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种植方法与技术 竹荪种植方法与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17 13:29:07 作者:烈驹 竹荪如何种植
一、栽培
1.生料栽培:
(1)选用原料核饥腊:适应竹荪栽培生长的原料颇广,如阔叶树木屑、棉籽壳、农作物秸杆、竹子等均可。
(2)原料处理:将选择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状(如锯末),采取两种方法处理。①石灰水浸泡。用0.3~0.5%石灰水浸泡原料,进行搅拌,大约1~2分钟浸透;然后捞出放入筐内,用清水冲洗。pH值在7左右。再将原料控成含水量65%左右即可接种。②药物处理法。用1:8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液浸泡原料,使药液高于斜面。2~3分钟捞出控出多余的水分,使含水量在65%左右即可接种。
(3)栽培方法:先把栽培房用甲醛与高猛酸钾结合,烟熏消毒处理后,在栽培箱上铺上薄膜,放上一层沙土,然后一层料一层菌种,黄2~3层。料厚在25厘米左右为宜,通常第平方米用竹荪菌种2~3瓶。接种后裹上塑料薄膜。
2.熟料栽培:
(1)原料处理:将选好的原料,加入18%麸皮或米糠,玉米粉2%,尿素0.3%,过磷酸钙1.5%,硫酸0.3%,拌后加入清水再拌匀,使含水量达到用手握时指缝有水即可。
(2)高温灭菌:将拌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灭菌锅内,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再连续蒸5~6小时取出放入预先铺好的塑料薄膜内包好。
(3)栽培方法: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包好的薄膜,接入菌种后再包上薄膜。
二、管理
1.生态条件:
(1)温度:竹荪菌丝生长温度是25~32℃,最适宜温度为23~24℃。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在15~28℃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2~25℃。超过32℃或低于5℃,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
(2)湿度:菌丝生长湿度在60~70%之间,菌蕾的生长发育湿度在75~95%范围风,而破球和撒裙时,肢隐相对湿度应在85~95%,以95%最好,湿度低于80%,子实体难以形成或出现畸形。
(3)空气条件:竹荪属好气性真菌,菌荪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
(4)光照条件:光照对竹荪当育有抑制作用,故菌丝生长无改滑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线。
(5)营养条件:竹荪生长所利用的养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无机盐和微量维生素。植物的死体如锯末、秸杆等都是它所需的营养。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还需少许的泥炭土壤。
2.管理方法:
下种后3~4天内,温度应保持在24~27℃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菌丝生长,培养基表面长潢菌丝时,盖上一层厚3~5厘米的腐殖土(即养花用的土)。盖上后保持房内空气新鲜,每天都要通风换气,并且要保持盖目湿土,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通常情况下,菌丝发育1~2个月,即有菌丝延伸到土表,这时温度在23~26℃之间,相对湿度不变,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经5~10天,表面出现小白点,就证明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时,相对湿度应为80~95%,从出蕾到发育成熟,需要40~80天,这由温度而定,相对湿度达到95%,菌裙强度最大。
三、采收与加工
当竹荪菌裙开伞完毕而且孢子末自溶时,立即采收,去掉菌盖、菌托,然后分别进行干制处理(日晒、烤箱烘烤均可)。制成干品后,用红绳扎成50克一捆,装入聚乙烯无毒双层食品袋内密封,再放入有吸湿剂的缸内保存,等待出售。
竹荪怎样种植 竹荪种植方法介绍
1、室内床栽法。
(1)在室内用木、竹搭床架,宽1米、高2米,3-4层,每层间距80公分。床边使用竹、木做档板、高30-40厘米。底部铺薄膜,在薄膜上打滤水孔。或在地面建畦床,宽1米。用废弃竹材或阔叶树段木作为栽培材料。将栽培材料加工成5~30厘米长小段。随后5%石灰水浸泡一周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入清水中,进行发酵处理,待清水发出酸臭气味时捞出,即可上床播种。播种期在秋季10—11月或次年春季3~4月。每平米用菌种(750克装)1-2瓶。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好,在20℃温度下进行遮光培养,保持相对湿度在75-80%左右,经20天左右,培养料上已布满菌丝,即可进行覆土。
(2)应选土质肥沃,无病菌虫卵,偏酸性泥沙土作复土材料。覆土厚3厘米,及时浇适量清水。覆土后2-3个月,培养料上菌丝得以进一步发育,并出现大量幼小菌蕾,通过土粒延伸到床面。此时覆土含水量要求达到15—18%,温度18℃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保持微弱光照和适量通风。当菌伞顶端扭结白色幼小菌蕾时,空气灶则相对湿度提高到85%,土内含水量提高到18-20%,保持室温在18-26℃之间,有微弱光照。在管理上做到轻喷水、少通风。
2、室内箱栽法。可用普通木箱做栽培容器,木箱周围要闭灶垫薄膜、底部要打滤水孔。先在箱底铺一层厚5-10厘米腐植质土,将枯竹锯成30厘米长,平铺在腐植质土上,在枯竹层播竹荪菌种,每平方米用750克装菌种1瓶,然后再盏一层腐植质土,土层厚约3-5厘米。覆土不可过厚,否赃会影响出菇。在覆土上浇水,令其湿透。将木箱放在室内培养,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经4-5个月时间,枯竹上已长满菌丝,并有少量菌丝向覆土蔓延。
3、室隐态棚外畦地栽培法。选背风阴凉空地做畦床,畦床宽80-100厘米,深10厘米,在畦内铺一层枯竹,在枯竹上播菌种,每平方米用菌种一瓶,然后在菌种上覆盖3-5厘米厚的复土,浇透水。为了保持菇床温度,在畦床上搭30-40厘米高的荫棚,防阳光直晒。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培育,但要经常喷水保湿,防止床面干燥,次年9月,床面开始出菇,从播种到出菇,大约需要10-12个月。
竹荪该如何种植?竹荪种植技术!
竹荪该如何种植?竹荪种植技术!
竹荪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生真菌,也有很多地方的人称之为竹参,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而营养物质的含量是极高的,所以慢慢的也就出现了人工种植的竹荪。
那么竹荪该如何种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竹荪种植技术,一起看看吧!
1.场地整理:选向阳、通风、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耕地。
整地做畦床,宽1m,高弯手30cm,长度不定;畦距50cm,畦面铺10cm以上的肥土,整平。
然后在畦面喷5%甲醛溶液密闭12小时。
播种前,取畦面上5cm厚熟肥土堆放一旁,作覆土用,再用0.3%敌敌畏溶液或石灰水喷洒畦床。
场地四周设遮阳棚,光照强度要求“四阴六阳”。
2.培养料配制:配方为玉米芯48%,玉米秆30%,杂木片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或杂木片68%,黄豆秆30%,石膏粉1%,糖1%。
使用前玉米芯应粉碎成2cm的碎块,玉米秆或黄豆秆切成3cm长的碎段;杂木用机械切片。
先将原料晒干,再装入袋中置清水中浸泡5天,橘闹森也可用0.5%石灰水浸泡2天,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捞出沥干即可使用。
每平方米用料20kg,含水量65%左右。
3.栽培季节:一年可栽培两次:春栽在5月初播种,8月可以采收;秋栽在9月播种,翌年夏季采收。
4.播种:用层播法铺料播种。
先在床面铺料5cm厚,用点播或撒播法播种,上面再铺10cm厚培养料,稍加压实后,再播一层菌种;上面再铺5cm厚培养料,压实后,盖树叶残渣,即可覆土。
畦四周覆土5cm,畦表覆土2cm,加盖薄膜,保温保湿。
每平方米用种8瓶,种块不能太碎,以蚕豆粒大小为宜。
5.畦床管理:
①发菌期:播种后,盖好薄膜,温度保持在25℃左右,每天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一月内不喷水。
②现蕾期:30天后待白色绒毛菌丝长满畦面时,覆盖1cm消过毒的熟肥土,然后撒一层树叶或松针。
菌丝扭结成菌蕾时,每天向畦面喷水,保持空气湿度80%,温度25℃。
③出菇期:40天后子实体相继形成,温度宜控制在28%,湿度保持在90%,喷水时间应在早晨7点以前,一般每天通风一次,温度高时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
6.越冬管理:竹荪播种一次可采收两年以上,但在北方,竹荪越冬是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做法是:在霜降前后,土壤开始冻结前,用杂草、树叶等将畦床盖好,厚度以15cm左右为宜。
覆土前浇灌封冻水,使畦床和畦旁沟内灌足水。
翌年春季土壤开始解冻时,分两次揭开覆盖物,每次隔7天,圆亩然后进入正常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