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做主料种蘑菇几种方法图片 牛粪做主料种蘑菇几种方法呢
时间:2023-09-17 03:33:38 作者:阿里山新歌 种植蘑菇需要那几种材料?
主料:麦草、玉米秆、牛粪。
辅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
步骤:
⒈预湿建堆前在麦草堆上撒上一层,用水管浇湿麦草,让其软化三天,或用直接泼在上面。
⒉建堆建堆时,将所有称好的辅料拉到堆前,先在地面上洒一层石灰,在面上铺一层干的草,其厚为30厘米左右,宽为2.3米,长28米左右为1亩地芹困哗料。分5-6层堆料,一层25-30厘米的麦草,上面撒一层石灰,铺一层牛粪,撒一层油渣、磷肥、石膏(用1/2量),尿素在最上二层分别撒入,把辅料可以混合,分6份每层撒一分,再铺料。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辅料建堆,撒完后开始浇水,将料面浇一遍水,料的四周要垂直整齐,按同样方法作完尺咐一堆,总高为1.5米,顶部为龟背形。用薄膜覆盖发酵。
⒊第一次翻堆建堆6天,料堆内温度达到70-7℃,稳定后即可进行翻堆。翻堆的方法是:从料堆的一侧开始撤料,在另一侧重新建堆,插上木棒或竹竿,即翻滚式翻堆。翻堆时要将料堆顶部料放在一边,后夹在中间,外层料放在内层,内层料放在外嫌行层,下层料堆放在上层,边翻边抖松培养料,将培养料混合均匀,排除料中废气,增加新鲜空气。将剩余的石灰、石膏分层撒上,料偏干发黄、白时表示水分不足,要边堆料边洒水,补足水分。
⒋第二次翻堆经第一次的调整水分,添加辅料,增设通气孔,料温上升很快,约,5-6天进行翻堆,用同样方法翻,此时可采用从一头翻堆,排上木棒留出通气孔,完后盖上薄膜。用同样方法过五天后翻第三次堆,翻后四周喷上三氯杀螨醇。
⒌第四次翻堆三次过后,料已腐烂,熟后标准为麦草棕红色,手一拉即断,料握住不沾手。此时进行第四次翻堆,是把料面上边翻边喷除臭剂或甲醛和杀螨药。检查,PH值8-8.5为宜。翻完后闷二天便可准备凉料播种。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牛粪种植蘑菇的方法有哪些
用牛粪种植蘑菇可以使蘑菇高产,那么牛粪种植蘑菇的技术有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牛粪种植蘑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牛粪种植蘑菇的方法
制种方法如下:牛粪、锯末的发酵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并埋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配制培养基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牛粪种植有机蘑菇措施
冬季有机蘑菇种植中经常出现不出菇或出菇少的现象,致使效益降低。现结合多年栽培实践,浅谈一些冬季节不出菇或出菇少原因。
牛粪、锯末的发酵: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亮举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配制培养基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蘑菇种植技术
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敬蔽碧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
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
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牛粪养蘑菇是怎样做的?
使用牛粪必须要搭配稻草或者麦秸之类的原材料。可以种植双孢菇,草菇,姬松茸等等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