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蛙养殖技术管理办法 吉林省林蛙养殖政策
时间:2023-09-23 14:06:07 作者:南笙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我们对其都不陌生,有润肺养阴、健脑益智的功效,是集药用、食用、保健为一体的蛙种。由于其本身的药用功效,遭受到大量的捕捉,导致它的数量愈发稀少,而市场对于其需求又极为庞大,所以很多的人开始人工养殖林蛙,那么林蛙该如何养殖呢?一起来看看吧。
1、搭建养殖场地
林蛙喜欢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对于养殖环境无特别的要求,可利用一闲散空地搭建养殖场地。最好时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方便的地区,也可利用河水、井水和自来水。在搭建时用没有薄膜、网片或者修剪墙将养殖场地围成防逃橘液网,高度在1.5米左右,还要做好防鸟网,顶部要做好遮阴避阳措施,场地中可适当的种植一些树木或植物进行遮阴保湿。这样一个适宜林蛙的生存环境就搭建好了,在养殖场地中可挖掘几个小面积的池塘,供林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池面的水位在30-40cm即可。
2、饲料管理
在蝌蚪孵化后,经过50天的左右后即可变为幼蛙上岸,这时幼蛙主要以小虫类为食,所以这时的饲料主要是小虫,蚊蝇、黄粉虫、蝇蛆等,到了温度适宜的时期,林蛙机会自行捕食。将虫类均匀撒在养殖场地的四周地面,要另外生长快速,必须提供的充足的饲料,现在饲养一般使用黄粉虫和蝇蛆,而购买会增加养殖成本,一般养殖户会自隐伍知行培育。黄粉虫可用稻壳、米糠配,蝇蛆可灶消用动物血加入玉米或稻壳,装入容器放置在室外,2-3天后即可繁殖出大量的蝇蛆,这种方法方便快捷,而且数量大。
3、养殖管理
在每年四月时在养殖池中投放足够的蛙卵,在孵化后后要注意养殖密度,每平米建议不超过2000尾,在蛙卵孵化期,要注意水质的清新,及时换水。要注意卫生环境,及时对孵化池消毒,如果消毒使用的是石灰粉或其他药剂,要在10天后等毒性消除后,在开始孵化,以免毒性正常蛙卵死亡。在幼蛙变态后,及时将其引入养殖场地中饲养。在饲养时哟注意温度和湿度,高温时及时增加湿度,来到达降温的效果,将湿度保持在70%以上,才能使林蛙能正常的呼吸,在养殖场地可安装喷灌设施,方便增湿。
以上是林蛙的养殖技术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林蛙养殖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林蛙养殖技术
1、养殖地:养殖林蛙需要选择平静河湾、水塘、水坑、沼泽或稻田等静水域内。2、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夏季需要及时进行降处理,避免高温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3、防逃措施:在养殖地四周建好栅栏,防止林蛙逃跑。
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哗埋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
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握态多乱皮蚂。
养殖林蛙怎么管理
1、及时遮阳。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皮肤的保温保湿能力不强,并且林蛙的有一部分呼吸是以皮肤为主闷陆。如果林蛙长时间处在太阳直射的环境下,其水分蒸发的速度就会大大增加,导致体温受到影响而迅速上升,极易脱水。导致皮肤呼吸功能受阻,并且皮肤中的粘液还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而逐渐变干。使林蛙的呼吸受阻,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的时候要建立好遮阳棚,提高保温保湿性,还能为林蛙提供天然昆虫,有利于林蛙的生长。
2、防雨设施。在夏季高温干旱的环境下,林蛙会为了降温而聚集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喜欢淋雨。但是林蛙如果长时间淋雨的话,对其生长是非常不利的,会提高林蛙的死亡率。特别是在大雨天的时候,幼蛙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主要是由于雨水不干净。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遮阳设施之外,还要保证林蛙有安全不遇雨的进食场所,防止林蚂弊顷蛙淋雨死亡。在搭建防雨设施的时候可与遮阳设备灵活结合。
3、温度调整。林蛙的体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调整好养殖温度的话会对林蛙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阻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温度低于14度的时候,林蛙的食欲下降,长速变慢,超过32度的时候林蛙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死亡率上升。因此我们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温度,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度左右。且我们每天都需要对林蛙卜差检测温度,通过遮阳通风等工作调整温度,防止林蛙产生不良反应。
4、保持湿度。在养殖中还要做好保湿工作。林蛙对湿度的要求会随着生长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幼蛙变态期的时候,其湿度要保持在88%左右,两个月内的幼蛙要将湿度控制在81%左右,然后将湿度降低至75%左右。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加湿频率,例如阴雨天可不必加湿。晴天高温的时候每天加湿两次左右,并且最好是选择没有太阳或者是阳光不强的时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