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花技术发展趋势 栽花技术发展现状
时间:2023-09-24 17:18:56 作者:石川凛吾的伙伴们 植物栽培养护的相关概念
园林植物的概念与分类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绿化中栽植应用的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竹类、草本花卉及草坪植物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指对园林植物种植、养护与管理,包括园林植物的栽植、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
由于草本花卉与草坪的内容在专门的课程中讲授,所以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园林
木本植物。
0.2园林植物的分类
由于我国园林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各自在园林绿化中起的作用又不尽相同,为了便于研
究和应用,除按系统分类方法外,还可将园林植物按以下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1)按生物特性分类
(1)乔木类
①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以上),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分枝点高,如雪松、云杉、樟子松、悬铃木、广玉兰、银杏、白皮松等。
②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6m以下),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
干;如月季、牡丹、玫瑰、腊梅、珍珠梅、大叶黄杨和紫丁香等。
③藤本类:以特殊的器官,如以吸盘、吸附根、卷须或缠绕或攀附其他物体而向上生长的
木本植物,如爬山虎可借助吸盘;凌霄可借助于吸附根而向上攀登;蔓性蔷薇每年可发生多数长枝,枝上上并有钩刺故得上升;卷须类如葡萄等。
④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干。
⑤匍匐植物类:植株的干和枝不能直立,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
大占地范围,如铺地柏。
(2)草本植物
①花卉类:可分为1-2年生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和蕨类,详见花卉学。
②草坪植物类:是由人工栽培的矮性禾本科或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并加以养护管理,形成致密似毡的植物群体。
2)按植物观赏部位分类
①观花类:包括木本观花植物与草本观花植物。观花植物以花朵为主要的观赏部位,形状各式各样、色彩千变万化。单朵的花又常排聚成大小不同、式样各异的花序或以花香取胜。
木斗态本观花植物:月季、杜鹃、榆叶梅、连翘、桃、玫瑰、合欢、绣线菊、碧桃、紫丁香等。
草本观花植物:菊花、兰花、大丽花、唐菖蒲、一串红等。
②观叶类:园林植物的叶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貌。对于观叶类植物或叶的大小、形态引人注目;或叶的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质感;或叶的色彩变化丰富。有些树木的叶会挥发出香气和音响的效果。观叶植物观赏期长,观赏价值较高。如:油松、雪松、五角枫、合欢、小檗、黄栌、苏铁,银杏、白蜡、栎树、山麻秆等。
③观茎类:茎干因树皮色泽或形状异于其他植物,可供观赏。常见供观赏红色枝条的有红瑞木、野蔷薇、杏等;古色枝条的有桃、桦木等;可于冬季观赏的有青翠碧绿色彩的棣棠;还有可观赏形和色的白皮松、竹类、悬铃木、梧桐等。
④观芽类:植物的芽特别肥大美丽,如银柳、结香。宴销正
⑤观果类:果实色泽美丽,经久不落,或果形以奇、巨、丰发挥较高的观赏效果,如佛手、红豆树、柚、石榴、山楂、葡萄等。
⑥观根类:树木裸露的根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是并非所有树木均有显著的露根美。
一般言之,树木达老年期以后,均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露根美。在这方面效果突出的树种有:
松、榆、梅、楸、榕、腊梅、山茶、银杏、广玉兰、落叶松等。
⑦观姿态类:树势挺拔或枝条扭曲、盘绕,似游龙,如伞盖。如雪松、银杏、杨树、龙柏、龙爪槐、龙爪榆等。
3)按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①行道树:为了美化、遮荫和晌悔防护等目的,在道路两旁栽植的树木。如悬铃木、樟树、杨树、垂柳、银杏、广玉兰等。
②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曝晒和装饰用。多孤植,或丛植在庭院、广场或草坪内,供游人在树下休息之用。如樟树、油松、白皮松、合欢、梧桐、杨类、柳类等。
③花灌木: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芳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本植物。如牡丹、月季、紫荆、迎春花、大叶黄杨、玉兰、山茶等。
④绿篱植物:在园林中主要起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作用等。如黄杨、女贞、水蜡、榆、三角花和地肤等。
⑤地被植物及草坪:用低矮的木本或草本植物种植在林下或裸地上,以覆盖地面,起防尘降温及美化作用。常用的植物有:酢浆草、枸杞、野牛草、结缕草、匍地柏等。
⑥垂直绿化植物:通常做法是栽植攀缘植物,绿化墙面和藤架。如常春藤、木香、爬山虎等。
⑦花坛植物:采用观叶、观花的草本花卉及低矮灌木,栽植在花坛内组成各种花纹和图案。如石楠、月季、金盏菊、五色苋等。
⑧室内装饰植物:将植物种植在室内墙壁和柱上专门设立的栽植槽内。如蕨类、常春藤等。
⑨片林:用乔木类带状栽植作为公园外围的隔离带。环抱的林带可组成一封闭空间,稀疏的片林可供游人休息和游玩。如各种松、柏、杨树林等。
0.3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作用、任务
绿化美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城市必须与自然并存,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准的尺度。它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也能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取决于绿化种植面积比重、种植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而且和养护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只栽不管或管理不善,植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达不到应有的绿化、美化的功效。俗话说“三分栽植,七分养护”,就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0.4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简史、发展现状与前景
1)我国园林植物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山岭逶迤、江川纵横,奇花异草繁多,园林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对中国的园林资源评价极高,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来被西方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原产我国的乔灌木种有8000多种,在世界园林树木中占有很大比例。许多著名的观赏植物及其品种,都是由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来的,并很早就传至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例如,桃花的栽培历史达3000年以上,培育出百多个品种,在公元300年时传至伊朗,以后又碾转传至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至15世纪又传入英国;梅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达3000余年,培育出300多个品种,在15世纪时先后传入朝鲜、日本,至19世纪时传入欧洲;号称“花王”的牡丹,其栽培历史达l400余年,远在宋代时品种就高达600种之多,连同月季在18世纪时先后传至英国。英国伦敦丘园1930年统计该园引自全球的4113种园林树木中,有1377种是由我国的华东、西南及日本引种的,占到了33.5%。
我国还存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植物种,有许多植物是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例如素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水杉及金钱松、珙桐、喜树等。此外,我国尚有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种及类型,如黄香梅、龙游梅、红花继木、红花含笑、重瓣杏花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种质资源。
2)我国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简史
我国不仅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在长期引种栽培、选种繁育园林植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无数考古事实说明,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就有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作物栽培技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关于野生树木形态、生态与应用的记述。秦王赢政在京都长安、骊山一带修建阿房宫、上林苑,大兴土木,广种各种花、果、树木,开始园艺栽培。
汉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园林植物的栽培由以经济、实用为主,逐渐转向观赏、美化为主。引种规模渐大,并将花木、果树用于城市绿化。《齐民要术》已有梨树及砧穗关系以及阔叶树的育种等记载,反映了当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栽培技艺。
隋、唐、宋时代,我国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已相当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观赏园艺业日益兴盛,花木种类不断增多,寺庙园林及对公众开放的游览地、风景区都栽培不少名木。宋代大兴造园、植树栽花之风,同时,撰写花木专谱之风盛行。
明清两代在北京、承德、沈阳等地建立了一批皇家园林,在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出现了一批私家园林。前者要求庄严、肃穆,多种植松、柏、槐、栾,缀以玉兰、海棠;后者则注意四季特色与诗情画意,如春有垂柳、玉兰、梅花,夏有月季、紫薇,秋有桂花与红叶树种,冬有腊梅、竹类等植物。自明代以后,园艺商品化生产渐趋兴旺。河南鄢陵当时就以“花都”著称,当地花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积累和总结了许多经验,在人工捏、拿等树冠整形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如用桧柏捏扎而成的狮、象等动物技术流传至今仍受到群众的喜爱。
我国历代园林植物栽培方面的专著亦不少,如晋代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赏植物的专著;宋代范大成的《梅谱》、王观的《芍药谱》、陈思的《海棠谱》、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刘蒙的《菊谱》;明代张应文的《菊谱》、《兰谱》;清代陈庚子的《花镜》等,都详细地记载了多种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方面的技术。
3)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现状与展望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园林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曾提出过“中国城乡都要园林化”的目标,并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它不仅表现在发展城市公园、建设风景区、休养区、疗养区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对居民小区、工业区、公共建筑和街道、公路、铁路等的绿化上。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活动,在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建设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苏州、大连等20多个城市相继进入到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也被命名为园林化单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也不断应用到园林植物栽培和管护中,现代化温室的普及及组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园林植物的保护和栽培事业大大发展,鲜花生产和苗木的繁殖系数和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一些原来对地域要求非常严格而难以用常规方法繁殖的珍贵花木,也变得容易起来;生长激素的推广、保水剂、保水袋的发明,使缺水地区的苗木及大树栽植的成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大大推进了园林式城市建设的进程。
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对初、中、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全国许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园林专业,许多城市还设立了园林研究所。这些都将对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园林植物栽培养护与养护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许多课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才能学好本课程。
当前我国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上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注重种植而忽视养护,平时养护工作不够规范,在教学方面偏重园林规划设计,轻视园林植物养护知识的学习。这些都会影响园林植物综合效益的发挥。在有些研究领域,如园林植物的安全性管理,预警系统、在有铺装表面立地的植物栽培以及植物问题诊断等方面基本上没有系统的研究。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习,特别是利用毕业实习,让学生直接参加到生产一线去经受锻炼。园林建设工作也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行业,因此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实物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并通过一定的现场教学和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避免呆板和枯燥的说教。实训基地是学生实际操作的场所,要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与成就
一、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发展概况
城市园林绿化科技事业,是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据1949年统计,全国设市城市为136个,只有城市公园、绿地112处,面积为2,961公顷。不少城市人民政府开始把原来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园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园林绿化也由恢复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50年代后期,几个大城市的园林科研机构开始设立,并逐步开展研究工作,不过力量还是很薄弱的。同时,北京林学院利用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结合教学上的需要,也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科研活动。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一些城市开展了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如北京市的园顷答碰林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了十大工程的绿化美化任务。其中栽植了近千株大油松,在非植树季节栽植了一千多株大落叶乔木,铺草坪9万多平方米,种草花26万多株。在这些工程中,大树移植、植物栽培、草皮引种、园林施工等方面的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科技的进步,又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至1959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已发展到128,212公顷,其中公园509个,面积16,581公顷。
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园林绿化科研工作,在三年困难时间,也处于停顿状态。而到“文化*”的十年*期间,更是受到了摧残。当时,科研机构被撤销,科技人员被当成“臭老九”下放农村劳动。为全国培养园林绿化高级技术人才的北京林学院园林系,随校搬迁到遥远的云南,蒙受了重大损失。
十年*结束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工作逐步开始恢复,但当时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据1980年初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11个城市的统计,园林技术人员约占这些城市园林职工总数的2.8%,全国其他地方多低于这个比例。当时12个园林科研所的科技人员共有237人,其中不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约占1/3;水平较高,能组织指导研究工作的约占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于1980年5月召开园林科研单位座谈会。到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沈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广州、西安、昆明等12个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和城建、园林局(处)的负责同志,有江苏、湖南省建委城建处和北京林学院、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等院校以及中山植物园的同志,共30余人。
会议明确了园林科研的方向和任务。认为园林科研工作是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服务的,要坚持以应用科学为主,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园林风景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客观规律,更好地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同时系统地总结研究我国园林建设的经验,整理研究古典园林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中国园林艺术新风格和理论,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会议经过讨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分工。提举判出按以下三种类型进行:一类是由各个城市提供经费,组织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选种、育种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等;一类是由有关城市提供经费,按地区组织协作或与相邻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协作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对环境保护作用的研究和园林机具的研制等;一类是由国家提供补助经费,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研究的课题,如园林植物的区域性规划,中国园林史的编写,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园林科技情报的研究等。各地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着重解雀谈决园林生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在2~3年内,要抓紧调查研究,把当地园林风景的现状、历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等基本情况摸清,制定树种规划,选定骨干树种和适宜本地的主要园林植物种类。
会议提出,为适应我国园林风景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园林科研机构和情报中心,有一个全国的园林学会和刊物。在全国的情报中心尚未建立之前,经协商,一致同意先建立以12个园林科研所为主的科技情报网,由北京所牵头。情报网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国内外科技情报动态,交流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经验。
此外,会议还就加强园林科研所的建设和管理及科技人员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980年7月12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将此次座谈会的纪要发至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建部门,并通知各地参照执行,从而大大促进了全国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开展。
从1983年1月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政策论证工作。1984年11月,上述三部委颁发了中国城乡建设技术政策蓝皮书。在这本蓝皮书里的“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中,第十一节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公园”,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了以下技术政策,作为指导、监督、检查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发展方向的基本政策依据:
要根据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及方便群众游憩等多种功能的需要,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
要千方百计地增加绿地面积,规划的绿地不得改作他用。现有绿地不得侵占,侵占的要限期退出。规划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力争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的新建、扩建、改造都要按指标规定建设足够的绿地。
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积极性,加快绿化建设。重点搞好街道、广场和居住区的绿地,也要搞好工厂、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单位的环境绿化。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种植、养护、管理水平,发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积极发展各种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使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尽快绿化起来,逐步做到市区没有*露的地面。
搞好园林植物规划和种苗生产规划,加强引种育种工作,规定的苗圃面积要有保证,尽早基本实现苗木本地自给。花草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地树种应经过试验,不要盲目推广。
继承、发展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并吸取国外的先进的园林艺术成就;积极发展以自然景观和植物造景为主体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
切实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加强管理和控制游人量,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并要加强养护管理。
技术政策的颁布,对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些技术标准,也在开始编制和发布。例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1986年4月发布了《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6月发布了《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1992年5月27日,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确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发展序列和重点发展方向。在该《办法》的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科学管理,依*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教育的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其中提出要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要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的移地保护、繁育、研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要针对园林设计、施工、植保、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要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
可以说,全国城市园林绿化科技工作,主要是从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全国各城市共有园林科研单位51个。至1998年底,共出版发行《园林科技信息》内部资料70期。
5个较大园林科研单位情况表(略)
在设有园林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学院,有教师7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5人。在园林植物、观赏花卉、园林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该学院的学生,自1990年以来,还连续4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奖。
随着园林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园林学科中也涌现出了院士,作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1995年,汪菊渊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汪先生是中国园林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园林界享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中国园林史的研究上,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园林”部分,由他担任主编,该卷的出版发行,进一步提高了园林学科的社会地位。汪先生是从中国园林学科遴选出的第一位院士,给我国园林界的全体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以巨大的鼓舞。
1997年,陈俊愉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陈先生同样是我国园林学科的带头人,而且是我国园林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在园林植物学的研究方面,付出了大量艰辛劳动,硕果累累。在梅花等许多花卉的研究中,他的成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与程绪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花经》,也是一部经典之作。陈先生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
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园林绿化科技的发展,成为推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据1998年底统计,全国设市城市668个,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已达745,65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120,326公顷,公园3,990个,年游人量11.25亿人次。同新中国刚成立时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眉头舒展六年级作文
眉头舒展六年级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眉头舒展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管是倾盆大雨还是绵绵细雨,我都是极不喜欢的。现在的我无法像那些充满高雅情趣的人一样,撑一把油纸伞站在青色栈桥头吟诗作对来感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因为此时此刻,我紧锁的眉眼正紧紧盯着那个蜷缩着坐在椅子上,承受深入骨髓的疼痛的人。
她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亲人,待我如子女一般。五十出头的年纪还如一个孩子一般,短短的卷发稀疏的铺在头顶,睿智的光芒从厚厚的镜片中反射出来,矮小的身体仿佛支撑不住她那强大的灵魂,不算大的脚总是坚定地走着一步又一步。
我也忘记了是从谁那里听说的:以前学校门口的一个下水道的井盖没有了,学校也没有派人去维修,幸运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出事。毕竟都正值年少,眼睛亮晶晶的,步子轻快敏捷。可是她呢,毫不夸张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了,终究还是出事了。从那以后每逢下雨天,她的腿便疼痛难忍。
今年的雨下得格外的'大,也很频繁,这可苦了她。虽然不断地吃药,可病痛还是不断加重,以至于她不能来给我们上课衫慧。每当看到生面孔站在讲台上时,我就会狠狠地皱起眉头,不耐地把书翻来翻去,拿出笔烦躁得在本子上一遍又一遍地写着她的名字,仿佛这样做她就会立刻好起来一样。早晨,我在睡梦中听到妈妈叫我起牀,下意识的就问她:“妈妈今天还下雨吗?”每天的每个时刻我都在期望晴天。老天呢,偏偏跟我作对,整天就哭丧着脸。三天告姿过去了,我猛然觉得我像是疯了,看着厚厚的本子上全是她的名字我不禁苦笑。那种担忧,那种思念,那种不舍一阵阵地涌上心头。我无法忍受这种思念所带来的痛苦,于是打听到一个偏方可以治好她的病,我并不知道这种看似荒唐的方子有没有用,我只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做的。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我在经过雨水冲洗的泥泞山路上行走,跌倒了?不要紧,站起来继续走;被利石划破了手,算什么?清洗包扎继续前行;迷路了,又怎样,总会找到出路……
日子或友答飞快地度过,看着满身伤痕的我终于用荒唐的方法做好了荒唐的药,我感觉到了,这叫做满足。那天以后,阴暗的天终于放晴了。后来我并没有把药送给她,因为我询问了专业医生,他说我的做法就像是向神仙求雨一样。
她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讲台上,生龙活虎地为我们上着每一堂课,尽力地踮起脚尖高高地举着手在黑板上写下每一个知识点….
下课后,我跑到操场,在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伸手遮住了脸,在双手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直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嘴角上扬,露出了满足幸福的微笑。
天,灰濛濛的,还杂着阵阵凛冽的寒风,就好像是故意要和我郁闷的心情结个伴,雪上加霜一把。
临近期末,我的眉头就像打了结似的,总觉得事事不顺心。这不,又是一天毕了,我愁眉苦脸地支腮看着那院子里的植物。牡丹被冷风嗖嗖地吹着,平日里高贵的姿色经过天气的攻击早已不复存在;野草刚冒出头来没几天,又蔫巴下去了,根本直不起腰来。我瞟了几眼窗外萧瑟的景象,眉头锁的更紧了些。
正当我郁郁地准备扎进题海时,眼角的余光在不经意间扫到了一个不惹人注目的身影。我连忙擡头看个清楚——哦!原来是那株梅花!
记得是在几年前,我亲手栽下了那株梅花,意气风发地想要领略一下这传说中“最坚韧”的花朵的姿态。于是我便怀着满心的期待等着。那年的冬季来的好像是异常缓慢,我等呀等,终于等到了三九严寒之际,却不见那株梅花有丝毫的起色,死活是不肯给我一点面子。我原本以为自己的栽花技术太差,一个不留心就把那梅花给栽死了,真是呜呼哀哉!那时,我的脸色也差极了,眉头皱着愣是不肯舒展开来,和现在的我并无二般。可没想到,这株“死掉”的梅花竟然在今年开放了,还开得如此桀骜,开出了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味道。
那梅花挺立在院旁最不起眼的的地方。在往年,不多加以留心,根本就无法发现他的存在。但在今年,这株梅花开的是异常旺盛,非常引人注目。我马上观察起他来,只见几朵花瓣饱满圆润,生的饶是一个艳丽,红的像要滴下血来。梅花的枝干极其坚硬,像一位挺直了脊背的年轻人,傲立在浩浩乾坤中。梅花与牡丹相比,虽无牡丹在春夏时的国色天香,却透出铮铮傲骨。
我情不自禁地走出门去,想近距离观察他。迎面而来的风固然寒冷,却夹杂着一阵清幽淡雅的气味,想必也是来自于那株傲然之梅!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这香气,丝毫没有那些大红大紫的花朵一般妖异,淡淡的,却不失与寒风搏斗的坚毅,使人闻之便能清心静气。
我不禁垂目深思:如此一株坚强的梅花,是要经历了多少的风吹雨打,霜冻磨难,才得有今日的绽放呵?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起这株梅花了。在我哆哆嗦嗦嫌弃这天气多么不遭人待见时,他一定是在默默无闻地承受着风霜;当我舒舒服服地躺在被窝中时,他一定是在顽强地与暴风雨斗争。我终于能明白为何世人总是称赞梅花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日得见,真是古人诚不我欺。梅花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啊!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向他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