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林蛙成功视频 圈养林蛙养殖技术视频_农业科技_茶文化

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圈养林蛙成功视频 圈养林蛙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23 06:08:30 作者:时光隧道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怎样养殖饲养林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1孵化管理关首先是卵团的闹告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2蝌蚪培育关2.1蝌蚪的密度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2.2饲料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2.3水质与水温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3蝌蚪变态关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变态期管理注意羡野: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4疾病防治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4.1蝌蚪期饲养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液派明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4.2幼、成蛙期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5越冬管理关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

请求林蛙的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也叫圈养,是针对半人工养殖而言的,是利用人工办法在林蛙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推行一套人工养殖技术措施,达到人工养殖目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广大养蛙户经验的总结,证明了人工养蛙的技术是成功的,尚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继续研究解决和完善,人工养殖的林蛙二年成熟,达到商品蛙标准的占总数85%以上,按放养数量回捕率达46%以上,雌蛙占总数的80%以上,比野生蛙群高30-40%。经检测人工养殖的林蛙质量与野生林蛙的质量无差异。所以人工养蛙的产业发展较快,已在东北三省和其它地方发展起来。

人工养蛙主要技术环节都有哪些?

首先解决林蛙的饲料问题。目前,以黄粉虫为主体饲料,以自然昆虫和幼小动物为辅助饲料;选择山间溪流两侧平地或农田、菜地、庭院作养蛙场地;设置围栏解决逃逸和天敌危害;设遮阴、培育植被和充足水源,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推行快速育蛙和雌性诱变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推胡早广多种有效的越冬办法,解决人工贮蛙大量死亡的问题;研究解决林蛙病害及防治办法,提高养蛙成活率。下面详细介绍:

(一)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人工养蛙的场地面积较小,但建筑设施较多,养殖密度大,需要集约化经营管理,尤其是要满足林蛙特殊需要的水陆两栖环境条件。在山林区养蛙场必须选择在气候湿润、接近自然的环境,比半人养殖要求严格,同处一地要有水池、草地、灌丛和树林等多层次遮阴的环境。场地的类型不同,决定采取放养方式不同,一般露天养蛙圈开放式养蛙,需要选择在山间平地,场内有溪流贯通或溪流从一侧通过,要求在大片森林附近,场内有疏林灌丛和草地,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有较好的地被物,有的场内要有搭头草甸或暖泉水流,有三面环山,背风向阳,交通方便,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和公路铁路。如果场内原有水池、塘坝旧房层等设施就更为理想。

另一种场地是在城镇、村屯居民区附近,可选用肥沃的农田、菜田或宽阔的庭院,也可以利用废弃厂址或蔬菜保护地。这种场地要采用遮阴或全封闭网棚养蛙形式,切忌在没有遮阴的场地养蛙。养蛙场的建设原则是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满足林蛙在森林中生活对温度、湿度阳光和食物等条件的要求。实例证明,模拟的养蛙场越像林下自然环境,养蛙就越有可能成功,收效越大。蛙场的基本建设有两项,即繁殖场和养蛙场。

1、林蛙繁殖场的建设

人工养蛙繁殖场与半人工养蛙繁殖场不同,通常把林蛙的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三池合一,也就是一池三用,占地面积小,放养密度大,要求修建的水池标准高,成列连片,便于管理。一种是土池子。场地土质不渗漏,按3米宽、6米长或4米宽、10米长,池深20-30厘米,周围埂高30厘米,埂的内侧坡度要缓,以利幼蛙上岸时爬行,减少掉在水中淹死;池底平实,中央留有埚底坑,根据繁殖蝌蚪数量确定建水池数量,按顺序排成1-2列,池间留有步道。

另一种是利用塑料薄膜铺底,上面放5厘米的泥土或砂土,周边在埂的外侧压实。为了灌排水方便,要水池修在地平面以上,池底整平之后,池的周边用木料钉起来或用砖砌起来,边沿高30厘米,池瞎梁底和同边上塑料膜防止渗漏,池底放泥沙,水池的大小形状依场地和放养数量而定。为了提早孵化,延长材蛙的生长时间,把水池修在塑料大棚内,池宽3米,每个池长5-6米,池深220-30厘米,几个池子连在一起,用塑料膜铺底。蝌蚪繁殖期用水量较大,场地水源一定要保证,最好使用井水,采用常流水串灌方式,使池水呈流动状态。蝌蚪的变态池建在养蛙圈中。

2、养蛙场的建设养蛙场包括围栏、养蛙圈和越冬池(窖)

(1)围栏

是把林蛙的繁殖场和养殖场围在一起。永久性围栏采用砖墙、水泥板、稀土板和石棉瓦等坚固耐用材料,围栏的墙基要先铲平,墙基深30厘米以上,围栏板块接头要严实合缝,高60-80厘米,顶部要设向内折90度的角沿,长10厘米,墙外设一套电猫防鼠,电猫铁线距墙面和地面各5-8厘米。乌害严重地方要在鸟群经常出现地方设粘鸟网。如投资力度较大,围栏的材料利用铁筛网效果最好。在围栏的四周要种草植树,以阔叶树品种为宜。临时性围栏是利用塑料薄膜、纱网和纺织布等,用木柱固定,每年换一次材料,一般高度为0.8-1.0米,围栏修建办法与半人工养殖的围栏一样。

(2)养蛙圈的建设

养蛙圈是养殖幼蛙和成蛙的专用圈舍,养蛙圈分为永久性圈与临时性圈两种,根据投资能力和养蛙规模决定。永久性圈又分为露天开放式和全封闭裤神雀网棚式两种。开放式永久露天养蛙圈的围墙用砖、石块等材米砌成,墙高70厘米,墙顶部向内外两侧出沿,与立墙垂直,顶沿长各10厘米,圈的大小一般以5×10米为宜,按顺序排成两行,中间利用一道立墙,形成一个养蛙小区,区间留有1-2米作业道,道两侧栽植两行树,以杨、柳树为宜,也可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向日葵等。简易临时性养蛙圈建设与永久性圈相同,只是利用材料不同,主要利用塑料布与木柱构造。每个养蛙区设一套电猫防御天敌。养蛙圈的灌溉设备有渠道或管道,喷水设备或微喷设备,圈内修建蝌蚪变态池,变态池的面积占养蛙圈的20%左右、有的兼作蝌蚪饲养池,夏季作为圈内贮水池,控制圈内的湿度,圈内地面控排水沟或作成二尺宽的大垅,垅沟放一些树叶、玉米秆等杂物,垅舌生长杂草或种植一些饲料菜或果菜类蔬菜作物。露天圈的顶部设阴带,距地面2米高,利用70-80%的黑色遮阳网,幅宽2米,幅间距2-3米,养蛙圈内或附近有较高树木,遮阴带可少设或不设。

建设封闭的网棚式养蛙圈投资大一些,养蛙成本较高。如果利用蔬菜日光暖室作养蛙圈需要改造,把原来塑料膜换成黑色遮阳网,这种遮阳网市场有售,每平方米售价1无钱左右,使用寿命2-3年。养蛙圈选在农田、菜田和庭院时最好新建网棚,实行全封闭养蛙。好处是节省场地,棚内有遮阴,调节温湿度模拟林下环境条件,减少林蛙逃逸和天敌危害,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经营管理,但是养蛙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建造一个100平方料的网棚需要600-700元,可养幼蛙5万只。网棚建设办法:网棚宽10米,中间柱高1.8米,边柱高1.3米,长30-50米,支架材料用木杆或竹杆,顶棚为拱型或屋脊式,四周近地面高1米左右用尼龙纱网做围栏,上部和顶部棚面用80-90%的遮雨网,与纱网连接处用封口机扎死,顶棚和四周用尼龙丝线固定在骨架上,在一端设一个1.5米长的拉炼窗,南北两面留有几个0.5平方米的拉炼窗,白天作通风窗,夜间作诱虫口、棚内地面控蝌蚪变态池,面积为棚内面积的1/5,池的深度依土质情况而定,在不漏水的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池水深50-60厘米。在土质疏松漏水地方修变态池,采用塑料膜铺池,水深20-30厘米,池埂要扎实坡度要缓,便于幼蛙上岸。蝌蚪变态的变态池仍贮水作棚内水池。棚内地面要挖成十字或井字型水沟,沟深20-30厘米,沟内放一些阔树叶和其他杂物,作为干旱时幼蛙栖息之地,有雨小时可以排出积水,起到防旱防涝保湿作用。棚内用红砖或水泥块铺设2条人行道,其它地面为草丛植被,新建网棚早春来不及建造植被,要投放玉米秆等杂物,棚内要有喷水设备,最好安装微喷设施,也可以在网棚外设农田大型喷灌装置,进行大范围人工降雨,调节整个饲养场的温湿度。

(3)越冬池(窖)的建设人工养蛙场位于溪流附近,可以按半人工养蛙越冬池修建和管理,这是当前最好的越冬办法。养蛙场远离有流水的地方,就地修建林蛙越冬池或贮蛙窖,越冬池有的建在露天的,也有修建在日光温室内的;贮蛙窖也有干贮法和水贮法两种,只要能够满足林蛙冬眠习性的要求,越冬成活率就高,否则就失败。下面分别介绍越冬池(窖)的建设。

①水贮法越冬池的修建

在露天修建林蛙越冬池的方法与半人工养蛙的修建方法相同,这里不重复。人工养蛙,在温室内修建越冬池,便于管理,容易看到林蛙的越冬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活率较高,但蛙体内物质消耗较多,蛙体瘦弱,种蛙在生殖体眠时死亡较多。在一个50米长的大棚内越冬池以4米×30米×0.8米合适,可贮蛙15万只。越冬池也可修成半地下式的,挖方深40厘米,坝埂高40厘米,用防水卷材或塑料膜铺底和坝埂内侧,池底要平,清除硬杂物,进排水口设在两端,进水口利用自流水或井水,排水口距池底高60厘米,保持水深50-60厘米,排水管道直接把水排除棚外,也可以排到棚内的渗水坑中,要经常保持池中水呈流动状态。水池顶部用木杆架在坝埂上,以盖草廉或苫布之用。棚内水池周围陆地要保留植被和遮敝物,作为林蛙上岸活动的地方。

温室或大棚内浅水池越冬法,在庭院内搭简易塑料大棚,其面积为越冬池面积的2倍,先修池后搭棚,池宽开口4米,挖深1米时向内缩小,中间2米宽的地方,再下挖1料深,这2米宽为池的有效宽度,上面有边沿1米的二层台,池底要铲平,铺大小砾石15厘米厚,设进排水口,进水为井水,排水管通渗水坑,池水深15-20厘米,呈缓慢流动状态。在二层台和池口顶部处用木杆架起来,盖草帘或苫布,大棚外和池外设双层电猫铁线,严防鼠害。

②干贮法窖藏越冬

利用干贮窖保护林蛙越冬的办法,目前失利的例子不少,主要原因是窖的深度不够,保温效果不好而冻死;有的窖内湿度不够而干死;有的被鼠害损失大半,也有的因出窖晚被水淹死。但也有的成功的,成功者具体操作为下:贮蛙窖深2-2.5米,宽2米,长4-6米,窖盖复土30厘米,两端设通风筒,利用铁炉筒或瓷管、塑料管做成,四周和窖门要设防鼠网,窖的外围设电猫防鼠,寒冷对方要在窖外盖塑料大棚。窖内搭4-5层排架,把贮蛙箱放在架子上,贮蛙箱用塑料或木板制作,底部要有孔隙,起到通气漏水作用,贮箱50×60×30厘米,涞追攀饕?厘米,每箱贮蛙500-600只,窖棚顶设喷水管。贮蛙窖的四周可用砖石砌成,但窖底仍保持泥沙,有的将林蛙直接放到窖底,密度可大一些,每平方米可贮幼蛙4000只或种蛙1000只。

林蛙的越冬方法很多,但还是以河流的深水湾和有流动水的越冬池最好,能够满足林蛙自然越冬对水温和水中溶氧含量的要求,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否则越冬成海率就低。采用保温措施越冬方法,一定要把温度调控在0-5℃,低了冻死了,高了林蛙活动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呼吸受阻造成死蛙。

(二)林蛙繁殖期几个技术问题

林蛙繁殖期指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管理几个阶段,具体技术措施与半人工养殖相近,现将几个不同问题介绍如下:

1、种蛙、蛙卵和蝌蚪的运输为了提高林蛙的引种、驯化的成活率,需要种蛙或蛙卵在短时间内运送到养蛙场,长途运输也要在2-3天内完成,包装要用木箱、塑料箱或纸箱都可以,但要底部和四周都留有气孔,每箱两层,底部放腐朽的树叶子,箱的规格为70×60×60厘米,雌雄分装,每箱可装1000只,运输过程中要将蛙体内分泌的白色粘液冲洗掉,保持蛙体湿润。种蛙的短途运输用编织袋或布袋包装,每袋200只左右,雌雄分装,用凉水冲洗,蛙袋平铺车内,运到养蛙场立即放入水中,按雌雄比例同放一池。蛙卵的运输包装主要是水桶或塑料袋,把同期产的蛙卵放在一起,最好是当天产的卵当天运输,装卵团时不放水,当天运不到场地时要放在阴凉处,并加入适量凉水,运到场地要立即放入水中。蝌蚪的运输距离不能太远,一般不超过2小时的路程,主要采用桶装,桶内先装1/2的凉水,每桶装蝌蚪3000只左右。变态幼蛙的运输包装要用水桶,桶内不放水,要放一些树叶或杂草,喷洒凉水,每桶装幼蛙2000只左右,运到场地时立即放入遮敝物中,让它自由活动和潜伏,喷水保湿。

1、挽救“沉水卵团”

塑料产卵池的底部放有泥沙,容易被种蛙或放卵团时把水搅混,有些卵团沉入水底并被淤上泥砂不能漂浮水中,这样的卵团的孵化率仅有40%左右,所以要把沉水卵团捞出来,用清水冲净后再放清水池中。

2、调正密度和食量

林蛙产卵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放入4-5对种蛙或卵团,蝌蚪进食前要疏散出1/2,8日龄开始喂食,每平米4000-5000只,每天喂食一次,投食量250克;15-20日龄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日投食1-2次,投食量600-1000克;25-30日龄,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00-2000只,日投食2次,投食量1000克。

3、调控湿度

在大棚内繁殖蝌蚪比自然繁殖蝌蚪能缩短15天,但大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防止高温烧死,所以大棚膜要适时通风或完全揭掉,有条件的要换上黑公遮阳网。

4、提高蝌蚪的整齐度

把同一天产的蛙卵放在一个池中孵化,这样孵出的蝌蚪基本一致,便于统一饲养管理,从野外采集的蛙卵产卵时间不同,先孵化出来的蝌蚪会吃掉未孵化蛙卵胶蛟膜,造成死卵,所以要及时把未孵化的卵团捞出,放到另外池中继续孵化,这样能提高孵化率,减少互食现象。

(三)幼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是指变态后的当年幼蛙。在变态蝌蚪进圈前要用1ppm的漂白粉全场消毒。变态幼蛙开始7-8天不进食,在变态池周围活动,要注意保温保湿,池边放一些玉米秆等杂物,利于幼蛙上岸活动,减少落水死蛙现象。要合理放养密度,首先要计算变态蝌蚪的数量,每公斤变态蝌蚪2000只左右,按80%成蛙计量,测算出养蛙圈的放养密度。一般蛙圈每平方米放养300-400只为宜,网棚养殖放养密度要大一些,每平方米放养400-450只,一个300平方米的网棚可放养10万只左右。养蛙圈的水源要有保证,变态池要不断换注新鲜水,防止断水和污染;每天要喷水1-2次,干旱炎热天气要喷3-4次,每次喷水量不宜过多,要以湿透地面和植被为好,防止地面积水。夏季网棚内温度过高,可以在棚外向棚顶喷水,起到降温保湿作用。幼蛙的开口食很重要,解决不好死蛙严重。露天蛙圈平均每天每只幼蛙喂食2-3龄黄粉虫1-2只,每天喂1次,在早晨4-5时或下午5-6时投食,阴雨天不喂食,雨后天晴地面无积水进再喂食,天气干旱时可以在喷水后2小时喂食。喂食要沿着作业道向全圈均匀撒放,在幼蛙集中的地方多放一些,要逐渐驯化成定时、定量、定位喂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随着蛙龄增大,投食量要增加,蛙龄40天后,每天喂2次,每次每只幼蛙喂4-5龄黄粉虫2-3只,每年每只幼蛙饲料成本0.10元左右。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幼蛙的食物来源,在养蛙圈内设置黑光灯诱虫,堆放蒿草、人畜粪便等招引和滋养昆虫。网棚养蛙的人工喂食量,要比露天圈喂食量增加,一般增加一倍左右,也可以在棚内设灯诱虫,饲养蝇蛆等幼小动物,增加幼蛙食物来源。露天蛙圈的天敌较多,要经常检查防御设施的完好情况,特别是围栏和网棚有元破损和洞穴,发现后立即修补,防止幼蛙逃逸和天敌危害。

(四)育成蛙的饲养管理

育成蛙是指越冬后的二年生蛙和三年生的小蛙,经过饲养管理当年达到商品蛙的标准。育成蛙与种蛙要分圈饲养,更不能与当年变态幼蛙同圈效率防止互相残杀以大吃小的互食现象。育成蛙的饲养要抓好以下技术环节:

1、投饵

育成蛙的饵料以黄粉虫的功虫为主,结合捕食自然昆虫和幼小动物。在露天蛙圈每年需要喂养5个月时间,共喂食黄粉虫6-7龄幼虫500只左右,重量为50克,成本0.50元左右。要掌握投饵时间和投饵数量,林蛙每天有两个捕食活动期,是投饵的最好时候,每天的上午4-7时和下午5-7时,露天圈每天喂一次,每次每只林蛙投饵3-4只。网棚蛙圈每天投饵两次,每次每只林蛙投饵2-3只。投饵方法,首先采取全面撒布,圈内地面均匀分布,逐渐驯化成定时、定量、定位投饵。

2、扩大饲料来源

为了减少投喂黄粉虫数量,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措施招引野生昆虫,如灯光诱虫、每圈设置一只黑光灯或白炽灯泡,灯距地面50厘米,每天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4时开灯,阴雨天不开灯,圈内地面堆放黄粉虫粪便或家禽粪便,滋生蝇蛆。养殖一些个体较大的活体动物饲料代替部分黄粉虫,如养蚯蚓,成本低,个体大,投喂方便。

3、合理放养密度

根据养蛙圈的具体条件和饵料来源情况,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露天圈每平方米放养200只,网棚圈每平米放养300只。种蛙每平方米不能超过50只。

4、管理措施

育成蛙的管理措施都有哪些?

主要管理措施有五防:防干扰、防干旱、防逃逸、防天敌和防病害。防干扰是防止人畜干扰破坏,坚持昼夜有人看护。防干旱主要是坚持每天喷水两次,干旱炎热天气要增加喷水次数,网棚圈还要在棚外喷大水调控棚内温度,但喷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20分钟为宜,防止地面积水。要经常检查内外围栏有无破损,发现裂缝和破洞要及时修补,特别要注意阴雨天的夜晚。防御育成蛙的天敌,主要有蛇鼠两类,要采取人捉,电捕和药杀等办法,发现蛇鼠及洞穴要立即清除,保持电猫经常有效。防治蛙病比较困难,要以予防为主,林蛙入圈前要全场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全场消毒,主要用漂白粉Ippm溶液,成蛙逃逸能力强,很容易与围栏碰撞受伤,感染疾病,要在围墙内侧再围一层塑料薄膜或编织布,特别是围栏的转角处,林蛙群居活沃,更易受伤感病,要加强防护。

5、延长养殖时间

利用网棚圈养蛙可以延长林蛙的取食生长时间,提高养殖效益。9月下旬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开始停止进食,寻找越冬场所,这时将遮阳网换成塑料农膜,可以提高圈内温度,使林蛙继续取食,延长喂食时间10-20天。早春4月越冬后的幼蛙要暂存10-20天才能送到露天养蛙圈,如果采用塑料大棚,可以把林蛙早入圈10-20天,这样春秋两季可以延长林蛙生长一月有余,全年林蛙可以进食生长180天,林蛙个体重量可增加5-10克,养殖效益可提高15%以上。

(五)林蛙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林蛙在饲养圈内常发生多种疾病,目前对蛙病的防治研究的较少,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现将近年来观查到的病害及予防办法介绍如下:

1、浮水病

病蛙皮下充气,全身鼓成球状、漂于水面,蛙体失去活动能力,生活一段时间后死亡。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目前还无办法防治。

2、黄皮病、烂皮病

患黄皮病的林蛙皮肤由黑褐色变为黄色,很快死亡。患烂皮病的林蛙背皮溃烂脱落,眼睛变白色,失去视觉,潜伏于阴暗处,用指端搔患处,导致出血死亡。主要病因是感染坏死性杆菌而死。主要发生在生殖期的成蛙。目前没有较好的防治办法,用1.5ppm的漂白粉溶液对场地消毒,用抗生素药物和维生素A有减轻病害作用。

3、红腿病

病蛙伏地,精神不振,不进食,大腿内侧及腹部皮肤出现红斑,有并发炎症。于养蛙圈内发生,污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感染假单胞杆菌和坏死性杆菌所致。发生在夏季饲养期间。防治办法:用Ippm漂白粉全区消毒;用0.7ppm的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5%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蛙24小时;用磺胺半米1克拌虫1000克喂蛙3天;用增效联磺1片加酵母2片,与饲虫拌匀连喂3天;也有的用土霉素氟哌酸、畜用病毒灵等消炎抗菌药剂,每1000克饲虫拌药1克,喂蛙群有予防作用。

4、溃烂病

有的病蛙吻端溃烂,首先在吻端皮肤发生溃烂白点,逐渐扩大到鼻孔附近,严重时死亡。多发生在夏季饲养圈内,可能与碰伤感染所致。还有的病蛙四肢溃烂,导致死亡。常发生在饲养期。病因不详,经常对蛙圈消毒,减少蛙体创伤都有减轻效果。

5、曲线虫病

病蛙头抬起向上,往一面歪斜,焦躁,跳跃往一边使劲,严重时死亡。是同曲线虫菌类侵染而致。有0.7ppm硫酸铜全场消毒,每周一次,连续三周,用土霉素1.5克、磺胺米1克兑水拌饲虫1000克喂蛙5天有效。

6、寄生虫

水蛭又称蚂蟥,叮咬在蛙体皮肤上,吸允蛙体液体,影响林蛙健康和越冬,严重时造成林蛙死亡。在水中用叶蝉散喷洒,每公顷用6-7.5千克,兑水50升,能杀死大量水蛭,对蝌蚪和成蛙无害。还有一些寄生虫在林蛙体腔内,用丙硫比唑防治,每1000克饲虫兑药5片,连喂3天有效果。

(六)林蛙越冬方法及管理

人工圈养林蛙于9月下旬天气变冷,气温降到10-15℃时,蛙群开始不进食,到处乱串,寻找冬眠场所,有的潜伏在遮敝物下面,气温升高时再出来活动,此时需要确定越冬办法并作好一切准备。

1、露天水池越冬法

采用露天水池越冬办法需要提前作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准备临时贮蛙池,从9月下旬到11月中旬历时30-40天时间,林蛙需要在浅水状态渡过入水期和散居冬眠阶段,气温降到3-5℃时林蛙进入深水区冬眠。如果把养殖的林蛙从养蛙圈捕回来立即放入深水中,会造成大量林蛙死亡。第二件是准备林蛙从养蛙圈到附近越冬池的绿色通道,在养殖期就需要种草植树培育这条植物带。林蛙离开养蛙圈之前要对全场消毒,对浅水贮蛙池和绿色通道也要进行消毒。经过浅水贮蛙池的林蛙,在天气变冷时适时将蛙群送到越冬池,尽量减少碰伤蛙体,把捕捉来的林蛙先放到水池边沿,让蛙体自由活动,不能立即强行放入水中,随着气温继续下降,林蛙自动进入深水区,进入深度冬眠。冬季管理主要是看护越冬池,防止人畜破坏,冰面减少震动,冰下水层保持1米以上,池水保持流动状态。

2、蛙笼水库越冬法

利用蛙笼贮存种蛙越冬是个好办法,选择水库或塘坝的水质清洁深水域,最好距进水处较近,将蛙笼的系绳拴在木柱固定。蛙笼规格70×60×50厘米,笼底放阔树叶,每笼放种蛙500-700只,装幼蛙可放1000-1500只。这些蛙必须是经过浅水贮蛙之后的,在水面有结冰的时候,将蛙笼放入水中。在较深的水库蛙笼不能放到水底部,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深水区水中溶氧不足,林蛙容易窒息而死,蛙笼入水深1.5米左右为宜。蛙笼出库时间要比自然水域林蛙出河时间提前10-20天,防止出库晚了死蛙现象发生。

3、保温棚内水贮法越冬

在塑料大棚或网棚中建水池,有深水池和浅水池两种办法。越冬蛙较多,采用深水池越冬,把需要越冬的林蛙从圈中取回,放到越冬大棚内的陆地上,让林蛙在水池周边的植被或遮敝物中活动,由于棚内温度较高,林蛙继续进食,要喂食黄粉虫,气温下降使棚温降到5℃左右时,林蛙开始进入水中生活,气温升高时蛙群还要上岸活动,呈两栖生活方式,一般在12月初水面有结冰,林蛙入水冬眠,有的在水中短游。此时要盖好草帘和苫布。经常检查水口是否有断流,用水泵补水的水池,要把握好补水量,使池水呈流动状态。早春和冬初水池表面夜间都有冰层,昼夜出现冻融交替现象,严冬季节水池表面冰层较厚,要注意冰下补水。早春冰层化开,林蛙开始水中活动,有时上岸活动,呈两栖生活方式,这时要加深水层,使水面距池埂顶部不超过20厘米,水中和岸边放一些漂浮和,供林蛙栖息,棚内陆地要保持湿润,适时喂食,加强棚内管理,防止高温烧伤和天敌危害。

棚内浅水池贮蛙越冬,林蛙入池前要经过浅水贮存之后,经过全面消毒放入池中。越冬过程中保持水温0℃-5℃,水深15-20厘米,以蛙体在石块上吻端能伸出水面为宜,但水池不能干涸,水池进出水口不能断流,上下两层草帘或苫布要苫好,四周防鼠电猫是否有效,大棚膜有无损坏,发现洞穴及时修补。贮蛙密度可大一些,每平方米贮蛙1500-2000只。种蛙和幼蛙要分开贮存,早春注意池水温度,适时出池进入饲养圈。

地窖干贮法越冬

经过浅水贮存之后的林蛙,要进行对蛙体和地窖全面消毒之后,放入冬贮窖。利用窖底一层贮存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4000只,利用排架立体贮存,要装箱摆放在架子上,贮蛙箱用塑料或木板制作,周边和箱底留有通气漏水孔,规格为50×60×30厘米,每箱放500-600只林蛙,越冬过程中要注意调控窖内的温度和湿度,主要通过调整通风口和喷水的办法,窖温保持1-4℃,湿度90%,箱底放入阔树叶,以利保持湿润。干贮法的主要天敌是褐家鼠,要严加防护,早春出窖要比水贮蛙提前几天,在窖温升高到3-5℃,林蛙开始活动之前及时出窖,防止大量死亡。

林蛙养殖

这个阶段的子蛙饲养很困难,也是养蛙成功的两个关键步骤之一,一是自蛙选择(公母比率是有方式辨认的,也可以通过孵化期间温度调节上控制。)如果自己育种蛙林地选择很重要,因为长白山地带的早晚温差大,所以蛙肉鲜美,出油率也会高出其他区域很多,而且长白山林蛙是黄色皮肤上有灰色斑纹的纯正林蛙,价值要比黑龙江以及丹东地区的粗皮蛙更有饲养价值,更好销售。日本以及南韩在上海地区收购蛙油为8点积元一克,要比东北本地高出一倍!但是要求品质很高,只要东北纯种长白山林蛙,饲养黑龙江林蛙以及丹东林蛙就不行了,每克原油基本在3点几元到4点几元不等。
子哇个人建议直接购买比较好,因为成活率高,子蛙养殖很麻烦,需要经过四个池子分年龄段饲养,而且个人养殖公母无法预测和选择,并且饵料不好控制,吉林省桦甸市的特斯奇林蛙技术研究所曾经推出过大面积全零围栏养殖法,但是初期投入要有保证,一零、二零饵料机(塘内悬浮饵胶状料,类似蛙卵团物质,适合吸收,因期为漂浮状态,残饵容易打捞。)子蛙还需要进食植物性饵料,在天然条件下是啃食塘内底层水藻,或单细胞藻类而生,通过自制饵料机可以自己进原料制成饵料,价格好控制,营养均衡,并且通过饵料投喂药物,一举多得。
购买成品子蛙存活率比较高,而且公母可以选择,不要选择太高的目蛙比率,因为成熟目蛙是需要大量进食昆虫的,目蛙比率多,出油率反倒降低了,如果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死蛙、逃蛙的现象发生。
其一,子蛙选择以及一零与二零饲养,其二,成蛙回补旅。这两个因素决定养蛙的投入产出比,这两个阶段要增加人力,昼夜观察,并及时作出对策才能够达到40回补率,更高的回补率要在林地放养的基础上增加固体围栏,现在的塑料布围栏很不可取,造成污染,为第二代蛙自然生长造成天大的障碍(因为现在选择的捕捉塑料布都是不够标的废旧塑料回生产品,很差劲。)
一零与二零子蛙在饲养的时候,如果小规模饲养要投放捕捞河塘石头上的青苔投喂掘州蔽,每日早晨5点至5点半投喂一次,每天一次。天气过热要增加遮阳网,水温判州控制在18度左右为宜。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加我个迹族人的QQ:206589,有事问我就好。

上一篇:林下养鹅技术 林下养鹅技术和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本文标题:圈养林蛙成功视频 圈养林蛙养殖技术视频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63044.html

使劲推荐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呢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视频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呢 刺梅的叶子枯萎了怎么办视频

刺梅叶子发黄怎么办?刺梅叶子发黄有多种原因,先找到刺梅叶子发黄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一...

金桔叶子发黄掉叶是怎么回事 金桔叶子发黄了怎么治
金桔叶子发黄掉叶是怎么回事 金桔叶子发黄了怎么治

金桔树叶子发黄怎么办1、自然落叶:如果正常管理时发现金桔树植株落叶集中在枝条中下部,...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视频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能买吗视频

19款朗逸启航现在还能买吗能。启航是推出的朗逸启航车型。截止到2022年10月24日锋槐渗...

19年9月份的朗逸多少钱一台 19年朗逸卖多少钱
19年9月份的朗逸多少钱一台 19年朗逸卖多少钱

朗逸2019款最低多少钱可以落地?朗逸报价目前,朗逸2019款的官方指导价为99900元-158900...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钱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台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钱 亚洲狮9月份销售一台车多少台

亚洲狮三厢落地要多少钱?亚洲狮成交价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当快,...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瑞虎7自动豪华版落地价 瑞虎7多少钱落地
瑞虎7自动豪华版落地价 瑞虎7多少钱落地

瑞虎75座落地价多少?瑞虎7购车价瑞虎72021款是一款奇瑞旗下的紧凑型SUV,其官方指导价为...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及图片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大全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及图片 逍客豪华版9月份价格表大全

逍客最低报价逍客最低报价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是一个扒肢非常有吸引力的卖点,毕竟没有谁的...

牛粪养蚯蚓的用途 牛粪养蚯蚓挣钱吗
牛粪养蚯蚓的用途 牛粪养蚯蚓挣钱吗

牛粪用途,价值?牛粪在现在有着非常多的用途,以前用姿知来作肥料种蔬菜和,可以得到很高的...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产品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产品 一个养殖场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养殖项目做什么好摘要:生态养殖法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

猪魏氏梭菌病治疗 猪魏氏梭菌感染用什么药
猪魏氏梭菌病治疗 猪魏氏梭菌感染用什么药

小猪魏氏梭菌拉肚子可以喂点青草止不可以。小猪魏氏梭伏答菌拉肚子不可以喂点青草。选...

精选农业科技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