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虾大棚养殖技术视频 河虾大棚养殖技术要点
时间:2023-09-24 05:53:32 作者:红薇 淡水小龙虾室内大棚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淡水小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因其味道鲜美、营余困养丰富已广泛进入饭店、商场及家庭餐桌。目前,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庞大,且其需求热度不随时节变更,一年四季均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小龙虾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C,因此,在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20°C时,小龙虾将进行打洞冬眠,此时的小龙虾处于半摄食状态,极少外出活动,人们无法对其捕捞,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引起市场上的小龙虾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当水温低于15°C时,小龙虾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新陈代谢减慢,因此,冬季的小龙虾一般体格较小,影响了小龙虾的质量与口感。目前,冬季养殖小龙虾的方法有稻田养殖,通常在12月份,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投入虾苗,放养至翌年5月份完成一季养殖。
冬季稻竖丛念田养殖小龙虾的养殖周期较长,一般需要5-6个月,因此,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的工作较为繁杂,需定期在虾沟中填放稻草,稻草对小龙虾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的作用,可防止小龙虾因低温而发生伤亡;养殖人员还郑亮需定期疏通虾沟,为小龙虾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此外,稻田中的小龙虾处于一个相对狭小且封闭的空间,因此,投料、防逃、防病、捕捞等工作不易开展,导致小龙虾多处于放养状态,从而影响虾体的质量。
河虾养殖的技术方法?
河虾养殖的好坏,技术方法很重要,有哪些技术和方法需要注意的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河虾的六个关键步骤
一、池塘条件与清理。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
二、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发酵畜粪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
三、虾苗放养。一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虾苗需经一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养。一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虾塘可混养10~20厘米花白鲢鱼种80~150尾。
四、饵料投喂。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五、调水防病。虾苗放养10天后,开始逐渐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既改善水质和底质,又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15~20天时,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
六、收捕。一般养殖80~10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虾池清晨忌用药
青虾属于极不耐低氧的品种,夏秋季,清晨气温一般比较低,特别是在闷热雷雨天气之后的清晨气压更加低。一般青虾都集中到池边浮头,如果在这时下药,不但加大了池水的浓度,而且药物还会***青虾,使本来就承受不了缺氧环境条件的青虾,突然遭到强烈药物的***,马上就会窒息而亡。这就是清晨不能用药的原因。
那么什么时候用药比较合适呢?一般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左右比较合适。这期间池塘里溶氧量比较高,只要用药得当,是绝对不会出问题的。用药后应及时观察青虾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异样,可加注清水。
成虾管理方法
体长达到7-8厘米以后的中后期对虾池塘,由于投料量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养虾中后期水环境和对虾的具体变化为:ph值逐渐升高,水色由清绿色、黄绿色变成褐色、茶绿色,透明度降低,混浊度增大;池底发黑,有臭味,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发红,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体质弱,灵敏性差,脱壳不遂,纤毛虫寄生,吃食不旺,有肠炎、黄鳃病出现;更有部分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衫蚂壳、红腿、烂眼、甲壳溃疡等症状。笔者根据多年养激数殖对虾的体会,总结了对虾养殖中后期的管理要点。
稳定水色,降低水体混浊度。对虾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藻繁殖生长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可泼洒白云石粉20-25×10-6,每7-10天使用1次即可稳定水色。为了降低水体混浊度,应用光合细菌10-15×10-6,全池泼酒,每7天使用1次。同时,坚持定期消毒养殖水体,每10-15天全池消毒2次。第一次,按治疗浓度在上午用二溴海因消毒剂全池泼洒,第二次在第二天上午用有机碘、季胺盐0.2×10-6全池泼洒,若水中悬浮有机物多混浊度大时,可适当增大消毒剂的浓度。
调或铅埋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每10-15天全池泼洒2-3×10-6磷酸氢钙1次,20×10-6白云石粉1次。
改善池塘底质环境,控制ph值。每10-15天泼洒1次有益微生物制剂0.3×10-6,或每5天泼洒以沸石粉为主要原料的底质改良剂1次,每次用量为10-15×10-6,若突降暴雨或持续阴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667平方米5-8公斤。
合理加水换水。第一天换水量控制在10厘米左右,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可逐渐增加换水量到20厘米、30厘米、50厘米。这样,既能改良水质,又能促进对虾脱壳生长。对水位不足的要及时加深水位,购置增氧装置,以便提高养殖产量和规模。事实证明,对虾养殖产量愈高,规格愈大,经济效益愈明显。
合理投料,降低饵料系数。一般每日投料4次。上午投料时间必须安排在太阳升起1-2小时后,水中溶氧达到4毫克每升以上时最佳。以后间隔6个小时投喂1次。控制好投料量,一般对虾在45分钟至1小时内吃完饲料为宜。
提高对虾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饲料中新增:免疫多糖1‰,生物酶活性新增剂2‰,维生素c1‰-2‰,维生素b10.5‰,每周连续喂2天,每天喂2餐;高温季节新增大蒜素0.5‰-1‰。
定期抽检对虾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对虾少吃饵料或有病虾浮头靠边时,一般虾池内对虾病害感染率已达20%以上。因此,发现已感染病害但正常吃料,不浮头靠边的病虾,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300尾对虾观察是否正常。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
河虾的养殖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要点
河虾(青虾)有两种养殖方式,一种是直接捕获小虾进行养成。
另一种方式是捕获抱卵虾放入池塘,使其在池塘中自然产卵孵出幼体,再培育成小虾进行养殖。
在此,我们介绍一下河虾的养殖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1、养殖袭档河虾的环境条件
青虾养殖用水必须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须水净氧足。
池塘水深1.2-1.5米,池底淤泥要少,底质宜硬。
青虾不善游泳,并具有负趋光性,白天多潜伏在阴暗的石砾或水草中,即昼伏夜出,夜间出来觅食,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水底或水草等攀附物上。
故此,养殖青虾要有足够数量的附着物,可池边种水草或挂网片。
2、河虾的饲料投喂
青拍衫乱虾的食性很杂,从幼体阶段至成虾浮游动物、藻类、枝角类、桡足类、小型水生昆虫、有机碎屑、丝状藻固着藻、无脊椎动物等均摄食,但其喜食动物性饲料。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用配合饲料,其尤喜食螺蚌肉、蚯蚓、小杂鱼、蝇蛆、蚕蛹等动物性饲料,故养殖过程中宜适当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为好。
3、合理开展河虾秋繁
青虾的产卵有两个高峰,春未夏初为一个产卵高峰期,是由越冬后的老龄虾产卵形成。
秋繁的高峰是由当年第一代幼虾中的一部分产卵形成。
故应根据自已的养殖条件和环境来决定是否进行秋繁,而从均衡上_和提高产量效益的角度出发是应进行统筹按排,要发挥青虾能自然越冬的优势。
4、注意培育浮游动物如从幼体开始养殖,则早期的水质培育是关键,需用有机肥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供幼体或幼虾摄食,以提高培育和养殖的成活率。
一到小虾阶段则可投喂人工饲料或配合饲塌桐料。
孵出的幼体经50-60天的养殖,一般体长可达2.5-3公分,并有部分雌虾成熟,到10-11月雄虾可达4-5公分。
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按排起捕上_。
大规格的虾上_对留塘的小虾生长是有益的。
5、河虾要分级养殖为提高青虾养殖的生长速度和出塘规格,最好是分二级养殖,即从幼体养至1-2公分的小虾种,至将小虾养至成虾。
有条件的可进行三级养殖,即幼体体长1-2公分左右的小虾种体长3公分以上的大虾种成虾。
分级养殖并可提高养殖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