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平菇栽培技术视频教程 高温平菇栽培技术视频讲解
时间:2023-09-23 12:45:41 作者:羽生结弦 平菇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平菇,是怎样栽培出来的?
平菇又叫侧耳,属于担子菌门真菌灶哪界的食用真菌,营养丰富,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在农村有很多的农民朋友,“收起了”之后,进入到农闲季节,有心计,肯吃苦,爱学习的农友们,向外务工,不愿去,纷纷选择种植平菇,来提高自己农闲隐滑码时的收入效益,因为种植平菇占地少,投入产出比高,再加上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作物的下脚料,玉米芯,棉子壳等,在农村平菇的培养料还是比较好收集的,一般,种植平菇的栽培方式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或者生料栽培皆可。
要想达到平菇优质高产,掌握7个方面的管理技术,更有利于种植平菇成功。
1,脱毒菌种,随着平菇种植时间的延长,没有脱毒的平菇品种,容易感染病害,种性退化,影响优质高产,不管是哪个季节种植,首选脱毒的平菇品种,适宜“收起了”之后(冬季)种植的平菇品种一般有科佳1号,德丰5号,8129平菇,皖优5号,皖优6号,8105等多个平菇品种。
可根据当地市场选择适宜的平菇栽培。
2,培养料基质选择,最常采用的有玉米芯或棉子壳,每1000公斤玉米芯儿,(粉碎后的玉米芯儿),加入优质小麦麸皮60公斤左右,氮磷钾三个15复合肥二公斤,优质磷酸二铵10公斤,优质生石灰40公斤,克霉灵二公斤,清水按需加入,生料发酵栽培可加入防虫灵3000倍液,熟料栽培,由于在装袋之前需要经过高温高压蒸灭菌处理,将害虫及虫卵都杀灭了,可以不用加入杀虫剂。
3,发酵培养料,玉米芯,小麦麸皮,生石灰粉掺匀堆积在一起加水,一边加水一边翻拌,一直到用手抓一把培养料用手握紧,在指间有水滴但不让燃向下滴为宜,然后将培养料堆积成圆形或长方形进行发酵。
培养料堆可堆积成高1.5米,宽1.7米左右,长按照料的多少而定,为了预防料堆中间由于发热过高而烧过,从料堆上向下打直径5公分的孔,用于散热透气,可以多打一些孔,一般每间隔28~32公分打一深到底的孔,然后上面覆盖麻袋片,进行升温发酵。
堆积发酵第3天,进行倒堆,将下部,外侧没有发酵的翻到中间,上部的料铺在下部,仍然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打孔,在倒堆的同时喷洒杀虫剂,预防菇蝇的出现。
培养料需经过三次翻堆发酵,分别在第3天,第4天,第5天,第1次翻堆加入准备的杀虫剂,第2次翻堆加入磷酸二铵,复合肥,杀菌剂。
第3次翻堆之后,装袋之前检查水分,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有少许水但没有水滴渗出比较适宜。
4,菇棚消毒,发菌出菇的场所应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杂菌污染,对菇棚消毒可用高锰酸钾与甲醛反应,产生熏蒸气体消毒,也可用火碱进行喷洒消毒。
5,袋内菌种的摆放,选择市面上出售的聚乙烯出菇袋即可规格45×25公分,装料的时候,将菌种分4层装入袋儿中,两头两层菌种,中间两层菌种,也就是装三层料,4层菌种进行摆放,中间的菌种掰成小块紧贴塑料袋边缘,因为菌种比较好气,在菌种处处打小孔,便于发菌与出菇,然后将菌袋放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出菇棚。
6,发菌管理,平菇进入发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是管理不当,一潮菇出不好,就会影响到以后出菇管理,病害多发,不出菇,料面失水等多种问题的出现。
冬季温度低,发菌的时候温度虽高,但仍能降下去温度,可以将菌袋摆放3~5个高,并注意菌料的温度变化,温度不得超过30度,温度达到29度左右,就需要进行采取降温措施,进行倒垛,喷水,通风等措施,避免出现烧菌,在发菌的整个过程当中,应进行翻垛5次。
秋季温度比较高,不适宜码放,只适宜单层摆放发菌。
秋季更容易生菇蝇,可每5天左右对发菌袋儿喷洒2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虫。
管理的时候尽量延长菌丝后熟时间,至少两个星期,当菌丝布满袋儿,并有少量现蕾时,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可明显提高第1潮菇的产量。
7,出菇期的消毒与杀虫药剂准备,最好准备好一定的生石灰与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消毒与杀虫。
出菇之前进行上透水,并在菌袋两头开直径10毫米孔2~3个。
有的大蕾在中间出来,隔在最大菇蕾处开小口。
在子实体生长期间,经常喷雾状水,不宜太大。
还要多次喷洒食用菌营养液等促进子实体生长。
好了,本章节的分享就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农业技术,欢迎收藏,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
高温天气如何栽培蘑菇
气温一天天地升高,蘑菇栽培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高温季节栽培好蘑菇应该怎么办?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高温天气栽培蘑菇的方法吧。
高温天气蘑菇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高温型菌种
目前较耐高温的蘑菇菌种生长温度为18~36℃,发菌最适温度为25~33℃.出菇温度为20~36℃,出菇最适温度为24~33℃,其优点是蘑菇采下2~3天不变色,不易开伞,易于保鲜,缺点是菌丝发菌速度慢,分解力较弱,对培养料质量要求较高。较适宜安排在5-6月播种,6-9月出菇。
二、把好基质发酵温度关
选择基础温度较高,保溼效果强的场所,如塑料大棚内堆放建堆发酵。发酵料的营养比例和配方及堆制方式秋蘑菇培养相同。为使料温上升快,内外部温差小,在建堆时需使用增温剂增温。料温一般在堆制第五天达到60~65℃。从料温60℃起计算时间,7天后第一次翻堆;尔后当料温下降时,每隔5-6天翻堆1次。当培养料呈现咖啡色,有弹性,不粘手,无异味时,即可接种。
三、防治并举,控制病虫害
危害高温蘑菇最主要的病虫害有菇蚊、跳虫和螨虫,病害有胡桃肉状菌,控制发菌期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药剂拌料;每100公斤培养料用高温食用菌栽培防虫拌料剂夏菇宁10克对水10公斤喷洒,边喷洒边翻料边进床接种。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虫害的防治在覆土后,结合喷洒调菇水,在水中掺入菇虫净杀虫剂1000倍液和拌料剂1000倍液,用以控制出菇期虫害。当温度上升至20℃以上,有菇蚊成虫在菇床上活动时,要用菇虫净或氯氰菊酯喷杀成虫。对菇床的4周、墙面和地面都要喷溼,才能有效地灭杀成虫,减少下一代的幼虫数量。
2.对病害的防治胡桃肉状菌的病原孢子来自土壤,要有效控制该病害,首先覆土材料不要用增施过废菇料的田土,而应到水田内挖取干净中层土,敲碎晒乾,在使用前5天用多菇丰500倍液喷雾,喷后闷5天再用。在出菇期,如土面出现隆起不观则的茵块,周边蘑菇减少的情况,就要及时拔开土面检查培养料。如培养料变色,有异味,则有可能出现胡桃肉状菌,当确定后及时清除杂菌处的土壤和培养料,并在患病区重喷多枯丰300倍液和菇菌清100倍液,喷后让其自然干燥。1周后再补土浇水催菇。
高温种蘑菇的六项关键技术
辅助原料要减少:配方中麦麸、米糠等要适当减少,能不用尽量不用,石灰的用量要适当增加,以提高培养料的PH值,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要偏少些,比其它季节栽培料的水要少5%左右,以上要求都是为了加强培养料抵抗杂菌污染的能力。
拌料装袋:在高温季节,使用菌袋的规格最好比其它季节要小些,使食用菌菌丝尽快长满,以减少袋料污染,不同食用菌分别按其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后加水拌匀,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要与干培养料搅拌,与干培养料拌匀后再加水搅拌,尿素等视应溶于水中再与主料搅拌,搅拌好的培养料应马上装袋,在天气较热时装袋,一般要求从开始装袋到装锅灭菌,不能超过5小时,否则培养料易酸变臭,使菌丝不吃料而造成栽培失败。
灭菌:灭菌关键是保证培养料袋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灶内空气流通,使灶内温度均匀,常压灭菌开始时要用旺火猛烧,在2—4个小时之内使灶内温度上升到100摄氏度,如果过长时间温度升不上去,袋料就会发酸发臭,温度达100摄氏度时用中火维持8—12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烧一会儿再停火,灭菌锅在中途加水最好是加热水,搬运菌袋时要趁菌袋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开始搬运,对杂菌感染有效控制。
接种:夏天气候炎热多溼,到处都有杂菌虫类。接种的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对接种房箱进行密封灭菌处理,所有工具有要严格消毒,夏天温度高,要背开高温接种,一般选择夜间接种,速度要快,菌种用量要比其它季节适当多些,接种的菌袋及时摆到棚内发菌。
发菌管理: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堆码卷袋适时推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摄氏度以下,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菌温度会随之上升。因而,要特别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必须牢记,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茹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夏季栽培特别要加强对害虫主要是菌螨、菌蝇的防范措施,每隔4-6天对菌袋周围环境喷施2000倍乳油类农药溶液,如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敌杀死等,可收到明显的防虫、驱虫、杀虫效果。特别注意:发菌过程中敌敌畏不能喷施,否则出菇后会引起大量的平菇畸形。
在高温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不但造成培养料养份无效损耗,还会阻碍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出菇时间向后推迟。高温季节推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间两旁薄膜,让冷温空气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一次,以减低袋温,人工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丝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粒状的原基时,就要出菇。
出菇管理:夏季及早秋出菇,还要在每层菌袋之间用竹竿隔开,以防袋层之间升温烧袋,造成下潮菇不出或细菌性病毒污染。喷水时间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1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对氧气和水份的要求也俱增,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1/4到全部揭开,且要日夜通风。通风和喷水管理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少喷水,以促进菇体迅速发育;若遇到刮风天气,要多喷水,保持溼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喷水后千万不能关闭通风口,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以至营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小菇发黄死亡。特别注意: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是造成黄菇、死菇祸手之一。总之,整个长菇阶段,棚内要有良好的溼度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气温较高季节,由于袋层之间用竹竿隔开,出菇也快。
蘑菇的自然生长地点
1、森林、树林
森林、树林是蘑菇理想的生长地,树林是所有蘑菇生长地中产量最高的地方,由于树种的不同,产量也不同,形态和种类也不同。蘑菇在树林中可以分解枯枝败叶,给其它植物提供有机物,促进植物生长。
2、杂木林、灌木丛
在林缘地区,常常有成片的杂木林和灌木丛,它们也是蘑菇们的理想地方,这里生长的蘑菇采集起来容易,且生产羊肚菌。
3、草原
草原是一个蘑菇种类较少而且固定的地方。这个地方盛产口蘑、鬼伞等真菌,基本上都可以吃,偶尔会生长有毒种类,蘑菇在这里生长,往往会形成蘑菇圈。
4、篱笆、朽木
这是一个生产木腐菌的地方。雨后,木头上往往长出肥硕的木耳、香菇等木腐菌,它们若不及时采摘,有的会被太阳晒乾,有的会萎缩,待雨后再吸水膨胀,继续长大。
5、粪堆
这个地方是专门产毒蘑菇的,但还是有几种可以药用。粪堆上的蘑菇由于粪臭味,很少有人会采集,它们大多数是致幻菌类,不能食用。
看过高温天气蘑菇栽培技术的人还:
平菇的栽培方法
平菇种植方法:场地选择、养衡兄梁料配制、菌种摆放、生长管理、病虫害预防、采收。
1、场地选择
可选择在树荫下建遮阳大棚,或者是半地下式菇棚,场地要求排水,通风良好,远离粪堆等污染源。平菇菌丝耐低温,但不耐高温,温度40度便会死亡,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种植时间。
2、养料配制
平菇种植常用配方:每50kg玉米芯粉加石灰0.5kg、麦鼓7.5kg、过磷酸钙0.5kg、尿素0.1kg、多菌灵0.1kg。将这些搅拌均匀后装入专用接种带,进行压紧压实,另外将菌种和料按照1:6比例进行,可以保证菌体适中,接种成功。
3、菌种摆放
摆放场地可用多菌灵进行消毒,并且用石灰水进行清洁,摆放时可单层排放在地面上,每3排留50公分的过道,每一排的间距小于20公分,带跟带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公分,当菌丝发育时,可以用针在两端扎一圈排气孔,室内温度若是超过32度,要向地面洒水,保持通风降温。
4、生长管理
平菇在发咐运菌期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在播后两天,菌种会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需要每天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且空气湿度在65%左右,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天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
5、病虫害预防
平菇尘乎病害主要有黄斑病,褐斑病,发现发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的平菇,清理出之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量,并且对过道墙壁进行消毒杀菌。
对于发病的面料,可以使用500倍的72%连霉素进行喷施,一天喷施两次,连续喷5天,可以彻底杀菌。平菇虫害主要为菇蚊,可以使用鱼藤精或者高效氯氰菊酯或者乐果乳剂进行喷施。
6、采收
当平菇生长到5公分左右,就可以采收了,采收之后要进行面料清理,且停水2天,再进行喷雾保湿,催蕾出菇,这样可以采收7次左右。平菇从装袋到出菇管理,正常的话,22天左右就可以采收,生物转化率可高达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