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养鹅为什么容易死亡 冬天养鹅为什么容易死掉
时间:2023-09-21 12:36:15 作者:我喜欢如此的你 鹅苗大批死亡
常言道:“鹅好养,雏难育。”在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60%以上。现将易引起雏鹅死亡的因素简要分析如下,以使养殖户吸取经验,提高养殖水平。1.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差,对低温和温度骤变尺蠢的适应力很弱。雏鹅在26℃以下会拥挤扎堆,常造成窒息而死。人工拨散挤陵悄陪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叼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养育雏鹅适宜温度要求:0~7日龄雏鹅要求舍温28℃左右,随其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2.湿度。实践证明,当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叼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叼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一样。这样的雏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孳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鹅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同时还会引发雏鹅的热射病。3.饲料和饮水。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鹅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七八成饱)。刚出壳的雏鹅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鹅饮水,雏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4.有害气体。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毫克/公斤、氨气的含量超过21毫克/公斤、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毫克/公斤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造成雏鹅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育雏舍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过大等。引起雏鹅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等。5.药物中毒。由于多用药、滥用药造成雏鹅中毒伤亡在养鹅过程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饲养户缺乏现代饲养观念,不少养殖户就抱有不用药不放心,用了就一定能防病的错误认识,从雏鹅开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药物急性或蓄积性中毒。鹅属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由于习惯于人们长期的传统粗放饲养,鹅对药物比较敏感,尤其是雏鹅。实践证明,只要能经常保持育雏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适宜,个体分群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时定量喂给新鲜干净的饲料和饮水,雏鹅就能健康成长,且不易发病。至于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等传染病,采用药物防治均无济于事,惟有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种鹅和雏鹅定期进行免疫,才能避免发病。6.挤压和鼠害。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都会引起雏鹅挤压致死运渣。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最大,不仅会引起雏鹅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
农业养鹅
提高鹅群的成活率雏鹅被毛稀薄,对外界温度调节能力差,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都不完善,所以体质较弱,抗病力差,往往会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因此雏鹅培养是养鹅的关键环节。应选择健康强壮的雏鹅,做好育雏准备,科学配制雏鹅饲料,合理安排饲喂次数,搞好卫生防疫。购回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保持饲料新鲜,饮水清洁,禽舍清洁干燥,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氟哌酸或喹乙醇,进行预防性早旦册投药,对防治雏鹅疾病具有明显效果。
仔鹅合理组群,快速育肥30日龄~80日龄的鹅,能大量利用青饲料和全价饲料,可进行放牧饲养。仔鹅在育肥前应将大群仔鹅按体形大小、体质强弱情况分为2群~3群,在短期内达到鹅群平衡。分群后仔鹅要及时选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者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的驱虫药驱除体内寄生虫。放牧育肥可以节约饲养成本,提陆宏高养殖效益,但必须合理迟衫补饲;圈舍育肥要求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还应定时定量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添加防抗病药物。填饲育肥不要将饲料填入气管,填饲后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饲料。填饲时的适宜温度为10℃~25℃,温度超过25℃的炎热季节不宜填饲。
适时出栏上市
中小型鹅养到70日龄~90日龄,活重2.5公斤~3.5公斤,优良杂交商品鹅65日龄~80日龄,活重3.0公斤~4.0公斤,就应及时出栏上市。若在延长饲养期内实行人工活体拔毛可提高效益。卖活鹅的效益最低。羽绒价值比肉贵许多倍,肥肝比肉贵几十倍,鹅舌、鹅掌等都比肉贵,内脏、血液也很值钱。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大搞加工增值增收。取得最佳效益。
快速育肥技术
进行快速育肥的肉鹅应选择狮头鹅、莱茵鹅等体型大、生长快的肉用型杂交雏鹅品种。当雏鹅饲养到45日龄可进行快速育肥。常用的育肥方法有三种:
放牧育肥法以放牧为主的鹅群,利用作物收割后残留的颗粒进行育肥,是最经济实惠的育肥方法。应掌握当地作物的收割季节,提前育雏。物色好放牧草地,随着作物收割时间的早晚顺序,一路放牧过去,到收割结束时,鹅群已经育肥,尽快上市出售。
舍饲育肥法把45日龄的中鹅赶到光线较暗的育肥鹅舍,限制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饲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玉米、油料作物等。这样圈养约15天~20天,即可使鹅迅速变肥。
填饲育肥法将配合好的饲料加水拌成干泥状,放置3小时~4小时,待饲料全部软化后制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条状食条。然后两腿夹住鹅体使其保持直立,用左手握住鹅的后脑部,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喙分开,用右手将食条强制填入鹅的食道。每填一条用手顺着食道轻轻地推动一下,帮助鹅吞下。每天进行3次~4次。每次填食后,将鹅放入安静的鹅舍内饮水休息,经10天~15天后,鹅体内脂肪沉积增多,育肥完成。填饲鹅的饲料要求蛋白质丰富,能量较高。饲鹅的填料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50~55、米糠20~25、豆饼5~7、麸皮10~15、鱼粉2~3、食盐0.5、细砂0.3、多维素0.1。填饲量:第1天~3天为200克~250克;第4天~5天为300克~350克;第6天~7天为400克~450克;第8天~10天为500克~550克;第11天~15天为600克。
繁育技术
鹅的配种方法,通常分自然配种和人工配种两种。自然配种的鹅,在水中交配比在陆地上交配的受精率高,所以种鹅场设置水上运动池,运动池的水最好是活水,若是静水应常换,尽量保持清洁不污浊发臭。自然配种分大群配种和小群配种。大群配种:即按一定的比例把公鹅和母鹅集中养在一起,使每只鹅都有机会自由交配,适应于一般种鹅场,大多数农户普遍采用。小群配种:即按公母适当比例,仅用一只公鹅与一小群母鹅集中饲养在单间栏舍内或运动场(池)内。鹅的人工配种方法如下:(1)采精:首先要选择理想的公鹅,经过3次~5次徒手按摩,如果公鹅射精良好,则可用作采精对象。采精宜在放牧前进行。具体做法是:采精者的左手掌心向下,5指分开,手掌心紧贴公鹅背部,从翅的基部向尾部方向有节奏地来回缓慢地按摩,同时用右手有节奏地按摩腹部后面的柔软处,并逐渐挤压公鹅的泄殖腔。这样重复4次~5次以后,公鹅阴茎就会勃起而射精,另一个人用清洁的杯子接精液(约5毫升~10毫升)。(2)授精:采集到的精液必须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1或1:2稀释。在输精前,可将母鹅固定在凳上,用生理盐水清洗肛门后,用拇指紧靠泄殖腔下缘轻轻向下压迫,使之张开,然后将装有稀释精液的输精器插入母鹅阴道5厘米~7厘米深处,输入精液0.1毫升,每隔5天~6天1次,第一次输精量应加倍,输精前应检查精液品质,合格者可用于输精。
选择优良品种适时种草养鹅
选择优良品种我国普遍饲养的良种鹅有四川白鹅、扬州鹅、隆昌鹅、溆浦鹅、豁眼鹅、狮头鹅以及由品种鹅多次与当地鹅杂交纯化选育的商品鹅,如雅鲁肝鹅,就是典型的肉、蛋、绒、肝、皮多用的新品种鹅。
种草养鹅为了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胡萝卜等。
冬季养鹅由于牧草生长慢,应补充青贮料。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水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作饲料。
公鹅阉割育肥好
阉割时间阉割公鹅一般多选在7月~8月份。公鹅须健康无病,鹅龄在5月龄左右,体重4.5公斤~5.0公斤为宜。使用的阉割工具比较简单:手术刀(也可用刮须刀代替)、扩创勾(可自制:用一刮薄的竹片,长10厘米~15厘米,两头各拴一个小钩)、托睾勺(医药公司有售)及套睾器(用一毛笔管中间穿上铁丝及尼龙线即可),并备有少量脱脂棉和消毒用75%酒精。工具用前要经煮沸或药物消毒。
阉割方法将被阉鹅两翅于背后合并在一起,采取右侧卧于地面进行保定(地面应干净无菌),术者用右脚踏住翅尖,助手一只手按住翅膀根部,另一只手固定颈部。切口部位选择在左侧倒数第一与第二肋骨间,距背中线旁2厘米~3厘米,深约0.5厘米。见腹膜,用扩创钩将切口撑开呈棱型,用外科刀柄上的钩将腹膜慢慢挑开(如果用刮须刀片可在腹膜上先穿入两根串线,将腹膜提起再割),防止下刀过深过猛伤及肠管。再用托睾勺将直肠向下方推移,使睾丸充分暴露,左手持托睾勺,右手使套睾器套住睾丸基部,双手协作,将睾丸轻轻扭转摘除。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位置的下方找到并摘除另一侧睾丸。最后取下扩创钩使肌肉复位,刀口不用缝合即可自愈。
注意事项天气炎热时应让公鹅在术前饮足清洁饮水,然后再进行手术。公鹅术后3天内不能下水。对个别术后体弱不食者,要用流体饲料人工补饲。
鹅常见病的防治
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一般出壳3天~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天~2
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周龄~2周龄的雏鹅。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一部分鹅会自愈。
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禽霍乱
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2、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天~3天,很快死亡。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天~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副伤寒
症状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粪如清水,鹅日趋衰弱。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干涸后封闭肛门,导致排粪困难。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防治措施1、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败的饲料,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2、用敌菌净饮水、拌料效果好。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症状病鹅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拉稀、消瘦、离群呆立,零星死亡。
防治措施1、鹅群定期驱虫。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及时清理粪便,饲喂的水草要清洗。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抗病能力。3、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按20毫克的剂量1次投服。
鹅虱
症状鹅虱吸食血液及羽毛、皮屑,还会伤皮肤,造成鹅体发痒不安,造成鹅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成年鹅产蛋量下降。
快速育肥技术
进行快速育肥的肉鹅应选择狮头鹅、莱茵鹅等体型大、生长快的肉用型杂交雏鹅品种。当雏鹅饲养到45日龄可进行快速育肥。常用的育肥方法有三种:
放牧育肥法以放牧为主的鹅群,利用作物收割后残留的颗粒进行育肥,是最经济实惠的育肥方法。应掌握当地作物的收割季节,提前育雏。物色好放牧草地,随着作物收割时间的早晚顺序,一路放牧过去,到收割结束时,鹅群已经育肥,尽快上市出售。
舍饲育肥法把45日龄的中鹅赶到光线较暗的育肥鹅舍,限制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饲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玉米、油料作物等。这样圈养约15天~20天,即可使鹅迅速变肥。
填饲育肥法将配合好的饲料加水拌成干泥状,放置3小时~4小时,待饲料全部软化后制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条状食条。然后两腿夹住鹅体使其保持直立,用左手握住鹅的后脑部,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喙分开,用右手将食条强制填入鹅的食道。每填一条用手顺着食道轻轻地推动一下,帮助鹅吞下。每天进行3次~4次。每次填食后,将鹅放入安静的鹅舍内饮水休息,经10天~15天后,鹅体内脂肪沉积增多,育肥完成。填饲鹅的饲料要求蛋白质丰富,能量较高。饲鹅的填料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50~55、米糠20~25、豆饼5~7、麸皮10~15、鱼粉2~3、食盐0.5、细砂0.3、多维素0.1。填饲量:第1天~3天为200克~250克;第4天~5天为300克~350克;第6天~7天为400克~450克;第8天~10天为500克~550克;第11天~15天为600克。
繁育技术
鹅的配种方法,通常分自然配种和人工配种两种。自然配种的鹅,在水中交配比在陆地上交配的受精率高,所以种鹅场设置水上运动池,运动池的水最好是活水,若是静水应常换,尽量保持清洁不污浊发臭。自然配种分大群配种和小群配种。大群配种:即按一定的比例把公鹅和母鹅集中养在一起,使每只鹅都有机会自由交配,适应于一般种鹅场,大多数农户普遍采用。小群配种:即按公母适当比例,仅用一只公鹅与一小群母鹅集中饲养在单间栏舍内或运动场(池)内。鹅的人工配种方法如下:(1)采精:首先要选择理想的公鹅,经过3次~5次徒手按摩,如果公鹅射精良好,则可用作采精对象。采精宜在放牧前进行。具体做法是:采精者的左手掌心向下,5指分开,手掌心紧贴公鹅背部,从翅的基部向尾部方向有节奏地来回缓慢地按摩,同时用右手有节奏地按摩腹部后面的柔软处,并逐渐挤压公鹅的泄殖腔。这样重复4次~5次以后,公鹅阴茎就会勃起而射精,另一个人用清洁的杯子接精液(约5毫升~10毫升)。(2)授精:采集到的精液必须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1或1:2稀释。在输精前,可将母鹅固定在凳上,用生理盐水清洗肛门后,用拇指紧靠泄殖腔下缘轻轻向下压迫,使之张开,然后将装有稀释精液的输精器插入母鹅阴道5厘米~7厘米深处,输入精液0.1毫升,每隔5天~6天1次,第一次输精量应加倍,输精前应检查精液品质,合格者可用于输精。
选择优良品种适时种草养鹅
选择优良品种我国普遍饲养的良种鹅有四川白鹅、扬州鹅、隆昌鹅、溆浦鹅、豁眼鹅、狮头鹅以及由品种鹅多次与当地鹅杂交纯化选育的商品鹅,如雅鲁肝鹅,就是典型的肉、蛋、绒、肝、皮多用的新品种鹅。
种草养鹅为了四季养鹅,可以安排一定面积的多年生牧草,如三叶草、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苋等。冬季养鹅,可以在早秋播种越年生牧草,如禾本科的冬牧70黑麦草,豆科的苕子、紫云英、紫花苜蓿、胡萝卜等。
冬季养鹅由于牧草生长慢,应补充青贮料。秋季养鹅,除利用多年生牧草外,还可以用南瓜,水稻收后的遗谷、甘薯等作饲料。
公鹅阉割育肥好
阉割时间阉割公鹅一般多选在7月~8月份。公鹅须健康无病,鹅龄在5月龄左右,体重4.5公斤~5.0公斤为宜。使用的阉割工具比较简单:手术刀(也可用刮须刀代替)、扩创勾(可自制:用一刮薄的竹片,长10厘米~15厘米,两头各拴一个小钩)、托睾勺(医药公司有售)及套睾器(用一毛笔管中间穿上铁丝及尼龙线即可),并备有少量脱脂棉和消毒用75%酒精。工具用前要经煮沸或药物消毒。
阉割方法将被阉鹅两翅于背后合并在一起,采取右侧卧于地面进行保定(地面应干净无菌),术者用右脚踏住翅尖,助手一只手按住翅膀根部,另一只手固定颈部。切口部位选择在左侧倒数第一与第二肋骨间,距背中线旁2厘米~3厘米,深约0.5厘米。见腹膜,用扩创钩将切口撑开呈棱型,用外科刀柄上的钩将腹膜慢慢挑开(如果用刮须刀片可在腹膜上先穿入两根串线,将腹膜提起再割),防止下刀过深过猛伤及肠管。再用托睾勺将直肠向下方推移,使睾丸充分暴露,左手持托睾勺,右手使套睾器套住睾丸基部,双手协作,将睾丸轻轻扭转摘除。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位置的下方找到并摘除另一侧睾丸。最后取下扩创钩使肌肉复位,刀口不用缝合即可自愈。
注意事项天气炎热时应让公鹅在术前饮足清洁饮水,然后再进行手术。公鹅术后3天内不能下水。对个别术后体弱不食者,要用流体饲料人工补饲。
鹅常见病的防治
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一般出壳3天~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天~2
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周龄~2周龄的雏鹅。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一部分鹅会自愈。
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禽霍乱
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2、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天~3天,很快死亡。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天~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副伤寒
症状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粪如清水,鹅日趋衰弱。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干涸后封闭肛门,导致排粪困难。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防治措施1、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败的饲料,慢性病的种鹅要淘汰,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2、用敌菌净饮水、拌料效果好。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症状病鹅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拉稀、消瘦、离群呆立,零星死亡。
防治措施1、鹅群定期驱虫。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及时清理粪便,饲喂的水草要清洗。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抗病能力。3、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按20毫克的剂量1次投服。
鹅虱
症状鹅虱吸食血液及羽毛、皮屑,还会伤皮肤,造成鹅体发痒不安,造成鹅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成年鹅产蛋量下降。
防治措施1、鹅舍要经常清扫,垫草常换。鹅舍经常用0.2%的敌敌畏喷洒消毒。2、已有鹅虱的鹅可用0.5%的敌百虫粉剂喷洒羽毛中。
冬天可以在户外养鹅吗?
鹅可以冬天不要在户外饲养。鹅虽然能忍受短时间的低温环境,但如果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就会死于冻害病。冬季饲养鹅时,可以搭建暖棚,在暖棚内安装红外线简陪保温灯或白炽灯,为鹅营造一个温暖的生长环境。
大鹅冬季可以在室外养殖吗
1、不能养殖
鹅可以冬天不要在户外饲养。鹅可以忍受零下五度的低温环境,但不宜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否则会导致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出现冻害病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鹅死亡。
2、养殖环境
冬季养鹅时,可以在宽敞的空地上用钢架或竹竿搭建一个暖棚,在暖棚内安装防护网,然后把鹅赶进去,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如果暖棚的保暖性较差,还可以在顶部安装红外线保温灯。
3、下水时间
大雁的外层羽毛涂有油脂,防春尺水性很强,冬天也拦森蠢可以下水。但应在气温高的下午将鹅赶入水中,以免湖面结冰或光照不足,使鹅着凉。
4、饲料选择
在冬季饲养鹅的过程中,每天分三次给它们喂食,如早晚分别喂米糠、麦麸等麸皮饲料,中午给它们提供菜叶、瓜果皮、鲜草等食物,使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顺利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