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鳝冬天如何保持水温不变 养黄鳝冬天如何保持水温平衡
时间:2023-09-21 16:33:17 作者:他们 黄鳝要怎么越冬?需注意哪些问题?
稻田鳗越冬繁殖,种子成活率高,繁殖周期长,产量相对较高。此外,越冬稻田的鳗鱼可以在春节前后储存。此时市场价格较高,繁殖效率较好,因此受到不少养殖户的青睐。但近年来,稻田鳗越冬问题仍然很多,掌握方法和技术非常重要。
黄鳗主要越冬法
1、水越冬法将养殖池水位升高至30-5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大于0。如果满池结冰,应及时破冰,防止水体缺氧没腊逗,造成鳗鱼死亡。
2、无水越冬。当水温低于10℃时,将池水排干,保持泥层湿润,并用稻草等绝缘材料覆盖,以安全越冬。
3、室内越冬法当温度低于10℃时,将池内生长的鳗鱼转入室内越冬。室内水应每天更换一次,室温应在2-5°C左右。
4、大棚越冬法冬季水温低于12℃时,塑料大棚枯卖越冬效果也很好。塑料棚内池塘水位必须略高于局没养殖水位,棚内温度必须保证在2~8℃之间。
黄鳝越冬管理
1、改善体质在黄鳝的雨季中,在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有效保护黄鳝的肝脏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尤加利乐畅精油用于驱虫,紧致伤口,预防冬季寄生虫病、肠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2、藻类维护越冬前养藻,使网箱内藻类覆盖面积达到95%。需要使用六康海藻膏+酶钙肥来保持水体中的一些肥力,让黄鳗在冬天有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3、水质管理深化水位,保持水深1.5米以上;及时破冰,增加水中溶解氧,防止黄鳝缺氧窒息;经常加淡水,保持水位高,冬季光照少,温度低,藻类繁殖慢,池塘容易缺氧。因此,需要在水体中保持一定的肥力。
4、病害防治越冬期主要危害为水生霉菌、腐皮病和蝗虫。因此,冬季要注意定期使用碘酒消毒,一般一个月一次。当天气变化剧烈时,可及时向笼内喷洒抗吉林药,提高鳗鱼的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提前给黄鳝肥水,增强黄鳝的体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保持相应的水草和水质,保护黄鳝免受病害,可有效提高黄鳝的越冬成活率。
鳝鱼过冬方法鳝鱼过冬的4种方法介绍
1、水中越冬,黄鳝在水温低于十度的时候,会停止进食,然后开始冬陪枝眠。因此为了保证黄鳝的越冬成活率,如果是土池越冬的话。那么要保证池梗北高南低,将北面的池梗建成大约150厘米高,起到挡风作用。在九月的时候,水位保持在40厘米,换水时不改变水位,然后池塘的土层也要保持在50厘米左右,有利于黄鳝筑洞。越冬时,如果水面结冰的话,那么要及时将冰打碎,防止水体缺氧,导致黄鳝死亡。
2、泥中越冬,养殖时当水温降低至12度的时候,将池水排干净,保持池底淤泥处于湿润状态。在黄鳝停食进食后,不可随便搅拌池底的淤泥。然后在泥土上覆盖一层大约15厘米左右的稻草,草层下要保留适量的空隙。池塘周围要做好清沟工作,既能够提高通透性,又能够起到防寒的作用。泥中越冬的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能够提高黄鳝的成活率。不过投入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春季捕捞也比较麻烦,所以适合鳝苗越冬。
3、室内越冬,在水温降低至10度一下的时候,要及时将换水捕捞,然后清洗干净,将其放在室内的水泥池中进行养殖。水池的数量根据养殖数量控制,一般一个水池的面积保持在4-6平方米左右。水位不可超出50cm,要保证水质。前三天每天都要换一次水,然后每隔4天左右换水一次,在换水的时候,都要将黄鳝的排泄物清出。适温保持在3-4度。室内越冬黄鳝的成活率较高,可以随时捕捞上市,不过管理起来是比较麻烦的。
4、大棚越冬,当池水温度低于15度的时候,将黄鳝转入到大棚中进行越冬工作。大棚内的池水水位保持在60厘米左右。然后在池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花生,水温在12度以上的时候,要适当饲喂一些饲料,一直到黄鳝停食,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避免水质过差物乱者,影响黄鳝的生长。棚内的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如果发现黄鳝有浮头现罩薯象的话,要及时增氧。
冬季养殖黄鳝用怎么方法使鱼塘水升温?
一困则、修建鳝池:选择向阳空地、田块、旧水沟建池。为了便于换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采用水泥池、砖砌池、乱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经或三合土勾缝,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鳝。鳝池大小根据饲养规模决定,可大可小,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都行。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为便于换水放水,鳝池底部及上方各开一水口或置进排水管。并安装拦鱼肉。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后,要铺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沤制成的泥土垫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垫厚达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乱石堆,以利黄鳝保暖或乘凉,适应黄鳝的定居习性。池水温度以10—25℃最适宜。池的四中栽树、种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减少夏天日照,池内可适当种植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黄鳝夏天避暑。
二、选种投种:选用良种,以黄色为好,青色次之。最好与养鳝户联系,购买大小均匀、体强无病、无伤的种鳝,也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到野外捕捉。鳝种每斤15—25条左右为好,在惊蛰(三月五、六日)以后的三、四月间投种,一般每平方米投种2�5—3斤,如饲养条件好,可投到5—10斤左右。投种时,每池投一至二个癞蛤蟆共池混养,可起到防治黄鳝常见病的并向池内投放一些瓜络或稻草团,便于小鳝藏身。鳝种来源也可用在4—10月间到稻田或浅水的泥穴中徒手捕捉幼鳝(或笼捉),但徒手捉时要戴纱手套,用中、食指夹住鳝鱼的前半部,以免幼鳝受如用铁钩捕捉的幼鳝会有内伤,不能养殖。
三、投喂饵料:池养黄鳝,因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必须投饵精养。饲喂的黄鳝吃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肉、小杂鱼虾、畜禽内脏和螟虫、蚕蛹、食品厂下脚料、菜籽饼,并且喜食人工繁殖的蚯蚓、蝇明等。还可以用灯诱飞蛾入或用猪血招引苍蝇生明以作饲料。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很贪食,饵料严重不足时,黄鳝有互相残杀或大吃小、强食弱的食性。由于黄鳝白天不出来活动,因此,每天晚上8—10时投料为好。以投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如皮、米饭、瓜果等酸甜食物)为辅。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饵量早期为黄鳝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增加投饵量也相应增加。投饵最好全池均匀遍撒。饵料不足时,也可辅投一些浮萍、桑叶,抓住春后到冬前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做到适时喂料,。为避免黄鳝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饲料,投饵的原则是新鳝、营养、多样、吃尽。人畜粪必须经过腐热发酵后才能泼洒喂养。严禁用酸败霉变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变质食物。投料如定时定点,可便于鳝鱼摄食和人工捕捞。投料后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残饵或注入新鳝水,保持池内有较多的氧气。当然,投饵也要适中,过多会使水质变坏,过少则食饵不足。
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一查水情,保持水质的清爽,保持池内清洁卫生。要勤观察,发现水质微臭或不常时,应立即换水。水源较差的每隔5—8天换水一次,做到季勤换,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时还要搭荫棚遮盖或适当加深水位。冬季尽量不换。池内可混养些泥鳅。每平方米放养1—2斤,以改善水质,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二查饵情,应注意缺饵、单饵、混饵的观察,注意打雷下雨与缺饵时,黄鳝受惊向外逃,不进食,不入洞;缺饵时黄鳝会出现大追小,互相秘。改喂新饵料应从少到多。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预防,注意观察,鳝病是可以控制的。
“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雷雨时要排水以防外逃。二是防害,鹅鸭不得入池。三是防毒,严禁香烟头、汪悄棚化肥、农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内,特别是化肥、农药对鱼类有剧烈的杀伤一旦发现中毒,应彻底放干池水,用新水冲换池内毒水、污物。然后将大蒜捣烂兑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内,以免黄鳝大批死亡。
五、疾病防治:黄鳝常见有发烧病、感冒病、肤毒病和毛细线虫病。发烧病是因黄鳝运巧密度过大引起的。防治方法是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当黄鳝发病后,立即换水,或在池中加入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可泼洒一大两左右。黄鳝感冒是由于注入的新水温度过低引起的。用温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矿水或水库水换水之前,应让水温升高后再放入池中。秋末冬初水温低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处过冬。这时,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湿润,并在泥土上盖一层5寸左右的稻草防冻,避免结冰。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黄鳝常见的病害,预防方法就是经常在鳝池内投放一些癞蛤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这种病的功效。如黄鳝已患此病,立即取1—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趟,即可病除。肤毒病是因黄鳝相互咬伤或被敌害生物侵袭造成伤口而导致霉菌感染引起的。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瘦弱而死。在黄鳝入池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发现病鳝,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