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药材种植管理办法 新品种药材种植基地
时间:2023-09-26 01:55:33 作者:前方的前方 药材种植经验谈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药材行情看涨,不少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药材种植上。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不实宣传,让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高涨。人们形成了一个意识,只要种植中药材就能赚钱。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如果能根据土壤、气候、地理和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选好品种,把好质量关,搞药材种植还是可行的。
一、慎选品种,三思而后行药材种子种苗是丰产的基础,是质量的保证,更是提高效益之前提,究竟选择种植什么品种,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然环境、品种特性等条件确定,不可因某个品种价高而盲目引种种植,要注重药材道地性。
一、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选择什么品种,要根据市场来决定。欲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首先注意鉴别真假广告,现在广告很多,但假的也不少,最好找内行鉴别,多方比较。其次,可亲自到就近中药材市场了解行情变化,可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如离中药材市场较远,也可到当地的药材公司、中药材科研单位和收购部门及老药农那里了解信息。中药材生产要随时注意市场变化,生产多了,造成产品积压,必然引起此品种的降价,丰产不丰收;生产少了,又满足不了需要。因为中药材大多是配伍使用,缺少那一味药都是不行的。为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多分析了解各品种各阶段的需求规律,有计划地发展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现有库存及在地面积的多少,近几年发展前景较好、价格走势稳定的品种有:以根入药的丹参、桔梗、白芷、防风、黄芪、柴胡、甘草等;以块茎入药的山药、半夏、地黄等;以籽类入药的决明子、苡薏、牛蒡子等;以花类入药的金银花、红花、菊花等。
二、根据地理、地貌、自然条件选择品种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等条件,中药材更是如此。在分析市场需求后,选好市场前景较好品种的同时,就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逐步对照,看那一个品种最适合自己本区的条件生长。
1、了解种子、种苗习性:中药材品种繁多,各科属分类较广,各品种有各自的生长习性,有喜光的如决明子、红花,有喜阴的如半夏、柴胡,耐阴的丹参、桔梗、白芷,有喜酸性土壤的,有耐碱性的,既有高大缠绕的多年生木籐本植物,也有矮杆当年生的草本植物,有用种子有性繁殖的,更有用块茎、根段、枝条等无性栽培的。
2、种子特征和发芽率的关系:药材种子的发芽率与该品种种子的特性、新陈优劣、人工处理方法、种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如甘草种子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硬壳和蜡质,必经人工进行脱壳处理才能发芽。丹参、桔梗、白芷、柴胡等种子在正常温度下有效发芽时间为5-10月,州饥超过此时间芽率很低甚至不发芽。黄芪种子只有在八成熟时采收,发芽率才高,如采收过于成熟的种子,颜色呈黑色,用牙咬很硬,就不能做种用。
3、注重种子质量:「好种出好药」 要生产质量较好的药材,必须有优质的种子作前提,所谓种子质量要从外观、内在、纯度、发芽率、带病否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观察比较。如柴胡、桔梗的种子,一年生植株种子发芽率30%,俗称「娃娃籽」,出苗后的植株长势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一般采收2-3年生植株所结种子作种用,才能优质高产。白芷种子宜采收植株分枝上所结的种子,主茎上的种子作种用容易出苔,使根腐烂木质不能入药。还有某些种子在植株生长时就带有某些病菌,如贝母锈腐病、黄芪白粉病、白芷斑枯病、白术根腐病等,用带有这些病的种子进行播种,别说优质高产了,可能还会造成颗粒无收,甚至绝产。
4、怎样选择优良中药材种子:由于中药材种子、种苗多种多样,比较复杂,一般人较难鉴别。所以在选购种子时,最好找可靠的、信誉好的、有专门良种繁育基地的单位或各人购买,必要时向有关的药材专家或科研机构进行请教,自己也可从外观上进行仔细观察其颜色、亮度、大小均匀度、纯度和纯净率等,有可能的话,自作发芽实验,根据发芽率来确定亩播种量,做到万无一失。
二、科学种植,确保质量由于中药材是用来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等,都关系到册搏返治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所以特别提醒广大药农要注意,千万马虎不得。目前,中药材生产管理中的施肥、病虫害防治是取得中药材高银则产优质的两个重要环节,不能只要对高产有利就什么肥料都施,只要能防治病虫害就超量喷洒农药。这里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有关规定,就怎样确保药材质量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中药材道地性
不同的中药材品种有它各自不同的生长习性,如引种地生态环境和原产地基本相似,该品种就能很快适应,反之若差异悬殊大,则会使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如罗汉果、三七为适宜南方气候生长的药材品种,如引种到长江以北地区,显然是难以成功的。而在北方种植的人参、细辛等喜冷凉气候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科学施肥,减少污染
多施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开发高效、无公害的生物肥料,是生产优质绿色中药材的保障和发展方向。如购不到生物肥,也不能无限度使用化肥,应以当地的农家肥为主,农化肥配合进行科学合理配方使用,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使用化肥,能够取两种肥之长补其短,缓急相济,不断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同时能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克服单纯施用化肥的副作用和在土壤中残留的有害重金属,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三、防虫治病,慎用农药
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中药材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减少农残,又能防病治虫呢?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使病菌和害虫的寄生发生变化,对病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从而减少药材病虫的危害。科学间作套种可使作物间对害虫的食料产生隔离,微环境的差异对有些病菌繁殖条件的形成可产生影响,减轻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其它还有冬耕晒垡、调节播种期、播前晒种等。
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有益的生物消灭或抑制某种有害生物的方法,包括改变生物群落,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保护和繁殖有益动物等。如七星瓢虫消灭蚜虫,就是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3、药剂防治:首先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施用药剂时,要对病虫害的发生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做到对症下药。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药剂种类,能用生物类药剂防治的,不用化学药剂。二是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杀菌类农药百菌清、多菌灵、腐霉利等,杀虫类农药辛硫磷、敌百虫、乐果和菊脂类等。三是采用适当的施用方法和施药时间及施用量。四是掌握好施用间隔期和最后一次用药时间。
总之,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特别是病害,一旦流行起来就很难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平时做到没病防病,无虫治虫,一旦发生病虫害后,要慎重分析原因,能不用化学农药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严格掌握剂量,离采收10-20天最好不使用农药,以确保中药材产品中无农药残留。
三、注重季节,适时采收「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此药谚道出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中药材采收期包括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确定采收期需根据品种和栽培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如金银花最佳采收时期为花蕾前端膨大,由青变黄,花未开放时最好,再如种植的黄芪,山东、河北生长1~2年可以收获,而东北、内蒙等省份则需生长2~3年采收才能达到标准。不得因为商品短缺,价格上涨,就提前收获,造成药效成分含量低,甚至无效;更不能随意推迟采收期,使药材木质化或腐烂变质,把「药材」变成「木柴」。
药材的种植
药材的品种非常的丰富,应该根据地域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宜的药材品种进行种植。种植之前,要深耕土壤,并深埋基肥。
各种药材的特性不同,所以播种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春季播种的,也有冬季播种的,在种植中药材之前,应该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庄稼不同,药材的种植中,不能族族够使用化肥,应该使用兆渣弊腐熟的农家肥,也不能够使用除草剂,农药,会影响药效,农民们可以采用覆盖地膜或者人工除草的方法,进行除草。
光照与中药村
光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药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照,但药材品种不同,对光照的强弱、照射时间长短需求也不同。
1、喜光植物。以称阳性植物,这类药材要栽培在向阳的坡地或无遮挡的田地,阴蔽地区不能种植。如:栝楼、丝瓜等。
2、喜阴植物。又称阴性植物,栽培这些药材,需人工遮荫或荫蔽处。如梁明:黄连、三七等。
3、中间型植物。又称耐荫蔽也能生长,如佛手、桔梗等。
发展药材种植业应注意的问题
据我国主要药市(如亳州、禹州、安国等中药材主产区)了解的情况,农民谋得的增收的途径被终断。不少种植者由于对药材信息的不灵通或受虚假广告之诱惑而盲目引种或栽培方法不当,甚至有的是受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之害等原因,常遭致经济损失,为使种植业结构调整能得以顺利进行,现就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以供中药材种植者作以参考。
一、慎重选择药材品种1、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诸如地貌、气候、土壤等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种植的品种,因地制宜地发展药材生产。如西洋参、人参只适宜在北方以及南方海拔1000米左右的地区种植,在南方亚热带的低海拔地区则不宜种植。而罗汉果、砂仁则相反,只适宜在南方种植。但板蓝根、桔梗、半枝莲、丹参、半夏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敬可栽培。
在具体种植时还应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粮药、果药、林药、长短药、草木本药间作套种等,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如天南星、半夏喜在一定的阴湿环境,其畦边可间作玉米、辣椒、芝麻等;杜仲、银杏的行间可种植葫芦巴、黄芩等。丹参出苗期较长,可在畦边套作早玉圆镇袜米等高秆作物,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玉米秆适当的遮阴又有利于丹参苗的出土。在山坡、丘陵地则可用杜仲、山茱萸等造林,既使荒山变绿,又使农民致富。江浦老山林场在杜仲林下种植绞股蓝就是一个草、木本药间作很成功的例子。而在公路、街道两旁,种植银杏、杜仲以及牡丹、金银花等,既可起到绿化观赏作用,还能收获药材。如我国沿海有大面积的滩涂,可选择一些有一定耐盐能力的中药材如菊花、蔓荆子、丹参、薄荷等种植。
在引种地点的选择方面,考虑到气候条件的相似性和中药材生长的适应性,以就近引种为宜。
二、慎购中药材种子、种苗在购买中药材种子种苗时,首先要买良种,如菊花、地黄、栝楼、银杏、金银花、红花、丹参、白芷等中药材都有不同的栽培品种类型。应选购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即使是同一药材品种的种子,质量常常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桔梗种子,一年生者俗称「娃娃籽」,不管是出苗率还是出苗后的植株生长势均不如二年生植株产的种子;又如丹参苗,种根大了势必会增加农本,种根小了又会影响其出苗率和田间植株生长势。其次,由于目前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没有专营,经营单位大多为个体私营,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一定要找可靠的、信誉好的售种单位购买,最好是从有专门繁种基地的国家科研部门购种。此外,由于中药材种子、种苗多种多样,一般人较难轻易鉴别,故购种者应掌握鉴别种子真假好坏的一些基本常识。如不懂自然就容易被骗。购种前可查阅一下有关的资料或向供种单位以外的有经验药农或专家请教,以便及时获得有关鉴别知识。
三、谨防虚假广告近几年,报刊杂志上出现了大量以发展中药材生产为名,实为出售高价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广告,遗憾的是其中有不少是虚假广告,这些广告利用农民想发家致富的心理,以签订产包销合同和惊人的亩经济收入为诱饵,引诱农民购买其高价种子种苗以达到挣钱目的。我们每年都接到了不少农民来信和来访者,诉说其上当受骗的痛苦。现将虚假广告惯用的几种欺骗手段分橘激析如下,以供大家对照、鉴别。
1、故意夸大药材生产的适宜地区常见之词如:「不择土壤、气候」、「南北皆宜」、「易种易管」等词语。众所周知,不同的药材对自然条件,除少数品种外,均有各自的适宜生长地区,这也是道地药材的成因。如罗汉果、三七(又名田七),均为适宜于南方温湿气候生长的药材,如引种到长江流域或以北,显然是难以成功的;而西洋参却喜欢冷凉气候,仅适合在北方种植,如引种到南方种植,其结果可想而知。此外,每种中药材都要有一定的栽培技术要求,有的如泊夫兰(即西红花)和天麻等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一般人来说绝非是「易种易管」的。更有甚者把要求有特殊生长条件的冬虫夏草也作为推广发展的易种易管中药材,可事实上由于冬虫夏草为蝙蝠蛾幼虫和冬虫夏草菌的有机结合及其生长条件的复杂性,所以至今人们还无法解决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问题。因此所谓的供种广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了。
2、故意「缩短」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以迎合人们致富心切的心理如山茱萸(又名枣皮、药枣)以去除果核的果实入药,一般6~8年才始花始果,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而广告常言「第二年就可结果」,甚至「当年收益」,如此速成栽培,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再如丹皮和芍药一般需3~4年才能收获,如想受益,尚需一定的耐心。近来多见的天麻种植广告竟说种植100天即可收获,可事实上,能加工成商品的天麻生长期必须达到两年以上。
3、虚估产量或产值,以极高的亩产值哄骗购种者如种植山茱萸、太子参等当年就可得到亩产值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收益,如天麻1平方米产值纯利可达3000元以上,泊夫兰从种到收60天,亩收入纯利达3万元以上。试想,如此高的产值为什么供种单位自己不去承包土地发展呢?实际上适宜区加上成熟的栽培技术每亩每年能收到1500~3000元的收益已相当不错了。如菊花、半夏、丹参、桔梗等中药材正常年份亩产值大致稳定在1000~3000元的范围内。被传为「人间仙草」的灵芝事实上中医用量很少,价也仅有25元/kg左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各种中药材的市场价格也是经常变动的。(四)以包回收产品为诱饵,诱使种植者上当受骗,甚至谎称签订包回收公证合同这一点最具诱惑力,因为大多数种植者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还不太适应,缺乏市场意识。因此常有的后顾之忧便是种出的中药材销到何处?虚假广告就针对种植者的这一心理,常打出包回收产品的幌子。可实际上供种单位一旦种款到手后,所寄回的所谓产品回收合同绝大多数是未经公证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合同。有些登广告的销种单位根本不是法人单位,有的伪造公章或者玩弄其它骗术,使受骗者找不到被告。购种者把钱寄给登广告的售种单位,不见种苗寄回。去信询问,或石沉大海,或退信告知原单位已撤销或搬迁等。广告销种的单位绝大多数不可能在全国各地设立回收点或根本就无回收能力,收获的药材即使回收也只能通过邮寄或托运。如一些种植者来信诉说,好不容易种出的药材,按合同运到回收单位,却因规格不符合要求而遭拒收或被判为质次不合格而折价,而究竟有何要求,合同上只字未提。运输费加折价费,实际所得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如购种时邮购的是伪劣种子和种苗或根本就不适合引种地区自然条件生长的中药材种子、种苗,必然也就无产品可收,又何忧其回收之烦呢?。此种情况尤以小面积发展的种植者上当受骗者为多,明知上当受骗了,你有时间、财力及精力去为几十或几百元的损失到外地打官司吗?值得大家思考的是,如供种者就是真的以市场价包回收,这种保证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4、出售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种苗,以谋取不义之财这才是一些不法分子的真正目的。如我们收到的几十份送检的所谓西洋参、泊夫兰、青天葵、咖啡豆等药材种子,经鉴定全是假种。此外尚有用茴香籽作柴胡籽;用菠菜籽当作天南星籽;用水仙、百合、石蒜的球茎充作西红花的球茎等。有的则是用没有发芽能力或发芽率低的陈种,或者有意将新旧种子混在一起。如送检的20多份桔梗种子虽然都是真的,但发芽率仅一份合格达78%外,其余的均不合格,且大部分无发芽率。桔梗、板蓝根、白术等种子寿命较短,一般情况下,隔年种子基本上就失去发芽能力,新采收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也仅在80~90%,而一些广告声称保证发芽率在95%以上,这显然是骗人之词。有些供种单位,出售的种子虽是真的,质量也好,可售价却高得惊人。如每公斤2~3元可以买到的草红花种子售价高达20~30元;板蓝根种子每公斤80~100元,桔梗种子每公斤100~200元,菊花苗每株0.50元等。有的干脆玩模糊游戏,常常以「份」为单位售种,每份种子几十至上百元,可每份种子究竟有多少,真正能种多少地?却常以「足种三分地」等说明其播种量。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中药材种子费用每亩在50~100元,种苗费用每亩在150~200元是较为正常的。
5、以「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等为名,实为变相收费。这是近来比较多见的虚假广告。有些人看了令人心动的免费供种广告,带着致富的希望,与广告主联系,不久就会收到非法小报或其他资料,上面吹得天花乱坠。先称「我站是×××地唯一一家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的科技机构」,甚至编造子虚乌有的「中国农业部农村科技致富咨讯部」假招牌,自称「我站受农业部委托,帮助广大贫困户尽快脱贫」等等,还有盖著「×××推广站」鲜红印章的「免费供种联合种植合作申报表」、「会员申报表」,并特别说明「连同合作费、手续费、会员费等多少多少元邮寄我站」。至此,「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的本来面目已真相大白——掏钱!希望农民朋友不要轻信那些自称可以「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的骗人广告,致富之路有千万条,但「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永远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