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鳅适合土池养殖吗视频 青鳅适合土池养殖吗
时间:2023-09-16 14:10:47 作者:航海家 泥鳅喂什么食物
1、泥鳅一般都是在夜晚的时候出来活动的,会出来捕食一些浮游的生物、水生的昆虫、甲壳动物、水生的高等植物的碎屑以及藻类等等一些东念皮键西,有得时候也可以从水的底部摄取腐殖质或者是泥渣,人工在养殖的时候,可以投握桥喂一些蝇蛆仔巧、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等当作饵料。
2、青鳅:青鳅一般称为泥鳅,体形是长圆柱形的,尾部稍微有些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边的须子有五对,上颌有三对,比较大,下颌有两对,一大一小。尾鳍是圆形的,鳞片比较小,在皮的下面。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的粘液比较多,头部是尖的,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3、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子有五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比较大,在皮的下面。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养殖泥鳅技术
1、养殖环境
养殖场应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单池面积1-5亩,不宜过大,东西走向,便于池塘采光,池塘深1米左右,每个池塘要有单独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20目左右的尼龙筛绢围住,以免泥鳅逃逸。
若用水泥池养殖泥鳅,新建水泥池塘在进水前一定要浸泡1个月以上或进行脱碱处理,池塘底部要铺有15~20厘米的壤土;土池土质以壤土为佳,渗水严重的区域要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防渗布防渗,防渗布上层铺20厘米左右的壤土;另一种方法是池底用三合土夯实。养殖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2、泥鳅种选择和放养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多,除用鳃呼吸外也能用肠呼吸,因此,泥鳅耐低氧能力很强。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可放3~5厘米鳅种50~80尾,如有流水条件的可以高于常规放养密度的1~2倍。
在1个池中放养的鳅种规格最好差距不大,避免抢食拉大差距,影响商品鳅规格整齐性。泥鳅鳅种选择以黄板鳅为好,青鳅次之,放养苗种应选择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鳅种在放养前用浓度为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池塘管理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30℃以上即钻入泥底或草丛中栖息。因此每年的4~10月份是泥鳅的生长旺盛期,应加强管理,这期间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塘、勤管理,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饵料投喂
泥鳅喜夜间觅食,食性广杂,繁殖力强,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的淤泥中,养殖水域或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食料。人工饲养可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投喂饵料按照“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差肆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升梁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5、水质管理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水白菜或在水面上种植竹叶吵庆运菜进行遮阳。如果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加深水位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6、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把泥鳅和其他鱼类一起混养,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泥鳅冬天如何养才能养活泥鳅冬天怎么养才能养活
1、泥鳅冬天增加水位碧亮才能养活。
2、增加水位,水位至关重要,越冬期间应把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冬季较寒冷,加深水位有利于泥鳅安全越冬,适敏世当加注新水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北方易结冰,及时破冰,防止泥鳅缺氧而死亡,对我们南方而言就不用担心结冰现象的发生,但也要加深水位让泥鳅顺利越冬。
3、加注新水,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一个月前,用一些改底产品对池塘进行全面改底,保证底质淤泥中饲料残饵、鱼的粪便等有毒物质的有效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降低越冬期间,这些有毒物质对鱼体的伤害。
4、水体调节,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产量高的情况,在越冬时水体仍然要保持肥,活,嫩,爽,换水,选择晴天用光合细菌或EM原露调节。
5、投喂饲料,11月中询左右大鳞副、青鳅就以进入冬眠,大部分养殖户不再投喂饲料,要来年3月中旬左右,才会再开始投料,中间这几桥慧肢个月时间,要靠泥鳅自身的能量来度过这温漫长的冬季,在这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而且泥鳅还会掉膘,其实冬天有时比较反常,遇到晴天看见塘里有泥鳅向上窜,可以少量投喂,可以保证泥鳅不掉膘,甚至还会生长,但要注意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鱼体消化器官的负担,特别是台湾泥鳅,只要泥鳅有活动,还应注意适度投料。
6、避免鳅体受伤,不销售的塘不要中途放地笼捕捞,池塘要加水应慢慢加入,不要突然增加水位过多,另外起捕后的泥鳅不要再放入池塘,否则泥鳅体表受伤会感染真菌而造成水霉、腐皮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