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讲解_农业科技_茶文化

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讲解

时间:2023-09-23 00:24:08 作者:垃圾桶

猪苓怎么种植

问题一:猪苓的种植技术(一)概述
别名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
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GrifolaumbellataPilat]
的菌核。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渗湿之功能。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水肿,小便胡宽芦不利,巧轮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口渴,饮水则吐,受暑水泻,黄疸等病症。
(二)植物特性
猪苓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菌丝特化形成菌核。菌核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分枝干姜状,表面灰黑或白色至淡褐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丰收,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质化。子实体从理于地下的菌核内生出。菌柄往往于基都相连或大量分枝,形成一丛菌盖,总直径达15厘米以上。菌盖肉质,干燥后坚硬而脆,圆形,中央为脐状,表面近白至淡褐色,边缘薄而锐,常常内卷。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个。
(三)生长特性
喜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萌坡熟地。猪苓在地面下5厘米温度8~9℃时开始生长,15~20℃时生长最适,25~30℃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或者长出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以孢子繁衍生息。秋末冬初,地面下5厘米,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猪苓菌丝的活跃生长期。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裤带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五)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
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中国有机农业网)...>>

问题二:猪苓怎样种植可以高产?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二、材料(以每平方米计)
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三、繁殖方法
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
1、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2、加工:将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掉杂质,刷洗干净,晒干,即为商品药材。装入麻袋或竹筐,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猪苓外皮呈乌黑色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优级品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地形地势野生猪苓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而云南省的点苍山,海拔2700-3400米的高山谷地,也有分布,认为与当地受孟加拉海洋性气候影响有关。各地条件不同,坡向分布也有差异,一般东南及西南坡向分布较多,坡度在20-60度山坡均有分布。(2)植被猪苓主要生于林下树根周围,常见树种有柞、桦、槭、橼、榆、杨、柳、枫、女贞子等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内,以次生林为最多。(3)土壤在山林中腐殖质土层、黄土层或砂壤土层中,均有猪苓生长,但以疏松的腐殖土层中,生长猪苓为多,pH4.2-6.6。土壤肥沃,菌核大,分叉少,称猪屎苓;土质瘠薄,结苓小,分叉多,甚至呈饼状,称鸡屎苓。同一窝中猪屎苓分布在下层,鸡屎苓分布在上层。(4)温度猪苓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陕西汉中地区,地下5厘米处的地温在8-9℃时开始生长,平均地温在12℃左右时新苓已经增大,月平均地温14-20℃时新苓萌发最多,增长最快。22-25℃时......>>

问题三:猪苓种植技术[编辑本段]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阴坡林下,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整地:可在选好的树种下,于近根处挖长60厘米、宽50厘米、深45厘米的土坑,或将土地耕翻耙平,开穴待种。
(二)种植方法
培养菌材:选择红青冈、水青冈、椴树、臭椿等树种作菌材,于生新叶前采集直径10厘米左右的树枝或木段,每隔3-5厘米砍成鱼鳞口。密环菌种广泛分布于天然次生林中,于林下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再将备好的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4月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幼嫩的密环菌索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以不露木段为度,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高1米左右,并在四周盖土10厘米左右,上边再盖上树枝、蒿草或树叶即可。天气干旱时应适当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当年菌材即可培育好,备作翌年使用。
培植种苓选择: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选单体重15克以上,颜色较浅,呈灰褐色的嫩菌核掰成小块。
培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
培植方法:先将两季整好的坑底部挖松,铺一层树叶,将培养好的菌材按间隔6厘米左右摆于底层,于菌棒间放种苓5-8块,使其靠近密环菌生长较多的鱼鳞口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按此要求每坑栽植2-3层,再覆盖腐殖土,轻度镇压即可。也有的采取在培养菌材的同时栽植猪苓,此法将新材与菌种材相间摆放于坑内,再按上述要求栽植,这样可缩短生产周期。菌材数量视其菌材粗细而定。
(三)田间管理
猪苓生长对土壤水分要储比较严格。春季天气干燥时,要适当浇水。秋季雨水大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夏季气温过高时,要覆盖树枝、蒿草,以降低坑内温度。(常用中药材)[编辑本段]采收及加工  采挖分春、秋两季进行,最好于休眠期采挖,一般10月底至翌年4月初。收获时轻挖轻放,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将色泽淡、体质松软的作种苓继续培养,连续使用3代后,其生长力减退应更换新的野生幼苓种。收获后,除去砂土等杂物,晒干即可。
目前,窒内培养猪苓正处在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生产,其方法略。(常用中药材)[编辑本段]储藏养护  猪苓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30公斤左右,贮于仓库干燥阴凉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0%。商品安全水份10-13%。
本品较少霉变,为害的仓虫发现有胸角蕈甲、药材甲、毛薪甲、九节胸角蕈甲、锈赤扁谷蛾等。虫蛀后商品轻泡,偶见霉斑。
储藏期间,应保持整洁卫生,高温季节前,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污染源。有条件的地方密封充氮,使贮藏空间保持在10-15%,二氧化碳15%左右,进行养护。发现霉迹、虫蛀,及时晾晒;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等熏杀。(常用中药材)[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经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栽培猪苓已基本成功。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栽培的土地较多,发展生产潜力很大。
猪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栽培面积小,单产低,收益少,发展缓慢。因此,应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工作,指导群众合理采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研究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生产基地,确保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常用中药材)
7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猪苓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全国猪苓生产不断发展,收购量逐年增加,购销同步增长,属于可以满足供应的品种。
猪苓购销变化......>>

问题四:猪苓是什么?它该怎么种植?市场上价格是多少?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
栽培方式: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
市场价格:
220-230元/公斤

问题五:猪苓室内种植技术视频一定要用视频吗文字可以吗?
猪苓种植技术如下:
(一)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阴坡林下,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整地:可在选好的树种下,于近根处挖长60厘米、宽50厘米、深45厘米的土坑,或将土地耕翻耙平,开穴待种。
(二)种植方法
培养菌材:选择红青冈、水青冈、椴树、臭椿等树种作菌材,于生新叶前采集直径10厘米左右的树枝或木段,每隔3-5厘米砍成鱼鳞口。密环菌种广泛分布于天然次生林人工栽培的猪苓
中,于林下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再将备好的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4月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幼嫩的密环菌索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以不露木段为度,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高1米左右,并在四周盖土10厘米左右,上边再盖上树枝、蒿草或树叶即可。天气干旱时应适当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当年菌材即可培育好,备作翌年使用。
培植种苓选择: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选单体重15克以上,颜色较浅,呈灰褐色的嫩菌核掰成小块。
培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
培植方法:先将两季整好的坑底部挖松,铺一层树叶,将培养好的菌材按间隔6厘米左右摆于底层,于菌棒间放种苓5-8块,使其靠近密环菌生长较多的鱼鳞口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按此要求每坑栽植2-3层,再覆盖腐殖土,轻度镇压即可。也有的采取在培养菌材的同时栽植猪苓,此法将新材与菌种材相间摆放于坑内,再按上述要求栽植,这样可缩短生产周期。菌材数量视其菌材粗细而定。
(三)田间管理
猪苓生长白山野生猪苓
长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春季天气干燥时,要适当浇水。秋季雨水大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夏季气温过高时,要覆盖树枝、蒿草,以降低坑内温度。(常用中药材)
采收及加工
采挖分春、秋两季进行,最好于休眠期采挖,一般10月底至翌年4月初。收获时轻挖轻放,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将色泽淡、体质松软的作种苓继续培养,连续使用3代后,其生长力减退应更换新的野生幼苓种。收获后,除去砂土等杂物,晒干即可。
目前,室内培养猪苓正处在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生产,其方法略。(常用中药材)
储藏养护
猪苓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30公斤左右,贮于仓库干燥阴凉处猪苓,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0%。商品安全水份10-13%。
本品较少霉变,为害的仓虫发现有胸角蕈甲、药材甲、毛薪甲、九节胸角蕈甲、锈赤扁谷蛾等。虫蛀后商品轻泡,偶见霉斑。
储藏期间,应保持整洁卫生,高温季节前,进行环境消毒,减少污染源。有条件的地方密封充氮,使贮藏空间保持在10-15%,二氧化碳15%左右,进行养护。发现霉迹、虫蛀,及时晾晒;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等熏杀。(常用中药材)
有黑、灰、白三种颜色,分别称作黑苓、灰苓和白苓。
生长一年以上的猪苓菌核,表皮为黑色有光泽,质地致密韧性强,断面白色或淡黄色,部分可萌发菌丝;灰苓表面灰或灰黄色,光泽暗,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断面白色,在适温条件下萌发很快,可作药用或留作无性繁殖用种;白苓(即幼苓)皮色洁白,手捏易碎,断面嫩白可萌发菌丝,含水率高,烘干后呈米黄色。
这三种颜色的猪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通常是一体共存,它只是代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在同株或异株每个生长阶段的增长体差异很大,也就是说,不能依其个体的大小来衡量它的生长时间。
1、关于虫害的问题
在猪苓栽培的段木上发生了各类不同的虫害,据分析,大多是螨类以及马陆等害虫在作怪,防治办法很简单,使用辛硫......>>

问题六:猪苓栽培技术指南猪苓种植技术栽培技术最新高产技术
一、生长习性
1.生长与发育
(1)猪苓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猪苓的菌核中有密环菌菌丝的侵入。
(2)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从猪苓菌核体上萌发的新苓,最初为白色毛点,以手触摸极易脱落,l个菌核上有这样的毛点40余个,随毛点的不断长大变厚,相近的白点汇聚在一起时,逐步形成白毛菌核。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大者可达18厘米3,多为7厘米3左右。新生苓仅占总穴数的15.7%,从重量来看,新苓占母苓总重的1.8%,由此可见,野生猪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猪苓的菌核,外观可分为深褐、灰黄、洁白三种颜色,习惯性为黑苓、灰苓、白苓。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二、选择场地
选择海拔800--1200米左右林地栽培,以次生阔叶林、杂灌林、混交林、坐南朝北阴坡为宜,800--1200米以阴坡沟漕处栽培,1200米以早阳坡或二阳坡林间或平地、坡地栽培,阳坡不宜栽培,土质要求湿润,疏松透气,腐殖土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三、栽培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2--5月和10--12月栽培最好,1000米以下应避开6--9月高温期。四、培育密环菌菌材
密环菌的好坏是影响猪苓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优质的密换菌菌材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
1、树种:以大叶橡树、青岗、桦树、栎树等树种,除带油脂、芳香、杀菌等树种。
2、截段:将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树棒过干可用0.25G的硝酸铵溶液泡一天使用。3、培养方法:选用干净沙土地或生沙土地培育,挖坑深度15--2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将坑底土壤挖松整平,铺3厘米厚湿树叶,树叶上摆一层树棒5根,棒间留1--3厘米空隙,回填半沟沙土,在棒两端和两棒之间放入密环菌菌枝菌种,每隔5厘米放一个菌枝,洒一些清水,浇湿树棒,然后用沙土填实棒间空隙,以盖严树棒为准.放入第二层树棒,回填半沟沙土,放上菌枝盖土(同第一层操做一样).如此依次3层,最后盖沙土约10厘米,每10天浇水一次,3--4个月可以长好菌丝,菌棒培养时间每年3--10月.五、材料准备
1、下种量:每穴一般0.7--1斤,(精选后的标准苓种以黑苓、灰苓为主).
2、菌材:每穴用树棒5根。直径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
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
3、树枝:每穴用鲜树枝4-5斤,直径1--5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8公分的短节备用。4、菌种:选用优质蜜环菌,每穴用蜜环菌2瓶。或者培养好的菌棒3根。五、栽培方法(一)菌材栽培方法
1、挖坑:坑深15--20公分,宽60公分,长不限,根据地形而定,坑底挖松整平.在林地或沙地栽培。
2、下种放棒:①穴下填腐殖土3--5公分,穴中间放一根捎大一点的树棒,树棒两边各放一根菌材,菌材与中间树棒间距4--5公分,顺序为一根树棒一根菌棒以此类推,长度不限,回填半沟细沙土;②下种:在5根密环菌材两边分别均匀放入0.7--1斤猪苓种,然后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
3、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也可呈“井......>>

问题七:种植一斤猪苓三年后产量多少这跟投种量成正比,按平米计算投入一斤种子一般收十斤左右生长周期3年

问题八:怎么寻找猪苓一、寻找方法猪苓喜欢生长在枫、桦、槌等带有密环菌的根际或腐殖土中,它和密环菌及密环菌与树木三者有共生关系,是典型的“真菌营养型”,即一种真菌的生长发育,需依赖另一种真菌才能完成它的生长发育。凡发现有密环菌生长的地方,其附近土层下极有可能长有猪苓;或枫、桦等树根部,若地面隆起,松软,间有小草发黄、干枯,其下面有猪苓;或清晨雨露未尽时林内地表较干燥,或阵雨过后地表较干处,极有可能长有猪苓。也可用“以苓找苓”的办法采挖。具体是挖到第一窝猪苓后,沿着横根方向继续挖,又会发现新窝,猪苓除有平行结窝外,还有分层结窝的习惯,挖完上层苓窝后,窝底仍有菌索向下生长,下层极有可能再发现新窝,而且下层的产量将大于上层。此外,根据猪苓的生长规律。其苓窝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鸡窝苓,每窝础能挖2~3公斤,另一种是“母猪苓”,每窝可挖30~40公斤,连串发生规律为3窝、5窝、7窝、9窝等4种,极少有双数发生,产量较大。挖取野生猪苓时,应采老留小,因每窝猪苓都是一个子孙数代的大家族,其中有老有小、有新有陈,采收时应小心将个大且表皮凹凸不平、多瘤状的老中年苓摘下,将皮薄、手捏发软、重50克以下幼年苓留下。添加新段木,覆土盖好,待幼苓成熟后再采。

问题九:干几年的猪苓还能生长种植吗?绿野天空1:干的猪苓只有极少数会成活,新鲜的灰苓在水分、温度、透气性好的土壤里,成活率最高。我种的是四年前从后山上挖来的,灰芩多,如果你要的话,可以联系我。

猪苓栽培技术指南

  猪苓种植技术栽培技术最新高产技术
  一、生长习性
  1.生长与发育
  (1)猪苓生长发育与蜜环菌的关系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猪苓的菌核中有密环菌菌丝的侵入。
  (2)猪苓菌核的生长发育从猪苓菌核体上萌发的新苓,最初为白色毛点,以手触摸极易脱落,l个菌核上有这样的毛点40余个,随毛点的不断长大变厚,相近的白点汇聚在一起时,逐步形成白毛菌核。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大者可达18厘米3,多为7厘米3左右。新生苓仅占总穴数的15.7%,从重量来看,新苓占母苓总重的1.8%,由此可见,野生猪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猪苓的菌陵宽核,外观可分为深褐、灰黄、洁白三种颜色,习惯性为黑苓、灰苓、白苓。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二、选择场地
  选择海拔800--1200米左右林地栽培,以次生阔叶林、杂灌林、混交林、坐南朝北阴坡为宜,800--1200米以阴坡沟漕处栽培,1200米以早阳坡或二阳坡林间或平地、坡地栽培,阳坡不宜栽培,土质要求湿润,疏松透气,腐殖土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三、栽培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2--5月和10--12月栽培最好,1000米以下应避开6--9月高温期。四、培育密环菌菌材
  密环菌的好坏是影响猪苓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优质的密换菌菌材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
  1、树种:以大叶橡树、青岗、桦树、栎树等树种,除带油脂、芳香、杀菌等树种。
  2、截段:将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树棒过干可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泡一天使用。3、培养方法:选用干净沙土地或生沙土地培育,挖坑深度15--2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将坑底土壤挖松整平,铺3厘米厚湿树叶,树叶上摆一层树棒5根,棒间留1--3厘米空隙,回填半沟沙土,在棒两端和两棒之间放入密环菌菌枝菌种,每隔5厘米放一个菌枝,洒一些清水,浇湿树棒,然后用沙土填实棒间空隙,以盖严树棒为准.放入第二层树棒,回填半沟沙土,放上菌枝盖土(同第一层操做一样).如此依次3层,最后盖沙土约10厘米,每10天浇水一次,3--4个月可以长好菌丝,菌棒培养时间每年3--10月.五、材料准备
  1、下种量:每穴一般0.7--1斤,(精选后的标准苓种以黑苓、灰苓为主).
  2、菌材:每穴用树棒5根。直径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
  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
  3、树枝:每穴用鲜树枝4-5斤,直径1--5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8公分的短节备用。4、菌种:选用优质蜜环菌,每穴用蜜环菌2瓶。或者培养好的菌棒3根亏让。五、栽培方法(一)菌材栽培方法
  1、挖坑:坑深15--20公分,宽60公分,长不限,根据地形而定,坑底挖松整平.在林地或沙地栽培。
  2、下种放棒:①穴下填腐殖土3--5公分,穴中间放一根捎大一点的树棒,树棒两边各放一根菌材,菌材与中间树棒间距4--5公分,顺序为一根树棒一根菌棒以此类推,长度不限,回填半沟细沙土;②下种:在5根密环菌材两边分别均匀放入0.7--1斤猪苓种,然后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
  3、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也可呈“井”字型栽培两层.
  
  (二)密还菌菌种栽培法
  栽培方法同菌材栽培方法基本相同,每穴用树棒5根,树枝4-5斤,菌种2瓶,方法1.每穴共放树棒5根,中间一根为中心棒,中心棒稍大一点,两边各放两根树棒,树棒与树棒之间各留4--5公分空隙;2.在棒隔空隙处回填半沟沙土,然后在5根棒两边均匀放入猪苓种;3.将2瓶密环菌菌种均匀放入树棒及猪苓种两边,然后销汪局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4.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三)猪苓纯菌种栽培法(略)(四)猪苓天麻混合栽培法(简诉)
  下层猪苓栽培同菌核栽培方法一样,将猪苓层菌材用土盖平,然后再在猪苓层菌材上横放4根菌材(树棒2根.菌材3根),猪苓层与天麻层呈"#"字型,将天麻种放入上层盖土5-8公分。当年可收天麻,效率高,麻形好,只栽种一茬。六、栽后管理
  猪苓栽后管理十分简单,不勤除草,不施肥.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防旱;二是保温保湿,越冬管理;三是防止人畜践踏;四是注意观察猪苓营养需求,加棒覆土。七、收获与加工
  猪苓收获时间在每年2-3月和11-12月.尽量在休眠期收获的猪苓品质好,收获之后,将大的猪苓或枯苓作为商品,小的可做种继续栽培,猪苓加工可清洗晒干或晒烘干,最后分级出售。
  八、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1.杂菌防治:主要是使用优质密环菌菌种和培育优质密环菌菌材,选用干净砂土地或生地培育菌材。
  2.虫害防治:蚂蚁.蛴螬防治,不要种植在虫害较多的地方,也可用农药进行土壤杀虫。

猪苓子是怎么种植的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桐简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10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茄盯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5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局纳裤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厘米、长宽约1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厘米左右。注意要点: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6~8月份时遮阴度在60~80%,以免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生长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果园内、平地上的栽培:可挖深30~50厘米、宽60~100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成积水,具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行。
  (8)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100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为30克,大者亦不超过100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70~120克左右。注意要点:仔细检查,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排放一层间隔7~15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2~5厘米厚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一般每平方面积上可排播10个左右,并注意苓种之间的距离应基本差不多。播上苓种后在上面撒铺一层已经预湿的树叶,约2~5厘米厚度即可;然后再排放一层菌材,填沙土至与菌材持平后,再播入10个左右苓种,要求同上。撒铺一层树叶后,填沙土约15~20厘米厚度稍拍实。山坡上栽培时,应使栽培窖表面稍有凹陷,以便尽量接收雨水,并同时使周边植被茂盛,既保持水土,又使之遮阴。在林地、果园等平地,则应根据土质、地形以及季节等合理确定其凹凸,比如土质偏砂性时,适当使之凹陷,土质偏粘时,则应适当凸起,以免积水,并且,汛期一般应使之稍有凸起,也是为了避免积水。在室内栽培时,则不必有此顾虑,直接覆平、正常管理即可。
  使用蜜环菌种栽培:或因来不及培育菌材、或因运输不方便等,可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直接进行栽培,生产效果不错。基本操作程序同菌材栽培法,只是用段木替代菌材,并在段木上适当“砍花”或打孔,以使蜜环菌能尽早地对段木形成侵染,早日长出菌索并与苓种结合。注意要点:一是蜜环菌种繁殖(继代培养)代数要少、菌龄应适当,老化、退化的菌种一律淘汰;二是菌种播入时应塞进段木的砍口或钻孔内,尽量结合紧密;三是段木砍口只破坏其皮层即可,不必深入木质部,砍口应斜向进行,使皮层外翘,以便塞入菌种。
  3、有性栽培:所谓有性栽培,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如孢子分离、组织分离等手段,分离出猪苓的非组织块茎菌种,该菌种保持其菌丝体形态和特征,将其与蜜环菌结合后生长出猪苓菌核即其块茎组织。其菌种的分离有两种基本方法,即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简介如下:
  (1)菌种制作:组织分离:即业内所说的菌核分离或块茎分离。基本方法为:首先,制作接种用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15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维生素B11片,常规操作,制成斜面或平皿,熏蒸待用。其次,选取刚刚挖出1~2天、无病虫害附着、健壮、饱满、新鲜的灰苓,使用清水冲洗后,于无菌水中浸洗5分钟,使用0.3%新洁尔灵冲洗表面后,进入无菌操作阶段,即可带入超净工作台,然后使用0.2%升汞溶液擦洗表面,待用。第三步,手术刀经灼烧灭菌后,将猪苓菌核表皮组织削去一层,每削一次更换一只刀片,再将内核组织切成3~5毫米厚的片,纵向切至2毫米宽、长度为3~5毫米。预先配制0.2%金霉素溶液,将猪苓种片从中蘸一下即可取出,随即用接种针、铲接入培养基试管或平皿中;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接入试管的菌核组织块,在25℃条件下经约3~5天,即可萌发出新生菌丝,再过约3~5天,其气生菌丝即可深入基质内,培养基外的气生菌丝约15天左右即可变为褐色,开始老化,正常生产应在气生菌丝为白色、并有部分基内菌丝时,开始转接二级种,或者在气生菌丝占据斜面2/3左右时进行低温保存,待转接。
  孢子分离;即利用猪苓子实体所产生的孢子作为种源,既可先培养纯菌丝,亦可直接将孢子进行播种。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习惯做法,将猪苓所产生的子实体(猪苓花)成熟后晾干,打碎成粉,该菇粉中即有大量猪苓孢子存在,栽培时将其作为种源播入即可。第二种是将猪苓子实体鲜品直接打碎后播入。第三种是采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猪苓纯菌丝,按一、二、三级的菌种制作程序进行常规生产,最后使用其二级或三级种作种源,与蜜环菌进行同播即可。
  (2)栽培方式:程序及操作基本同无性栽培,只是猪苓种源有所不同。一般可按每平方栽培面积2瓶的用量使用。
  (3)注意要点:首先,取得猪苓子实体后,应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防表面带有杂菌或活虫及虫卵等;其次,在进行打碎之前使用升汞溶液冲洗一次,晾干后再打碎处理。第三,获取孢子进行纯菌丝培养时,应密切观察,25℃条件时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以防某些病菌被其菌丝掩盖;第四,提前作好计划,周密安排时间,以防菌种老化。第五,有性栽培时,要求将段木钻孔后,将猪苓菌种塞入孔中,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活力。
  4、管理措施
  (1)温度管理: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2)水分管理: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因此,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7~10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则应加大浇水频率,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护管理:第一, 遮阴管理。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第二,蓄水、排水。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春季干旱时,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第三,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应防止人畜践踏,尤其大牲畜的践踏,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之下凹积水。
  (4)通风管理: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因此,应予定期通风,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喜*满*地*肥*业

上一篇:蚯蚓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蚯蚓养殖技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本文标题: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猪苓室外种植技术视频讲解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62434.html

使劲推荐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呢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视频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呢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视频

刺梅叶子发黄怎么办?刺梅叶子发黄有多种原因,先找到刺梅叶子发黄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一...

金桔叶子发黄掉叶是怎么回事 金桔叶子发黄了怎么治
金桔叶子发黄掉叶是怎么回事 金桔叶子发黄了怎么治

金桔树叶子发黄怎么办1、自然落叶:如果正常管理时发现金桔树植株落叶集中在枝条中下部,...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视频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视频

19款朗逸启航现在还能买吗能。启航是推出的朗逸启航车型。截止到2022年10月24日锋槐渗...

19年9月份的朗逸多少钱一台 19年朗逸卖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多少钱一台 19年朗逸卖多少钱

朗逸2019款最低多少钱可以落地?朗逸报价目前,朗逸2019款的官方指导价为99900元-158900...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钱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台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钱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台

亚洲狮三厢落地要多少钱?亚洲狮成交价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当快,...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瑞虎7自动豪华版落地价 瑞虎7多少钱落地
瑞虎7自动豪华版落地价 瑞虎7多少钱落地

瑞虎75座落地价多少?瑞虎7购车价瑞虎72021款是一款奇瑞旗下的紧凑型SUV,其官方指导价为...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及图片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大全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及图片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大全

逍客最低报价逍客最低报价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是一个扒肢非常有吸引力的卖点,毕竟没有谁的...

牛粪养蚯蚓的用途 牛粪养蚯蚓挣钱吗
牛粪养蚯蚓的用途 牛粪养蚯蚓挣钱吗

牛粪用途,价值?牛粪在现在有着非常多的用途,以前用姿知来作肥料种蔬菜和,可以得到很高的...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产品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产品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养殖项目做什么好摘要:生态养殖法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

猪魏氏梭菌病治疗 猪魏氏梭菌感染用什么药
猪魏氏梭菌病治疗 猪魏氏梭菌感染用什么药

小猪魏氏梭菌拉肚子可以喂点青草止不可以。小猪魏氏梭伏答菌拉肚子不可以喂点青草。选...

精选农业科技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