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养殖孵化技术培训 养殖金蝉的孵化技术
时间:2023-09-25 09:47:05 作者:德国第二装甲师战歌 金蝉怎么养殖与金蝉养殖技术详细讲解
金蝉人工孵化养殖法
金蝉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卵生地下孵育的药材,具有清血化淤,健康保健的功效,对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毁升现有金蝉生长周期长,成活率低,不宜采集的缺点。我们经过数年研究试验,根据金蝉的生长
金蝉子
习性,总结出一套金蝉养殖的技术。
一、采卵:采卵是以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七月份左右。金蝉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将卵产入枝内,多以果树等多汁树枝为主,产卵后树枝多会干枯,所以大多数下端青绿而末梢干枯的枝条都有蝉卵。
二、采后处理:将有蝉卵的枝条采集后,去除干叶,剪去两端,三十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铺一层沙,将捆好的枝条立着放入盆内,温度保持在28—34度,湿度是保持湿润,即遇干即喷,用喷雾器照准枝条喷洒湿透为止。
三、孵化:大约四十五天左右即有幼虫孵出。这时会看到有一部分幼虫在枝条上爬上爬下。大约孵化出幼虫20%的时候就要进行掩埋,埋坑选择多细软毛根的地区,以便幼虫能吸取根上的养分,最好选择在种植杨、柳树及其果树的阔叶树地块中。
四、播种:将坑挖成条形,深度以挖到多毛根处为主,宽度为一锨。将孵化好幼虫的枝条顺坑放入坑内,幼虫即自行抱住植物根系。还土时要轻、缓。还好土后不能踩,更不能浇水,以保透气。
金蝉子
五、采收:如有树木,多在一米处用透明胶带缠一圈,以保蝉虫不会爬高蜕变。蝉蚁播种之日起18——24个月即成成虫。
六、提示:采集蝉卵以白蜡条,果树枝为主,蝉卵幼虫是以植物根系的汁液为食,所以在掩埋时最好选择多根地带。每根枝条中含蝉卵200——400只,所以每亩地以500-800枝为宜,以保成活率。用此种方法种植金蝉使原有的生长期3——5年提前到18个月,孵化纤纤老期由原来的一年提高到40天左右,成活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30%——60%左右。所以特别适合农村进行养殖。
现如今金蝉价格一路上涨,金蝉也已被端上了大小饭店的餐桌。前景看好。用这种方法种植的金蝉成活率高,每亩地按最低成活率30%算,还要成活十万只左右,按每只一角钱算,还要收入上万元。
炸金蝉
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食用蚱蝉(其为蝉科昆虫的代表种,成虫又称金蝉,若虫俗称知了龟)及其若虫(即知了龟)的习俗,尤以山东盛行,最为普遍的食用方式为“油炸金蝉”。蝉若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堪为食用昆虫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经成为适应各种不同档次、不同场合的著名菜肴。另,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枣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竖裤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金蝉子
然而由于环境遭破坏,树木被砍伐,蚱蝉和若虫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若虫等的自然产量逐年锐减,市场价格也连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由于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仅仅依靠采集,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为此许多地方已开始将自然资源采集的方式转向人工规模化养殖。
人工养殖
下面,根据我们三年实践经验及掌握的有关资料着重将蚱蝉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先说蚱蝉的自然习性:蚱蝉一般3~5年完成1代。以卵群体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即越冬虫态为两种,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虫;越冬场所也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环境。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动结束。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虫的活动受地温和寄主植物树液的影响最大,在低温高于10℃~15℃时,树体汁液开始流动,越冬若虫随之开始刺吸取食活动。从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虫(称之为蝉蚁),潜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随着龄期的增长,营造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室,栖居其中。土室壁的一部分附着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后温度下降,便钻入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
金蝉子
动。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龄若虫即将出土蜕皮变为成虫的时期。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产卵,6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底至8月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末期。成虫的终见期为11月上旬。成虫多在夜间8~10时和早晨4~6时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虫常栖息于树干枝梢上,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成虫产卵于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条上,卵产在枝梢的木质部内,卵窝密接。每一卵窝内有卵6~8粒,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479粒,一般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条上有卵穴6~146个。每头雌虫腹内一般怀卵500~1000多粒。成虫寿命3个月左右,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虫有翅能飞,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交配以后的雌蝉在产卵前先用产卵器插入当年生或二年生细嫩树枝木质部,然后再将卵产入。同时使嫩枝条脱水干枯死亡,如此会对树木造成危害。蚱蝉喜欢山楂、桃树、苹果、榆树等木质松软、汁较多的树种。
六项环节
再说其人工养殖技术:养殖蚱蝉,欲获成功,主要应抓好种源获取、寄主植物选择、饲养地选择、防护措施配置等“六环”:
第一环:获取金蝉种源。初级种源的获取可以在田间自然采集,卵、若虫、成虫均可作为种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个虫态;8~9月份是采集若虫的最佳季节;9月份是采集蝉卵树枝的最佳时间,全年均可采集。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被蚱蝉产卵致死的1~2年生细干枯条轻巧取下,凡是一侧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质部镶嵌有大量乳白色长椭圆形卵的即是蝉卵,剪除产卵窝上部多余的无卵枯梢、在产卵窝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无卵枝条部分,将50条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捕获若虫,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虫为对象,若虫的采集可以在傍晚7~12时在树体主干基部用手电照射捕捉;采集后放入纱笼中羽化产卵。产卵纱笼内栽灌木状寄主,以各种实生果树为主。抓获树上成蝉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采用火堆诱集等。为保证成蝉不受损伤,可以利用小麦面筋粘获,方法是将和好的面团多次用水冲洗,去除淀粉,留下纯面筋,存放于宽大的荷叶、杨树叶内,粘于竹竿顶端,于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虫。
第二环:金蝉卵枝殖种。殖种对象为初孵若虫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将直接从野外或在种源场地采集的具卵枝条,
集中于室内促进孵化。方法:在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铺撒5~10厘米厚的细干沙,将卵枝成捆竖放或横放于其上,不断用小喷雾器喷洒雾水,保持具卵枝条周围空气的高湿度,使多余的水珠吸附于底部细沙中。中间应不断抽查卵的孵化情况,发现有若虫活动时,即可将枝条连同细沙殖放于养殖场所。殖种时间一般在9~10月份(二年卵)或6~7月份(当年卵)。在饲养场所的寄主植物树下地面远离树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约30~50厘米有规律的窄沟,如环、方、三角、平行或辐射等形状,目的是为了以后的挖掘和捕收。“殖种”后盖土压实,做好时间、数量、“殖种”沟形及深度等的记录。蚱蝉从卵期开始到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若虫,需要在地下生长三个冬夏(实际为2年):第一年从6月份开始生长,当年生长体重只有1克左右;第二年体重发育到3克左右;第三年若虫发育成熟,体重4.5~5克。
第三环:给金蝉供应优质饲料。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还要间作土豆、甘薯、山药等一些根茎类植物
第四环: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金蝉“殖种”深度以30~50厘米为宜,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冬季应在殖种区域覆盖麦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温。
第五环:构建成虫及若虫生产设施。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成虫产卵空间。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可以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虫在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第六环:搞好防疫。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虫,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水灾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对若虫或蝉的危害也较大,养殖时应加以注意和保护。最重要的季节是树上卵期、“蝉蚁”发生期、老熟若虫出土期。树上卵期和蝉蚁发生期的天敌主要是蚂蚁和红色小花蝽,处理措施是利用强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条或DDVP、强氯精等进行土壤处理。
金蝉的采收与加工利用
每年夏至前后开始到8月初,是田间采收的最佳季节,其中以7月初或雨后的天气最为集中。若虫(知了龟)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樊缘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第二天早晨4~6时羽化为成蝉,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人工饲养的若虫收获,应在收获成熟季节依据市场价格及时从地下挖掘或让其自由出土抓获。在生产季节,将采获的鲜活若虫用清水洗去泥沙,每50克一盒,并注水把盒内的若虫淹没,放在冰箱中冷冻保存。重新清洗后即可加工利用。若虫存放的方法,有长期存放如冷冻或腌制,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盐水浸洗或出土后自然存放等办法。食用时,可将锅烧热后放入适量花生油,待油滚沸后把若虫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熟,盛入盘中,上面撒上少许精细碘盐热吃,口感特别鲜嫩。蝉去翅以后的加工熟制方法与若虫一样
金蝉孵化有哪些方法?
3~5月份是孵化金蝉的最佳时间。而进人6月份后金蝉蝉卵已开始大量衰亡,生命力降低,孵化前就有死亡(杨树枝条更是所剩无几),孵化过程中更是极易出现死亡,成活率极低。注意当年产的金蝉卵枝不能用于孵化,因为蝉卵需要有一个冬季的休眠期才能成熟。孵化是金蝉人工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3月下旬地温逐渐升高,气温也在不断升高,此时可以对上一年保存的金蝉卵枝进行孵化。1。简羊孵化方法蝉卵在自然状态下是靠自然的温度、湿度孵化的,人工孵化也以顺应自然较为省力。方法有二:一是将在室内存放的卵枝于翌年7~8月份湿热阴雨天气,均匀悬吊于寄生树林里,令其自然孵出。二是将存放的卵枝于7~8月份浸在与气温相同的清水中1~2分钟,让其吸足水,而后置于有黑底色的容器中,每天8~12时观察1次,几天后即可发现有若虫孵出,并在容器底部缓慢爬行;如果枝条变干仍无若虫孵出,应重复湿透枝条,继续观察,直至见到有若虫孵出为止。2。恒温孵化(1)恒温!I化设施首先要有孵化室(也叫恒温室)。有条件可以找一间态桥大小合适的房间,四周贴一层反光膜,或者用塑料薄膜代替也可以,最好四周黏上一薄层泡沫板,这样保温效果更好,可以降低孵化期间的保温成本。窗户也要密封,以免散热。孵化室中间搭木厅闭搏架,层高以刚好放下孵化盆为宜,提高空间利用率。孵化盆最好用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盆,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塑料盆。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用砖垒起一个方形或者长方形池,池底铺塑料薄膜。池或盆底铺一层细干沙(最好用黄沙,建议用3%~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一遍,以杀菌消毒,捞出晾干后使用),厚度以5~10厘米为宜(放干沙的目的除了固定卵枝以外,还可以防止人工喷水过程中卵枝过湿,吸收掉多余的水分)。将卵枝放于0。5%~2%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消毒,捆打松,立于沙土之上,每捆之间留一定空隙,不要挨得太紧。孵化过程中每隔3~5天要将卵枝上下掉转一下方向,以使温、湿度均衡。孵化盆也可以采用孵化盒代替。孵化盒最好用泡沫塑料制作,以利于保温。建议规格为70厘米X40厘米X20厘米(其他规格也可,只是深度要大些),底部铺5~10厘米厚的细沙并加水湿润,纵向放木棍2根,将卵枝成捆横放于其上,盒口覆盖泡沫板。(2)孵化条件一般于秋冬季节做金蝉种卵以及土地的处理工作,春节过后开始孵化殖种工作,3~5月份可孵化种卵。人工孵化金蝉种卵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温度是缩短金蝉生长周期、提高金蝉孵化率的关键。温度一般要控制在28°C~35°C,最_不能超过38°C。温度过低可能造成金蝉孵出时间延长,温度过高可使金蝉种卵死亡。室内孵卵,有条件的养殖户在春季可以采用暖风机或电热等方式加温,夏季采用分体空调降温,并安装温度控制装置(温控仪),从而保证孵化室温度的恒定。加温也可使用煤炉,但要注意把孵化室中的煤气排出去,以防止煤气对金蝉种卵造成伤害,致使孵化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孵化室内应配备温度计,可以选择悬挂式温度计,如果温室面积过大,可选择每5平方米悬挂1个温度计,以便于观察室温是否均匀一致,从而采取相关措施。温度的控制过去一般使用煤炉,成本较_,也不好控制,有时还会造成煤气中毒的危险。广大养殖户经过摸索实践,目前多用灯泡控温。其优点是温度易于掌握,省时省力,成本也低,而且没有煤气中毒的危险。可根据孵化室的大小增加或者减少灯泡的数量和瓦___。有的配合温控开关,温度低于28°C自动打开,高于35°C自动关闭,更科学规范。蝉卵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过于干燥会使蝉卵停止孵化,过湿则会使蝉卵霉烂,因此过干过湿都会对孵化造成损害,降低孵化率。保持适宜的湿度对提高孵化率尤为重要。空气相对扮祥湿度控制在70%左右。一般用小型喷雾器喷水来增加湿度,自来水就可以,根据经验,最好用接近30°C的温水,这样喷水的时候不至于使温室及卵枝的温度突然降低,有利于孵化。孵化中每天要根据湿度情况决定是否用喷雾器对卵枝进行喷水保湿,加湿的过程一定要细心,喷雾要细要匀,喷雾器的喷头要对着枝条外边缘喷,喷到枝条完全湿透为止。精确测量湿度需要使用湿度计。一般湿度的掌握可以遵循见干即喷的原则。具体可以用手去抓孵化盆里面的沙土,以沙土可以捏成团为宜。如果沙土松散干燥不能捏成团,说明太干了需要喷水;如果沙土下面盆底有积水,说明湿度过大,应注意减少喷水次数。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40天左右就可以看到小金蝉活动了;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好,则要经过50多天甚至60多天才可以看到蚁蝉活动,此时就要准备殖种了。殖种时应注意天气的变化,比如连阴雨、气温突变等。卵枝可以分批放人孵化室,根据实际情况隔几天放一部分进去,也可以于孵化15天左右在沙土上面均匀撒些玉米粒等植物种子,当金蝉孵化出来的时候,玉米也应该长成小苗,保证金蝉第一时间吸食到植物根部养分,提高成活率。一般在蝉卵孵出20%左右时,进行人工殖种。关于孵化到何种程度殖种目前没有统一说法,有人以孵化到看见小金蝉即开始殖种,也有人以孵化20%~30%殖种,但都不能等蝉蚁全部孵化出来再殖种,那就为时已晚。因为已经孵出的小蝉蚁需要尽早寻找到树根补充营养,否则2天左右就可能饿死。
金蝉养殖技术方法
金蝉养殖技术方法视频如下:选择育种树木:矮化果树如杏树、桃树、苹果树或其他矮化型灌木品种都是金蝉育种的良好树木。注意及时修剪过高枝条,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树的间隙套种果树生苗,以增加金蝉产卵的树枝;在树木下面殖种金蝉种卵,方法参照“金蝉的养殖技术”。
建设育种大棚:在金蝉即将出土前夕搭建育种大棚,面积以每个占地1亩为宜。在育种区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水泥柱的行距5米,中间用竹竿搭架,再拉设铁丝固定,然后在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育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切忌在低洼易州扮判存水的地块建育种大棚。
种虫管理与防疫:金蝉出土后因其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虫后再进大棚,捕捉时羽化金蝉会因见光四处飞乱碰,造成种缺册虫死亡,因此可全部册改捕捉前1周内出土的金蝉,待1周后再开始让金蝉自然羽化产卵。留种密度每亩约10000只,雌雄约各占50%,每只雌金蝉可产种卵500~1500个,每个大棚大约可供20亩地金蝉繁殖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