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叶子发褐色怎么回事 红掌叶子发褐色怎么办
时间:2023-09-18 18:31:15 作者:其实你不懂我伤悲 红掌叶子长斑了怎么办?
1.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病害几乎是红掌的致命病害。
细菌性叶斑病表现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叶和花上,在叶、花的背面初期可见水渍状斑点,后期叶缘出现棕褐色斑点,还伴有黄色晕环。
另外一种是表现在茎上,细菌初期侵染茎,通过微管束侵染细胞并迅速扩大到整个植株。在发病初期可以发现新叶叶色暗淡,这是由于微管束被细菌填堵,阻碍了体内水分的流动与营养的运输,使叶色暗淡,叶片发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脓流出。有时当汁液携带细菌流向叶片时,叶部会出现水渍状斑点,类似于叶、花被侵染,不同的是这种水渍状斑点多出现在叶片中空拍蠢间的主脉附近。
2.炭疽病病原是盘长孢属或者刺盘孢属真菌。盘长孢属病害的症状是沿叶脉形成圆形棕色病斑,之后病斑连在一起,形成棕黄色边贺盯缘的大病斑,病部最后干枯。刺盘孢属病害与盘长孢属病害相似,在分生孢子盘上有黑色坏死,且会引起花腐烂,在肉穗花序上形成黑色坏死斑点。
防治方法如下:(1)加强温室的管理,经常通风,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
(2)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物,常用5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克菌丹等。每隔7至10天用药一次,一共2至3次。
3.叶斑病病原是壳针孢属真菌。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有棕色斑点,斑点中心组织死亡,外面是一圈黄色组织。
防治方法:(1)调整肥料的配比,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和病叶要及时销毁或深埋。
(2)药物防治可以用50%克菌丹、75%百斗陪菌清、50%扑海因、64%杀毒矾M8定期喷施,可以一周一次,连续用药4至5次。
4.柱盘孢属病害此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的表现症状是叶片逐渐变干,黄化萎蔫,植株基部变为棕色。防治时可以用5%速克灵、50%甲基托布津等。
红掌的叶片上的颜色变成锈褐色,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放在玻璃温室内的...
您好!从图片看,症状像是细菌性病害导致的枯萎病或叶斑病。诱因主要是病原菌通过茎、叶上的伤口,或者通过植株上气孔、叶缘吐水孔强制侵入,借尺掘助飞溅水滴、棚膜水滴下落或结露、叶片吐水、农事操作、雨水、气流传播蔓延。病害除了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植株表面的传播外,工作人员受污染的双手、衣纤困培服、采花切叶的工具、飞溅的雨水、污染的灌溉水、带菌的介质以及带病菌的鞋子、车轮等都是传播的途毁唯径。
适宜发病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70%以上均促使细菌性病害流行。昼夜温差大、露水多,高温和多雨季节为病害盛发期,以及阴雨天气整枝时损伤叶片、枝干伤口、气候发生急剧变化。另外温室栽培过密、生长迅速时易病重,植株下部老叶病重,温暖湿润时病重。供您参考。
红掌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1.温度比较低
红掌最佳的生长温度是在20~30度之间,如果温度比较低,会导致叶子发黄,特别是温度低15度以下,红掌会停止生长,低于7度以下,叶子有可能会被冻伤。另外也要避免将红掌摆放在空调或暖气的旁边,更不要放在一些散热器的旁边,否则都会引起红掌黄叶。
2.浇水过多
黄叶这是红掌的叶子发黄最常见的一种原因,红掌在春夏季节可以保持盆土微湿润,但并不意味着土壤能经常潮湿,更不能让盆土积水,水分过多会导致红掌的根部缺乏养分,会导致根部腐烂,根部腐烂是看不出来的,它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叶子不断发黄。如果已经烂根了,就要及时将烂的部分切除,浸泡杀菌溶液,重新用新的盆土移栽。
3.空气干燥
这种情况也很容易导致红掌的叶子发黄,因为红掌本身是生长在雨林里的,喜欢高湿度的环境,如果空气干燥,就会导致叶子干黄。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给红掌补充一些水分,另外可以在周围喷雾状水,这样可以增加环境湿度,另外也可以在旁边开加湿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改善环境,还能避免红掌感染红蜘蛛。
4.养分不足
导致叶黄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平常疏于打理造成的,红掌在生长期间缓升,也要偶尔补充养分,特别是在开完花之后,可以在春夏秋三季,每个月补充一次水溶性的肥料,也可以给一些有机肥水,要避免给太多的浓肥,也不要施肥太频繁,施肥的浓度就是平常的1/4,避免施肥过浓导致肥伤,如果不小心施肥过多导致叶黄,就要及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盆土,及时的稀释土壤中的肥力。
5.土壤质量过差红掌本身首哪宽对肥料的需求是比较少的者亮,所以并不一定要用一些肥力特别大的土壤栽种,但起码也要保证土壤中有适当的腐质,盆土的排水性要好,在这样的土壤中,这些红掌才能长得更加健康,一直保持翠绿。如果出现盆土特别贫瘠,就是隔了大半年以上都没有给它补充一次肥料,特别是在开完花之后。每隔两年左右,就可以给红掌换一次盆土,保证土壤疏松透气,栽培红掌最佳的土壤就是用到一些泥炭土或腐叶土,搭配一些松树皮和珍珠岩,在底部可以添加一些缓效型的有机颗粒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