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鱼繁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燕鱼繁殖方法
时间:2023-09-17 08:01:23 作者:身体 家庭燕鱼繁殖技巧
1、繁殖环境:家庭繁殖燕鱼要使用单独的玻璃缸作为繁殖缸,并将水温保持在25度左右。2、投放亲鱼:挑选亲密待在一起的两只燕鱼作为亲鱼。3、放置产卵板:将绿色产卵板放在缸中。4、合理饲喂:每天提供2次饵料,以龟虫为主。
家庭燕鱼怎么繁殖
1、繁殖环境
家庭繁殖燕鱼时,要准备一个单独的玻璃鱼缸作察散为繁殖器皿,然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鱼缸浸泡消毒,并重复上败晌氏述操作3次,再使用清水将鱼缸中的残留药剂清除,最后注入无污染的干净水源,将水温保持在谨弊24-28度之间。
2、投放亲鱼
繁殖燕鱼的过程中,要向繁殖缸中投放体态较好、鳍条形状完整、食物旺盛的亲鱼,在挑选亲鱼的过程中,可以观察鱼群,选择始终亲密待在一起的两条亲鱼投放在繁殖缸中即可。
3、放置产卵板
投放燕鱼之后,要向繁殖缸中放入毛玻璃、不锈钢、胶木等材质的产卵板,颜色以绿色为宜,然后亲鱼就会游动到产卵板上,等待生殖器官发育完成后进行交配产卵,在此期间要保持环境黑暗,不宜突然开灯,以免燕鱼受惊无法正常交配。
4、合理饲喂
在燕鱼交配繁殖期间,要每天投喂1-2次饵料,以龟虫、鱼虫、水蚯蚓、黄粉虫、颗粒饲料为主,而且每次的喂食量要确保燕鱼可以在20分钟内食用完,不宜喂食过多,以免燕鱼撑死。
跪求: 墨燕鱼的繁殖方法?
燕鱼的繁殖
一、种鱼
首先,选种鱼时,要选健康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体形好的小鱼,从小养御宽渗大。关于“残疾”问题,要一分为二去看,有些残疾巧启是要在选鱼时就坚决避免的,如:身体歪斜,头、咀变形等;但一般的外伤,鳞、鳍破损等,是小毛病,不会影响到繁殖的质量。
养种鱼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要加大换水量,以少次多换为好;可以掌握在三天一次,每次30%;其目的在于刺激鱼的代谢功能。
二是要注意防病防虫,燕鱼一旦发病,是不好治的,主要是不赖药,要以预防为主。燕鱼最大的病害是体内虫和肠炎,新鱼稳定后,先要喂药饵驱虫,第一次在稳定7-10天时,以后两个月一次,每次连喂三天,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预防肠炎也用药饵,每月一次,每次二天。小剂量用药是不会影响繁殖的。
三是要坚持饵料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防止种鱼营养不良。
四是要避免高温饲养,一般控制在25-26℃为好,高温对繁殖和种鱼的寿命都不利。
种鱼养好了,配对是很容易的,就让他们自然配对好了,不必太苛求。自然配对一般发生在6、7个月大时,但配对不等于就要繁殖,还要再等1、2个月才行。如果想定向繁殖,也可以两公一母混养,强制配对,时间掌握在6、7个月大,发现有自然配对现象时,成功率在90%左右。
二、燕鱼的繁殖周期
关于燕鱼的成熟期的问题,有些资料说是6个月,也有说是10个月的;因不同品种和个体而有所差异,但多数是8个月;而公母间的差异不大,基本上是同步的,只有极少的公鱼会晚一些,有母鱼产两次卵,而公鱼不能受精的,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如果遇到了也不用急,等几天就是了,没有什么损失,因为燕鱼是极高产的品种.
关于燕鱼的繁殖周期和产卵量的问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燕鱼的繁殖周期并不明显,他们一旦进入成熟期后,就会不停的产卵,并无季节性可言;在一年中会有二、三次间歇,每次30-40天不等,应该是种鱼的恢复期。在产卵期,两次产卵之间的间隔也不固定,少的只有5天,多的有15天,但多数是8-10天,一个产卵周期能产15-20窝左右,每窝的产卵量大约是400-600粒。从开始产卵到第三、四窝时,产卵量达到最高峰,大约从第四个产卵周期开始产卵量逐渐减少,但这种减少并不十分明显。
有记录一对墨燕的产卵情况,他们是8月份开始产卵的,从10月13日产卵开始记录,他们于10月13日下午、22日下午、27日下午、11月3日下午分别产下四窝卵,时间间隔分别为:9天、5天、7天,每窝产卵量在600粒左右;每窝卵都是48小时孵化,第7天下板。繁殖环境:繁殖缸50*35*40,上过滤,水温27℃,PH7.0,硬度10.0;用10*25厘米的绿色塑料产板,放置角度10度,离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卵在孵化桶中人工孵化;喂颗粒饲料和自制汉堡;繁殖缸三天换水30%,直接用的自来水。幼鱼喂丰年虾幼虫,成活率在95%以上。
三、燕鱼的繁殖
繁殖的环境,不再重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水,平时饲养用什么水,繁殖就用什么水,水温比平时高1℃就可以了,并按正常换水。平时养鱼用的是自来水,所以繁殖也直接用自来水;换水时不加温,让繁殖缸的温度产生波动,这样对种鱼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但要特别注意加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应控制在排水速度的一半左右,不能直接冲到鱼,可以加到上滤盒中缓冲一下。
卵床用产板最好,用盆、罐、筒等,都可以,但燕鱼还是更喜欢板,对板的材料并不苛求,只要平整光滑就行;最好是长20-25厘米、宽8-10厘米的绿色塑料板,10-20度倾斜放置(模仿水草叶片的自然角度),下面离开缸底,产板的上边在水面下3厘米左右,燕鱼的卵一般产在水面下5-20厘米范围内。燕鱼产卵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下午4-5点钟。
四、鱼卵的孵化
产卵结束后,如何孵化是个小问题,可以不管他,让他自然孵化,这样非常省事省力,但是鱼卵容易被污染,孵化率不高,而且亲鱼很累,不利于亲鱼的恢复。最好还是人工孵化,将产板移出来,放在专门的孵化桶中,孵化率很高,镇脊又便于管理,亲鱼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方法很简单,将晾过3天的水(晾水时加一点亚甲蓝除菌)加温到繁殖缸的温度(最好是用吊瓶法,这样没有温差),将产板放入即可。放板时要记得鱼卵向上斜放,产板上下调头,会有助于顺利孵化。孵化桶掌握在10-15升水量,水深20-25厘米。
鱼卵经45-50小时孵化,孵化后要在产板上挂5天,到第7天才离板游动;其间会有一些死卵和从板上掉下来的小鱼,你不用管他,等小鱼离板后再一并清除。
孵化期间不要换水,控制好温度,每天增加4-5小时光照。
五、小鱼的喂养
小鱼离板游动5-8小时再喂开口饵料,要喂洄水或丰年虾幼虫。喂蛋黄水是不行的,小鱼不爱吃,又坏水;换水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操作。第一次要少喂一点,让每条鱼都能吃到就可以了,喂多了不消化,反而死鱼;第一次喂完要过8小时左右再喂第二次,让小鱼充分的有时间去消化、适应,排空腹内的“卵黄水(乳状黏液)”。这以后就好管理了,只要每天喂三次,每次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小鱼的换水,要等到开喂的第三天才换第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15%,先仔细的将小鱼排泄的卵黄水吸干净,再加入经过晾晒、同温的新水,加水要轻、缓、慢,决不能冲到小鱼。这以后每天或两天换一次.
从开喂的第7天左右,就可以喂小红虫了;到第15天左右,小鱼就长出背鳍来了,这时的小鱼就可以喂红虫了,可以把他们转入饲养缸中,用过水的方法,连孵化桶一起慢慢的沉入饲养缸,再将孵化桶轻轻取出。再等到第30天时,就可以喂饵料了,换水也可以按大鱼操作了。到这里,燕鱼繁殖成功了,就看着他们一天天飞长吧!
人工燕鱼繁殖技巧
1、温度环境:将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以免冷空气影响燕鱼产卵。2、繁殖方法:燕鱼产卵时,不能受到刺激,并且要将鱼卵移到干净的水源中。3、投喂饲料:主要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虫卵为主。4、氧气充足:在水中放入增氧设备。
人工燕鱼繁殖方法
1、温度环境
燕鱼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水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若是气温过低,会使燕鱼产卵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长散顷滚。
2、繁殖方法
人工燕鱼繁殖时,要准备一个干净的水缸,在里面放入一片蓝色或者绿色的塑料片作为产卵板,然后在人工燕鱼生长的水缸中输送氧气,注意在产卵过程中,不能让燕鱼受到惊吓,大约2天后就会产出白色的鱼卵。
3、投喂饲料
燕鱼产卵后,会消耗大量的力气,需要给它投喂冻血虫补充营养,并且要给小鱼准备精细冲余的食物,比如虫卵、剁碎的鱼肉、豆浆等,促使燕鱼鱼苗生长。
4、氧气充足
在饲养燕鱼的过程中,最好在水缸中接入供养乎段设备,避免水质浑浊后,水体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燕鱼出现死亡现象,而且要经常清洗氧气管,防止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