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鸟养殖技术视频 孔雀鸟养殖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3 13:37:40 作者:苏瑾 孔雀的繁育技术介绍?
孔雀的繁育技术也是养殖孔雀的重要技术之一,怎样在繁育期间管理好孔雀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孔雀的繁育技术
1、繁殖期
蓝孔雀的繁殖期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在6~8月雀枣份。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了产蛋季节。
1***与求偶
成年的蓝孔雀,特别是公孔雀常常追逐母孔雀,并将华丽夺目的舵羽上的覆羽通过皮肌的收缩,高举展开如扇状,俗称“开屏”,并且不断抖动,索索作响,并可多次开屏,每次长达5~7分钟之久,且左顾右转,翎羽上的眼状斑反射著光彩,引得母孔雀频频接近公孔雀。在群养情况下,为争配偶常引起剧烈殴斗,有时已***的母孔雀被公孔雀追得无奈而受伤。
2交配
公母配种比例为1∶3~5,母孔雀交配15天后产蛋,为此要在角落处挖一沙坑,放好沙供其产蛋用。应有专人值班拣蛋,免发生食蛋癖或诱发抱性。
2、孵化
1自然孵化
最好利用抱性强烈的乌骨鸡及土种草鸡来代孵,并用配抱药催醒有抱性的母孔雀。一般体型小的抱鸡只能每次抱孵4~6个孔雀蛋。在孵化期间,将抱鸡每天上午、下午定时放出或抱出2次,进行排粪,同时供应饮水和谷粒,约15分钟后抱回继续孵化。孔雀的孵化期为26~28天,其中于第7、14和21天分别验蛋。
2人工孵化
凡孵禽的电孵机,只要将孵化盘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后即可孵化。按常规消毒种蛋与孵化装置。孵化工艺基本相同。
孔雀繁殖期需要注意什么
孔雀繁殖的季节性很强,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孔雀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年产蛋30枚/只左右。每天产蛋时间是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不会出现连续每天产蛋。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竖历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公雀会发出求偶讯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首先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作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孔雀蛋重约108克/枚,孵化期为26~28天。孔雀蛋必须及时收集放冷库储存,5天入孵一次。孵化温度37.5℃,溼度65%~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溼度75%。刚出壳雏雀重为80克/只。
孔雀育雏管理要点
1.种蛋要优先
大小适中、蛋形正常平均90g,表面光滑清洁,无皱纹、裂痕、污点等,储余岁搜存时间不超过15天,储存温度18℃,相对温度为70%~80%,通风良好,入孵前种蛋要进行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2.雏雀要优选
挑选体质健壮的雏雀是养好孔雀的前提,所以对雏雀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康的雏雀表现为膘好毛光,挣扎有力。对那些体重过小,孱弱无力和畸形的雏雀,应剔除。
3.育雏分室内外
育雏间分为室内育雏和室外育雏。室内育雏,用角铁等材料先搭成架,每个架250cm×120cm,底高80cm,四周高60cm,用1.5cm×1.5cm的电焊网,也可用胶网或鱼网,可用于饲养20日龄前育雏。室外雏雀,栏舍面积为5m×10m,室内外各一半,室内高4m,上盖石棉瓦,下面均匀搭上竹架,供孔雀栖息,可用于饲养20~60日龄雏雀。
4.密度要合理
20日龄以内的雏雀,每平方米15只左右为宜。20日龄至60日龄的雏雀,应从室内移到室外饲养,每平方米养5X8只为宜,同时还要根据气温变化灵活掌握防止高温挤堆雏雀闷热而死。
5.分群要适宜
在雏雀饲养中,由于雏雀体质、品质、雌雄差别,经常出现雏雀个体大小不一,强雀抢食,弱雀吃食不足,影响群体均衡增重现象。应及时把雌雄、强弱雏雀分群饲养,以便于饲养管理。
6.温溼度要适中
温度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开始时为34℃,以后每天降温0.3℃。相对溼度控制在60%~70%之间,看雏施温的原则是,雏雀表现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雏毛匀整光滑,休息安宁。
7.喂食要科学
针对雏雀肠胃容积小,易饥饿的特点,饮水、食料供给应充足,必须配合全价料,每天喂食5~6次,喂给量以刚好吃完,不大量剩余为宜。以防残料污染变质。
8.空气要新鲜 因雏雀代谢旺盛,产生二氧化碳、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多,室内育雏既要保温,又要通风,做到人进室不感觉闷。
9.光照饮水要卫生
育雏初期,以自然光为宜,1周龄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让其适当晒晒太阳,起到促进骨骼发育作用,饮水要先饮0.1%的高锰酸钾溶液,开食后供给清洁饮水,水温以25℃左右为宜。饮水要常换,每周喂给一次0.1%百病清等溶液。水具要常洗刷消毒。
孔雀怎么养孔雀的饲养管理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又名为越鸟,东南亚东印度群岛和南亚印度产的一种大型的陆栖雉类,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那么你对孔雀的饲养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孔雀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孔雀怎么养
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白孔雀。蓝孔雀从印度引进,其驯化时间长,产蛋率高,易于大规模人工饲养;白孔雀系蓝孔雀变异种经选育而来;绿孔雀主要产于中国,因数量稀少,显得特别珍贵。孔雀雄鸟体长约2.2米,羽毛绚丽缤纷,头顶冠羽聚起成撮或屏开为扇状,尾上覆羽延长尾屏,尾屏长约1.5米,五彩斑斓,开屏时华丽无比。孔雀生性机灵、胆大不怕人,善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在栖架上栖息并露宿在外。即使是寒冷的雨雪冬夜,也见孔雀不进屋而在栖架上过夜,因此建孔雀棚时要重视外运动场的面积,以内舍加外棚相结合为好,外棚比内舍大一倍,棚高3米以上,周围及顶用镀锌铁丝网或尼龙网围起,网眼2×2.5cm。距地面1.5~2m,用竹木条做栖架,便于孔雀上架栖息,地面一角设置沙池让其沙浴。内舍应铺沙土,夏天在外棚上可覆盖遮阴网,或种植遮阳植物。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座北向南的地方。孔雀的食性为杂食性,人工养殖一般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并适当投喂青绿饲料。
孔雀的饲养管理
1、人工育雏:雏孔雀由于其体弱而娇嫩,需要供给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铅雹较高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求管理精心细致。育雏前应先彻底消毒笼舍及设备。刚出壳的幼孔雀要加强保温,温度可根据雏鸟的日龄和表现来掌握。一般情况下1~10日龄34~300C,11~20日龄30~260C,21~30日龄26~240C,以后每周降10C,直至180C~200C。一般温度过低,孔雀苗堆在一起,靠近热源;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脱温后一周左右,可让雏孔雀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促进发育。雏鸟养殖密度为30~50只。雏孔雀出壳后24小时先用0.02%高锰酸钾水饮水,有利于胎粪的排出,然后喂料(要求含粗蛋白22.5%以上),要求保持料、水不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15日龄内的孔雀在饲料中加入熟鸡蛋黄、青饲料、黄粉虫、添加剂(如速补14)。平时要仔细观察雏孔雀的采食、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定期清洗消毒水槽、食槽、垫料,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由于孔雀翅羽生长速度快,一周后即可飞翔,应注意防逃措施。在整个育雏期间,应定期防疫。1~15日龄用青链霉素3000单位/只饮水,3天后用千分之二土霉素拌料,交替使用,防止白痢及球虫。一周龄后用万分之一痢特灵防黑头病,20天一次。7~9天用新城疫IV系弱苗和传支H120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中毒疫苗,21日龄用鸡痘疫苗,35日龄用传喉疫苗(视当地情况定)
2、育成期管理:育成期是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饲料要保持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使其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采用栏舍饲养,并适当喂些新鲜多汁青饲料,此期饲料有颗粒料(如玉米、小麦等)、混合料(如蛋白质饲料及骨粉、钙粉、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青饲料三部分组成。成年孔雀每年8~11月换羽,10月后大部分羽毛换齐。雄鸟尾屏依年旦物龄和体质不同,2年龄方能长好。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内,每天开屏4~5次,每次长达10分钟,雌鸟和幼鸟也能作相仿的姿态,但不具尾屏。
孔雀的疾病防治
孔雀的疾病较为少见,但如群体养殖或管理不善,也可引发禽病,因此,平时应同家禽一样,按顺序接种好各种疫苗,避免同有病家禽接触,防止病菌传染。其易感疾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1、黑头病:是组织滴虫寄生在孔雀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其症状为精神委顿、食欲不振、腹泻下痢,后期卧地不起。
预防:按2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投服左旋咪唑或万分之二的痢特灵拌料,连用5天。
治疗:可在日粮中添加0.04%呋喃唑酮或0.1%磺胺嘧啶;口服甲哨唑,成孔雀0.4克/次,幼孔雀0.2克/次,1日2次,连用5~7天。
2、球虫病:一种常见寄生原虫病,主要侵害幼孔雀。症状为精神沉郁、减食喜饮、羽毛垂翅、怕冷聚堆、闭眼呆立,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槐迟帆、下痢,排褐色糊状恶臭粪便,间见血便。
防治:(1)雏苗期用5千单位青链霉素饮水或千分之四土霉素拌料;成鸟用青霉素10万~15万单位/只,混饮,1日2次,连用3~5天。(2)用0.02%痢特灵粉剂拌料作预防,治疗可用0.04%拌料,连服5~7天。应注意均匀拌料,防止药物中毒。(3)每斤饲料拌氯苯胍2粒作预防。
3、白痢:由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雏鸟。症状为怕冷减食、毛松下痢、排白色粘糊状粪便,污染肛周羽毛,有时肛门被粪便堵塞。
预防:出壳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00~4000单位配水,连饮3天。
治疗:用0.03%呋喃唑酮拌料投喂,连服3天,停2天;或用千分之四土霉素拌料,5~7天为一个疗程。
4、体表寄生虫:较为常见的有(1)虱:可啮食羽毛和刺激鸟体,严重时可致食欲下降、消瘦、羽毛脱落。(2)羽螨:寄生于体表羽毛的羽毛管内,吸食管内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羽毛的正常生长,并可见皮肤的损害和瘙痒。
治疗:(1)用0.005%~0.01%溴氰菊脂溶液喷洒。(2)用1.25%马拉硫磷水溶液喷洒或做成4%撒粉。
孔雀的形态特征
孔雀属的两个种雄体体长90~130公分(35~50吋),具一条长达150公分(60吋)的尾屏,呈鲜艳的金属绿色。
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构成,这些覆羽极长,羽尖具虹彩光泽的「眼圈」周围绕以蓝色及青铜色。求偶表演时,雄孔雀将尾屏下的尾部竖起。从而将尾屏竖起及向前,求偶表演达到高潮时,尾羽颤动,闪烁发光,并发出嘎嘎响声。飞翔能力不是很好,因为它有点沉重,翅膀也没那么强劲。
孔雀饲养方法
1、场地准备:孔雀场的挑选规定基本上非以家鸡,如果有条件饲养场最好是选择在在树多荫大、地形稍歪斜、半沙半土的半山腰上,自然环境要清静。种灌木丛,植青饲料,使活动的地方绿树一片,尽可能仿真模拟天然的自然环境,便于孔雀的驯化及饲养。孔雀可成双或1雄2-3雌同笼饲养,也可以大规模内散养,但是需要固定不动喂养地址。用铁网或涤纶网排成,有防水防雨、能栖居的栏舍,禽舍一般5×5×5M。运动场地宜略大,用铁网或涤纶网,有花草树木遮阴。禽舍应座坐北朝南,地势高,朝阳,冬天隔热保温,夏天清凉。禽舍路面为软底,下铺细砂,2-2.5M高空安一栖杠。
2、设施准备:孔雀的设备与家鸡类似,只是要处理隔热保温、孵化设备。
3、技术准备:孔雀的繁殖技术主要依靠自己从报纸杂志开展通过自学,也可以到本网杂志期刊孔雀技术性文荟等频道学习培训,根据理论和实际融合,不断提升、丰富多彩饲养养技术性。
4、饲料准备:孔雀饲料基本和家鸡类似,饲料配制通常是粉料、动物饲料和翠绿饲料的混搭。粉料如高粱米、苞米、稻谷、麻籽、苏子等混合来养。动物饲料是通仿冲枝过肉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来养。翠绿饲料剁碎在动物饲料中喂或独立喂养。
5、防疫准备:孔雀容易患球虫和赤痢病,要保持栏舍环境卫生,尽早防止,如果需要应进行鸡新城疫苗疫苗接种。
6、引种准备:育种前要进一步、全方位掌握孔雀供种一手货源,把握挑选孔雀基本知识,因购买翎毛光洁工整,精神实质开朗,脚强有力,趾不弯,食欲好,反应迅速,眼睛明亮的孔雀。
7、育雏设备:孔雀一般采用人力鸡雏法,鸡雏大约在2个月上下,1-20日龄的孔雀一般采用笼养或网养,每一个球形网架宽是200cm上下,长250cm,底网高算60cm上下,栖架室内室判启外可需设定。
8、生长温度:孔雀在1-10日龄的适合生长发育温度为34-38℃,11-20日龄适合温度为26-28℃,21-30日龄适合温度为24-26℃,直到孔雀翎毛日益增多就能融入室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上下就可以。
9、养殖密度:一般每群孔雀的饲养量是40-50只求好,按备敏照其生长发育状况适当调整饲养相对密度,能让孔雀自主饮用水、吃料,自然环境需清静,防止惊群,按时灭老鼠、除虫、卫生防疫、消毒杀菌、防兽等相关工作,还应及时隔断病雏。
10、防治疾病:孔雀的抗病能力与适应能力比较合适,假如饲养环境恶劣,管理不善容易得禽霍乱、球虫、饶虫、赤痢病,如患病需及时开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