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鸭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杂交鸭的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25 17:01:50 作者:萌宝去哪儿 鸭子饲养 [饲养鸭子常识]
不正确的饲养导致鸭子很快死去,那么鸭子怎么养?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饲养鸭子常识,一起来看看。
饲养鸭子常识
一、品种
鸭的品种很多,按生产用途可分肉用和蛋用两种。
1、肉用品种:
(1)“北京并扮鸭”,在较好的饲养管理下,50-60日龄体重达2.5公斤左右,经填肥后体重可达3公斤。
(2)“澳洲狄高鸭”生长发育快,饲养8周体重可在3.5公斤。
(3)英国“樱桃谷鸭”饲养7周达3公斤以上。
(4)“番鸭”,原产于南美洲,番鸭生长较慢。10周龄体重可达公鸭3.5公斤,母鸭2公斤。公番鸭与母家鸭杂交产生第一代杂种,通称“半番鸭”,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生活力强但无繁殖能力。
2、蛋用品种:
(1)“绍鸭”,原产浙江省,体型较小,年产量250-300枚;
(2)“金定鸭”,产于福建龙海。产蛋率高,年产量为260-300枚。
(3)麻鸭,我国各地方品种的一个总称,象麻雀的羽毛,分布广,数量多,广东的中山麻鸭,年产蛋240枚左右;引进的“卡儿康贝尔鸭”,产蛋量也高。
二、雏鸭饲养管理
1、育雏条件:
(1)温度:育雏温度合适而平首蔽燃稳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一般要求夜间温度高于白天1-20C,有利于鸭的休息,忌忽高忽低。
表一鸭的育雏温度(0C)
日龄类别1-2日龄3-7日龄8-14日龄15-21日龄
肉鸭3029-2424-1818-16
蛋鸭28-2626-2222-1818-16
(2)湿度: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份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些。若湿度过低则脚趾干瘪,精神不振,影响健康和生长,我国南方一般都能达到要求。
(3)饲养者虚密度:密度过大,不仅影响健康和生长、发育,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密度过小,不易保温,圈舍利用率低。密度应随日龄及季节变化而改变。
表二鸭不同周龄的饲养密度(只/米2)
周龄类别1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以上
肉鸭35-3030-2525-2015-1212-107-8
蛋鸭40-3535-3030-2525-2020-1510-12
(4)光照: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增强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并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系统,有助于新陈代谢,若自然光照不足,可用人工光照弥补。
2、雏鸭管理要点:
(1)饮水开食:培育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保证其出壳后24小时就可喂肉小鸭科,若是蛋鸭则喂饲蛋小鸭料(最好向有完善的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的饲料公司购买。)
(2)喂食次数: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定餐,3日龄之前每隔2小时喂一次,晚上二次,逐渐减少到21日龄每日三次。
(3)洗浴运动:育雏期内进行洗浴和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发育。雏鸭的尾脂腺不发达,初期洗浴的时间短,水要浅。周龄开始每天在浅水中洗浴5-8分钟,2周龄则可洗浴15-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
(4)分群管理: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小鸭不能同群饲养,须按鸭的体质和发育情况进行分群,1周龄400-500只/群;2周龄250-300只/群;3周龄150-200只/群。
(5)断啄:为防止鸭群啄癖的发生,可在2-3周龄时断喙。用切啄器在鸭上啄嘴的中部切。为防止断缘出血,在切啄前后两天可在饮料中加维生素K。
三、肉用仔鸭饲养管理
3-7周龄的鸭称为中雏(或仔鸭),此阶段是鸭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对营养需求高,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对外介环境的适应性强。
1、饮料与投喂量:用3-5天过渡期,饲料从小鸭料过渡到中鸭料,若是半番本地土杂鸭类,也可用中鸭料,按喂量以自由采食所能消耗的饲料量为宜。
2、保持圈内清洁干燥:仔鸭易管理,要求圈舍条件比较简易,只要防风,防雨设备即可,但圈舍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夏天搭荫棚。
3、密度适当:随日龄增大,不断调整密度,使圈内经常保持空气新鲜。
4、洗浴:为促进新陈代谢与鸭体肌肉、羽毛的生长,每天定时洗浴,但时间不可过长、尤其后期,以免散热过多,影响经济效益。
四、蛋鸭育成期饲养管理
蛋鸭自5周龄至16周龄称育成期。这时期特点:
①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会吃会睡,需要给予管理丰富的饲料。
②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很强,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1、饲料:利用3-5天把鸭料从蛋小鸭料过渡到蛋育成鸭料。
2、运动: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在舍内转圈运动。
3、接触: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
4、限饲:限饲以控制体重,避免过早开产,使开产日龄整齐,生蛋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降低产蛋期发病率与死亡率。但限饲不等于喂玉米,有限量、限质、限时三种方法,即限制采食量,控制饲料营养浓度,控制饲喂次数或采食时间。
5、光照:不用强光照明,要求每天标准光照时间稳定在8-10小时,在开产前不宜增加。
五、产蛋鸭饲养管理
从产蛋开始直到被淘汰称产蛋鸭,一般蛋用型麻鸭利用期约350天,为第一个产蛋年。也有经换羽休整后,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其生产性能逐年下降,尤其是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及蛋壳变薄。
1、饲料与饲喂量:产蛋前期应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在营养方面应根据自然环境,饲养规模选择饲料类型。山区小型产蛋鸭选用适合山地蛋鸭早熟、蛋粒小、产蛋率高的全价蛋鸭料。沿海高产大型产蛋鸭选用适合与之特点相应的全价蛋鸭料。购料或自配饲料时应注意选择,以满足鸭的营养需要并保持健壮体格,饲喂量以自由采食量为宜。
2、光照: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直至每平方米8勒克斯(2瓦/米2)。操作规程要保持规定,避免引起应激反应。
3、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3-200C。鸭没有汗腺散热,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生理机能受到干扰,蛋重减轻,蛋白变稀,蛋壳变薄,产蛋率下降。气温在50C以下时要保温升温,超过300C时要防暑降温。
4、不同季节管理要点:春季重点防霉、通气。敞开门窗,充分通风,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疏通水沟,运动场不可积污水,严防饲料的发霉变质,定期消毒鸭舍。夏季防暑降温,敞开门窗,装上排风扇,搭架遮棚。适当疏散鸭群,缩小饲养密度。秋季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1.25-2瓦/米2)。冬季重点是防寒保温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提高单位面积饲养密度达8-9只/米2,关好门窗,防止贼风。
六、鸭病防治
1、鸭病的防治,首先应从提高鸭机体的抗病力着手,其次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避免或切断致病病原侵害机体。为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措施,以确保养鸭生产的顺利进行。
2、鸭舍消毒:鸭舍应经常进行卫生消毒工作,消灭散布于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控制疫病的蔓延。
常用消毒剂
(1)氢氧化钠:含94%氢氧化钠的块状或片状固体,配成2-3%溶液,用于运动场鸭舍消毒。
(2)甲醛溶液:含煤酚50%的溶液,配成1-2%,用于手、器械消毒,配成3-5%用于用具,栏圈消毒。
(3)酒精:含乙醇95%的溶液,配成70-75%,用于擦拭消毒注射部位。
(4)碘酒:碘的酒精溶液,配成2%,用于皮肤消毒。
(5)百毒杀:50%或10%溶液,配成0.1%,用于饮水,带鸭消毒。
(6)安唯消:10%溶液,配成1:5000,带鸭消毒。
3、鸭常见传染病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根据疫病种类,疫苗性质,免疫有效期和鸭体免疫状况等制定的免疫计划及具体实施程序。厦门地区目前需要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霍乱等。
1日龄,接种雏鸭细小病毒卵黄,颈部皮下或肌注,番鸭用量0.5毫升/只。
7日龄,接种鸭疫巴氏杆菌,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只。
28-3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或组织灭活菌,肌肉注射1毫升/只。
110日龄,鸭瘟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毫升/只;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肌肉注射1毫升/只。
饲养鸭子的技术
1.湿度。雏鸭舍要保持干燥清洁,相对湿度60%~70%最好,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鸭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扎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啄毛,严重时雏鸭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啄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一样。这样的雏鸭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鸭。如遇低温高湿,危害严重,雏鸭的体热散失快,很容易着凉得病,而且饲料消耗增加。湿度如果低于50%,易引发雏鸭呼吸道疾病,且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
2.饲养密度。舍内平地饲养,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25只,网上平养密度可稍高些。密度过大,易造成雏鸭生长不均匀,还会出现呼吸道等疾病;密度过小,温度不易掌握,圈舍利用率低,经济上不合算。雏鸭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同时也要依季节而定,冬季密度可适当大些。
3.分群。在雏鸭开水、开食前,应根据出雏时间迟早和体质强弱,进行第一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开食后第二天,根据雏鸭采食情况,第二次分群,将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雏鸭分出来另外喂食。育雏阶段要定期按强弱、大小分群,及时淘汰病雏。健康雏鸭每群100~150羽为宜。
4.饲喂与饮水。雏鸭出壳后要保证在24小时内开水开食,雏鸭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要求饲料品质好、易消化。刚出壳的雏鸭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鸭饮水,就会因严重失水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要保证24小时有水。料槽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鸭都能吃饱吃好。
5.有害气体。雏鸭对育雏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有害气体超标会使雏鸭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鸭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动作失调,最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造成舍内有害气体超标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育雏舍潮湿,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冬季用采暖炉取暖时舍内没有安装排烟道等。
6.挤压和鼠害。温度不适、装运颠簸、不定时饲喂、密度过大等造成雏鸭应激挤压致死,必须引起注意。鼠害不仅引起雏鸭死伤,还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要堵塞鼠洞,关闭门窗。
7.接种疫苗。由于购进的雏鸭缺乏母源抗体,购进后要及时接种鸭瘟弱毒冻干苗、鸭病毒性肝炎苗等。且要经常打扫场地,更换垫料,保持育雏室清洁、干燥,每天清洗饲槽和饮水器,消毒育雏环境。
8.正确使用药物。鸭群发病后要及时请正规动物医院诊治,将病健鸭分群饲养,合理用药。
9.温度。28℃~32℃最适宜,26℃以下雏鸭易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死。人工拨散雏鸭后,出汗多的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鸭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鸭增多,而且雏鸭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鸭。超过32℃,雏鸭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热散发受阻,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雏鸭舍保温应遵循以下原则: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间稍高,白天稍低;弱雏稍高,壮雏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一般情况下,0~7日龄的雏鸭舍温在28℃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
番鸭养殖技术与管理
1、养殖场所:将番鸭鸭舍建立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近的地带。2、饲料选择:喂养时将豆类、骨肉粉、鱼虾、白菜等物质均衡搭配。3、控制光照:成年番鸭每天要接受10小时光照。4、管理:夏秋季节注意鸭舍通风,随时保持清洁干燥。
番鸭如何养殖
1、养殖场所
养殖番鸭的场所应该远离交通主线500米以上,而且要距离居民区和其它畜禽饲养场100米以上,最好将鸭舍建立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近的地带,并在外围修建围网。
2、饲料蔽枣选择
为了满足番鸭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需求,必须按照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选定对应的饲料,将不同饲料进行科学组合,通常是将豆类、骨肉粉、鱼虾、白菜等物质均衡搭配。
3、控制光照
在番鸭的第一周龄需要为其提供24小时光照,可以在鸭舍中设日照灯,注意灯泡要宏做拆距离地面2米,后期随着番鸭的生长每天减少1小时光照时间,直至每天接受10小时光照即可。
4、饲养管理
饲养番鸭时需要为其修建人造水池,以便于番鸭饮水,而且夏秋季节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并及时清理掉粪便和食物残渣,随时保持清洁干胡迹燥,避免病菌的产生。
想要养出优质的种鸭,养殖种鸭的时候该怎么进行管理呢?
1、操纵比例
种鸭饲养的一大雀大重要便是操控好公和母的比例,这一比例会很大程度上的危害大鸭子的授精概率。几率高了,鹅蛋的卵化取得成功概率当然也会突出的提升。公和母比例必须按时间段来适度的调节,例如气温偏冷鸭子人气值非常低的情况下,公和母比例操纵在1:8上下,假如鸭子处在活跃性的出产期,母鸭占有率可以合理的更改到10-12上下。比例越高,就越要随时随地注意公鸭的状况,以防供不了生产制造要求。
2、喂养管理方法
而喂养是养好种鸭的基本,仅有精饲料有确保,鸭子才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开展生产制造。种鸭针对精饲料的需求较为严苛,从精料、青饲料的占有率,要严谨的按每个环节来喂养。次之便是新鲜的绿草料的饲养,这也是确保种鸭维他命需要的重要地区,饲草一定要新鲜的多元化。一些其他的营养元素则是必须养殖场在伺料里边实现加上,最终便是要按时饲养一些虫类、小鱼小虾之类的物品察闹,这也是种鸭增产的保障措施。
3、日常管理方法
种鸭日程的监管也是比较复杂的,种鸭散养出来后还要对鸭舍开展环境卫生清除,拆换一些极其湿冷的垫材,而且必须排气管自然通风,以确保鸭舍的烘干自然环境和环境卫生,种鸡蛋要立即消毒杀菌随后放进卵化室。放养完毕后必须恰当的驱逐鸭群,让其行走一段时间,有益于其人体体温的迅速修复。夜里的鸭舍要特别注意操纵阳光照射时长,这能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产蛋率,此外便是要保持安静的自然环境,以防打扰种鸭生蛋。
4、及时换羽
种鸭每一年的下蛋时长大约在8-10个月上下,随后便会停工开展换羽,换羽的延续时间大约在3个月上下。而人工换羽则可以降低这一休产的时长,让鸭子有更长的产蛋期,与此同时也可以降低下蛋小看期的时长。换羽便是降低鸭子精饲料量,随后打扰,等候其自主的瘦骨嶙峋掉毛,再人工的拨毛就好了。但是换羽后的修复要慢慢的来,由浅入深败岁罩,不必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