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养殖技术教程 梅花鹿养殖技术大全视频教程
时间:2023-09-23 17:27:19 作者:潘虹樾 梅花鹿养殖方法,梅花鹿的养殖
1.养殖的时候,选土可以随意一些,它是比较耐贫瘠的,所以不管是用壤土还是沙壤土养殖,它都可以很好的生长。
2.不过,使用排水性较好的土壤比较好,能帮助它的根系呼吸生长。
3.它比较喜欢温暖的环境里面生长,平时养殖的时候可将温度控制在16-23度左右。
4.有些品种是具有一定耐寒能力的,比如杏梅它能在-25度的环境下生长。
5.不过,一般情况下养殖气温应在-10度左右。
6.并且,它也是很耐热的,就算气温在40度左右它也穗庆可以生长。
7.在养护的过程中应做好浇水工作,通常是不干的时候不用浇水,浇水就应该每次浇透。
8.下雨的时候应避雨,平时最好仔细观察天猜轮握气状况,若是下雨的话就要做好遮雨工作。
9.并且,被雨淋后还要尽快将积水排出。
10.生长期间可以一天浇水一次,夏季可多浇水。
11.想要给它换盆的话,就应该桐亮选择适宜的时间,最好是在春季的3-4月份进行。
12.要注意的是,在换盆的过程中应该将腐烂的根和老根都剪除。
梅花鹿养殖方法和图片?
梅花鹿的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花鹿养殖方法:设施
鹿舍、精粗饲料库房、饲料加工调制室、青贮窑壕、鹿茸和鹿其他产品加工室、兽医室、其他副业生产用的建筑。
梅花鹿养殖方法:技术
养鹿的技术主要靠自己到书本报刊杂志中学习,也可到本网电子刊物"养鹿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梅花鹿养殖方法:饲料
鹿场要有足够的饲料地或者有可靠的供应各种饲料的基地。完全圈养的梅花鹿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400千克,需要粗饲料1200~1500千克。
梅花鹿养殖方法:防疫
梅花鹿抵抗力强,发病率低,在人工饲养下,发病较少,但有时也会香乙型脑炎、狂犬病、炭疽、大肠杆菌病等传染性病,在人工养殖时也要注意防治。
梅花鹿养殖方塌铅法:养殖环境
鹿场搭建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场。鹿活动量较大,鹿宴衫喊舍占地面积每头2~3平方米,运动场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晌野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使粪便等易清扫。在鹿场周围设定栏杆,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在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旧址上建场。
梅花鹿的种群分布:
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
梅花鹿分布图
梅花鹿分布图
斯联邦。
可能灭绝:朝鲜,越南;
区域灭绝:韩国;
重新恢复:中国台湾省;
引进:亚美尼亚,奥地利,亚塞拜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立陶宛,马达加斯加,纽西兰,菲律宾,波兰,乌克兰,英国,美国。[3]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也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曾广布中国各地,仅残存于吉林、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梅花鹿养殖技术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比较小;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
梅花鹿的生活习性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群居性:在自然条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则十几头,多到几十头。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养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没有改变,鹿群中的头鹿常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逃避伤害,众多的鹿都会按照头鹿或少数几头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线奔跑。偶尔因病或其他原因令个别鹿离群单独饲养,则表现胆怯不安,在圈内不停地来回局颤走动,甚至拒绝采食和饮水。外来的鹿只很可能受到本群中一些鹿的攻击,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有群居性,对梅花鹿进行驯养、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
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梅花鹿的觅食习惯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桐基败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梅花鹿的繁殖规律
雄性梅花鹿通过“角斗”争夺交配权,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可随雌兽跑动。雌兽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把幼仔带出来,发现险情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逃进密林。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初生仔鹿的饲养管理
母鹿分娩期间应有专人值班守护,仔鹿产下后,应将仔鹿身上的黏液擦干,或让母鹿舔干。如发现仔鹿呈假死状态,应倒提仔鹿拍打胸腔,甩动头部,让口鼻羊水黏液流出,用纱布揩净,并活动前肢,必要时注射强心剂。仔鹿产后应及时吃上初乳,可自然哺乳,也可人工哺乳。自然哺乳锋乎一般是由母鹿自行哺育,也有将仔鹿集中饲养,定时放回母鹿群喂乳的,可酌情选用。人工哺乳也必须让仔鹿吃到初乳,可采用母鹿初乳或奶牛初乳,也可将鲜牛奶、鲜鸡蛋、鱼肝油、食盐、葡萄糖调配成人工乳,人工哺乳的乳汁要煮沸消毒,喂时要定时定量。待仔鹿吃上初乳后,应做好脐带的消毒、剪耳号、称重、量体尺等工作,然后把母鹿和仔鹿送至带崽母鹿舍。带崽母鹿舍应设置仔鹿保护栏,让仔鹿在干燥清沽的环境中休息,并防止仔鹿被其他母鹿践踏而死。
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
提供仔鹿清洁、安静的休息环境,仔鹿保护栏内应垫些柔软的干草,应定时驱赶让仔鹿吃奶和运动,并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仔鹿产后15天开始随母鹿采食精、粗饲料,因此应做好仔鹿的补饲工作。精料可配成粥状料在保护栏内喂饲,一天1次,量不宜过多,随着日1龄的增长,适当增加,以逐步锻炼瘤胃的机能。保护栏内还应设有水槽,吃剩下的饲料应及时拿走,饮水应及时更换。鹿舍应清扫干净,防止仔鹿沾染母鹿的积粪、积尿而生病。
离乳仔鹿的饲养管理
应适当降低母鹿的饲养条件,减少母鹿的精、粗饲料的摄人量,以降低母鹿的泌乳能力,为仔鹿断乳作准备。仔鹿断乳后的日粮应由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组成。并且应少喂多餐,防止仔鹿贪食过饱而造成消化不良,一天可喂4-5次。精料可用豆浆搅拌后喂食,效果较好,同时应喂给优质的粗饲料和提供清洁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