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斑鱼有养殖的吗图片 老虎斑鱼有养殖的吗视频
时间:2023-09-16 20:06:02 作者:一生想您 虎斑鱼的养殖
一、生物学特性
金虎斑鱼体形圆梭形,体质强健;体背橄榄绿色、腹部乳白色,体侧绿色至金黄色,有6个与体长方向垂直排列的暗色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桔红色,有时呈鲜红色。
金虎斑鱼属广性淡水鱼类,生长适温1~40℃,有常年摄食生长的习性。其pH值适应范围6.5~8.5,当氧气下降到每升3.8mg时、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和忍耐性。
在天然条件下金虎斑鱼主要摄食小鱼、小虾、水生无脊椎动物。体长2.5~3.0厘米的仔鱼,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5~8厘米时大量摄食浮游动物,8厘米后转向以底栖动物为主;人工养殖金虎斑鱼能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二、人工繁殖
1.催产
在天然水域,金虎斑鱼雄鱼1年性成熟,雌鱼需2~3年。雌鱼产卵约3000粒~4万粒。金虎斑鱼最佳催产水温为16℃~20℃。当水温稳定在16℃左右,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提前2小时选择成熟亲鱼暂养网箱中,并辅之以缓流水刺激。催产剂有鲤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等。雄鱼采用一针注射,雌鱼采用两针注射,一般8~24小时后可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产卵授精时为提高授精率,雌雄鱼比例应在1比2以上。
2.孵化设施
孵化容器为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圆锥形孵化桶。直径60厘米,高100厘米,有效容积100升,每个孵化桶设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
3.孵化方法及条件
金虎斑鱼卵为缓沉性卵,透明状,呈淡绿色;如不透明,呈白色,则为死卵。孵化用水经过过滤、生物处理、紫外线杀菌消毒和暴气等工艺的处理,进水管口直接通到孵化桶圆锥形底部,采用反冲式流水孵化技术,通过调整适当水流量反冲底部,使卵保持悬浮状态。水空州流不宜太大,以免反冲力过大伤害胚胎。孵化前用双氧水消毒鱼卵,预防水霉病,每桶放卵5万粒。进水溶解氧含量要求在7毫克/升以上,孵化最适水温为16~18℃,水温不得超过20℃,否则孵化率下降和畸形率提高;水质差或浑浊往往引发水霉病。所以,水温的控制和水质极为重要。整个孵化过程应在室内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并且每天要剔除发白的死卵,以防止水霉滋生。其孵化期长短取决于水温,一般14℃时需12天、18℃时5天就可出膜;在14~18℃的范围内,孵化率约为85%,受精卵孵化一般在5—6天内完成。
4收苗
在孵化桶下方设有收苗设施,即在容器中放置80目收苗网箱,水位在20—30公分。水流不能大,以免“贴苗”。鱼苗破膜后直接流入收苗网箱,当网箱内鱼苗达到一定密度时,记数后,将鱼苗转入育苗池中。也可用碗直接从孵化桶内带水捞取,并记数后,将鱼苗转入育苗池中。
三、养殖生产
1、仔鱼生产。池塘粗养时面积要求3亩~5亩最为适宜,水深1.0米~哗亏渗1.5米为好,在放养前注意培肥水质,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5万尾~10万尾;半精养是用数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的水泥池来养殖金虎斑鱼,一般每平方米放数千尾鱼卵;精养时注意放养密度,一般起始密度为每亩10万尾~20万尾。
2、鱼种养殖。鱼苗长至2~3厘米时,需合理放养,一般为每亩0.5~0.6万尾,集约化养殖可提高到每亩0.7~1万尾。养殖过程中采用乱脊肥水法养殖,当其体长达到1.8厘米后,可经过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3、成鱼养殖。池塘面积5~15亩、水深1.5~2.5米。规格10~15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1500~3000尾。采用少量施肥、结合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并搭养些花、白鲢等鱼类。年底平均个体可达15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虎头斑鱼养殖方法虎头斑鱼如何养殖
1、仔鱼生产。池塘粗养时面积要求颤指3亩~5亩最为适宜,水深1.0米~1.5米为好,在放养前注意培肥水质,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5万尾~10万尾;半精养是用数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的水泥池来养殖金虎斑鱼,一般每平方米放数千尾鱼卵;精养时注意放养密度,一般起始密度为每亩10万尾~20万尾。
2、鱼种养殖。鱼苗茄颂配长至2~3厘米时,需合理放养,一般为每亩0.5~0.6万尾,集约化养殖可提高到每亩0.7~1万尾。养殖过程中采用肥水法养殖,当其体长达到1.8厘米后,可经过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3、成鱼养殖。池塘面积5~15亩、水深1.5~2.5米。规格10~15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樱配1500~3000尾。采用少量施肥、结合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并搭养些花、白鲢等鱼类。年底平均个体可达15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虎斑鱼是什么品种
老虎斑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管雪婷
石斑中的普通品种,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鱼皮厚,头腩丰满,多肉爽脆。
中文名
老虎斑
拉丁学名
Blotchyrockcod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快速
导航
形态特征营养价值养殖条件与设施养殖方法注意事项
简介
老虎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旁闹贺,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运派,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弯大。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东南亚产量较多的,一种是石斑鱼中的上品。老虎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1]
老虎斑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二粗棘,鳃耙中长,数目较少。体被细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一般具11鳍棘(稀少为10个),14~18条鳍条,臀鳍具3鳍棘,8~9鳍条,第鳍棘最强。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形。幽门盲囊10~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