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技术网站 工厂化养殖技术培训
时间:2023-09-23 13:55:35 作者:冒牌上尉 海水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未来社会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先进养殖模式的发展水平预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将是未来水产养殖的重要模式。因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是未来水产养殖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相当简陋,只有一般的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处于一种普通流水和温流水养鱼的一种过渡形式,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另外,不规范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动物体质虚弱、病害频发,不得不长期、大量使用各种药物(有些甚至是违禁药物)对抗疾病,从而导致养殖中对药物的严重依赖,同时缺乏足够长的停药期使残留药物代谢,最终造成养殖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因此,要解决药物残留超标这一生产无公害水产品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根本上是加强科学的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1)建场选址养殖场应建在风小浪微、水质清新的沿海,既要考虑有陵碧和充足的无工业污染的海水水源,又要有锅炉、饵料加工、生活用水等所需的淡水水源。
(2)建池养殖池应建为圆形或方形圆角,使水流能完全循环不留死角,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应向中心有5%的坡度,使污物在池底中央排出,使池底保持清洁,适于鱼类栖息,并使养殖池的水质免受池底污物的污染。
(3)苗种及放养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应来源于持有《水产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不用违禁药物,所用药物浓度严格控制。苗种要求鱼体完整,色泽正常,有活力,健康无病,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从异地购苗种时要进行检疫,严防异地病原生物传播。苗种运输前停食一天,长途运输水温温差小于5℃。
(4)科学调控养殖环境保持水深在35~80厘米。氨氮含量小于0.2毫克/升,溶氧大于5毫克/升,保持水质清新,光照均匀。根据水温要求调节水温和换水量。每天换水量一般为池水的4~10倍,并根据养成密度、鱼体大小、饵料及供水情况等进行调节。有条件的可采用物理、生物等综合水处理系统,将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尺盯加以去除,使养殖水质达到《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的标准。
(5)洗池与分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有部分无法通过换水排出而吸附在池壁池底。洗池对于去除养殖池底的污物有一定效果。无死角的养殖池形状结合向中央倾斜的池底和中央排污方式,可以有效地排出池底污物。尽可能减少分养次数,次数过多会使鱼体受伤,增加鱼的应激反应。
(6)饲料与投喂按照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2年)执行,饲料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1)标准,不得使用霉变、变质、受农药或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1)标准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物制剂,以补足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鱼类的正常发育和快速生长,增加鱼体的免疫力。
(7)病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有病害发生,要对症下药,忌乱用药物。在推广生态防病技术的同时,选择高效、低毒的渔用药物,及时对症进行鱼病治疗,并注意相应的休药期,确保养殖产品慧判的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和产品进口国的食品标准。在鱼类快速生长时期,可定期在配合饲料投喂前,喷涂黄连水剂等中草药制剂、复合维生素制剂和低聚木糖等作为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促进其生长。这些制剂具有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代谢快和无残留等优点,并能有效预防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平时对养殖鱼的行为、摄食、身体特征等注意观察,结合抽样检查,有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哪里有工厂化养鱼技术培训
有工厂化养鱼技术培训,苍梧县举办了人和村两委党员干部及养殖户34人参加养鱼技历神术培训,培训采用集迟盯中授码烂和课,现场实训,坚持课堂学习,学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养殖的虾类,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因而备受欢迎。然而,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式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水质污染、疾病传播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其养殖效益。为了应对这些团禅问题,人们开始使用工厂化养殖技术,该技术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可有效控制水质,塌或历减少废水排放。同时,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此外,工厂化养殖还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资源消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然而,工厂化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成本和技术门槛较团搜高等。因此,在实施该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和管理策略,以确保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