开箱
每3~4天开箱一次,观察蜂箱内蜜蜂的生产繁殖情况,并定期清理蜂箱,防止蜜蜂过早分离,减少蜜蜂数量,不利于采蜜。弱蜂群可替代蜂王或与其他弱蜂群合并。定期检查螨虫等疾病,用螨虫片治疗螨虫,适当服用1-2片。看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惊动蜜蜂,以免被蜜蜂蛰到。
四、防止偷蜂蜜
采蜜原则:采蜜时间应在主蜜流期开始后2~3天(即紫椴开花期前后),可以激发蜜蜂采蜜的热情。同时,将蜜蜂脾上的原蜂侍告蜜分开存放,采集单花蜜,提高蜂蜜纯度。中期要等到蜂蜜覆盖一半以上再吃蜂蜜。尽可能少带,尽可能多留,以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储备。然而,冬天可以忽略不计。突然间,人工喂糖,卖蜜蜂。在不影响蜂蜜打浆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取蜂蜜。
以上就是关于蜜蜂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无经验的养殖户来说尤其需要注意。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