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型香菇种植技术视频 最新型香菇种植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3 08:27:49 作者:女王的柯基 如何种植香菇?香菇种植方法有哪些?
香菇菌类局信作物的一种,也是人们生活长见到的菜肴。
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对于农民朋友也是不错的种植商机。
那么如何种植香菇?香菇种植方法有哪些?
香菇种植
1.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提前做好土壤农残及重金属检测工作。
园区规划设计做到土地利用化、布局科学合理化、使用寿命长久化,建成后应具有良好发菌、出菇条件及抵御极端气候(高温、干旱、强风、暴雨、淹水、冰雹)的能力。
发菌棚高3~3.2米,宽11米,长60米。
材质为钢管或钢筋结构,棚顶覆盖双层塑料布,中间加保温棉毡。
出菇棚高2.5米,宽6.8米,长度根据地块确定一般为40~50米,间距1.1米,材质为竹木结构,棚顶覆盖塑料防雨,距棚顶1米悬挂95_单层遮阳网遮光降温。
喷水设施为旋转微喷系统。
2.栽培季节与品种
制棒时间1~3月,出菇时间5~11月。
品种为高温18.
备料
木屑选择阔叶树硬杂木,加工粗度为4~8mm.当地树种为柞树、栗树、果树,部分桦木、刺槐。
松、杉、柏、樟等含或杀菌物质的树种禁用。
辅料麦麸为原装出厂未掺假的新麸皮,禁止使用米糠。
石膏要求硫酸钙含量大于90_,越白越细质量越好,初凝时间为20~30分钟。
3.配方
木屑79_、麦麸20_、石膏1_。
拌料
木屑在堆料场上浇透水使之稍微发酵、变得绵软,防止刺穿菌袋。
采用机械过筛去除木屑中的小木片、小枝条及有棱角的硬物。
按配方称取木屑、麦麸、石膏放入搅拌机先干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然后加水继续搅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5_~60_。
4.装袋
菌袋为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5.5×55×0.005cm.采用机械装袋,人工扎口。
装袋要求松紧适度、扎牢袋口、轻取轻放、不超时限、日料日清,发现破孔及时粘贴。
标准袋重1.9~2.0公斤。
5.
采用常压节能锅炉,每锅数量5000袋。
蒸料要求及时进灶、合理叠袋。
覆盖物为两层新塑料夹一层棉被,上覆彩条布或帆布后扎牢。
上灶后在6小时内升温至100℃,桐扒轮用中火维持24小时,停火后闷2小时。
料温降到70℃以下出锅,发现破孔及时粘贴。
6.接种
接种室提前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处理,消毒剂使用气雾消毒盒,地面铺干净新塑料。
袋温降到20℃以下时接种。
菌种要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生长均匀的适龄菌种并用药剂做好消毒处理,药剂用0.1_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分钟,或用0.25_新洁尔灭浸洗1分钟。
接菌工具及消毒后的菌种放入接种帐内和料袋一起提前6~8小时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量为5克。
接种时工具、袋面及操作人员的手用75%酒精消毒。
单面四点接种,接种后的菌棒采用滚地膜法覆盖接种穴保温保湿。
7.发菌培养
发菌室采用暗光自然温度或加温发菌,气温保持在15℃~20℃之间,空气湿度以65%为宜。
发菌期间根据气温、棚温、堆温、袋温的变化及时做好通风、散热、翻堆工作,防止缺氧、高温烧菌。
当菌丝圈直径达8~10cm时,进行次刺孔,每个接种点周围刺4个孔,孔深1cm.,当菌丝发满至一半时,进行第二次刺孔,每侧刺孔8~10个,孔深1.5cm.当菌丝发满袋后7天,进行第三次刺孔,两侧及底面全部刺孔,数量为30个,深度为2cm.
菌棒经过50~60天左右发菌,菌丝长满料袋,再培养80~90天达到生此帆理成熟。
生理成熟的标志:菌丝体瘤状物占整个袋面的三分之二,手捏瘤状物有松软弹性感,接种孔周围局部转色时,表明菌丝生理成熟,可以进入出菇场转色出菇。
8.脱袋转色
脱袋时出菇棚地温应在15℃以上,脱袋后菌穴朝上进行排场,单排每延长米9袋。
脱袋时关闭风口,及时覆土、浇水,减少菌棒水分的散失。
合理调控温度、湿度、通风,做好转色工作。
菌棒首次覆土喷水及每次出菇结束后,都要检查覆土情况,将菌棒四周掩实,以保持菌棒适宜水分及防止地雷菇发生。
香菇种植方法
1.出菇管理
菌棒转色后进入出菇阶段。
香菇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
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喷水,出菇时菌棒含水量达到60%~65%,空气湿度达到80%~90%.根据菌棒具体情况,可采取温差、干湿差、振动刺激等措施促进菇蕾发生。
合理进行人工疏蕾,每棒留菇6~8朵。
当子实体长至6~7分成熟及时采收,每天采收3~5次。
适时采收的香菇,色泽好,菌肉厚,商品价值高,过晚采收,菌伞展开,菌肉薄,重量轻,商品价值低。
及时菇根及地雷菇,防止腐烂后出现病虫害。
每潮出菇期间都进行农残及重金属抽样检测。
2.休菌管理
休菌时减少浇水次数使菌棒含水量降至55%~60%.水分管理一是防止喷水过少造成菌皮失水硬化,影响出菇,二是防止喷水过多,造成出菇,使休菌失败。
休菌时间为10-15天,当菇脚坑发白,菌棒恢复弹性时休菌完毕,进行下潮菇管理。
夏季高温期,菌棒管理以降温养菌为中心,自然出菇为主,防止烂筒死菇现象发生。
立秋以后环境条件有利于菇蕾形成和香菇生长,应停止对菌棒的刺激、振动,让其自然出菇。
每个生产周期出5~6潮菇。
3.病虫害防治
发菌及出菇期间杂菌主要有霉菌(木霉、脉孢霉、曲霉、毛霉、根霉)、细菌、黏菌。
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跳虫、蛞蝓、线虫。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药品防治。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现病虫害及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香菇种植要注重认真的管理投入,遇到病害及时的处理以免影响香菇的品质。
对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如何种植香菇?香菇种植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迎刃而解了吧。
怎么种植香菇(分享种植香菇的方法与技术)
香菇是一种菌类,想要植株香菇,第一步需要进行菌种的制备,确定好栽种季节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的选择及配比处理。在培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打穴种接。接下来是发菌管理及转色管理,最后是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学管理,待其成熟后进行采摘即可。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讲讲香菇的种植方法。
1.营养条件
香菇是木生菌,需要以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吸收。香菇菌丝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等元素为主。
2.环境条件
最适合香菇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3°C—25°C,温度低于10°C或高于30°C时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培养基内的含水量及周围的空气湿度,其适宜量会根据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香菇是好气性菌类,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香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线,在完全没有光线的环境下也可以生长良好,但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散光照射,光线太弱或光线太强都会影响香菇子实体的生长。香菇尺稿吵菌丝喜欢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长,pH值在3—7都可以正常生长,pH值以5最为适宜,超过7.5则会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可将pH值调整在3.5—4.5的范围内。
3.播种时间与栽培地选择
目前我国的香菇种植多采用温室场所,各地香菇的种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香菇作为一种真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选择的栽培地一定不能被污染,选定区域的空气质量必须相对较好,周围不能有工厂等污染源。香菇苗木生敬扰长一般不太旺盛,选择地形时,要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排水灌溉的地方。
4.细菌培养袋的制作方法
利特埃多德斯袋中使用的配方大多由杨树锯末、麦麸、石膏、多菌灵、玉米芯和杨树锯末制成。在选择锯末时,要选择6个月左右的锯末。麦麸要选择新鲜的,不能有任何霉变。将各种材料按照比例充分搅拌后加入少量水,保持培养基的含水量在55%左右。每次加水前需要用水捏住搅拌过的材料,如果材料可以充分混合且捏不出水就是最好的生长条件。将材料混合后包装在较结实的乙烯膜袋中,袋子装满后,其中一段必须进行密封,以免泄露。
5.消毒袋子
需要先准备一个较大的铁锅,将其做成一个立方体的土蒸锅。为保持蒸汽锅炉的透气性,必须在炉墙内外均匀地涂抹水泥。蒸锅准备好后,可往袋子里加水,开始加热消毒。需要用大火煮10个小时左右,可有效地将袋子里的细菌杀死。要把蒸锅的温度保持在100°C左右,闷上一晚。等第二天把火灭后,待袋子温度降至75°C左右,迅速将其放在冷却室里,防止细菌复发。
6.发菌管理
发菌时需要井字形堆叠,每层4袋,叠放4—10层陵侍。发菌时间为60天左右,期间需要翻推4—5次,主要上下左右要均匀翻推。发菌环境温度要控制在22°C—25°C之间,不宜超过28°C。发菌时间满15天后,要将胶片对角撕开一角进行透气。过一周后,如生长明显变慢则在菌落处扎第二次孔。在快要装满时,用毛衣针扎2cm的深孔。
7.出菇管理
夏季播种的香菇,出菇期在秋季,菌柱刚出菇时水分充足、营养丰富,管理的重点在于控温保湿。早秋温度高,出菇温室要注意加盖遮光物,并进行通风和喷水降温。当子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即可采收。
8.注意事项
采收香菇时不宜用大箩筐或麻袋装。一般待菇盖开六、七分,菇盖边缘仍然内卷,内菌幕刚破裂不久就需采收。要遵循“先熟先采,后熟后采”的原则,采收时要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再连柄拔起。
香菇怎么种植
香菇属担子菌纲食用菌,是世界第二大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香菇也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菌,那么要种植出高产香菇需要掌握哪些种植技巧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
一、地势要求
香菇种植的房间都是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方向朝南,顶上设有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等条件。菇房还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者便于在菇房内每次栽培加垫新土能够快速夯实房间内的四周墙壁上都需用石灰水来进行消毒,而房内每次则可用药物蒸熏机来进行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宽约1.2米,横档旁漏则需用毛竹或着杂木混交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要留出可供人们管理的走道。与此同时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简易房屋再稍加进行修理便可利用,也可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未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运液烂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埋岁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
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_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空气湿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
三批后,气温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铵,腐熟的人粪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强管理,还可试验用增加菇房室温的办法继续产菇。春菇生产约在3月份开始,管理需保温保湿,适时喷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施追肥。
五、采收
一般应在菇盖开至八成时采收。采收时要轻摘、轻放、轻运,以保证菇形完整,不受损伤。同时,应分级采收,分级存放,分级装运,分级交售。无论采收、交售和加工都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