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视频过程 养蚕最新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23 19:25:26 作者:空巷子 蚕宝宝怎么养视频
问题一:东北作树蚕养殖技术视频家蚕(Bombyxmori)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和模式昆虫,在国内外经常用作中小学生物教学材料。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也为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家蚕学习生物科学知识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同时,人工饲料养蚕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同志,更是重大的挑战。为提高人工饲料养蚕的成功率,特将有关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一、蚕种催青
蚕种催青是指把已经活化的蚕种保护在合理的环境条件下,促使胚胎顺利发育,直至孵化。由于蚕种在孵化前一日卵色变青,因此叫做催青。(蚕种在5-7℃冰箱保存3个月后解除休眠而成为活化卵。)
一般可以采用温度25℃、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催青,大约在10日后孵化,有条件的学校最好采用自动控温温箱进行催青。
1、催青器具消毒:用直?/span>9厘米左右的二重皿或其它透明盒状塑料器皿,在充分洗涤之后,用75%酒精细心抹拭后晾干备用。
2、蚕种消毒:自冰箱中取出适量蚕种,置于医用纱布上,再扎成小袋状,浸泡在75%酒精中5分钟,取出并轻轻挤干纱布上的酒精,再浸泡于95%或无水酒精中1分钟,取出轻轻挤干纱布上的酒精。将蚕种倒入已消毒的催青容器中,薄薄摊平,用干净的滤纸吸干残余的酒精,待酒精蒸发完毕后,盖上容器的上盖,并用少许胶带纸固定容器的底部与上盖。
3、催青管理:将已消毒的蚕种放入已经调试好温度(25℃)的温箱进行保护。由于蚕种分发后各地保护措施难以一致,蚕种在冰箱冷藏期间,胚胎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会导致孵化不齐。因此,应在加温后的第7-8天开始,加强观察,如发现有少量(1/3左右)蚕卵颜色开始变青,应用黑色的棉布或黑纸将催青容器包裹遮光,实行黑暗保护2日左右,可以抑制发育快的蚕卵的孵化,待收蚁当日再打开见光,促使蚕卵一齐孵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5-10月期间进行蚕种催青时,一般自然湿度可以基本满足蚕卵发育的要求。
二、饲料制作
1、混合装袋:适量称取配发的粉状家蚕人工饲料,按1:2.3(1-3龄)或1:2.1(4-5龄)的重量比例加水,搅拌混合均匀。称取相当于50克(1-3龄)或150-170克(4-5龄)粉状饲料量的混合好的饲料装入食品用塑料袋内,用手或棍状物体将饲料压平至饲育容器(22×16×5厘米)内径的相应面积,并将袋内空气尽可能排除干净,将袋口多余部分折叠2道以上使袋内外空气隔绝,用胶带纸适当固定折叠部分。将已装袋的饲料用白纸或报纸等简易包裹后(可2-3袋1包)蒸煮消毒。
根据各地饲育容器的底面积及形状的不同,饲料装袋量及饲养蚕数量可相应调整。
一般1头蚕1-5龄期需取食5克饲料干物,考虑到饲料残余损失等因素,1头蚕应准备6-7克饲料。
2、蒸煮消毒:用家用普通锅子或高压锅消毒均可,但应注意,由于袋口未封口,饲料只可隔水用蒸架或笼屉蒸,不可投入水中煮。要千万注意装料不宜过多,而且由于饲料蒸煮后会膨胀,袋内残余空气膨胀雹猛更严重,要严防因此将高压锅的出气口堵塞造成事故。蒸煮消毒时间:普通锅子水开后继续蒸45分钟,高压锅水开后继续蒸25-30分钟。待冷却后连报纸一起取出,放入塑料袋内后置5-7℃冰箱保存备用(可贮存10日)。
三、收蚁饲养
因刚孵化的蚕全身密生刚毛,体色黝黑,形如蚂蚁,故俗称蚁蚕。将孵化的蚁蚕集中,开始给食饲养称做收蚁。
1、用具准备:笔毛较柔软的油画笔1支;刀片或念腔小刀1把;按照饲育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剪取塑料(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网(网孔0.5-1厘米左右),每个饲育容器准备1片。饲育容器以上盖透明的塑料盒为最适,便于观察,高......>>
问题二:怎样搭蚕的窝视频一源高桥二龄的蚕宝宝,最好用密封的东东装起来养,比如吃完的茯苓的盒子,只要是透明的盒子就可以(超市里很多吃的都用这种装)
半天打开透透气,盯换换叶子,用密封盒子养是保证湿度,防止嫩叶变干变硬,蚕宝宝咬不动
长大后,叶子吃的快了,就用纸盒装就行了
快结茧时,拿纸盒折成小格格,一格一只,好结茧
养蚕的过程
养蚕的过程如下:
一、孵化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二、长大
蚕以桑叶为生,不断顷没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蚕就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脱掉旧皮,换上新皮以继续生长。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蜕皮4次,每次蜕皮的时候它不吃不动,这时尽量不要干扰它,也不要以为它生病了就把它丢掉。蚕每次眠期大概持续一天时间。
三、吐丝
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四、结茧
一般25天左右开始结茧。禅乎脊等蚕宝宝背脊亮晶晶,发黄发透,就表贺渗示它要吐丝结茧了,这时要提供个交叉的空间好让蚕宝宝结茧。需要两天时间才能结成一个完整的茧,并在茧中完成最后一次蜕皮,成为蛹。
五、破茧而出
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以上为养蚕的过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柞蚕强健型新品种“抗大”及其养殖技术】柞蚕养殖技术视频
“抗大”,是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高产性好的“选大”作母本,以抗病力强的抗病2号为父本,在人工杂交之后经过5年10代选育而成的二化性柞蚕强健型新品种。它将亲本的多种优良特性集于一身,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2005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特征特性抗大雌蛾前翅前缘脉较粗,后翅网状斑外侧土黄色,外缘斑纹黑色。蛾肚盘球状,鳞毛较密。雄蛾斑纹明显。蚕体背侧橄榄黄绿色,体侧鹦鹉绿色,刚毛粗壮,长而密。蚕茧淡褐色。蚕蛹褐色,间有黄褐色。
该品种属于青黄蚕系统的二化性、四眠、五龄、中熟强健型柞蚕新品种。其突悄铅扒出的优点是抗病力、生命力、配合力都明显强于对照品种选大和抗病2号,单蛾平均产卵数多(311粒)、平均孵化率高(99.2%),蚕体强健、发育整齐、结茧集中,抗饥饿、耐粗饲、易养殖,龄期经过较短,茧质和丝质性状优良。
2.产量表现抗大高产性和稳产激饥性好。春秋两季平均收蚁结茧率48.6%,千粒茧重8.4公斤,单蛾收茧数142.5粒,每公斤卵收茧量433.8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高出(或增产)6.3个百分点、0.5公斤、17.3%和15.7%,其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3.养殖技术要点春蚕和秋蚕的各项养殖技术都要抓早、抓细、抓实、抓好,并确保各技术措施精准到位。在养殖过程中要早移蚕、早窝茧。应该利用大树收蚁养蚕,保持树体健壮,提高饲料效率。五龄期壮蚕食叶集中,食量较多,务必适当调整养殖密度,切忌过密而将树叶吃光,一定要确保每头蚕都能良叶饱食。在匀蚕时应该剔小留大、剔弱留强、剔病留健,以提高结茧率和千粒茧重。对二把场和窝茧场上的害虫和鼠类都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和人工捕杀。必须选择晴天采摘蚕茧,及时薄摊摆放,切勿长期厚堆存放,以免生热而发生霉变,并要尽快剥茧、选茧、分级、销售。对选出的优良种茧要及时穿串高挂,妥善保管,以备制种。在冬春两季保种期间务必特别注意防止混杂,以确保翌年制种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彻底启昌性。
4.适宜养殖地区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表明,抗大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适宜在我国柞蚕二化性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及河南等省(区)养殖(彩图参见77页图7)。(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王德生邮编:1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