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养殖技术方案 最新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时间:2023-09-25 03:50:06 作者:爱你一眼 兔子生态养殖技术
兔子生态养殖技术如下:
1、种兔的选择和利用年限。
优良品种的种兔能生产出更多的幼兔。种兔的可繁期为4~核穗5年,而最佳利用年限为1~2年。在当今农村饲养条件下,7月龄进入繁殖期,母兔7~8月龄、体重3.5千克以上,公兔8~9月龄,体重可达3.5千克。
第一个繁殖年内生产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15%~20%,一般利用年限2~3年为宜。
2、免舍的设计及建造。
为了提高种兔的生产性能,必须为兔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兔舍应建在地势较高,通风、采光好,清洁干燥,环境安静的地方。
兔舍离地面20~30厘米,一般用木制门砖垒隔墙,隔成62×70厘米或70×80厘米的小间,并设有托粪板,经常洗刷兔舍,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疾病发生。
3、不同季节的家兔饲养管理。
春秋两季气候温暖、干燥,阳光充足,母兔发情正常,雄兔性欲旺盛,是家兔繁殖的黄金季节。春天天气由寒变暖,昼夜温差较大,应切实做好幼兔的保暖工作。每只家兔可服1片土霉素以防止感冒和肺炎的发生。
适当控制饲料数量,防止贪食拉稀,收刈的改庆卜青草要晾干,合理储存,保持绿色。秋天家兔换毛,营养消耗大,应调整饲料营养,精心饲喂,尽快恢复体质。
夏季气温高,兔子汁腺不发达,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兔舍的清洁卫生,不要喂露水草和雨后堆放发热的草料。避开高温时段饲喂,建议早上5时以前开喂,晚上9时后再喂。要供足饮水,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或0.1%的碘酊。
家兔一般耐寒,但当气温低于0℃时要关闭门窗,同时注意舍内通风换气,减少粪便产生的氨气对兔的刺激。
4、疾病防治。
⑴定期免疫:仔兔断奶时应注射免疫疫苗,每兔1毫升,隔10天后再注射1次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每兔2毫升。以后每隔4个月注射1次三联苗。注射疫苗要做好消毒工作,一兔一针,严禁混用,以免人为传染。
⑵定期投喂预防:预防用药要有计划地科学地定期投喂。预防球虫病的仔兔断奶后,每兔每天投喂氯苯胍1片,可连喂45天。预防胃肠炎、腹泻可在饲料中拌入止痢灵,每天每兔1克,持续使用15~20天。
兔饲料中每隔2天拌入喹乙醇,每兔1片,连用15~20天,可预防兔巴氏杆菌病,尚可促进生长。另外在夏天每隔10~20天投喂1次敌菌净。
⑶定期消毒:每年开春后,兔场内外都要彻底消毒1次,以后每隔10天1次。消毒次数视季节而异,一般秋季半个月1次,冬季每月1次差桐。消毒药剂可选择百毒杀、菌毒敌、消毒灵、生石灰、氢氧化钠、来苏儿等交替使用。
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
河沟选择
养蟹河沟要求水质清新、上游无污染、底部较平坦、淤泥不过厚,透明度30~40cm,溶解氧不低于5mg/L,常年水深在1.0~2.5m,水位落差小,有一定的缓流。河沟内水草茂盛,主要以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为主,有少量的范草、水花生等。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和运输。
拦网设计与安装
河沟养蟹应建立安全可靠的防逃设施,其设备的强度必须与河道的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速相适应。拦网的结构由墙网、支架和石笼组成。墙网是主体部分,一般用0.21/3×4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网目大小1.5cm左右,上下均装配直径5mm的双纲绳。墙网高4.0~4.5m,设双层网,内网防逃,外网拦污,防止野杂鱼侵入,起保护作用。内外网间隔2~3m,其间装一个囊网,可用来检查是否有蟹苗外逃或野杂鱼进入,以判断拦网是否破损。石笼是固定墙网底纲的设施,用0.21/3×4聚乙烯织成的网片(网目2~3cm)缝合成直径15cm的圆筒形网袋,内装直径3~4cm的石块。下网时将其沿底纲与墙网缝合,压入底泥35cm。墙网顶部在网片内侧缝一条宽40cm的塑料薄膜,以防河蟹攀爬外逃。每隔2m插一直径12cm、高4~5m的竹桩或木桩,插入池底0.5~1.0m,并用横杆将其连成一个整体,将墙网绑在桩上,固定网形。
放种前准备
1、清野除害:一般河沟里都有一些野生的乌鳢、鲶鱼、鲤鱼等敌害鱼类,必须彻底清除,锋搏坦否则会影响河蟹栖息和摄食。特别是河蟹刚蜕壳不久,身体柔软,活动能力差,易被这些敌害残食而降低回捕率。可用电捕、网捕等,从一端开始分段清理,逐步推进;也可从上游开始用药清理。
2、蟹种选购:以长江水系天然或人工培育的扣蟹为好银世,有条件的可自育扣蟹以降低成本。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行活跃、无病伤及附着物,性成熟的老头蟹应剔除。同一批选购的蟹种放入同一围拦区。
3、设置暂养区:放养前用目大1.2cm的网片围成暂养区,面积占整个围拦区的10%~20%,加强投喂管理。待4~5月份水草发芽长得较茂盛时,再折除该网片,让蟹种自行爬入围拦区觅食,使水草保持较强的再生能力。
4、放养前处理:从外地购回的蟹种,将其连同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3min,冲去泡沫后提出片刻,再放入水中浸泡2~3min,重复3次,待蟹种吸足水份后再解开包装,取出蟹种进行药物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泡3~5min或用10~2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10min,再放入暂养区。
放养时间与方法
河蟹放种时间为每年12月下旬或翌年3月底前,水温以5~10℃为好,最好一次放足。放养规格为150~200只/kg蟹种7500~9750尾/平方公顷,当年放养年底即可获得大规格商品蟹。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可搭配规格为4~6尾/kg的鲢鱼75~150尾/平方公顷、鳙鱼150~220尾/平方公顷,15cm左右的_鱼220~300尾/平方公顷。
水域生态环境的维护与管理
1、培养和移栽优质水草:水草不仅是河蟹的良好饵料,也是其栖息、隐蔽、蜕壳的场所,而且可净化水质;夏季还可防暑降温,促进河蟹生长。河沟中本身就生长一些优质的野生水草,应保障这些水草的生长繁殖,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移栽补充。如初冬收集苦草籽,用水浸泡10~15min后与泥土拌均,撒播于河底,每千克草籽可播0.3~0.5平方公顷;也可从其它水体捞取轮叶黑藻切成15cm左右的小段,插入水底;2~3月份移栽马来眼子菜,用量750~1500kg/平方公顷,分成小簇用竹竿均匀插入河底5cm深处。在银桐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沉水植物低于水面20~30cm,超出部分要割除,控制水花生、菹草的生长量,使水草覆盖率达80%左右。
2、移植螺蛳:螺蛳在水底能自行繁殖,为河蟹生长提供优质的鲜活饵料;同时它又能摄食水底单胞藻类和有机碎屑,改善水质。每年清明前后可在围拦区内放鲜活螺蛳3000~4500kg/平方公顷。
3、合理投喂: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季节的不同,按照“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3月下旬至5月份水温较低,以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少量小麦粉成团块状沿河边多点投喂开食,日投1次,时间为下午2时,投食量为蟹体重的2%~3%,或选全价颗粒料,投喂量适当减少。6月份水温升高,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占日投量的30%,下午5~6时投喂70%,此时投食量增加到5%~8%,并以小杂鱼、全价颗粒料为主,搭配豆饼、小麦、玉米等。7月初至9月上旬为高温季节,日投2次,以玉米、小麦、蚕豆、豆饼、南瓜、土豆、水草等植物性饲料为主,搭配颗粒饲料,日投饲量3%~5%,鲜料8%~10%。9月中旬进入河蟹育肥期,动物性饲料应占60%,搭配植物性饲料40%,日投饲量为8%-10%,10月中旬以后降至3%~5%。
4、日常管理:蟹种放养初期,活动较频繁,易逃跑,要每天坚持巡河巡网检查,观察是否有逃蟹。中期搞好防风、防汛、防偷盗破坏,要勤巡查、勤维修、勤除水草等漂浮物,做到桩子整齐牢固、拦网整洁无洞、石笼不出底泥、网衣内外水流畅通。后期由于生殖洄游,性成熟的河蟹会拼命外逃,应注意严防河蟹从墙网上部翻爬逃逸,并抓紧时机捕捞,同时组织人员巡河,严防偷捕。
5、成蟹捕捞与暂养:由于拦网设施仅限于进出水口,狭长的河沟两岸无法建防逃设备,这要求捕捞河蟹应在其自然生殖洄游之初进行,并做好成蟹的暂养。捕捞时间从9月下旬开始,可采用三层刺网、蟹笼、定置张网等各种工具捕捉或夜间沿河边徒手捕捉等,成蟹要称重过数、按规格雌雄分开,放入池中暂养。通过人工投饵催肥,精心饲养管理,适时上市,做到养好蟹、卖好蟹、实现产品增值。
羊的生态养殖技术有哪些?请查资料详细论述。
羊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增加羊只的生存环境和营养水平,使其呈现健康、快速生长的状态。以下是几个具体的生态养殖技术:
1.合理选址和规划: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区,避免选择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的地区。规划合理的场地,充分考虑羊的采食空间和休息区域。
2.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场地的虚辩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破坏。可以在羊圈周围或场地周边种植草籽或丰富植物,为羊提供更多有机物和营养元素。
3.精细饲养管理:饲养期间要注意饮水水源的保持,做好日常喂食和精细饲养管理工作,包括做好羊的消毒、清洁、测量和疫苗注射敬斗等工作。
4.引进优种优质草料:合理配饲高质量、高营养的草料,如苜蓿、青禾、橙红梅等。同时可以通过改善草地质量来增加草料的产量和品质。
5.合理调整饲料:避免并减少过度饲喂和不合理饲料配比,选择适量、均衡、营养丰富的饲料,促进羊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生态养殖的基本原则是遵循自然规律,让动物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减少因过度饲养、环亮誉磨境造成的疾病风险和消化不良问题等,带来更好的乳品、肉品和羊毛等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如果有帮到您,可以点‘采纳’或点我头像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