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鸭子的技术方法 养殖鸭子的技术方法视频
时间:2023-09-16 06:14:59 作者:赵云侠 鸭子要怎么养 养殖鸭子的步骤
1、鸭窝,可以在日照、排水、通风都良好的地方,做一个合适大小的鸭窝来养鸭子,一般用塑料泡沫箱子,保暖非常好。
2、温度,刚出壳的小鸭子需要30℃的温度才行,但是如果冬天养鸭子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温度的拍芦,所以最好买个白炽灯泡挂在鸭窝的上方30-50cm处,并将箱子置于暖气片的旁边,以便于保暖。
3、放养,要对鸭子进行放养,在放养的过程中,鸭子会自行觅食。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孙顷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4、清理,一段时间后垫料会变潮湿,而且会有很多便则贺陆便,所以要定期更换垫料。
鸭子的饲养方法
采取相关措施,提高鸭群冬季产蛋率,则可以提高养鸭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鸭子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鸭子的饲养方法
一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的品种。
二放养时间。根据果园内饲料资源情况,果园养鸭分为以放养为主时期和以圈养为主时期。最适放养时期为园内动植物繁衍生长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后至谷雨前)至10月底。此时园内牧草生长丰茂,果树副产品残留多,鸭子可采食各种青草、野菜和落地花、叶、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种虫卵、蛹、爬行昆虫和近地表飞虫等动物性食料。成年鸭全年都可以放养。
三园地选择。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放养的鸭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鸭粪可为果树提供优质肥源。这是改造杂草丛生,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适龄不结果或低产低效果园为优质高效园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棚舍前蔽备建造。果园放养是以圈养为基础的新技术,同样需有棚舍,以备晚上补饲、饮水、产蛋时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远离放养园的情况下采用依山靠崖、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鸭舍。应以6-7只/平方米计算棚舍建筑面积,棚前要围圈出一定的活动场地,并在场地内放置料槽和饮水器槽。
五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并兆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6、防止中毒:放养园的果树在必须喷施农药时,严禁喷剧毒农药。应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或低浓度低毒的杀菌剂农药。在喷药期间,实行限区围栏放牧,以避免因乱放而中毒。也可将鸭圈养3-5天,然后再放入放养区。在限区放牧时,可适当增加补饲量。
鸭子的饲养注意事项
1.可以在日照、排水、通风都良好的地方,做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鸭棚来养鸭子。应在鸭棚周围,围上高约50厘米的金属网。鸭子属于水禽,鸭棚里常常湿漉漉的、到处是粪尿。
2.让鸭棚保持干燥的方法是除掉粪尿、通风日晒并撒上干燥的沙子,或者事先在地面铺上用竹篾、木板做的留有小空隙的地板。
3.要对鸭子进行放养,在慧毁放养的过程中,鸭子会自行觅食。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
4.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
5.鸭子不能随便抚摸,因为鸭子的警戒心比较强。我们要先轻轻地抚摸它的身体,再用双手托住它的腹部,抱起来。触摸鸭子之后,为了防止传染上鸭子带有的病菌、防止沙门氏菌等霉菌感染的发生,应该用药性肥皂或酒精等洗涤消毒。
6.锻炼鸭子下水的方法是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鸭子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怎么饲养鸭苗的基本方法
鸭子是常见的牲畜之一,那么鸭苗怎么饲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鸭苗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鸭苗的饲养方法
初生旅孝伍雏鸭全身绒毛干后,即可喂食、饮水。喂食前先进行潮水,也叫“点水”。就是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然后轻轻的将竹篮放入浅水中,以浸水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时间一般5—6分钟,不宜过长,但一定要使幼雏只只饮到水。“潮水”过后,把幼雏放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动理毛,等到毛干马上开始第一次喂食。另一种方法,是在幼雏的身上喷洒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注意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早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
第一次喂食又叫“开食”,开食应在幼雏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过晚“开食”就要“老口”(即下食不快),影响幼雏的生长发育。开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则是以营养丰富慎拍、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又便于吸食。一般喂前多经过煮熟浸泡,有条件的可用30羽幼雏喂熟蛋黄一个。喂食的拆或方法,是将饲料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让鸭啄食,做到随吃随撒。个别不会吃食的幼雏,可将饲料撒在其它幼雏的身上,以引其啄食。前3天不能喂得太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要掌握勤添少喂的原则,每次喂八成饱,每天喂6—8次。
“开食以后,逐步过渡到使用配合全价的“花料”,日喂次数仍然要保持5—6次。
幼雏不懂饥饱,要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随时间调节喂食量。如发现嗉囊(食道膨大部)里还积存较多饲料,就要减少当餐喂量,必要时只给水,不给食。
鸭苗的饲养管理方法
进雏后进行分拣。出壳最晚的、脱水的、腿脚伤残的、眼睛看不见的、根据数量多少相应隔开。由于弱苗体质差脱水严重首次饮水时间要6-10小时。并加入8-10%的葡萄糖和高含量的电解多维素,有利于改善鸭苗的体制达到迅速生长的目的。眼睛看不见的和腿脚伤残的鸭子人工喂水达到体制健壮后自由吃料和饮水。育雏温度要高于33度,保持5天后每天降温1度,降至育好苗的正常温度。10天后弱苗体制和好苗一样了成活率90-95%左右。弱苗与正常苗出栏相差3天。
肉鸭4一8周龄时的培育期也称为生长育肥期,习惯上将4周龄开始到上市这段时间的肉鸭称为子鸭。这段时期的子鸭生理特点较雏鸭已经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雏鸭的饲养管理进雏和分群雏鸭应在出壳后,及早进入育雏室,避免出壳时间过早的雏鸭不能及时饮水和开食。进入育雏室后,应根据维鸭出壳时间的早晚、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强雏和弱雏分别挑出,组成小群饲养。特别是弱雏,要把它们放到靠近热源即室内温度最高的区域饲养。弱雏的垫料最好采用较厚的,可提高其成活率。每群雏鸭以200一300只为宜。
鸭的饲养方法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
父母代种鸭0-4周龄为育雏期。雏鸭出壳后,非常娇气,需要人工选择或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细心地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地适应外界条件,健康地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将来的后备鸭和种鸭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好育雏期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首先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种鸭到场后,要让雏鸭及早饮水,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连用3-5天,有助于增强雏鸭抵抗力。饮水15-30分钟即可开食,开食时采用小鸭料,小鸭料粒度应以适合雏鸭采食为宜。开食后任何时间都不可断水。
2、其次要做好保温工作。雏鸭出雏后绒毛稀少,皮下脂肪很薄,保温能力较差,抵御外界寒冷能力弱,育雏室在一周龄内应保持30℃-35℃范围内,第二周龄内保持25℃-30℃范围内,第三周后慢慢减温到采用自然温度。
3、要赶堆分群。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4、保持合理的密度。鸭群的活动空间尽量放松,育雏期每只鸭所需面积比身体面积大3-5倍为宜,地面平养适宜的密度为:1周龄20-25只/平方米,2周龄10-15只/平方米,3周龄6-10只/平方米,4周龄4-6只/平方米。若场地较宽,可再降低密度。密度过大,鸭群拥挤,不利于饮水和采食,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并易引起鸭群躁动,出现啄毛,休息不好,生长缓慢,群体不整齐,鸭体污秽,死亡率增加。鸭群的密度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可视季节变化(冬季密度可大些,夏季密度应小些)及雏鸭生长情况和环境卫生状况调整。5、育雏期的饲养标准。在实际饲养中,应在标准基础上增加10%-15%的喂料量,否则很难达到体重标准。而我场一般采取0-28天自由采食的方式,到5周龄后才控制采食量。总之,育雏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也关系到养鸭成败,只要熟悉了雏鸭的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就能育好雏鸭。
二、后备鸭的饲养管理
后备种鸭,以称育成期种鸭,是指育雏结束5周龄至开产的这一时期,这是种鸭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养好后备鸭是为产蛋鸭打好基础,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将决定种鸭产蛋的生产性能。养好后备鸭的关键技术是限制饲养。营养环境同生命的维持以及育肥、产蛋等经济性能的表现有密切关系。对于鸭来说,营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从鸭的生产性能或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看,这种营养环境经常处于最高营养条件下并非理想。若通过限制饲养,使之这些反应往往与提高鸭的生命力、生产性能和增加养鸭收益密切相关。实行限制饲养使后备鸭性成熟达到最适化和周期化,使后备鸭体重达到最适化和一致化,通过育成期的限制饲养来节约饲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限制饲养主要做好以几点:
1、控制体重。4周龄至24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保持鸭群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接近。体重过高或过低有害鸭群将来的产蛋率。每天饲喂应以鸭群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来决定,在150克/只的范围内根据体重而有所增减,而我场一般在5周龄内保持4周龄末的采食量,到6周龄时才按标准体重限制采食。4周末早上饲喂时,将一群种鸭各称公母鸭10%,计算每群鸭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然后决定鸭群的饲料供给量,在标准体重±2%的标准范围外,平均体重过重则相应减少饲喂量,平均体重过轻则相应增加饲喂量,增减多少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开产前2周,要注意到在产第一只蛋时,将后备鸭料逐步过渡到蛋鸭料,到产蛋达5%,让种鸭自由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