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养殖技术现状 中国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时间:2023-09-23 20:05:21 作者:醇享人生 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和现状
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如下:
1、水产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国家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为水产养殖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2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受全球、特别是亚洲水产养殖业增长的推动,2020年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2.14亿吨,其中1.78亿吨为水生动物,3600万吨为藻类。
我国渔业发展较好,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水产品消费市场供需两旺、价格冲高回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量额双增,渔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
从养殖面积看,2021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09.38千公顷,同比下降0.3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25.51千公顷,同比增长1.50%;淡水养殖面积4983.87千公顷,同比下降1.12%;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面积比例为28.9:71.1。
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国多地发起保护生态环境、整治养殖污染的行动,内陆地区大量养殖网箱被拆除,虾塘、鱼塘被回填、封井、禁养,沿海地区不少滩涂也被划出禁养区,不少蚝排、蚝桩也被拆除,使得我国水产养殖面积持续下降。
2、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的水产消费主要以鲜活水产品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同时受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对省时、健康、高性价比的饮食需求。
连锁餐饮企业对标准化生产、降本增效的高需求,使得方便快捷的预制食品,包括冻鲜冰鲜预制水产品受到餐饮行业等企业和个人消费端的追捧,需求量不断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养殖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利用遥感图像、人工智能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确定水产养租并殖中生物生长的详细情况,从而开展基于实际生产的调控决策,并逐步解决不同养殖环境下引起的客观问题。
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对未来水产养殖行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及规划,到2025年,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亩档力明显增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
1、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迅型乱要量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受到天然渔业资源更新的限制。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我国养殖规模化率达70%!猪企仍加快扩张!散户生存危机显现
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成业内收藏重点,其中提及了不少关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方向,比如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
近些年,规模场发展势头凶猛,农业农村部最新透露,2022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了70%。
这种形势下,散户生存危机显现
15家猪企1月出栏近600万头猪
根据企业公告,2023年1月,不包括牧原在内的15家上市猪企已出栏594.81万头猪,而牧原2022年出栏6120.1万头生猪,分摊到每个月计算,单月出栏超500万头,这样来看,前16家猪企1月极大概率出栏超千万头猪。
而且据研究机构数据,2022年末,全国前20的猪企出栏量占比或达到全国25%左右,从猪企规划来看,2023年11家猪企计划出栏1.6亿头猪,市场占比将继续增长。
那么规模场的扩张有多快呢?我们以业内龙头牧原为例做个计算。
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69382万头,牧原股份出栏1101.1万头,占比1.59%。
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牧原股份出栏1811.5万头,占比3.43%。
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牧原股份出栏6120.1万头,占比8.74%。
(全国生猪出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2022年,在国内生猪产能经历大幅震荡的情况下,牧原股份市场占比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43%,对于全国近7亿头中的生猪市场来说,这个体量是非常大的。
一号文件明确支持规模养殖
规模场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到底有哪些因素做支撑?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上,为了稳产保供,官方大力推进并支持规模养殖。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那接下来各地必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规模场进行场内设施、养殖模式等优化。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一出炉,2022年楼房养猪就迎来了发展高潮。
官方对于规模养殖的支持还体现在资金补贴上,不论是引种补贴、设施补贴或者规模补贴,散户都是很难够到门槛的,这些补贴资金大多流向了规模场。
比如,根据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其当年获得的补贴达到了3.8亿元。
微观层面上,规模养殖场在养殖技术、设备上有优势,同等数量母猪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产能提升也更快。
另外,由于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银行等一些主体也更愿意在资金上对其进行扶持。
种种因素作用下,规模场市场占比越来越大,散户则显得“孤立无援”,退场的人不在少数。
规模场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散户该如何生存?我们可以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看出一二。
散户生存之道
第一,文件提出要发展林下种养。
林下种养属于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方式,一般会与特色养殖相结合。
在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养殖户的钱袋子鼓不鼓主要取决于行情好不好,要看买方市场脸色。
但如果养殖做野的品种或者生猪品质优良,那“物以稀为贵”,就能由养殖端决定市场价格。
其实我国有很多本土特色猪品种,比如八眉猪、太湖猪、成华猪、金华猪等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结合林下种养或能有不一样的机遇。
第二,文件提到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以大带纯伏喊小”,大企业或者家庭农场进行利益合作,带动散户养殖。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这种模式并不少见,“公司+农户”“养殖小区”等,找到靠谱的企业抱团取暖,能分摊一些养殖风险。
结语
综合而言,养猪业朝着规模化发展已成定局,这一趋势下,业内的竞争将厅姿更加激烈,散户唯有顺应潮流做出改变,才能不被市场快速清扫出局。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养殖业的现状
三、饲料、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1、饲料业发展趋势
(1)、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直接消费的口粮呈缓慢下降趋势,间接节消费的饲料粮持续上升。1980年-1995年,人均口粮分别从172.2公斤下降到222.6公斤,下降幅度达35.2%;而同期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由32.6公斤上升到42.6公斤,上升速度达30.7%以上。随着中国居民事物结构的改变,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饲料需求量随之上升。
(2)、目前,中国猪、禽饲料所占比重仍为大头,两项合计高达92%,而世界饲料产业结构中猪、禽、牛饲料大约各占1/3。预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比例下降,禽肉和牛肉比例上升,水产品比例也会上升,国内饲料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变化。
(3)、预混料唯咐渗和浓缩料增长是重要趋势。颗粒配合饲料将是中国饲料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我国山区多,地域辽阔,运输方便,农民手中还掌握大量剩余粮食,需要混入添加剂,故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在本世纪将会由更大的市场,其增长幅度将高于配合饲料的增长幅度。
(4)、目前世界上约25%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占总量的80%。美国在1979年有1000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1995年只剩2000多家,但产量却增长了两倍。随着饲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全国必将出现一批饲料企业集团,饲料生产更加集中,饲料产量增加,但饲料企业数量必将减少,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的一大趋势。
2、养殖业的发趋势
(1)、由于养殖成本及管理技术和出口要求等因素,以散养为主将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2)、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畜牧业微利时代的到来,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去的养殖将逐渐向城郊和边远地区转移。
(3)、由于人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种水产养殖、反刍动物养殖和宠物饲养将成为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亮点。
(4)、培育功能性保健畜禽,促进人类健康。韩国已培育出低胆固醇的优质肉猪,我国已生产出低胆固醇高碘蛋、高锌蛋、高铁蛋,具有已定的防病功效,更多的功能性食品还在培育研究中。
(5)、发展快生长型畜禽,提高饲养经济效益。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快速育肥猪,育肥牛,快速养鸡技术已取得较大发展。
3、饲料添加剂发展趋势
从未来的发展需求可以看出,中国饲料添加剂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饲料添加剂消费市场。
(1)、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视抗生素代替产品的开发。
(4)、进一步扩大蛋氨酸和赖氨酸的生产,同时加大苏氨酸的开发力度。
(5)、重视维生素的生产,积极发展酶制剂。
(6)、发展防酶、抗氧剂,促进饲料安全、卫生水平的提高。
4、安全、无公害饲料
当前,我国畜、禽产品的安全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畜、禽简缺疾病种类多,发病范围广;二是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严重超标;三是畜、禽疫病、兽药残留、饲料质量、饲料添加剂、兽药质量等检测技术落后,监制体系步完善;四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在很多方面缺乏强制性技术标准,各项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同行水平;五是法制体系建设滞后,畜、禽产品安全质量控制方面或者在某个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六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政府和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管理组织。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散布广、数量多、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较普遍,饲料安全监管成本过高,监管效果有限。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业对饲料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饲料业的风险大大增加。
可喜的是,为影响国家“保证食品安全”的号召,今年,希望集团与湖南唐人集团等全国65家饲料企业共同参与了以“关注饲料安全,关注大众健康”为主题的安全承诺活动,之前还发表了《安全指脊宣言》,重在率先垂范,以点带面,要求行业自律,从我作起。
5、加入WTO后,我国饲料业的资本结构整合将提速
入世前,由于政策限制,外资投资中国饲料业的数量虽然比较大,但大多采取新办企业的方式。目前,中国饲料业以民经营资本为主,产业退出的障碍和成本较小;加之入世后,饲料行业将取消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将限制我国政府对饲料工业的扶植和保护空间;再者,入世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政策逐步放开,外资饲料业以及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资本对国内饲料企业的并购将成为新的资本进入中国饲料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入世给我国农业产品带来的巨大冲击,饲料行业还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局面,必将促进中国饲料业资本结构的整合,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中国养殖业产业化的快速形成,中国饲料企业数量将迅速减少,经过收购、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势的资源重组最终将形成数量有限的区域性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在这一阶段,按照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如果中国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5%-50%,饲料产量可达1.5亿吨。如果以每一地区2-3个饲料企业计算,重组后的中国饲料业只需要年产能力12万-18万吨的饲料厂1000-1500家,预计前20位石料企业的产量之和将达到全国饲料总产量的60-70%。而目前中国的饲料企业设计生产规模已经基本达到这一指标,只是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品结构的进一步改变,国内饲料总体容量将相应增加,但饲料企业的数量将迅速减少。同时,养殖业将快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过渡,从而向人们提供更加丰富、营养、卫生的畜、禽和水产品。位促进人类健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