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养殖林蛙技术视频 东北养殖林蛙技术要求
时间:2023-09-25 03:58:12 作者:温流 林蛙是怎么养殖的?
圈养林蛙技术要点中国林蛙是集食、药、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因林蛙所独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半人工养殖林蛙液派明回捕率较低,圈养林蛙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讨,总结了圈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
1孵化管理关
1.1首先是卵团的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
1.2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
1.3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
2蝌蚪培育关
2.1蝌蚪的密度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
2.2饲料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2.3水质与水温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
3蝌蚪变态关
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变态期管理注意: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
4疾病防治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闹告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
4.1蝌蚪期饲养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羡野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
4.2幼、成蛙期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
5越冬管理关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
人工养林蛙可以吗,养殖林蛙的注意事项
摘要可以人工养殖林蛙,但需拥有较高的养殖技术,林蛙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养殖之前要先去当地相关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要取得经营加工许可证和准运证才可售卖、运输林蛙。养殖林蛙的场地要求水源充足且利于林蛙越冬,养殖过程中要确保投喂给林蛙的饵料充足,做好疾病和天敌预防,确知团保林蛙健康生长。
可以人工养殖林蛙,但是养殖林蛙对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林蛙以其独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得很多人对林蛙大肆捕杀,造成林蛙资源极速减少,目前林蛙在国内外市场都供不应求,导致售价持续飙升,其中蛙油的需求量更是具大,造成市场供需十分悬殊。
林蛙属于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如果想要人工养殖林蛙,需要先到当地相关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若是想要出售林蛙,必须取得经营加工许可裤山证,如果需要运输林蛙,还需要取得准运证。
目前市面上林蛙的售价为40-60元/对左右,若是高于这个价格,购买时则需慎重。
养殖林蛙的注意事项
1、充足的饲料:养殖林蛙必须要有充足的黄粉虫作为饲料供林蛙摄胡猛中食,还可以在养殖池内利用灯光来诱虫作为饵料。
2、养殖场选择:林蛙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有较多植被且能让林蛙顺利越冬的土壤较为湿润的地方建设。
3、防逃围栏:为防止林蛙逃跑及减少老鼠、蛇等天敌对林蛙的伤害,要在养殖池周围建好防逃围栏。
4、疾病预防:为确保林蛙能够更好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健康正常的生长,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预防疾病。
5、林蛙越冬:林蛙需要经过两年的饲养才可以作为商品蛙上市售卖,能否顺利度过冬天是全人工养殖林蛙成败的关键一步,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林蛙的生长特征想出能让林蛙越冬的办法,通过专业科学的技术给林蛙一个与自然环境相似的生活环境,提高全人工养殖林蛙的成功率。
林蛙养殖技术
1、养殖地:养殖林蛙需要选择平静河湾、水塘、水坑、沼泽或稻田等静水域内。2、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夏季需要及时进行降处理,避免高温影响林蛙的生长发育。3、防逃措施:在养殖地四周建好栅栏,防止林蛙逃跑。
林蛙头部扁平,四肢较细长,体长70~80毫米;鼓膜圆,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哗埋有深色的斑点;背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弯曲。
林蛙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主要栖息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以林间草地为握态多乱皮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