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槽养鱼技术视频 河槽养鱼技术视频教程
时间:2023-09-23 15:20:01 作者:不知道就好的事 金鱼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金鱼在我国养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家庭养殖金鱼形式一般分为三类:池塘养殖、庭院式养殖和水族箱养殖。
一、金鱼的选择
1、选体形健壮、颜色鲜艳的鱼。选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要选鱼体阔壮,胸、腹、尾鳍齐全,尾巴开畅大者。无背鳍的鱼,背脊要选光滑、无残缺背鳍或结节的。鱼的色彩要选红者娇红,白者纯白,蓝者湛蓝,黑者墨黑,而花者则应色彩调和,花纹细致,一定要有蓝色。有的鱼体是半红半黑或是身红而鳍的边缘黑者,眼下很美,其实不久就会变成全红的,要有预见。
2、选健康无病的鱼。一般说,应选择在池(盆)中游动活跃、合群、体形丰腴,胸、腹鳍畅开常划动,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尾、鳞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也不侧卧闷盯、倒立、沉底,大便发黑而粗大,购买正在觅食的鱼儿,符合以上条件的均可以大胆选购。
3、选特征明显的鱼。各种鱼儿均有本品种的特征,如选寿星头、狮子头、鹤顶红、鹅头红等品种,它们都以头部长有肉瘤而扬名,所以,我们要选头部鳃盖上的肉瘤最发达、宽大的。此外,鹤顶红、鹅头红等有红色肉瘤的鱼以红顶方正(幼鱼肘头顶色较深)者为上品。选珍珠鳞鱼要注意有大、小尾两种,大尾为佳。但不管大尾或小尾,都要选头部尖小,珠鳞粗大无缺,排列整齐直至背脊,但鳞不可竖立(否则多数为鳞立病),腹膨粗圆,尾畅,这种特征才是纯种。水泡或龙睛,都是以眼部的特征命名的,所以,要选水泡圆大而匀称,泡质软而透明者。选龙睛时,要选眼盘大而突出状如棋子者。
二、养殖水质的要求
养鱼先养水,已经成为不争的经验。如何在家庭中“养”好一缸清澈、无毒害的水显得至关重要。家庭养鱼不同于渔场养鱼。水体空间狭小,而且要求水质清澈透明,便于观赏金鱼。渔场养鱼则是为了使金鱼快速生长,有专业渔工时时监看水质,水体宽大,适于金鱼长大。家庭养金鱼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水温,由于家庭养鱼普遍在室内,因此不受刮风下雨等影响。再有在家庭养鱼由于水量较小吵罩蚂,便于水质观察和药物控制。家养金鱼养水主要与以下五个因素有关:过滤系统、生物分解、养鱼密度、饲料选择、养鱼环境。注意以上几点,就一定会拥有一缸清澈的水,为心爱的鱼儿创造出理想的生存空间。
三、金鱼的繁殖
1、首先是雌雄的辨别。在繁殖期间,雌鱼体形较大,后腹部膨大,活跃异常;雄鱼胸鳍第一根鳍条和鳃盖上出现若干白色小突起,这些小突起被命名为“追星”,“追星”为雄鱼的第二特征,只不过在繁殖期过后,追星即在雄鱼身上消失,而雌鱼则无此特征。雄鱼胸鳍的形状稍长些,雌鱼胸鳍的形状稍圆些;雄鱼尾柄略粗些,雌鱼尾柄略细些。也可将金鱼托握于手中,使鱼体腹部朝下,用食指从臀鳍始点起,沿着腹部的腹棱向前轻压抚摸,手感硬的为雄鱼,软的为雌鱼。另外,雄鱼的排泄孑L小而细长,呈枣形,两端较尖,中间微微膨大,并且稍向内回或体表面相平,而雌鱼的排泄生殖孔呈梨形,并微外突,梨柄一方在前,与梨柄相对的一方在后。根据以上诸多办法相互结合,辨别雄雌也就绝非难事了。
2、人工繁殖法。有水内授精法和离水授精法两种。水内授精法是当雄鱼开始剧烈追逐雌鱼,且雌鱼有少数卵粒排出时,应将它们捞出,放入一个盛有1/3-1/2水的新容器中,然后两手各择适龄的雌雄亲鱼,使它们生殖孔相对,先用大拇指轻轻压雄鱼腹部,待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后,再以同法挤出雌鱼的卵粒,从而使精液与卵粒双双进入水体快速授精,此时,卵粒由透明转变为米黄色的授精卵。水内授精的特点是授精不离水,对亲鱼的损伤较离水授精法要小,授精卵粘升埋性强,能很快地附着于人工鱼巢上,换水容易,操作方便,授精率高。
离水授精法要首先选择优良的并且带有明显追逐现象的亲鱼,然后将雄鱼取出,轻轻挤压雄鱼腹部,用吸管吸取流出的精液,置于干燥容器内,同时迅速挤压雌鱼的腹部,待卵粒沿腹部注入盛有精液的容器后,再用干净的羽毛轻轻拌匀,使精液与卵粒均匀地混合,即而注入适量清水,使卵粒迅速受精,待几分钟后,更换原水,大部分卵粒便成为受精卵。
繁殖时的水温以19-21℃为宜,lOOhr粒中就会出现尾部会摆动的仔鱼了。
3、仔鱼生长。7d—10d左右,仔鱼已有逃避人为捕捉的能力了,养殖用水应当清洁,水不宜深,控制密度,投放饵料时要按时、保质保量地供给,以蛋黄水为宜。当达到lem时可以喂小型的水蚤,水质需要清洁,换水以温差最小为宜。当长到2era时就可以喂红虫或水蚯蚓了,长至4-6cm时可以投喂颗粒饲料了。
四、金鱼的饲料
金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物范围很广,这给金鱼的饲养带来很大方便。但是要想取得很好的喂养效果,就要仔细了解金鱼的习性和各种饲料的特点,以使所养的金鱼颜色鲜艳、体格健壮。好的金鱼饲料成分中应该包括:蛋白质、纤维、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鱼的饲料主要分为两类:水生生物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水生生物饲料包括金鱼可以摄食的水生动植物的活体或干品,包括:水蚤、剑水蚤、血虫、水蚯蚓、浮萍等。人工合成饲料根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片状饲料、贴片饲料四种。
五、鱼病的防治
金鱼生病有以下几个因素:环境因素、物理损伤、病毒感染等。
l、环境因素。金鱼生活在水中,对于光照、水质和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水温的变化,金鱼可以承受的极限水温的突然变化是4cC,超过这一限度就必然会生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给金鱼换水及换缸时要注意新旧水温的变化。另外水质硬度和酸碱度的突然变化,也会影响到金鱼生物保护膜,从而引起金鱼生病。正确做法是:换水之前将新水晾晒3d,使水温与旧水相差在1℃以内,并且挥发水中的氯气。换水量保持在1/2以下,并且徐徐注入新水。紧急时可以在新水中添加水质安定剂,快速去除水中有害物质。添加开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升至与旧水接近才可使用。
2、物理损伤。在移动金鱼过程中,容易造成对金鱼体表的损伤,严重的会造成金鱼内脏破裂,造成死亡。另外在水族箱中如果有尖锐的饰物,如珊瑚石、塑料水草等,也会发生水泡刺破,珠鳞刮落的情况。甚至由于水泵吸力过强或水流速过快都会产生物理损伤的危险。因此移动金鱼时推荐使用水舀捞鱼,动作要轻、快,不然也会由于金鱼的挣扎造成损伤。另外在运送金鱼时要选用最佳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和减少颠簸。水族箱中设备和饰物要表面光滑或材质柔软。水泵的入水口可以加装生化过滤棉。过滤器的注水口加装弯管,减小水流冲击。
3、病菌感染。金鱼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的空间有限,而且水是静止的,极易滋生细菌,从不同地方购买的金鱼也可能会带来病毒。另外腐败的食物也会引起金鱼患上肠炎。由于病菌感染所产生的疾病要勤观察、早治疗、早隔离,对于病人膏肓的病鱼要果断淘汰。
农村鱼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农业生产。它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常见的项目。不过,搞池塘养鱼,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才行,否则养殖恐怕很难成功。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养鱼者,或者说想从事养鱼生产的朋友们,要掌握哪些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呢。
①首先我们搞池塘养鱼,就要懂得传统的"八字精养法"的饲养技术。这是做为一个从事池塘养鱼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八字精养法",是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将池塘养殖的生产橡洞技术,总结为八个字,即"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这八个字。
"
水
"是指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的质量,池塘的面积、水深,以及其周围环境等。优质的养鱼水体,要求水深适宜,面积适中,水源良好,水质鲜活等。
"种
"是指我们养殖的品种。在池塘养鱼中,我们要求养殖的品种不但要齐全,数量充足,而且还要规格合适,体质键壮,品种品质优良,有良好的遗传性能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饵"
是指养鱼的饵料,它不但包括我们人工投喂的扮尘饲料,还包括池塘中的天然饵料。要想鱼长得好,肯定就得保证鱼的饵料供应充足。
"密
"是指池塘养殖的密度要合理。放养密度过稀,生长虽然快,但是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总产量也上不去。而放养密度过大,则有可能生长缓慢,甚至是缺氧丶泛塘等恶果。
"
混
"是指在池塘养殖中,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梁缺枯,混合放养。这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以及池塘内各种饵料的有效手段。
"
轮
"是指轮养,即轮捕轮放。这是充份利用水体空间,以及保持池塘合理养殖密度,增加池塘产量的有效手段。
"
防
"主要是指防止鱼病,防止养殖的鱼出现逃跑,被盗,以及被天敌捕食等。
"
管
"是指对鱼塘以及养鱼的日常管理、巡查等。
②其次,我们讲要养好鱼,首先就要养好水。这里的水,就是指池塘的水质。一般来讲,通过对鱼塘水质的管理,使养鱼鱼塘的水质,要达到"
肥、活、嫩、爽"
的特点。
肥
是指水体中有机物和营养物丰富,那么这样水体中,鱼类的天然饵"浮游生物"才会丰富。
活
是指水体颜色经常变化,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类交替出现。
嫩
是指池塘水质清新,没有老化。
爽
是指池塘中溶氧充足,水体透明度适当。
③此外,养鱼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那就是如何给鱼投喂饲料,别小看这一点。良好的投喂技术,不但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还能起到促进鱼类生长,防止鱼病发生等。投喂饲料,我们要掌握"
三看、四定、以及"匀、足、好"
的投喂技术。
三看
是指看池塘水质,看天气情况,看鱼类采食活动情况,然后确定投喂的饲料,以及数量等。
四定
是指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投喂。即保证投喂饲料的质量优质,投喂的数量随鱼的增长而增加,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时间投喂。
匀丶足、好
是指投喂饲料的数量和节奏要均匀,投喂饲料要充足,质量要好,营养价值要高等。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养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养鱼人。还应该要撑握,鱼种的人工繁殖,以及培养技术。鱼病防治技术。以及人工捕捞技术。个别地方还要学习鱼类越多技术等。鉴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怎样建池塘养鱼?
1、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交通电源御态方便的地方建池。
2、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源便于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水质恶化、鱼类缺氧而死鱼;也有利于生长,改善鱼类生活条件。池塘水源以河水和水库水最好。
3、面积适中:鱼苗鱼种池以3—5亩为宜,成鱼池以8—10亩为宜。面积大,适合鱼类生物学要求,鱼的活动范围广。水面广,受风力作用大,能给自谈凳动增氧。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
4、水深适度:池塘的水深,鱼苗池以1—1.5米、鱼种池1.5—2米,成鱼池2—3米为宜。这样的水深,水质不易剧变,可增加水体载鱼量,提高产量和效益。
5、土质良好:鱼池的土质必须有较好保水性,一般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劣。
6、池塘设计:池塘形状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最佳。这样的池形,池埂遮荫小、日照长,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池塘底部呈龟背状,整个池底向出水口倾斜,有利于排水捕鱼。池塘周围应开阔,池埂最好种饲料草,不宜种植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拓展资料:
鱼塘是指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一般理想的池塘,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
应具备如下的几镇侍源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