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对虾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时间:2023-09-23 13:13:39 作者:一念 日本对虾养殖秘诀
日本对虾又可以称为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具有耐低温、养殖成本低、活虾适宜长途运输、市场活虾出售、市场售价高等优点,在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菲律宾、新加铅搜坡、澳大利亚北部、印度、非洲东部以及红海均有分布。那么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日本对虾养殖秘诀。
1、饵料投喂槐槐历
饵料投喂放苗时第一周不投喂,第二周开始投喂,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进行投喂对虾饲明罩料,投饵率为5%(采用定点投喂,以观察其摄食情况)。虾体重1g~5g时日投饵量按总虾重的7%~10%投喂,虾体重5g~10g时按4%~7%投喂,虾体重10g~20g时按3%~4%投喂。
2、成活率
观察成活率从放苗后的第三周,排水电击,观察其成活率,以确定是否还要再进苗。
3、清毒
清毒,控制水质从开始投饲料的那一天起,每两周排一次水,用电击的方法,促使其蜕壳,并在进水时用10ppm的漂白粉加上5ppm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4、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从放苗后的第三周,开始进行药饵投喂,1斤饵料加1克维生素C。
5、盐度
虽然日本对虾为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使用地下深水井的海水盐度一般在27左右。
6、温度
日本对虾最适温范围为25~30度,在8~10度停止摄食,5度以下死亡。
日本沼虾养殖技术
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早繁虾苗,5月至8月中旬养殖前茬罗氏沼虾,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养殖第二茬罗氏沼虾;或6月至9月养殖罗氏沼虾,10月至第二年5月养殖青虾。这样,一年养殖两茬虾,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面和饵料资源,提高养虾效益。
一、选好塘口要求池塘面积8~10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2米以上,坡比1∶2.5。池中央开一道4~6米宽的集虾沟,以便捕涝。根据养殖规模,采用高灌低排工艺建好进排水系统。
二、种苗培育①养殖两茬罗氏沼虾法:3月下旬至4月上旬购进早繁罗氏沼虾苗,利用塑料大棚强化培育,力争6月中下旬虾种规格达到3厘米;5月中下旬购进罗氏沼虾苗专池培育,到8月中旬前后虾种规格达到3厘米,供后茬放养。②前茬养罗氏沼虾,后茬养青虾法:5月中下旬购买罗氏沼虾苗放养;6月上旬在培育池设置网箱放养抱卵青虾,专池培育青虾苗,9月底虾种规格达到3厘米左右。
三、合理放养①养殖两茬罗氏沼虾:前茬每亩放养虾种0.8~1万尾,后茬每亩放养1~2.5万尾。②前茬养罗氏沼虾,后茬养青虾:罗氏沼虾每亩放养2~2.5万尾。放养前做好虾池清塘消毒、培育基础饵料、移栽水草等工作。选择晴天上午放养,注意温差不宜过大。
四、饵料投喂投喂专用配合饲料。养殖罗氏沼虾,以投喂系列配合饲料为主,适当增加小鱼虾。投喂饲料以傍晚一次为主,占全天投喂量70%左右。白天饲料投在深水区,夜晚投浅水草丛中,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日投饲量罗氏沼虾为在池虾体重的5%~10%,青虾为3.5%。
五、水质管理5~6月,虾苗或虾种放养初期,保持池水深0.8米。7~9月高温季节,将池水加满。秋季多阴雨闷热天气,应根据水质状况,7~10天换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1/3。平时加强水质检测和巡塘。
六、适时起捕两茬罗氏沼虾,前茬虾8月起捕,后茬虾10月初起捕。一茬罗氏沼虾,一茬青虾,罗氏沼虾自8月中旬开始捕大留小,分期分批上市;青虾于第二年5月起捕上市。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塑料大棚暂养的方法,选留部分罗氏沼虾商品虾到春节前后价格高时销售。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二)
-
二、虾苗放养虾苗放养就是把育苗室内经淡化培育后体长2~3厘米的仔虾放入成虾池的过程。池塘养殖罗氏沼虾要达到稳产高产,实现高效,苗种是关键,只有苗种放养得好,高产高效才有坚实的基础。(一)放养前的准备1.虾池清整虾塘经过1年的养殖生产后,池埂被风浪侵袭会有所损坏,池底淤泥会增厚,加上残饵、鱼虾粪便的沉积,池塘条件恶化,因此必须及时的清整以改善罗氏沼虾的生活条件。(1)干池曝晒利用冬春季节虾塘闲置的时机,排干池水,充分曝晒池底,加速有机物分解,使池底土壤疏松,提高池塘肥力,减少病害。(2)修整池塘清除淤泥,加固整修池埂,堵漏防渗,改善进排水系统,清除杂草,平整池底,为来年的养虾生产作好准备。2.清塘除害清搪除害是老汪缺指在放养前施用药物,清除不利于罗氏沼虾生长的各种敌害生物。可分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清塘药物有多种,应根据虾塘敌害生物的具体情况适当侍辩选用,而不同药物的药力持续时间也不同,这关系到清塘后的放种时间,一般可在放种前10一15天进行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茶粕、巴豆、鱼藤酮、氨水、敌百虫等,可根据敌害生物的情况灵活选用。3.注水培肥一般情况下,清塘后7~10天药性即可消失,这时就可向虾塘中加注新水。注水时应在进水口设置过滤网,网目在60目左右,并要求安装严密,以防止敌害生物和浮草、杂物进入虾池。为使清塘后虾池迅速提高肥度,培养虾类天然的饲料生物,加注新水宜分批进行。为使虾苗能做到肥水下塘,施放基肥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基肥一般采用有机肥,主要有粪肥(人类尿、家畜家禽类)、绿肥(如水草、旱草、树叶等)。混合堆肥(即绿肥和粪肥混合堆制发酵而成)等。施肥量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状况、肥料质量而定,一般是1000平方米150~300千克。总之,要把池水培育成水色呈黄绿色或红褐色,透明度在30一35厘米左右的优质水,以提高虾苗的下塘成活率,促使虾苗陵耐正常生长。同时,必须严格掌握好施肥的时间,一般在放苗前3~4天,最多不能超过三周,这样才能做到饵料生物适口。4.设置隐蔽物罗氏沼虾喜底栖生活,平时多分布在水域边缘,喜欢攀援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之上。因此,池塘中最好长有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种类既可作为虾的饲料,又可作为隐蔽场所,尤其在罗氏沼虾生长蜕壳时能有效地避开敌害生物。所以,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应人为地移植水生植物,设置隐蔽物,给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目前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水生植物有水花生和水生雍菜,移植时必须经过清洗,水生植物移植面积控制在5%左右,不要超过10%,否则要及时清除。(二)放养虾苗1.放苗时间建议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虾苗,避免多变的天气,保证虾苗的成活率。2.确定放养量的依据放养量过小,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放养量过大,会减小成虾的出塘规格,影响经济效益,要根据多方面的条件,科学地确定虾苗放养量。(l)池塘条件包括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水源水量、机械配套能力等各方面的池塘条件与虾苗放养的密度密切相关,凡适应养虾条件的就可多放,否则应少放。(2)养殖技术水平罗氏沼虾养殖要求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定放养量时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技术水平。(3)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有三种模式,即单养罗氏沼虾、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这三种模式的罗氏沼虾放养量依次减少。(4)放养规格目前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苗种有两种,一种是体长为0.7~1.0厘米的淡化苗,一种是经过中间培育体长为2~3厘米的大规格仔虾。一般情况下,大规格仔虾成活率要比淡化苗成活率高,所以淡化苗的放养量要适当增加。3.确定放养量的方法罗氏沼虾的放养量是由计划产量、预计成活率、出塘虾规格等决定的。根据成虾养殖经验,一般放养量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虾苗放养量=放养面积(千克/公顷)X预计养成虾出塘规格(尾/千克)/预计成活率(%)上式中“计划单产”是参照以往的养虾产量,并结合当好养殖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管理经验而预计可能达到的平均单产。一般单养产量每公顷为1850一2250千克左右,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每公顷为1500千克左右,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每公顷为450~750千克左右。“预计成活率”随放养虾苗规格的增大而增大,通常可定在50%~70%。总之,确定虾苗的放养量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虾苗的规格和质量、饲养周期的长短、饲料的数量和质量、混养鱼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等等。(三)放养模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有三种模式,即单养、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和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下面分别举例说用。1.单养模式每公顷放养规格为每尾0.7~1.0厘米的淡化苗21万尾,养殖周期在150天以上,养殖成活率以50%计算,可出产规格为每千克56尾左右的商品虾约1875千克。如放养规格为每尾2.0~3.0厘米的大规格仔虾,每公顷可放15万尾,养殖周期150天以上,养殖成活率60%,可出产规格为每千克40尾左右的成虾2250千克。2.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模式这种模式放养的虾苗也可分为淡化苗和大规格仔虾两种,而鱼则以鲢、鳙鱼的1龄鱼种为宜。一般每公顷放0.7~1.0厘米的淡化苗15万尾或2.0-3.0厘米的大规格分虾10万尾,每千克20~30尾的鲢、鳙鱼种120尾(鲢、鳙比例3:1),虾的成活率50%~60%,鱼的成活率90%,养殖周期130天左右,可生产规格为每千克50尾左右的罗氏沼虾1500千克,鲢、鳙鱼1500千克。3.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模式这种模式放养的鱼以当年夏花鱼种为宜,不可放养凶猛性吃食鱼类,与虾争食的鱼也应尽量少放;虾也可放养两种规格。以每公顷产虾600千克为例,通常放养每尾0.7一1.0厘米的淡化苗7.2万尾或2.0一3.0厘米的大规格仔虾4.5万尾,夏花18.75万尾,虾的成活率50%一60%,鱼的成活率60%,养殖周期130天左右,可出产规格为每千克45一60尾的虾600千克,规格为每千克18尾左右的鱼种6000千克。(四)放养时的注意事项1.虾苗正式放养前要先经过试水。试水的方法一是可在虾池中设置一个小型网箱,二是用水桶装些池水,放入虾苗,经半个小时的观察,虾活动状况正常,证实池水毒性已消失,方可大批量地放养虾苗。2.做到肥水下塘,池水透明度掌握在35~40厘米,池水呈黄绿色或红褐色,浮游生物丰富,保证虾苗有充足的天然饵料。3.应选择良好的天气放养虾苗,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化对虾苗造成损害。4.经长途运输后的虾苗要注意装虾塑料袋水温与池塘水温间的温差,可将塑料袋放在水上,待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将虾苗放入池中。5.放苗应在虾池的避风一端进行,放苗操作应轻缓。6.虾苗下塘时应准确计数。
日本对虾养成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1)虾池池底为沙泥质或泥质,土池面积一般在3公顷以内,滩面水深1.5~2米,池两端设有进水闸和排水闸。放苗前1个月放干池水,进行整治:清理池底残饵、杂物和淤泥;加固池堤,堵塞漏洞,进行暴晒;在放苗前15天清池消毒,每667米2施生石灰70千克、漂白粉6千克。
(2)水质海水相对密度1.010~1.024,pH7.5~8.3,没有工业污染。放苗前10天左右,虾池进水30厘米,每667米2施尿素1千克、磷肥0.1千克,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现茶褐色,透明度40厘米左右,以后视池水肥度适量施用。大潮期可根据需要依靠潮汐进行排灌水,小潮期需机械提水,故每个虾池需配备抽水机。
(3)放苗放苗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池的条件、水质情况、饵料供应情况、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日换水量30%~40%,水深1米左右的虾池,每667米2可放苗1万~1.5万尾;水深1.5米左右的,每667米2放苗1.5万~2万尾。
(4)投饵日本对虾在池中不作索饵群游,而是散布在全池滩面上摄食,因此,投饵应基本上做到全池均匀撒投。小虾的投喂:在放苗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摄食量很少,主要依靠摄食池中的基础饵料生长。若池中基础饵料不足,则必须仔细观察池中小虾的分布状况,根据分布状况相应地在池中滩面上设若干个投喂芹世滩带,把饲料只投在滩带上,这样既能保证小虾吃到饵料,又不污染水质。大、中虾的投喂:对虾体长长到4~5厘米以后,在池中的分布已趋向均匀,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已很强,则应做到全池均匀撒投,但避免投进环沟,防止造成沟底污染。日本对虾的养殖饵料有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两大类。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达到53%~55%,否则就会影响日本对虾的生长。鲜活饵料有海水和淡水的低值贝类、小虾等关键是新鲜。在鲜活饵料来源方便的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可将鲜活饵料与配合饵料搭配投喂,有利于促进日本对虾快速生长,并可降低养殖成本。在虾池环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投饵1小时后,如有2/3以上的虾达到饱胃或半饱胃,说明投饵量适当。如投饵1.5小时后,没有残饵,说明投饵量不足。根据日本对虾的生活习性,投饵时间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1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一般情况下,此时可投喂日投饵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日投饵量(鲜活饵料)一般在养成前期投虾体重的30%~20%,养成中期投虾体重的20%~嫌灶肢10%,养成后期投虾体重的10%~5%。
(5)换水日本对虾在养殖前期,少量换水,中后期则加大换水量。通常在养殖中期,日换水量应达20%~30%,后期则应达30%~40%。对于放养密度较高的虾池,后期日换水量应达1/3~1/2。
(6)日常管理每天于夜间检查日本对虾的活动状况、胃饱满情况、残饵量等。定期测定池水的水温、盐度、pH、溶氧等,特别注意观察虾池底质状况。
(7)养殖中的异常情况
①如养殖池对虾不潜沙,甚至白天也留在池底,到晚上则成群地在表层游动,并激烈地跳出水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虾池底质严重恶化,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很高,使日本对虾难以忍受;池水出现分层,池底溶氧量低。针对上述原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的含量;使用增氧机或其他机械搅水,消除池水分层现象,增加池底溶氧量。
②对虾出现浮头或在水面打转,说明池底和池水严重缺氧。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放养密度过大,底质和换水条件差的虾池,必须注意观察,如发现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合理投喂、辩凯加强换水、配置增氧设备等。
③养殖对虾活动力降低,反应迟钝,这是对虾出现病变的表现,后面再详述。
(8)收获一般情况下,日本对虾在饱食之后便潜进沙里,增加捕捞困难。因此,在收获前,适当停止投喂饲料,以便于捕捞和保持产品质量。
①收获时间。日本对虾生长最适水温为18~28℃,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会使池虾生长出现不适。当水温降至13℃时生长基本停止,而当水温高于32℃或低于9℃时,便会导致池虾暴病或死亡。因此,养虾者应当了解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根据日本对虾的适温特性和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来安排生产和收获时间。
②收获方法和网具。收获日本对虾的方法和网具,应当根据日本对虾的活动习性进行设计和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收捕效果,可采取下列方法和网具进行收获。a.定置网。利用日本对虾夜间沿池边直游的习性而设置在池边滩面上诱导池虾自行游入网内,达到捕捞目的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装置有左右翼网的有翼桩张网。网目宽一般1厘米。b.锥形挂网。安装在闸门上利用排水强迫对虾入网,从而达到捕捞目的的过滤性无翼囊袋形网具。网长为网口宽度的5~8倍。网身前段使用15~18纱,网目宽3厘米,中段用9~12纱,网目宽2厘米,末段用6~9纱,网目宽1厘米。网身末端连一网囊,用6纱网线制成,网目宽1厘米,周长1.5~2米,长2米。使用此法收虾时,应适当进水刺激池虾活动,再开启排水闸,使游动中的虾随水流入网中。此法适宜在大潮夜间进行。此外,还有拖网、泵网等捕虾工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