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爬蜂病 春季爬蜂病的技术与预防
时间:2023-09-21 09:53:45 作者:关智斌 蜜蜂病虫怎么防治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碧世旦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悔扰、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严重时应该换脾,必须蜂多于脾,再喂糖浆。 4、美洲幼虫腐臭病 ①规律及症状夏季弱群易发病,在大流蜜期,病情减轻,甚至自愈。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病。4~5日龄幼虫易发病,封盖后死亡。发病的封盖房油亮发光,下陷,有穿孔。腐尸紧贴房壁,挑起有拉丝,褐色有鱼腥味。 ②防治发病初期,将病脾抽出淘汰,严重的换箱换脾再用药物防治,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每箱(10框)每晚喂500克糖浆(含200毫克纯土霉素),隔4日1次,连喂3次,停3天,再喂3次。采蜜前6周停止喂药。 5、欧洲幼虫腐臭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春季脾多于蜂的弱群易发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病。3日龄小幼虫易感染,4~5日龄死亡,虫体变淡黄色、黄色、直至黑褐色,易清除有难闻酸臭味。 ②防治西方蜜蜂患此病不严重,在蜜蜂密集,注意保温条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霉素治疗,方法与治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同。 6、中蜂囊状幼虫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2~4月与11~12月,北方5~6月,是发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每天上午,可见工蜂从返亏巢内拖出病虫尸体,散落在巢门前。子脾有插花子,房盖有穿孔,房内有尖头死幼虫,褐色无臭,易从巢房拖出。 ②防治去除病群蜂王,换上健康群成熟王台,新王交尾产子后,蜂群康复快。在断子间淘汰病脾,让工蜂密集,多造新脾。用中草药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15~20g或半枝莲的干草50g,煎汤,可用于20~30框蜂的治疗。 7、茶花与油茶花中毒 ①规律及症状发生在10~11月份茶花、油茶花开花期。茶花、油茶花流蜜不佳,危害蜂群轻;流蜜好,危害蜂群严重。蜜蜂在采茶花、油茶花后,引起大批幼虫死亡,死亡幼虫散发酸臭味。 ②防治在茶花、油茶花流蜜期不间断喂饲糖浆(蔗糖与水比2∶3),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阴雨天不断,结合分区管理效果更好。 另外,山区放养的蜂群,秋季易受胡蜂侵害,根
如何进行蜜蜂病毒性爬蜂病的诊断和防治?
诊断:蜜蜂慢性麻痹病是导致成年蜜蜂爬蜂的一种主要病因,可根据其症状进行诊断。蜜蜂察键慢性麻痹病有两种典型症状:黑蜂型:俗称“油炸败陪巧蜂”,其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的背、腹部,个体略小于健康蜂,腹部发黑且呈油腻状,病蜂表现出震颤,失去飞行能力乱局而形成爬蜂;大肚型:被感染的病蜂腹部肿胀,中肠呈乳白色,无弹性,其中有大量类似花蜜液体,后肠充满黄色粪便,失去飞翔能力,全身震颤,在地面或草丛中爬行。
麻痹病的典型症状:蜜蜂腹部绒毛脱光,末端变黑发亮。
防治:及时更换优育抗病蜂王;加强早春和晚秋等关键时间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病蜂,预防疾病传染;联合防治,不出现联合感染;提前进行适当的药物防治,有利于蜂群的春繁和越冬。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冬天怎样养蜂
冬养蜂首先要防骤冷冻蜂冬初,常常冷风骤起,外出蜜蜂,很容易冻死在外。因此,蜂场要远离蜜粉源,勿贪小失大,这样也利于蜂王断子。喂足越冬饲料越碧物冬饲料必须优质而不结晶,同时辅以防病药物。经验表明,较好的饲料配方为:白糖、蜂悔悔液蜜、水各一份加总量0.1%的食盐,煮开冷却后,在每10公斤糖浆中加磺胺类药0.5克,大黄、苏打各1克。预防盗蜂发生秋冬之交最易发生盗蜂,稍不小心,便会引起蜜蜂互盗储蜜,相互攻击刺杀,会给蜂群带来很大损失,甚至全场覆灭。其预防方法是,缩小巢门,更要保护弱小蜂群。检查蜂群,应在清早或傍晚,即外勤蜂在巢的时候进行,检查时间应尽量短。补充饲料切不可将糖液滴至箱外,如盗箱已经发生,必须迅速采取隐蔽、移箱、禁闭、捉盗、迁场等措施。保新优王,淘汰老劣王进入秋季的最后一个盛花期,大部分老王的产卵期已过,随着气温下降,产卵越来越少。这对培育一大批新蜂越冬,是很难保证的。因此要抓住适宜时期,培育优新蜂王,以更换产卵少繁殖力差的老劣蜂王。培育适龄越冬蜂现有工蜂因担负哺育、采集的任务,精力消耗很大,寿命很难延至第二年,所以必须培育一大批新蜂越冬。要前衫检查蜂群,防病治螨,深秋昼夜温差大,巢内也会出现温度失调,因此要注意保温。秋末要加强饲料供给,以调动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这一工作可以持续到霜降前后。保持越冬蜂的实力缺乏实力的蜂群,也很难延长其寿命。实践证明,蜜蜂泌浆多,活动量大,生活环境差,都是影响实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