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桂花鱼一平米放养多少尾 网箱养桂花鱼技术要求
时间:2023-09-23 17:39:31 作者:闲来无事为茶忙 网箱养鱼技术-网箱养鳜鱼举例(网箱养鱼技术与方法)
鳜鱼是很受欢迎的名贵鱼类。由于它性情凶猛,以食鱼为生,在大型水体中成为控制水体中有害小杂鱼泛滥的主力,维护了大水体内的生态平衡。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它又会造成大水体内养殖鱼类告急,影响养殖业的发展。
网址选择:鳜鱼以食鱼为生,喜欢水质清新处。因此,可将网箱设置在微流水畅通、溶氧充足、透明度大的清瘦水体处。有的透明度为80厘米以上。
网箱及网目大小:用双层网箱,以小网箱为主,有30平方米左右,网深3米,水面露出50厘米,全封闭式。网目根据鱼体大小自定,在不跑鱼的情况下尽量用大目网,防止水中附尘败着物堵塞网眼。
放养兆兄搜密度:鱼苗投放量为每平方米水面200-300尾。种鱼大的,投放量少;种鱼小的,投放量多。族历如尾重90-100克的每平方米可放70尾左右,养6-7个月个体可长至250-500克。如鳜鱼体长为IO-15厘米,每平方米放15-20尾。养殖时应根据饵料来源和生长速度随时调整投放量。
投饵料方法:①投喂就近捕捞与采购的鲜活饵料小杂鱼为主,日投2次,即早晨8时左右与下午5时左右,喂鳜鱼总体重量的89%-lOO%。②同箱培育饵料鱼用来喂鳜鱼。即在鳜鱼箱内投放同期繁殖的鲢、鳙鱼苗,鱼苗总数为鳜鱼的250倍。为保证饵料鱼的健康成长,对鲢、鳙苗强化投喂糠、麸,帮助鲢、鳙苗与鳜鱼苗同步增长、同步供饵。如饵料鱼不够吃时,可不断补放饵料鱼。鳜鱼为节鳞鱼,受伤后不易康复,要防止受伤。
如何养桂花鱼
桂花鱼养殖从1987年在南海开始,至今20年里,可以讲长盛不衰,养殖地域不断扩大,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体现了消费者对桂花鱼的欢迎和喜爱,反映了桂花鱼养殖的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市场规律。
一、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1、池塘条件
水源、水质、土质以及周围环境条件都应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池塘面积、水深:4—8亩,水深2—2.5米,池塘淤泥尽可能少。
2、池塘严格清塘消毒
饲养桂花鱼关键技术之一是池塘严格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在培育“开口饵料鱼”及桂花鱼种过塘前8—10天进行,有条件的提前半个月左右更好,可以在清塘消毒后暴晒池底。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溴氯海因及茶粕等。推荐使用20kg生石灰+清塘净1袋/亩进行年初彻底清塘。
①生石灰:要求新鲜出炉或者保存良好的灰块,干法清塘,每亩用量125-150公斤。生石灰清塘药效消失时间7-10天。
②茶粕:茶粕清塘采取带水清塘,茶粕经粉碎后浸泡6-12小时,然后加水拌匀全池泼洒。茶粕没有杀菌消毒作用,因而要配合杀菌消毒药物使用。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茶粕40-45公斤,再配用漂泊粉13.5公斤,或者三氯异氰尿酸2500克,或者二溴海因300克。
二、放养健康优质、规格合适的鱼种
1、健康、桐银优质桂花鱼苗种的标准:
①非近亲繁殖的种苗;当年一熟或二熟的种苗;
②同一批、同一池种苗规格整齐一致;
③饱食;
④体宽,体侧斑纹大而明显,体色光鲜无伤病;
⑤在自然状态下,群集水下,成群成簇;除了捕食外不游上水面,且很少活动,静置于水下;静止时头稍斜朝下、尾柄弯曲。若将其用盆捞起,开始时活泼窜动,随即静止,且不侧卧池底;
⑥畸形率少于3%。
2、合适的放养规格
购买规格2.5-3.5cm的桂花鱼种最适宜,这种规格的桂花鱼种苗可以直接放塘养成或标粗,价格合算,运输方便且运输成本低、成活率高。购回2.5-3.5cm规格的桂花鱼鱼种宜经过培育标粗至10cm左右或40-50g规格后过塘养成。
2.5-3.5cm规格的桂花鱼种培育至10-12cm,培育密度6000-8000尾/亩,培育时间25-30天。
2.5-3.5cm规格培至40-50克规格,培育密度4000-5000尾/亩,培育时间40-50天。
技术要点:
①桂花苗下塘前培育足够的适口饵料鱼,池塘水体及饵料鱼严格消毒杀虫。桂花鱼种放养前1-2天进行杀虫,提前1天或放种当天用泼洒姜+纤灭每套1亩消毒、杀虫、减少应激反应。
②及时补充适口饲料鱼,饲料鱼规格在适口的前提下宜适当偏小,每次投喂量以5天左右吃完为合适。饲料鱼每次投喂前一定要经药物浸浴消毒杀虫。
③当培育标粗达到预定的规格时型碧,选择阴凉天气于上午捕鱼过塘养成。
④鱼种过塘前选别规格,淘汰弱小及畸形个体。可用霉病套餐+泼洒姜每套1亩剂量减少继发感染并发症。
3、鱼种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影响到桂花鱼的生长速度、饵料系数(生产成本)、病害发生频率及上市价格等。放养时间早迟与生长速度成正比,与饵料系数成反比,早期放种的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通常5月份以前放种的生长速度特别快,饵料系数低(在3.5-4.5之间)。7月中旬以后放种的生长速度较慢且饵料系数高(5-8)。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气候水温条件因素;(2)种苗的种质因素。
三、成鱼饲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及适宜搭配饲养的鱼类
桂花鱼放养密度可朔性很大,主养桂花鱼成鱼饲养密度宜1200-1500尾/亩(指经过培育标粗的大规格鱼种,若放养2.5-3.5cm规格鱼种,放养密度宜增加20%左右,即1500-1800尾/亩)。池塘主养桂花鱼宜配养鳙鱼、鲫鱼等,配养鱼种要求规格较大,鳙鱼200-500克/尾,20-30尾/亩;鲫鱼40-50克/尾,100-150尾/亩.
四、饲养管理技术
1、投喂技术
①饲料鱼的种类为使桂花鱼摄食营养均衡,应投喂多种饲料鱼。在广东,鲮、麦穗卡拉鲮、露斯塔野鲮都是很好的饲料鱼,此外鲢、鳙、鲫、鳊等都适宜于作为桂花鱼的饲料鱼。
②饲料鱼的规格饲料鱼以适口为标准,在适口的前提下,规格宜略偏小而莫偏大,使不同大小的桂花鱼个体都能摄食,养成的产品规格整齐,商品价值高。
③投喂饲料鱼要及时,中途不得有投喂脱节的情况,否则会由于饥饱无常引发病害,尤其是卜轮举容易发生肠胃病。
④投喂采取少量多次,一般以5-7日吃完为合适。冬季及早春水温低,桂花鱼摄食量少,每次投喂以7-10天吃完为合适。
⑤饲料鱼投喂前,一定要对饲料鱼进行药物浸浴消毒杀虫,防止病原由饲料鱼带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饲料鱼消毒杀虫使用如下方法:用纤灭50ppm,浸泡10-15分钟;或者用3%泼洒姜浸泡3-5分钟。
带有孢子虫、肠炎病、出血病等病的饲料鱼不得投喂桂花鱼,对外采购的饲料鱼一定要慎重,防止购入发病塘吃剩的饲料鱼而引起病害感染。
2、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饲养桂花鱼的关键技术之一。
①饲养桂花鱼的池塘水质以中等肥度为好。清瘦水质生长速度慢,病害多发。过肥的水有机物多,耗氧因子多,水质易恶化。中等肥度的水浮游生物含量大,光合作用产氧量多,溶氧丰富;微生物多,往往有益种群占优势,抑制病害微生物的繁殖,因而病害少。此外,中等肥度的水透明度不高,适合桂花鱼栖息,有安全感。中等肥度的水具体来说用透明度表示,透明度30cm左右为宜,水质清爽油绿色。
若水质过肥,宜抽出部分旧水再补充部分新水,但是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30cm左右水位为适宜,一次换水量过大,池塘水环境急剧改变会引起桂花鱼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病害。
②溶氧是最重要的水质因子,保证池塘水体丰富的溶氧是重要的水质管理内容。桂花鱼属底栖性鱼类,且耗氧率高而耐低氧能力弱,饲养桂花鱼池塘使用增氧机必不可少,桂花鱼饲养塘配备增氧机的标准是叶轮式增氧机0.4-0.5KW/亩。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5mg/L以上,最低时段不低于3mg/L,若低于2mg/L就会出现“浮头”。开机时间一般是午夜前后至次日太阳出来之后,中午10-12时开机1.5-2小时,若是天气恶劣时应提早开机和延长开机时间。氧气不但影响鱼的呼吸和生命安全,而且影响鱼的摄食、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影响到其他水质因子。水中溶氧丰富时,鱼摄食量大,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在氧气丰富的情况下,许多有害有毒物被氧化。例如,溶氧丰富时,水中硫化氢就不能产生、积累。溶氧丰富时有益的好氧细菌繁殖力强,加速对大分子有机物及有害有毒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能力,从而提高鱼塘的生产力。
饲养桂花鱼最宜配备发电机组及准备好一些化学增氧化剂,如如过氧化钙[CaO2]、过硼酸钠[NaBO3·4H2O]、过碳酸钠[2NaCO3·3H2O2]等,以备应急时使用。
③池塘水体有害有毒物的消除和控制桂花鱼饲养密度大、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尤其在饲养中后期,代谢排泄物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亚硝酸盐[NO2-1-N]、氨态氮[NH3-N]、甲烷[CH4]、硫化氢[H2S]等有害有毒物,有机耗氧量也大,影响桂花鱼的摄食、消化、吸收、生长发育,降低桂花鱼免疫力和抗病力,导致病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病害。水质恶化诱发红嘴突眼病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现在微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控制和改良池塘水质,如降氨素、藻种、硝化菌、光合细菌、EM菌等。所谓微生物制剂又称为微生态制剂,它是通过筛选选出一些有益细菌并经过人工培养而成。微生物制剂一般由多种细菌组成,但也有单一种细菌的。微生物制剂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微生物制剂施用后在池塘水体及底泥中大量繁殖,抑制病害微生物的生长;二是微生物制剂中的细菌分解池塘水体及底泥中有害有毒物及大分子有机物,将有害有毒物分解成无害无毒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无机营养盐,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三是光合细菌具体地说有光合色素,可在厌氧、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在养殖水体内,可利用硫化氢或小分子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同时也能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氮源加以利用,以氨盐、氨基酸等作为氮源利用,故可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减少水体的耗氧;四是将微生物制剂与饲料拌匀投喂或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可促进饲养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微生物制剂通常每半月左右施用一次,冬季水温低每月施用一次。微生物制剂不可与抗生素、杀菌消毒药物同时施用,否则,微生物制剂中细菌将被杀灭而不起作用。
使用药物调节控制水质降氨素+藻种3亩/袋,上午施用,每半月左右施用一次。沸石粉20-25kg/亩,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有害有毒物。聚合氯化铝也可净化水质,用量5-7kg/亩.米,用水搅拌后全池泼洒。明矾有凝聚沉淀的作用,可凝聚沉淀溶解和悬浮的有机物、无机颗粒,使水体变清,消除氨氮和亚硝酸盐,降低水体pH值。在水源水质条件差或者换水可能导致病害感染的情况下,实行封闭式养殖,不更换池水,而采取药物处理水质,效果很好。
④夏季高温时,尽量提高池塘水位,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冬季也应适当加深池塘水位,以利桂花鱼安全越冬,防止冻伤。
桂鱼的养殖技术与规格
鱼池条件:
池四周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颤让渣鳜鱼的捕捞。
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
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1、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2、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3、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4、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5、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茄悄。防治方法见成滑歼鱼养殖。
6、饲料投饲技术:定期(3~5天为1期)投放补充饲料鱼。
扩展资料
水质管理:
1.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
2.天气异常要立即加水,并保持鱼塘水位的相对稳定,为鳜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果池水混浊,可用明矾每亩1公斤或生石灰5~7.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3.安装增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一般在晴或少云天气时在中午开机增氧,如天气闷热则在午夜至清晨开机。
4.备好些双氧水(含量30%以上)或增氧灵,可在鳜鱼浮头时用于抢救。双氧水的用法:每亩用双氧水250毫升,加水500毫升,并再加入2%的硫酸亚铁3~5毫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