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海参苗的养殖技术视频 冬季海参苗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4 00:53:25 作者:无上道 海参的家常做法
烧海参的做法:锅中放入油和大葱段,小火慢慢炸出香味。
锅内加入蚝油、生抽,用铲子搅匀。
加入清水、放入海参煮开2分钟。并加入盐和糖调味。
然后,把海参用筷祥并雹子夹出来摆在盘子里(注意:海参不太好夹哦)
锅里剩下的汤汁,用水淀粉勾芡,成浓稠的状谨帆态,加几滴蔽陪香油搅匀,淋在海参上即成。
越冬海参苗养殖技术
一、准备
1、池塘越冬准备。
10月底,池塘已连续养殖两年,准备清塘的可将池水排干,捡净海参,清除淤泥和杂物,暴晒半月以上。
首次进水0.5米,每亩使用漂白粉10~20kg,憋水三天后大换水两次,再使用多元有机酸类产品解毒,如“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不准备清塘,可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池中打洞的野杂鱼、杂虾、等敌害。憋水一天后排水,使用“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解毒。敌害尸体能捞的尽量捞,捞完后,使用化学改底类如“底速安”一亩一包,处理底部敌害尸体,连用两次,第二次隔天后使用“底巧”一亩一包。处理完一,可泼洒活菌制剂如“强效EM”一瓶两亩,稳定水质。
2、越冬投苗选择
海参要度过环境恶劣的冬季,需要选择体质强壮的海参入池,抓苗前要仔细观察,如有条件选择当地池塘暂养苗最佳,因池塘苗体质强,适应性好。选择大棚苗要注意选择(1)、健康。体表无损伤,无黏液,刺挺且高,在水中伸展较好,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受刺激后收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呈粗长条状。(2)、避免购买老头苗。俗称渣子苗,指同一批中生长最慢的苗,发黑、发硬、不伸展,一般是卖到最后挑剩下的,11年一虾场有客户13亩池塘投苗2100余斤,养殖一年后,清塘总计出产2200多斤,基本没长,赔十多万元。(3)了解苗种生产过程中用药的数量和种类。避免买到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健康苗,长期添加激素或大量抗生素的参苗体色发黑发亮,体型肥胖,这种苗前期生长迅速,但经常出现化皮和破肚现象,后期生长缓慢。多选择经常添加有益微生物的参苗,近年来,使用微生态代替抗生素已经初见成效,也越来越被人所接受,这类参苗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高。(4)检查参苗是否掺水。有的养殖单位在卖苗前大量投喂海泥,使海参暴食,达到增重目的,还有在卖苗前停止充氧,同时猛的降低盐度,造成海参缺氧吃水,增重20%左右,这类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吐肠和死亡。
以明年春天出参算,投苗选择20-30头/斤最佳,为使海参较早适应冬眠前池塘拿裂昌环境,一般从10月底开始投放,水温降至8度时,停止投放,密度依池塘春季剩苗密度、养殖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100斤/亩。
二.管理
1、合理换水
进入十月份以后,海参起蛰,至少每隔3-5天换一次水,每次20-30厘米。同时降低水位以利于水温快速下降,进入十一月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换水量20%左右,同时提高水位,延缓降温。冬季海参代谢低,换水量小,12月份左右换水量10%左右,12月份以后水位严格控制在1.5—2米以上,在气温突降前更要注意提高水位,避免冻伤。进入1月份以后,可只进水,不排水。开春后,刚开始换水时,每次换水量不能太大,避免海参应激。冬季外海水温一般较低,尽量选择晴天下午换水。
2、适时增氧源枯改底
11月份池塘经常出现上下水温一样,俗称同温期,底部低,出现海参回笼现象。冬季换水量少,再加上水中藻类减弱,也容易出现底部溶解氧低,建议11月以后,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底生氧”一亩一包,缓慢放氧,改善池底缺氧情况。
11月份喂料较多,需加大改底频率,水温10度以上,使用生物底改如“底巧”一亩一包,水温10度以下,使用氧化型底改如低速安一亩一包,7-10天一次,中间可使用芽孢杆菌产品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半透明,如“利生素”。12月份以后,使用底速安15天一次或爽底安15天一次。
3、封冰后的管理
进入冬季池塘容易结冰,结冰后及时打部分冰眼,下雪后清除冰面积雪,改善池底光照条件,利于水下的光合作用。地区因纬度原因,池塘一般不会全部封冰,但也应注意破冰。
4、加强和日常管理
(1)水质检测。水温降低后,海参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一般会蛰伏在池底附着基上,难以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多根据水质检测来监控,主要检测①水温:海参在水温5度以下停止摄食,进入休眠。②溶氧:4毫克/升以上,封冰后容易出现溶氧2-3毫克/升的情况,要及时破冰使用快速增氧剂如类,再使用“底生氧”改善。③盐度:27-33‰。④pH:7.5-8.5,冬季因水中溶氧低,高,容易出现偏酸性消扒,可使用少量或“增氧解毒安”一包两亩调节。⑤:不超过0.02毫克/升。⑥:不超过0.1毫克/升,检测水样放入试剂后,颜色越浅越好,平时可使用嗜冷型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减少有机质污染。⑦透明度:50-100厘米,以站在岸边,隐约看见附着基为准。
(2)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两次巡塘,观察出爬、摄食、生长、粪便情况,以及水色变化,封冰后注意观察是否漏水,如发现冰眼处有小杂鱼或小杂虾活动,则很可能池底缺氧。每十天做一次水质检测,发现有爬在池塘边的海参及时捡回池塘,以免干露时间过长死亡,尤其阴雨天气,更要注意,冬季注意将水浅处的海参捡到水深处,以前发生过在水浅地方,海参冻伤,化皮的现象。发现化皮的海参及时捞出,避免感染。
三、病害防治
海参冬季发病主要原因是水环境恶化与底质恶化造成。冬季海参基本处于半休克状态,体质虚弱,对病害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缺氧、pH变化、亚硝酸盐或过高等情况,极易发病化皮。所以,冬季病害防治首先要按照上述方法加强水质管理,从改善海参外环境入手,防止病害发生。冬季每月尽可能使用一次消毒剂如、聚维酮碘等,杀灭池底有害菌,或使用消毒型底改“爽底安”一次一亩一包,亦可达到底部消毒的目的。
海参越冬期管理技术
随着气温开始不断绝段的下降,水温也在逐渐下降中,海参开始进入到越冬期,这时池塘的温度普遍低于浅海,加上上高温时期残存的排泄物,在越冬时封冰后极易出现海参缺氧、气泡病等问题。所以海参的越冬期管理极为重要,一起来看看海参越冬期管理技术吧。
1、管理要点
根据气候的变化,海参的越冬期可分为封冰前、封冰期以及融冰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措施皆不相同,任何一步出现差错,都有可能会导致海参越冬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封冰前管理
气温下降,水温也随着下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水温,有利于保持水底环境的稳定性,能避免因风力和温蒂给水质和底质给海参应激反应和疾病发生。另外提高水位还能抑制水草植物的生长,不同地区温度不同,所以水位也不一样,一般在1.5-2米之间。还要加强水质和底质的管理,在秋季时是还是摄食最大时间,所以养殖池底堆集了大量放入排泄物,会在低温环境下发酵变质,产生有毒物质,造成海参大批死亡现象。所以在封冰前要全池泼洒氧化性底质改良剂,分解有机质,改善底质、解毒,使海参安全生长。和底质一样,水质的管理也不容忽视,冬季温度较低,水质较难变质,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溶氧,溶氧不足,造成海参缺氧死亡,所以在封冰前要做好溶氧措施。
3、封冰期管理
在封冰后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海参的情况,尤其要注意水质缺氧和气泡病,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减少损失。冬季下雪会影响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溶氧,所以下雪后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2积雪,使藻类能正常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溶氧,以免造成缺氧现象。当气温回升后,光照时长增加,水中的藻类和草类生长旺盛,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水体的溶氧掘侍过度,不及时释放,就会引起气泡病的发生,这时就要在冰面打冰眼,释放掉多余的氧气。
4、融冰期管理
在气温逐渐上升,冰面逐渐融化时就开始进入融冰期,这时水体中的盐分和温度会急剧下降,极易引发应激反应导致海参死亡。在冰层较厚的地区,在融冰期时冰层融化会导致大量淡水在表层聚集,导致下层缺氧,所以在这时就要及时把这些淡水排出,注入新海水。还有就并散誉是处理底质了,封冰时间较长,底部有大量的死亡腐烂的水草植物,它们会发酵累积有害物质,还融冰时气温回升,海参开始摄食,会将它们吃掉,就会引发肿嘴、化皮等现象。所以要融冰后要及时投放改良剂分解池底有机质,如果发现肿嘴、化皮等现象,可全池投放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处理,不建议施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以免引起海参的不良反应。
以上是海参越冬期管理技术,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海参养殖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