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立体种养殖技术有哪些 立体种植养殖
时间:2023-09-24 16:57:41 作者:白月光 怎么实现农场的高效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技术
首先是,三粮两数弯菜的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人多地少的地区,22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6行小麦,留120厘米宽的空当,冬季在空当内套种菠菜。11月开始收菠菜,转年3月收获结束,然后再种两行春玉米,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距为30厘米,宽行距为190厘米。一般在7月底8月初收获。6月收完小麦后,再种2行夏玉米,每亩种三千到三千五百。春玉米收获后起10厘米高的垄,种两行早熟白菜,10月底白菜就可以收获。采用这种模式种植,小麦亩产可达200公斤,春玉米亩产可达400公斤,白菜亩产可达2500公斤,菠菜亩产可达250公斤,这样搭配可以节省劳力,每亩地的年收入可达两千左右。
二是,一粮两菜的山区立体种植模式:如果将土豆同玉米套种,可以提高土地的喊冲产出率。120厘米宽为一带,垄宽80厘米,畦宽40厘米,2月底将土豆种切块、催芽,3月上旬种植在垄上并覆盖薄膜,4月上旬土豆出苗后在畦面播种玉米。玉米长高后可以给土豆遮阴,玉米收获后将秸秆还田,再种上甘蓝、薯渗闷白菜、菜花等。
三是,棉菜立体种植模式:适合同棉花套种的蔬菜有洋葱、大蒜。16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4行洋葱和2行棉花,洋葱于9月20号育苗,11月定植于110厘米宽的畦间,棉花于转年3月中旬育苗,4月下旬定植在50厘米宽的垄上,洋葱于6月收获。采用这种模式种植,洋葱亩产可达两千到两千五百公斤,棉花可以收获100公斤皮棉。另外,棉花与洋葱套种还利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棉花同大蒜的立体套种也可以实现明显的生物互补作用,大蒜播种后可以充分利用棉花地冬春季节的光、热、水等资源,直到5月下旬收获大蒜时棉花仍处于苗期,植株矮小,棉蒜间的竞争较弱。棉蒜立体种植可以在保证棉花不减产的基础上每亩净增产值400元左右。
四是,小麦、辣椒和玉米立体种植模式:170厘米宽为一带,每带种6行小麦,留70厘米宽的空当,空当内可种两行甘蓝,甘蓝于9月中旬育苗,11月上旬定植,来年4月上旬收获后种植辣椒,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再种1行玉米,株距为1米,让他为辣椒遮阴。
怎样搞立体养殖??
立体养殖是在传统养锋亮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做多种传统养殖模式的一种高效结合,态基袜它充分利用环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所涉及农作物及养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利用了环境的各个不同的部分,在相同面积的土地帆激上发挥最大效益。其典型结构有南方水乡的桑基水田等等。
几项比较常见的立体养殖形式:
1、鱼--桑--鸡。在池塘里面饲养鱼类,池塘周围种植桑树,在桑树林里养殖鸡。这样,池塘里的淤泥可以作为桑树的肥料,桑树的叶子可以作为鸡的食物,鸡粪可以作为鱼的食物;
2、鸡--猪--沼气--有机肥。用饲料喂鸡,鸡粪经过处理后喂猪,猪粪作沼气料,有机肥作冬暖大棚肥料;
3、鸡--猪--牛。用饲料喂鸡,鸡粪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4、牛--鱼。用饲料或者草料喂牛,牛粪处理后喂鱼,池塘淤泥作为农田的肥料;
5、鸡--猪--鱼。用饲料喂鸡,鸡粪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鱼;
6、牛--羊。利用牛吃高草,羊吃矮草的特点,最牧场进行轮流双层次放牧。
大棚草莓立体种植方法有哪些
一、传统架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3-4层分层式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内种植草莓的1种栽培技术。这个分层式框架主要分为A字型和阶梯形2种。栽培架要按照南北向排放,为保证光照条件和减少遮光,排放时应选取适当的栽培架间距。架式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2种形式。
以A字型栽培架栽培为例。A型栽培架主体框架为钢结构,左右两侧栽培架各安装3-4排栽培槽,层间距40cm,距地面5m,最高处m,栽培架宽m左右;栽培槽一般用PVC材料制作,直径为20cm;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间距为70cm。该形式操作方便,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单位面积栽培架上栽培的草莓数量是平地栽培的2倍,产量比原来提高倍。
二、改良架式栽培技术
1、移动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
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槽、导轨、两端带有滚轮的支撑轴和传动机构。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两边,2根导轨固定在温室地面上,2根支撑轴安装在栽培架下方,滚轮与导轨配合并在导轨上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支撑轴转动。支架采用600mm×400mm的方钢焊接而成,为矩形,每个栽培架上安装2-4排栽培槽,槽直径为25cm。通过滑轮使栽培架进行左右平行移动,空出人行通道。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芹兄草莓植株充分地接受阳光,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使温室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开合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
开合式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支架、栽培架、定植槽转动主轴、减速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支架用于将整个立体栽培装置支承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通过滑动轴承与栽培架铰接,定植槽安装在栽培架上,转动主轴和减速电机安装到支架上,曲柄连杆机构的一端与转动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栽培架铰接。草莓植株正常生长时,栽培架处于倾斜展开状态,倾斜角度为55-65°;当进行管理和采摘时,通过调整栽培架角度使其处于垂直收拢的状态。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采光,还可以充分利用温室栽培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经济效益。
三、高架栽培床技术
草莓高架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水培、基质培等方式,在现代设施大棚内将草莓置于高架培床上进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且果实品质优、食用安全性好,适合观光农业园应用和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得到开发和应用,尤其是在日本发展较迅速。以下介绍2种高架栽培模式:
1、日本枥木模式
栽培槽宽30cm,内层槽深15cm,外层槽深25cm。内层为无纺布槽,中层为吸水布,外层为防水膜。单条槽种2列,株列距(15~20)cm×20cm。果实朝外侧生长。种植方式有单槽成行和双槽并列成行2种,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通常采用双槽并列成行种植方式。行间操作通道宽80-90cm。栽培架一般用镀锌管制作,床面高80-110cm。
2、日本长崎模式
栽培槽用发泡塑料制成,外宽50cm,内宽40cm,深12cm,长1m。栽培槽底部有排水沟。槽内侧先后依次铺设防水黑膜和无纺布2层。栽培支架主要用镀锌管制作,床面高度可自由调节,一般为80cm。单条槽种2列,株距19-20cm,密度7万株/hm�0�5。果实朝外侧生长。草莓高架栽培是一种省力栽培模式。在该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距离地表约1m左右,使得生产管理者能够直立身体进行作业,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嫌哪袭动强度。草莓果实悬在半空中,减少了与灌溉水的接触,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因湿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采用高架栽培草莓,花序授粉充分,果实发育正常,果型端正、颜色鲜艳,提高了优质果的比例。
四、墙体栽培技术
墙体栽培是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建筑物的墙体表,不仅不会影响墙体的坚固度,而且对墙体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实现了单位面积上更大的产出比。在日光温室后墙上设置通长的栽培管道,根据后墙高度可设置3-4排。后墙管道的采光条件较好,可充分利用太阳光,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五、柱状立体式栽培技术
柱状立体式栽培是用立柱来支撑和固定栽培钵以及滴液盒,立柱使栽培钵贯穿于一体。立柱由水泥墩和钢管组成,水泥墩横截面面积为15cm2,中间留有直径30mm、深10mm的圆孔用来插钢管;钢管长约2m,直径20-25mm。立柱要南北向成行固缓贺定在地面上,立柱间距不少于m。行间间距可以为m。栽培钵中空、四瓣或六瓣结构,用PVC材料制成,各栽培钵间相错叠放在立柱上。由于栽培柱南面能够见到直射光、北面只能见到散射光,光照度差异会导致草莓植株生长不一致,因此,需要隔3-4d转动1次栽培柱,以保证植株生长整齐,开花结果一致。
柱状立体式栽培可提高土地面积利用率。采用传统的平地畦栽方法,以畦宽1m、畦埂宽m为例,在13m地块上,实际栽培面积为10m。而采用柱状栽培法,以直径5m、地面以上部分高5m的栽培柱为例,每个栽培柱的栽苗表面积为1m,在长、宽约13m的地块上可放置栽培柱20个,栽苗面积为20m,土地利用率较传统平地畦提高了1倍。在栽培柱内,苗根部相对集中,浇水施肥时相当于直接作用于根部,肥料流失少、见效快,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各栽培柱间相互独立,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