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技术蜂蛹病的防治方法 养蜂技术蜂蛹病的防治措施
时间:2023-09-24 08:29:02 作者:把幸福给你 蜜蜂的蜂蛹有虫怎么办
①热处理
把蜜蜂抖落在金属制的网笼中,以特殊方法加热,并不断转动网笼,在41℃下维持5分钟,可获得良好的杀螨效果。此种物理方法较化学药物杀螨的好处多。但在实际应用上较不方便,未能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②生物学特性的应用
利用大蜂螨喜欢雄蜂房的特性,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础,诱使蜂王产雄蜂卵,孵化为雄蜂幼虫,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烧毁,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蜂螨减少20~30%。此外,经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虫和蜂螨,以减少寄生率。
③药物治螨
根据蜂螨寄生于蜂体、繁殖于封盖房的特点,为了取得彻底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没有封盖于脾的有利时机施药。治螨药物种类很多,现将我国常用的有效防治药物作一介绍,供防治时选用。
(1)速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对蜜蜂安全。试验测定表明,致死浓度为205ppm,对蜂螨的毒性较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4小时内蜂螨全部被击落,杀螨效果销谨达100%,蜂群防治,使用浓度为0.1%,即每个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释,在非采蜜期,蜜蜂回亏碧基巢后,喷洒蜂体,斜喷至蜂体有细雾滴为宜。隔日用药1次,一般两次即可。如不彻底,隔1周后可再用药1次。
(2)敌螨一号:为非脒类杀螨新药。对蜜蜂安全,致死浓度为218.6ppm。对大蜂螨毒性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杀螨效果达100%。在蜂群中使用浓度为0.125%,即每个安瓿0.5毫升药物加水40Q毫升稀释,于傍晚均匀喷洒蜂体,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次,杀螨效果可达100%。该药不仅可以杀死蜂体上的螨,而且可以杀死巢房内的蜂螨。
(3)"螨扑"高效杀螨片:该药是蜜蜂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杀螨剂。对大蜂螨具有高效杀灭效果,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杀螨快而且持久,对蜂安全,无残留。使用方法是:用图钉将药片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强慧绝群2片,呈对角线悬挂,弱群l片,3周为一疗程。
蜂箱掉蜂蛹怎么治疗
个人经验,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没有看到实物,不能做具体的判断,初步估计,肯能是:白头蛹和中囊病。参考资料:“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中囊病:
1
病原
中蜂饲养.人工育种.病敌害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物为囊状幼虫病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1~2
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
在5~6
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
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
但不表现出症状。囊状幼虫病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钟,
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星期,
在病虫尸体可以存活1
个月,
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只能存活7~10
天。
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则可存活90~100
天。阳光直射4~7
小时可以杀死。
2症状发病幼虫多在6
天死亡,
30%死于封盖前,
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
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形成钩状幼虫,...个人经验,这是一种病态的反应,没有看到实物,不能做具体的判断,初步估计,肯能是:白头蛹和中囊病。参考资料:“白头蛹”:是蜂蛹死后被工蜂咬破封盖,露出苍白色的头部,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白头蛹”。养蜂人对“白头蛹”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蜂友认为有销竖白头蛹存在,就一定有巢虫危害,于是便专心致力于治疗巢虫,但“白头蛹”仍不断出现,有的甚至因此全场覆没。中囊病:
1
病原
中蜂饲养.人工育种.病敌害防治.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物为囊状幼虫病病毒,
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一般在1~2
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
在5~6
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
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
但不表现出症状。囊状幼虫病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热水中只能生存10
分钟,
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星期,
在病虫尸体可以存活1
个月,
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只能存活7~10
天。
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
天,
残留在巢房壁上裂斗神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
天,
冬天则可存活90~100
天。阳光直射4~7
小时可以杀死。
2症状发病幼虫多在6
天死亡,
30%死于封盖前,
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
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
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形成钩状幼虫,
体色由珍珠白变黄,
继而变褐、黑褐色。抽出后虫体呈现典型的囊状袋。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工蜂将房肆亏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拖出巢房;
未被拖出的死幼虫,
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
后期呈一干片,
似龙船状。病死虫体干后不翘,
无臭,
无粘性,易清除。
蜜蜂死蛹是什么原因
您好,常见的蜜蜂死蛹病有三种:
一、蜂巢病,由大、小蜂螨引起的蜜蜂死蛹,多出现在日龄蛹期,有的化蛹便死亡,有的快出房前死亡。在死蛹体上可发现白色若螨或成年螨。
二、癌。由导致的死蛹,据报道目前认为该病是由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蜂蛹死亡性疾病。幼虫发育至16日龄时,开始出现蜂蛹死亡,有的蜂蛹呈白色,有的羽化呈紫黑色,发病严重整块子脾都被穿孔,大面积的白头死蛹十分易见。
三、巢虫病。因巢虫为害的死蛹。蜜蜂幼虫发育正常,但封盖化蛹后便死亡。
发病相关因素:
(1)与温度的关系,蜜蜂蛹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蜜蜂蛹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0℃~21℃,早春过后,易发生蛹病。
(2)与蜜源和饲料的关系,在外界源充足,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饲料储备,蜂群群势较强的情况下,指闭不易发生蛹病;当早春或外界蜜粉源缺乏或使用劣质饲料喂答茄蜂,蜜蜂处于饥饿状态,遇阴雨或寒潮时易发生蜂蛹病。
(3)与蜂种及年龄的关系,意蜂发生较普遍,受害较重,喀蜂和东北黑蜂发病较轻,中蜂则很少发生。就蜂王年龄而论,一般说来,老蜂王群易感染,年轻蜂王群发病较少。
综合防治技术:
(1)选育抗病品种,更换蜂王。蜜蜂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清逗察,同一品种不同蜂群抗病力也不一样,在病害流行季节,有些蜂群发病严重,有些蜂群发病轻微,而有些蜂群不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选择无病蜂群作为种蜂群,培育蜂王,用以更换病群的蜂王,以增强对蜂蛹病的抵抗力。
(2)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蜂群发展的环境条件。保持蜂群内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蜂数密集,加强蜂巢内保温,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蜜粉饲料。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蜂场卫生,清扫拖出外的死亡蜂蛹,集中烧毁,以消灭传染源,同时注意勿将病脾调入健康群,避免造成人为传染。
(3)消毒措施:每年秋末冬初,患病蜂场应对换下的蜂箱及蜂具用火焰喷灯灼烧消毒。对巢脾用高效巢脾消毒剂浸泡消毒,100片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巢脾20分钟,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换清水2次,每次10分钟,摇出清水后晾干备用。
(4)药物防治:巢脾和蜂具经消毒处理并换以优质蜂王的蜂群,喷喂防治药物蛹泰康,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10毫升~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病情可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