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圆田螺养殖技术视频 中华圆田螺养殖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3 09:25:14 作者:封面 田螺怎么养殖?田螺的养殖方法与管理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夜市中很受欢迎。田螺是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的总称,常见的有中华圆田螺、胀肚圆田螺、乌苏里圆田螺和黄螺、蜗螺等。目前养殖的主要是中华圆田螺。作为我国本土品种的田螺因为环境原因和市场需求,自然野生的越来越少,人工养殖渐渐兴起,那么,如何人工养殖田螺呢?
1、田螺养殖之螺池建造
田螺养殖中,贺贺选择水源充足,管理方便,有流水,无污染的地方来建螺池。池宽1.5米左右,长视其地形而定,一般会在10~15米,深在30~50厘米。最好几个螺池排成行分级地建造,池的两端对角处设了进出水口。并安装防逃栅栏。
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2、田螺养殖之放螺下池与管理
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放种螺。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
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他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为田螺总重的1%~3%,2~3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投饲。
田螺疾病少,日常管理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猫、蛇、鼠和鸟类等入池捕食田螺,并经常巡视检查,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冬眠时田螺会潜入穴禅悉派中,只陆茄在泥面留个小孔呼吸,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每3~4天换水1次。
3、田螺养殖之采捕
田螺养殖中,当仔螺长到10克以上时,可分批采捕上市。采捕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注意选留60%左右的大个体螺作种螺。
4、田螺和泥鳅混养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将田螺和泥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裸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田螺怎么养殖 田螺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田螺的养殖环境比较简单,因为田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将养殖场所设立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便能正常生长。养殖场所可以是稻田、池塘等水体,但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淤泥,因为田螺喜欢生活在泥土中。如果是养殖在池塘中,可以在水面上放置一些水莲等水生植物,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蔓生蔬菜。这样不仅可以为田螺提供足够的天然饲料,还能适当的遮阳,降低水温,防止田螺产生热害。
2、饲养管理。养殖田螺的时候要保证足够的肥水,定期的追施肥料,田螺养殖就跟种植一样,需要大量的肥料保证生长。人工养殖的环境下需要投放大量的饵料,但是田螺的食性很杂,对营养的需求很低,用一些米糠等粉质饲料便能满足田螺生长所需。然后根据天气变化与田螺的进食情况,合理的控制饵料投放频率,并且田螺的重量决定饵料的投放量。当温度超出15-30度的范围时,可以少投甚至是不投放。
田螺养殖管理方法
3、日常郑隐管理。对养殖水体做好防控准备,避免水体中流入农药或者是受到任何污染,注意田螺天气的危害,例如鸟鸭等,天敌会捕食田螺,造成田螺的产量下降。将池塘周围的杂草要处理干净,处理杂草的时候一定要“拔草除根”,避免再次生长。保持池塘的水位波动不大,尽量控制在30cm左右,浮动范围不得超过3cm。保证水温在田螺的生长范围之内,水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并且为了维持水质,应该定期的进行换水,做好田螺的越冬管理。
4、收获运输。田螺的养殖是持续的,一年的饲养后,基皮含本上初期投放的田螺已经达到了上市的规格,我们要以“捕大留小”的原则进行捕收。将未长大的田螺留在池塘继续生长燃丛笑,并且不可将所有的母田螺捕捉,为以后的种螺做好准备。捕捉田螺的时候要选择在适宜的温度进行捕捉,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运输时注意避免田螺受到损伤,可以用木桶等容器进行盛装。并且保持一定的水位,不可让田螺受到太阳直射。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如下:
养殖水体:它的适应能力强,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即可,稻田、池塘、河渠都可碰哪放养。
种螺放养:选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饲养管理:要保持水体肥度,隔断时间放适量的厩肥、牛粪、鸡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满足生长需求。
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化肥、农药污染水源,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草根。
田螺的习性
田螺用鳃呼吸,营底栖生活。自然界中,它们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质清新的浅水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的地方。田螺为杂食性动物,喜夜间摄食,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腐殖质、水中浮游生物等为食,也喜食人工投喂的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
在干旱季节,它会将身体的软体部分都缩入壳里,神派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在冬季的时候,它会钻入泥土中,不吃不喝不动,处于冬眠状态;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它会将头足伸出壳外,从游吵贺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来在水底摄食生长,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