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改良与舍饲育肥技术研究 肉羊改良与舍饲育肥技术论文
时间:2023-09-24 00:06:02 作者:不再放开你的手 简议牛羊舍饲圈养的技术要点 牛羊圈养
由于近些年来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致宴晌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急剧下降,使草原畜牧业面临全面危机。实施牛羊的舍饲圈养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舍饲圈养可以解决畜草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畜生产水平,缩短出栏时间,增加养殖收入。可以广开饲料来源,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可以根据牛羊生理和生长发育规律,配制营养全面或比较全面的饲料进行饲养,达到“营养互补”,提高草料转化率,促进牛羊生长发育。可以优化畜群结构,增加良种畜比例,加快改良步伐,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可以提供大量有机肥,实现农牧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圈养舍饲便于管理和控制,实现科学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为牛羊饲养业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1技术措施
1.1配套技术实施牛羊舍饲,需将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调制、圈舍饲喂设施设计等多项技术进行组合形成配套技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2足量的饲草贮备根据舍饲量和生产计划,准备足够的饲草,包括青干草和农作物秸秆等,这是实施牛羊舍饲最主要的物质条件。
1.3人工种草养殖户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及饲养牛羊的规模,应有计划的种植优质高产的牧草,特别是应该重视豆科牧草的种植。
1.4合理调整畜群结构淘汰老、弱、残畜,适当增加母畜比例,提高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以育肥为主的规模饲养户,一定要选择优良品种的牛羊进行舍饲育肥,不仅增重快,而且产品市场好、芦辩效益高。
1.5设施经济实用且符合牛羊舍饲要求的圈舍与饲喂设施及饲草料加工机械是牛晌哗锋羊舍饲必备的设施。
2舍饲的优缺点
2.1优点可以使牛羊完全处于人为的管理保护之下,免受外界自然的突然侵袭,可有计划地按照牛羊各种生理阶段的不同需要,进行定向培育饲养管理。既可按饲养标准进行定额饲养,又可节省饲料,提高饲料报酬,从而获得更多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2.2缺点表现在运动少、体质弱、食欲差、采食量小、对饲养技术要求高,若圈舍狭小,常因潮湿通风不良而引起多种疾病。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饲养成本。为了克服舍饲的不足,应尽量创造促使其运动的条件,设置运动场,让其自由或驱赶运动相结合,使其得到更多运动。为了增进采食量,要注意精粗料的配合,少给勤添,达到提高采食量,并减少饲料浪费的目的。提高饲草料利用率,用科学方法提高舍饲牛羊的生产性能,增加舍饲收入。
3优良品种选育
实施舍饲圈养时,肉牛可选择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牛及其杂交改良的后代;奶牛选择荷斯坦牛(黑白花牛)和中国黑白花牛;肉羊选择德国肉用美利奴、无角陶赛特、萨福克、夏洛来、乌珠穆沁(肥尾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改良的后代等;绒山羊则选择内蒙古白绒山羊,罕山白绒山羊及辽宁绒山羊等品种。
4科学的饲养管理程序
舍饲圈养的牛羊应分类管理,饲喂时保证有足够的槽位(牛一般在1.0m左右,羊在30cm左右),同时为瘦弱、胆小的牛羊设单槽饲喂。一般日喂两次,少添勤添,始终保持饲草新鲜,以便增加牛羊的采食量。饮水2-3次,冬季减少饮水次数,并饮18℃-20℃左右的温水,夏季增加饮水次数或自由饮水,每天运动两次,每次0.5-1.0h。圈舍及运动场每天清扫,定期消毒,羊舍冬季保留粪便。
5合理的饲草料加工调制与配合
为了保证舍饲牛羊营养需要,在供给饲草料时,要尽量多样性,搭配饲喂,粗料可采用青干草、青贮玉米、加工调制好的各种秸秆及其农作物副产品等,饲喂秸秆时可用畜研所研制开发的牧源高效秸秆发酵剂进行发酵,一般发酵3-5d即可饲喂,不仅能够提高其适口性,而且能提高消化率。精料以玉米为主,占70%左右,其余的30%可加入畜研所研制开发的“双信“牌系列牛羊营养补剂(浓缩料)和添加剂等,饲喂量和使用浓缩料及添加剂的种类根据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及不同生产性能确定。粗饲料让牛羊自由采食。
6科学的防疫程序
舍饲牛羊平时应注意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圈舍草料槽及饮水槽每天清扫刷试干净、每隔10-15d消毒一次,药物可用3%-5%来苏水或其它消毒药。常规防疫按当地防疫计划进行,特殊情况另行安排。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霉变劣质草料,不饮冰冻水,不剧烈驱赶,定期给予健胃促消化药物,防止胃肠道疾病及其它普通病发生,定期预防注射,搞好春防和秋防及驱虫药浴。新引进的羊只要隔离观察3~5周,无异常表现再混群。
7标准化圈舍和饲喂设施
舍饲牛羊根据本地区生产实际,一般以建半坡式塑料暖圈为宜,同时留有足够的运动场,准备充足的草槽、料槽、饮水槽,草、料槽应保证牛有lm左右的槽位,羊有30cm左右的槽位,羊饲喂青干草时使用草架。
关于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政协办公室关于转发《**2017年度政协协商计划》的通知要求,11月中旬,盟政协赵生副主席带队组织盟农牧业局、科技局负责同志和部分政协委员先后赴**、**、**、**,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种养殖基地、研发加工企业、进村(嘎查)入户走访等形式,就全盟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盟紧紧围绕实施现代农牧业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已形成的肉牛、肉羊、牧草、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布局,依据农业部发布的年度主推技术和农牧民技术需求,积极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推广,促进先进实用技术快速进嘎查(村)、入农牧户、到田间草牧场。
畜牧业方面,重点推广了绵羊人工授精、牛羊胚胎移植、同期发情、性控、多元杂交、种羊系统选育、牛羊标准化养殖管理、舍饲育肥、动物疫病防控及高产饲料种植、饲料青贮、氨化等技术;
种植业方面,推广了水地高垄栽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玉米“一增四改”、马铃薯“两增五推”、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
(一)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推广联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围绕农牧业实用技术,构建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市场化服务组织、农牧业乡土人才参与和分工协作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联盟,积极探索农牧业科技成果引进、推广、转化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解决了大量农牧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草原畜牧业工程研究院、**仁创沙漠资源利用研究院,承担了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优质特色肉羊、肉牛、马品系培育及产业化示范”等项目,解决了**地方优良畜种保护和新品系培育的问题,在加速畜牧业优势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牧民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农畜产品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羊肥尾油脂产品、牛羊副产品和冷冻牛羊肉咐明解冻、生鲜肉分割包装等技术研发,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二)通过农牧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推广实用技术。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是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在农牧业生产中应用与转化的服务载体,是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园区基地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牧民受益”的原则,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遴选文化程度较高、种养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农牧户或其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作为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和良种明迹畜引进与繁育,通过分户指导、交流观摩等措施,推广应用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如**积极探索以牧业大户为单位建立农技推广示范点,在各苏木镇分别建立了33个典型示范点,示范推广了多肋骨乌珠穆沁羊人工输精技术、肉牛冷配技术、肉牛同期发情技术、肉牛育肥技术,以示范点带动农牧业技术推广,反响良好。目前,全盟共建有国家、自治区、盟、旗、苏木(乡镇)五级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104个。
(三)引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引领农牧民在产业化进程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政策扶持,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如**大庄园肉业公司、阿巴嘎旗额尔敦肉业等企业,实施了以公司为龙头,合作社、协会为载体,形成上连市场,下连牧户,中间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对基地产品品种质量的要求,极大推动了农牧民科学种养殖的积极性,联户经营、合作经营也为大规模实施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化机械作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四)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素质,培养了大批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通过实施国家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和盟级“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项目,对农牧民进行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同时,各旗县市(区)每年冬春季节都要组织农牧业科衡槐告技大培训,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田间学校、科技大集、入户指导、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开展适用技术普及化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据统计,每年开展的各类培训约10万人次,其中由农牧业局、就业局、扶贫办牵头培训的农牧民有2万人次,印发各类培训教材、宣传单、明白卡等近20万份。
(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拓宽了农牧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各地除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宣传片等传统模式宣传农技知识外,积极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技术,APP、12396、12316、**蒙文科技信息等网络平台服务,拓宽了农牧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互联网+畜牧业平台已在**、正蓝旗、太旗、西苏旗等地进行了农村信息化试点,为农牧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直接进行畜产品交易提供了方便。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工作不能形成合力。从调研结果看,全盟盟旗两级技术推广机构较为健全,并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苏木乡镇自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级原有农技推广机构与其他部门合并成立了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基层综合办事机构,人员人事任免、工资、原机构财产归乡镇政府,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对人员、财产不具备有效的管理。由于人员专业分工不明确,导致安排的业务工作执行不畅,配备的技术设备流失严重。
2、技术人员数量少、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几乎没有专职从事技术推广类业务的人员,人员多年不交流、不充实,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水平、专业结构早已不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要。以牧区牲畜防疫和治疗为例,全盟79个苏木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职工391人,其中302人为官方兽医,职业兽医仅有8人,这与全盟近1400万头只牲畜的防疫治病工作极不相称。我们调研的旗县均反映基层急缺懂得牲畜防疫和治疗、熟练配种和育肥以及指导农田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的专业技术人员。
3、实用技术推广经费短缺,基础设施、服务手段严重滞后。2014年—2016年,盟财政通过“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项目三年共安排了220万元专项资金。2017年,上级业务部门、盟本级和各旗县市(区)财政均未安排与实用技术推广有关的培训和业务经费。我们调研走过的四个旗县,除**农牧业局经政府协调暂时拥有一处试验示范场地外,其他旗县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均没有所属试验场地,无法履行“实验—示范—推广”的职责。基层技术推广部门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制约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农牧民居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联户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经营还未全面实现,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作业存在矛盾,一些组织配套技术、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等新型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受到限制。如,农牧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不合理,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中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档次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三多三少”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同时,地区和行业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养殖业低,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低的“两高两低”矛盾依然存在。牧区机械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农区,剪羊毛、药浴、饲喂、清圈等机械化率不足10%,牲畜粪便处理设备基本空白。
5、生产经营者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低下制约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农牧区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农牧区从事生产的绝大多数为50—70岁人员,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创新意识薄弱,生产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和模式上,对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市场信息接受较慢,新型的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几点建议
解决当前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抓好“三农三牧”工作的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建议盟委行署尽快组织编制我盟现代农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高水准、前瞻性的制定支撑我盟现代农牧业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农牧业科技发展意见;
农牧业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坚持把科技创新融入到引种、育种、扩繁、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减羊增牛”战略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盟旗两级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专业站所要各有专长,至少每年确定一个课题,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经常深入基层,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科技成果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
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技术推广机构体制机制不顺、基础建设薄弱、经费无保障等困难,帮助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把理顺和健全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强化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建议在苏木乡镇建立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专门机构,明确编制,公开选拔和招录农大、职业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灵活职称评定、完善激励机制,在选人才、留住人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嘎查村级农技服务点,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依托嘎查村级农牧业技术人员、植保员、防疫员、科技示范户、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等,建立开放运行的嘎查村级农技服务点。同时,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牧业科技服务、研究组织,特别要积极扶持疫病防治、剪毛、打草、佩戴耳标、机耕、运输、送水、设施维修等专业服务组织发展,为农牧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通过健全队伍,理顺关系,上下贯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
(三)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指导和管理,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试验示范基地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实践锻炼,努力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科研尖端人才,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加盟、技术入股,提升基层实施科技专项能力。创新搞活人员流动和工作考评机制,通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民生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调研反映,**职业学院每年约有200余名畜牧业专业毕业生,几乎全部被我区各盟市和新疆、青海甚至蒙古国聘用,且呈供不应求态势。而在我盟,一方面基层急需农牧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不断流失,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涉农涉牧、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建立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切实从我盟农牧业长远发展考虑,出台培养、选拔、使用农牧业实用人才的规划和相关优惠政策,重视发挥**职业学院在培养农牧业专业人才方面专业领先的独特优势。
(四)突出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视并解决基层农技部门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实践创新和中间试验、多点示范所需要的试验场地。对现有以项目为支撑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优质良种畜繁育基地、农牧业新技术示范园等,要制定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挂牌命名,在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与扶持,力争把这些基地建成高效农牧业展示园,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示范园和引导群众科技致富的样板园,进一步促进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优化升级。用科技武装农牧民头脑,使他们真正弄懂良种与良法配套、农牧机与农牧业结合、生产与生态协调,推动农牧业全面走上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内涵式发展轨道。
(五)加大农牧业科技资金投入。坚定不移地抓好现代农牧业发展,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通过规范土地、草牧场流转机制,推动企业和合作组织适度规模经营,为集中连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可能。完善科技投入机制,通过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地方财政投入、金融部门支持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贷款为支撑、农牧民投资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牧业科技投入机制。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围绕绿色生态农牧业搞好项目策划与论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
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增加农牧业科技推广经费;
鼓励群众兴办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等组织,并给与经济补贴,充分调动群众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六)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职业农牧民。
首先,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根据农牧户专业化种养殖类别、职业化分工等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多批次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培训。面向生产、养殖、繁育等不同技术管理主体,精准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切实提高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和精准度,确保每个专业化家庭农牧场主都熟练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其次,积极发挥科技增效示范典型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效益对比等模式,发挥现场观摩教学的作用,促进科学种养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
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和青年农牧民回乡创业,对其中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热爱农牧业生产的青年骨干要在专业培训、项目扶持、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与倾斜。积极推荐他们到职业学院、农大等专业院校继续深造,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农牧业生产经营好的经验和作法,创造机会让他们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协作联盟,鼓励他们创办合作社或开展联户经营,努力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职业农牧民。
羊的饲养管理方法论文
近年来,羊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羊的经济利润空间扩大,养羊产业迅速发展,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
羊的饲养管理与育肥方式
[摘要]近年来,养殖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的羊养殖。羊的养殖模式逐渐转化成为高经济效益,养殖的技术逐渐转变为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羊的养殖管理措施和具体的育肥措施。
[关键词]羊饲养育肥
[中图分类号]S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61-01
当前,生猪养殖业与家禽养殖业发展遇到瓶颈时,而发展羊养殖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牧区放牧和农区散养为主的羊养殖模式,导致养羊业良种化程度低,饲养分散,饲养管理方式滞后,进而致使养殖成本的逐步提高、羊肉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等情况。因此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掌握羊的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一、羊的生产特点
我国的羊养殖业为了充分利用草场和秸秆,主要采取牧区放牧和农区散养的方式。在生产中一般根据羊的自然***期,实行季节***配和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为冬羔一般在11-12月之间,春羔一般在次年3-4月分娩。母羊分娩哺乳一般在40-50天内结束,所以配种也应哺乳结束后,再次***后一个***期内集中完成。
二、羊的放牧方式
1.固定放牧。羊群一年四季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自由放牧采食,这是一种原始的放牧方式。此方式不利于草场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载畜量低,单位草场面积提供的畜产品数量少,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不高。牲畜的数量与草地生产力之间自求平衡,牲畜多了就必然死亡。这是现代化养羊业应该掘弃的一种放困缓念牧方式。
2.围栏放牧。根据地形把放牧场围起来,在一个围栏内,根据牧草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结合羊的营养需要量,安排一定数量的羊只放牧。此方式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对固定草场使用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全圈养方式。全圈养方式是近年来规模羊养殖业的发展出现的养殖方式。该方式对圈舍、基础设施、资金等要求较高,充分利用轻工业下脚料或副产品,青贮秸秆等粗饲料,配以营养水平较高的精料补充料,生产水平较高。通过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充分发掘羊的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羊的育肥方式
1.放牧育肥。适用于有较好放牧条件的地区,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牧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加快羊群的周转,减少冬春季草场压力。放牧育肥要抓紧夏、秋两季牧草茂盛,营养价值高的最佳时机,充分延长每天的有效放牧时间。在北方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利用草场,早出晚归,中午不休息;在南方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早牧和夜牧,气候炎热时,注意将羊群赶回羊舍或赶至阴凉处休息。在农区,秋季还可充分利用收割后的耕地进行放牧。放牧育肥期一般在8-10月份,此时,牧草哪庆开始结籽,营养充足,易消化,可有效改善膘情,达到出栏屠宰标准。
2.舍饲育肥。为了调节市场羊肉需求和充分利用各种工农业副产品进行肉羊育肥,现代专业化、集约化的肉羊养殖业采用标准化的舍饲育肥方式。该方式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作用秸杆和农副产品,育肥过程中要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注意饲草和饲料的均匀合理搭配,确保饲料的适口性,满足强化肥育期间的营养需要,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汪困水。育肥期通常为60-90天,在较好的饲料条件下可增重10-15kg,短期内有效的改善酮体重,提高羊肉品质。
3.混合育肥。既缩短了生产日期,增加出栏数和出肉率,又可以充分利用饲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混合育肥有两种情况:1、秋末冬初,牧草枯萎后,对放牧育肥的同时,采用精料补饲,延长肥育时间,进行强度育肥,使其达到屠宰标准,提高酮体重和羊肉品质。2、草场质量较差,仅靠放牧不能满足快速肥育的营养要求,因此,放牧的同时给肥育羊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和优质干草,使日粮营养满足肥育羊饲养标准。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羊饲养管理方式和育肥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比较各饲养管理方式和育肥方式的优劣,以其为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信涛.规模化养羊的饲养管理四:羔羊育肥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05,04:6-7.
[2]陈伯华.羊的育肥方式与实践[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06:54-55.
[3]麻积海,彭乃木.肉牛育肥阶段饲养管理要点[J].科学种养,2013,03:37-38.
2
舍饲羊饲养管理及常见疫病的防治
[摘要]舍饲羊是养殖羊的一种新的方式,管理方法由传统的放牧养殖改为现在的舍饲管理,因为饲养方法不同以往,所以面对这种新的饲养方式,一些以传统放牧为管理方法的养羊人会对此存在一些疑惑和误区。本文主要介绍了舍饲羊饲养的一些管理方法,和舍饲羊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疫病,并就此提出了解决舍饲羊养殖中疫病的预防与防治的办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起到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舍饲羊饲养管理疫病防治
1引言
近年来,羊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羊的经济利润空间扩大,养羊产业迅速发展,但出于环境效益的考虑,,一些地区对放牧养殖进行改革,朔州市也将放牧羊改为舍饲羊。伴随着羊饲养方式的改变,管理方法也与时俱进,有一些变调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改进。疫病的预防诊断也有所改变,疫病判断更应该准确,疾病预防更应该及时,在饲养过程中观察变化,避免羊伤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舍饲羊管理
2.1舍饲养殖的羊舍管理
舍饲羊与放牧羊不同,羊舍选址要合理,在通风条件好,干燥,防潮,噪音小,交通便利,水质良好的地区搭建,注意季节变换。
舍饲羊的羊舍环境要安排人员进行维持,饲养人员对羊舍要定期进行打扫,夏天注意防虫、通风、避光,冬天注意取暖、防潮。饲槽每天都要清理,避免因食物导致羊生病羊舍高度,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5-10摄氏度。
其次,避免同舍饲养,放牧式养殖时不分羊只大小,公母,强弱,舍饲养殖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要根据羊舍大小选择养殖数量,防止近亲交配,绿色牧草要适当新增到饲料中,单一的精料饲养不能满足需要,羊舍是羊只每天固定的活动场所,要消毒,保持卫生。
2.2舍饲羊的饲养技术管理
逐步完善的舍饲羊饲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饲养。不同的羊子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同一个羊子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饲养量,饲料搭配有差别。
羔羊:发育不完全,在出生不久以羊奶为主,十天左右可以尝试人工喂食,以鲜嫩的青草或煮熟的豆类饲养。公羊品质直接决定了羊群质量,在饲养时要特别重视,精料青草搭配,营养比达标,每天也要人工放牧一段时间。母羊配种前,要再饲料中掺杂精料;妊娠期使用的饲料不能发生霉变,喂养时补充营养,母羊哺乳期饮水充足,饲养量加大
3舍饲羊疫病防治
疫病的防治主要是从外界因素,本身因素入手,找到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深对常见疫病的认识,当出现问题是应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问题,防治、根治疫病。
3.1注意羊舍的卫生和消毒
3.1.1羊舍建设
选择通风条件好,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但是交通便捷的地区,噪音小,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区,水质应该严格监控,饲槽要统一设定在羊舍外围,方便饲养人员的喂养与清理。要保持羊舍的卫生干燥,通风,进行温度调整。
3.1.2喷洒蚊虫剂,消毒剂
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蚊虫较多,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羊只,飞蛾,鼠蝇是疫病的传播媒介,会引起伤口感染,及时喷洒灭虫剂,清理羊舍;另一方面,细菌也更容易滋生,喷洒消毒剂,预防疫病传播,当疫病产生时,要大范围的喷洒,不局限于某一地点。
3.1.3消灭传染源,防止传染病感染羊只
一是粪便清理,防止长期堆积发酵;二是防止因天气原因导致饲料、饲草变质,在饲喂之前应检查饲料卫生,防止引起羊只不适;三是饲喂用具定期消毒杀菌,饲槽里不应有过多食物长期残留,水槽与食槽最好分开;四是在有流行性疫病传播时,加强羊舍卫生管理,注意隔离与预防,进出人员都要消毒检查。
3.2加强舍饲羊的日运动量
舍饲羊应每天接受舍饲人员一定时间的散养,不只是呆在羊舍里,羊舍外围留有足够区域,在羊饲养结束后或每天定时对舍饲养进行放牧,对羔羊,母羊,公羊的运动量都要有所安排,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时间过长也不利于羊的健康。舍饲羊养殖在舍饲的基础上与放牧相结合,对放牧型饲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有益的转变。
3.3定期对舍饲养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免疫力
按时对舍饲养进行接种疫苗,提高羊只的疾病预防能力。当前,给羊接种的免疫疫苗主要有山羊痘活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羊链球菌苗、布鲁氏菌活疫苗等。
3.4学习常见疫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以下是几种羊的常见疾病的简介及防治措施:
3.4.1羊肠毒血症
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病,特点是:发病迅速、快速死亡。病羊会有口鼻有液体流出,似僵尸一般。
预防措施:在饲养过程中,少喂养精料,多水的饲料,保持羊舍干燥,注重预防,可减少发生。
防治:羊速清和头孢、干扰素并用,每天定时定量,连续几天使用。羊发病时迁离羊舍至干燥区,定期接种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疫苗
3.4.2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属于急性毒血症,一旦发生,波及方位光,传播快,会造成羊只大量死亡,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主要症状是严重腹泻和小肠溃疡,
防治: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疫病,但发病原因难辨,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预防与防治都要为主。疫苗注射、隔离、药物治疗等手段,也要根据当地情况而变。常使用土霉素,福尔马林,硫酸镁等药物综合治疗。
3.4.3羊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多发于舍饲羊,牛,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叫前胃积食,分为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阻塞,前者较多见,这种疾病多是因为饲养方式不对,饲料过量,搭配不善,运动量不足和补水不及时等原因造成,
防治:洗胃,服用药物促进排泄,严重时实施切瘤胃手术。
4结语
当前,人们也更加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舍饲养殖更加普遍,以上主要是对羊的舍饲管理方法和常见疫病防治的介绍,让养羊人了解舍饲与放牧的差别,加深对舍饲管理方法和疫病防治的认识,希望能够消除养羊专业户在舍饲养殖过程中的盲区,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让舍饲羊养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青松,丁玉臣,刘树军,丁宁,张喜军.舍饲羊各阶段的饲养及卫生保健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1,02:79-80.
[2]徐建国.规模化舍饲养羊的常见疫病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08:261-262.
[3]汪孟丽,蔡红梅,胡庆才,田子玉,王志军,程秀梅,张淑珍.绵羊舍饲管理及疫病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6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