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蟹技术大全图解 养蟹技术大全视频
时间:2023-09-23 18:01:00 作者:旋风小子 养螃蟹需要什么技术
养螃蟹需要什么技术?
螃蟹是很多人喜欢的美味食物之一,而养殖螃蟹也是一项有益的事情让氏。但是,要想成功地养殖螃蟹,需要掌握一些册扒技术。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螃蟹需要哪些技术。
首先,要选好螃蟹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螃蟹适应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技术都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和经验来选择品种。一般来说,螃蟹品种分为河蟹和海蟹两种,其中河蟹更适合养殖。
其次,要掌握好螃蟹的饲养技术。螃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吃植物、动物和腐肉等食物。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给螃蟹提供充足的食物,但也不能过度喂养,以免影响螃蟹的生长和健康。同时,要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水温,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换水。
另外,螃蟹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清理和修剪。清理螃蟹池中的杂物和污物,保持螃蟹的生长环境干净州滑昌卫生;修剪螃蟹的爪子和脚趾,以防止它们相互攻击和受伤。
最后,要注意螃蟹的疾病防治。在养殖过程中,螃蟹可能会感染各种疾病,如螃蟹瘤、白斑病等。要定期检查螃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综上所述,养螃蟹需要掌握好品种选择、饲养技术、清理修剪和疾病防治等技术。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螃蟹的养殖技术及方法
1、养殖场地:养殖螃蟹要选择水草资源丰富的池塘,对其采取清塘措施后,将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2、饲料投喂:水温升至10度后投喂,早期以精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饲料为主,后期以动物饲料为主。3、水质管理:夏季每隔半月换水一次。
螃蟹怎么养殖
1、养殖场地
养殖螃蟹要选择水草资源丰富、水质干净、向阳通风的池塘,池塘面积在3亩到8亩之间最佳,而饥轮且养殖前要将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清除,将水深控制在1.2米,并且池塘四周要搭建防护网,避免螃蟹逃脱。
2、饲料投喂
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在水温升到10度以上后为其提供饵料,以玉米粉、大豆粉、米糠等精饲料为主,夏季温度升高后,烂唤信要为螃蟹补充水草等链雹植物性饲料,育肥期则应该提供鱼虾、蚯蚓等动物饲料。
3、水质管理
螃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期间要每周向池塘中加一次水,将水深保持在1.2米即可,但夏季温度升高后,要将水深升至1.5米,避免水面温度过高,而且要每隔半月换一次水,每次更换30%的水分。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方法:
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型孝锋 1.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2.池塘结婚。池坡1:2.5,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3.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4.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5.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二.管理
1.放养量。一般每亩投放10克左右蟹种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种规格尽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长个体差异悬殊,造成大期小现象。
2.投饵。常见的水生植物、菜叶、各种饼粕以及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等都可作为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动物性饲料根据水温适当调剂。
3.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4.水质管理。养蟹池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因此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水温越高就越勤换水。
三.捕捞
1.流水捕捞。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习性,在池塘中养殖的,也要弃穴在水中活动,只要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
2.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会爬上岸活动,只要在池塘四周四个角上点灯慎蔽,便能聚集捕捞。
注意事项:
一、饵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1.至七月份蟹塘一般亩蟹、虾、鱼存塘量达70斤以上,因此按饵料投喂量8—卜晌10%计算,每亩投饵量应在5—7斤。
2.在高温时期,饵料组成进行调整,由前期以动物性小鱼饵料为主,改变为动植物饵料各占50%,饵料投喂应做到勤观察,饵料投入蟹池中应在4—6小时左右吃完,过多的饵料投喂将导致水质恶化。
3.如有剩饵,应分析具体情况是天气原因还是水质原因;如水体混浊或水草被大量夹食,可能饵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建议高温期间小鱼的投喂量控制在3斤/亩左右,有利于改善水环境。
4.进入七月,蟹塘水质水位应调控在平均水深1500px以上,至7月下旬应加至最高水位,水质调节中要做到勤加水,2—3天可加水一次,水质应保持清淡活 爽,水质透明度应保持在1250px以上。
5.高温期间,蟹塘常存在底层水质败坏,水体分层,深沟内水质恶化,局部水草丛中水质不好,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因此,除经常加水换水调节水质外,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并可对水体进行解毒,改良底质与水质,10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蟹塘水体环境状况较差,7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
二、池塘环境改善与病害防治
1.七月份,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仍处于生长旺盛期,为河蟹生长、蜕壳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并起到了净化水质、水体降温,增加水体溶氧等有效作用,因此,对蟹池内水草要保护好,如发现水草被大量夹食或水体浑浊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投放批量优质仔螺蛳,增饵投喂等防止败草。要做到勤观察、勤处理,对漂浮的残余水草要及时捞除,对深沟底还没有清除的伊乐藻要逐步清除,保持蟹塘的清洁卫生,防止水草腐烂败坏底质与水质而引发池塘环境突变恶化。
2.在病害防治方面,应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现阶段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中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成为养殖水环境中微生物系统中的优势种群,通过其代谢来改善水质,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目前可在饵料中加服内服药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三、在第四次蜕壳基本结束后,池塘中的矿物质元素、营养盐类、维生素被河蟹大量吸收利用,为了保证池塘中河蟹的健康生长和确保河蟹的第五次蜕壳顺利进行,建议广大养殖户全塘泼洒硬壳宝和多维等营养添加剂1—2次,另外有些前期杀虫消毒不彻底的蟹塘可选择雨过天晴,水温不高而螃蟹无批量伤亡整体活力较强的时机进行一次杀纤毛虫药物与低剂量生石灰泼洒,生石灰泼洒量控制在每米水深每亩5—10斤,确保高温季节河蟹体表与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水体水质清爽良好,目前病害防治工作应结合饵料优化投喂,环境改良等工作进行,切实做到生态防病,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