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特斯拉2024年降价了吗 特斯拉2024年降价原因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特斯拉2024年降价了吗 特斯拉2024年降价原因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导语:大家对国内汽车市场在2024年的价格战是有预期的。但是,今年1月以来,由理想和特斯拉两家车企发起价格战,还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各家车企应该还是逃不过降价的“命运”。】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子
1月1日,特斯拉率先宣布调价,推出Model 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及低息金融政策,总优惠幅度高达2.2万元。正当大家还没有完全消化完特斯拉的调价信息后,理想汽车也宣布,2024款理想汽车将在3月发布并开启交付,而与此同时,其将对2023款车型推出专项优惠活动,旗下车型降价幅度在3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理想L7的起售价首次降到30万元以内。
△理想L7的起售价首次来到30万元以内
紧接着,在1月12日,特斯拉再接再厉对Model 3/Y的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售价进行调整,下调幅度6500元至15500元不等。调价之后的焕新版Model 3及Model Y迎来了国内市场的史上最低价的同时,更是比其在欧洲销售的同款车型拥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以Model Y后轮驱动版,就比德国同款便宜10万元以上。不得不说,新年刚刚开始,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硝烟弥漫。
△调价之后的焕新版Model 3及Model Y在国内市场迎来史上最低价
理想今年恐面临不小考验
理想汽车在1月份降价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毕竟理想汽车在2023年是表现最好的新势力车企。但理想汽车面临的挑战也日趋激烈,其中同样拥有增程式版本的AITO问界新M7就成为理想L7的最直接竞争对手,而定价更高的问界M9对于理想L8和L9也有一定的分流作用。
△AITO问界品牌对理想汽车的销量分流效果明显
互联网上有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周销量,问界已经力压理想,这对于在2024年定下了80万辆销售目标的理想汽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其进军纯电动市场的首款车型MEGA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之前高达60万的预售价格以及国内纯电动市场同样白热化的竞争,就注定着这款车型可能很难帮助理想在销量上有所提升。因而由L7/L8/L9组成的增程式车型产品矩阵,将依然会是理想达成目标的主力车型。为此,理想一方面需要对产品改款升级,以确保三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AITO问界系列所搭载的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和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都将成为理想汽车需要直接来应对的强有力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舒适性配置已经被竞争对手广泛采纳且理想汽车在产品力层面短时间内缺乏突破的情况下,那么降价就成为最好的武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终端销量。
△三款增程式SUV依然是理想汽车的销量担当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全系下调价格在3万元以上,且L7进入到30万元价格以内的杀伤力还是有的。下一步就看AITO问界品牌如何来接招。毕竟理想汽车已经开始实现盈利,李想手头有比余承东更多的子弹能够打出来。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理想汽车这次降价之后,终端销量依然没有起色,那么理想汽车就会陷入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中国新势力车企中,蔚来、小鹏以及哪吒在理想汽车之前都做过冠军,威马汽车也拿过亚军,但后来都曾经迎来过一段时间的低谷。2023年对于理想汽车来说的确是比较顺,无论是在销量还是在利润方面,都领跑国内市场。但是,无论是增程式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是竞争对手比较容易模仿和学习的。也就是说,理想汽车制胜的法宝在一两年内就会成为市场上的标配。所以,如何打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在这个领域不断深耕,确保自己能够实现长期领跑,是理想以及其他新势力需要去学习的。
承压的特斯拉又举起价格屠刀
在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上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销售车企。之前,比亚迪凭借DM -i插混车型的优势,只是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上领先特斯拉,而特斯拉则保有纯电动车销量的冠军。而随着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接连突破,特斯拉已经无法守住纯电动车企冠军的宝座了。当然,在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中,诸如海豚/海鸥、元这样的入门级车型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而特斯拉的2.5万美元入门级电动车离开上市还很遥远。但是从某个角度来看,确保自己不被比亚迪拉开更大的距离,可能也是促动特斯拉降价的原因之一。
△在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上已超过特斯拉
不过,在2024年首月的销售数据还没有出炉的情况下就选择降价,无外乎两方面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其所储备的订单数据有所下滑,特斯拉依然希望能够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的新增订单;另一方面,马斯克以及特斯拉高层可能制定了更为激进的销量目标。在全球经济局势依然不甚明朗的情况下,特斯拉需要通过降价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当然,还有一个需要特斯拉正视的现状就是,目前在销售的两款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已经问世很久,两款车型需要进行一个大改款而非中期改款来确保自己的竞争力。从国内电动车市场来看,无论是续航,还是算力,特斯拉的两款车型在纸面数据上并不占优。能够支持特斯拉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依然跻身主流的原因,更多还是对马斯克个人或者特斯拉品牌的青睐。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Model 3和Model Y迟迟未能迎来更新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经过之前几年的销售,其实两款车型的研发投入和各种前期投入都已经被极大地摊薄。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手头其实是有更多的空间来调整终端售价的。更何况当下锂矿价格走低,让特斯拉能够在降价和毛利率之前能够确保一个很好的平衡。考虑到特斯拉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软件领域的开发,因此也不排除特斯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依靠这两款车型在乘用车市场打拼的可能性。
△Model 3和Model Y的研发投入和各种前期投入都已经被极大地摊薄
大众电动车要在欧洲开卷
不仅国内市场卷,全球市场也如此。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大众汽车正在酝酿在法国、比利时、挪威等多个欧洲市场对旗下ID.系列进行大幅调价。与此同时,还会对ID.系列车型的配置进行提升。通过提升性价比,来增加其在欧洲市场的终端销量。
毫无疑问,大众在中国市场上尝到了ID.3降价的甜头,正在希望将相关的成功复制到欧洲市场。
2023年,大众在欧洲电动车市场上表现不俗,在多个主要国家的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名靠前。大众、斯柯达、奥迪等多个品牌,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都有一定的斩获。但从整体来看,大众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表现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多个电动车工厂还经历了停工和裁员。而在2024,上汽、比亚迪的电动车将进一步发力欧洲电动车市场。与其坐视竞争对手做大,大众还不如未雨绸缪,主动进行降价反攻。
△大众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表现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
大众能有这样降价的底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密切相关。当下,当中在欧洲销售的ID.3的价格大约2.5倍于国内同款车型。虽然无法猜测大众在国内销售的ID.3是否亏损,但毫无疑问,在欧洲销售的ID.3肯定不便宜。通过在国内压低供应商的价格,然后将同样的零部件运往欧洲组装整车进行销售,也是帮助大众能够在欧洲市场进行降价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欧洲是大众的主场,是大众输不起的最重要市场。
△大众在国内的降价也会对大众降低欧洲的成本起到关键作用
点评
但凡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解决,车企之间最能够依赖且最直接的武器还是只有降价。无论是特斯拉还是理想,都是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上的第一阵营的车企。它们在1月份还未过半的情况下就主动选择调价,这些都预示着2024年的汽车市场还会是一片腥风血雨。降价,对于很多车企来说,会让本来就不高的毛利率进一步承压。而对于国内一众新势力车企来说,降价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它意味着一直在亏损的车企,盈利的前景更加渺茫。2024年,可能对大部分车企来说,日子不一定会好过。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 Model 3和 Model Y的售价将进行调整,Model 3车型的起价是26.59万元;特斯拉 Y车型的起价是28.89万元。
此前,特斯拉的 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为27.99万元,而高性能版售价为36.79万元;后轮驱动的 Model Y售价31.69万,长续航版售价39.49万元,高性能版售价41.79万元。
特斯拉产量的大幅增加。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在全球拥有六家工厂,这些工厂的产能都在下半年迅速释放。
比如上海临港的超级工厂,第二季度的交付量与产量基本匹配,到了第三季度末,交付量几乎相当于去年一整年,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特斯拉的产量远远超过了销量和交付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降价促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锂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下降,磷酸铁锂和六氟磷酸锂等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都比今天的最高点下跌了50%,而特斯拉之所以会降低售价,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最后,国家将在2022年年底前停止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而这一次的降价,也让 Model Y的售价降到了30万以下。这样一来,Model Y就可以享受到政策的好处,在四季度的时候,将会有更多的利润。
所以,特斯拉的降价是一记组合拳,不但能够增加销量,还能够挖掘潜在的客户,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特斯拉能不能买,我只能回答他:“如果能接受买的时候降价,犹豫的时候涨价,你就买。”
2023年年初,特斯拉掀起的一场价格战,让各大品牌均深陷其中,一些底子较为单薄的品牌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快速被市场淘汰出局,剩下的品牌也都被迫做出调整,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
或许当初谁也没想到,如此激烈的价格战会持续整整一年,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去年的罪魁祸首,特斯拉今年开年再度掀起降价潮。和去年相比,虽然主角仍然是同一个,但角色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主动进攻与被迫调整
过去这几年时间里,国内大部分品牌都一直在看特斯拉的脸色,尤其是特斯拉实现国产化之后,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那之后,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品牌官宣降价,甚至很多全新车型在发布会之后没多久就开始促销。
粗略统计了一下,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除去众多新能源品牌,先后还有40多个燃油品牌加入价格战,降幅甚至超过10万元。即便如此,包括德系和日系品牌很多过去20万级别的热门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12-13万的价格区间,却依然卖不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特斯拉从最初的“主动进攻”,逐渐变成了被迫调整,跟着大的市场环境不断降价,即便如此,仍旧没挡住销量下滑。即便随着9月特斯拉焕新版的推出,开始涨价,想凭一己之力带动市场,但仍旧徒劳。
即便如此,国内汽车市场也是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价格最低的地区,甚至价格比美国本土还低,喜欢特斯拉的用户面对时降时涨的价格,也都要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才能下单,再加上产品力方面确实也没带来多大惊喜,最终导致销量不佳。
最近特斯拉又再次官宣降价,和去年年初的境况已经完全不同,用我们网友的话说就是:“让国产品牌卷麻了”。各大品牌厂商都在不断冲击特斯拉的市场地位,这次的降价完全是被迫调整,后续还有极大的降价空间,毕竟曾经特斯拉Model 3曾经降到过22.99万。
产品壁垒与认知壁垒
特斯拉之所以能在国内汽车市场保持非常强的竞争力,其实和本身的产品实力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同级别同价位的很多国产品牌车型在综合产品力方面实际上已经远超特斯拉,甚至连自动驾驶领域都已经没有优势。
特斯拉能一直维持较高销量的原因,其实和产品本身已经没多大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固有认知和消费习惯,产品层面其实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壁垒,存在阻碍的反而是思想层面,这也是为何特斯拉价格波动如此巨大,却在二手市场始终拥有较高保值率的原因。
现在虽然新能源车发展非常迅速,但燃油车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仍旧居高不下,这其实也充分说明了,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仍旧非常传统,无论购车观念、决策形式还是使用偏好,实际上都和十几年前没什么区别。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力方面的表现其实丝毫不逊色于过去传统燃油车时代的BBA,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讲,除了代步需求外,心理需求也同样是刚需,特斯拉一进入国内汽车市场便为自己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第一印象真的非常重要。
现在国内消费者选择特斯拉,就和过去燃油车时代选择BBA其实是一样的。很多消费者其实选择的并非具体产品力和配置,而是选择一个相对可靠的品牌,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去承担相应的风险。
写在最后:
和去年相比,2024年的价格战将会更加激烈,很多汽车品牌在年初就已经拿出极强的竞争态势,大部分新车都把价格压的很低,只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今年国内汽车市场也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淘汰制”,可以预见的是,很多品牌都会陆续退出市场竞争。
与之相对应的是,特斯拉的日子也将会越来越难过,今年特斯拉Model Y的焕新版不出意外也将推向市场,届时会给众多国产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更多的压力,国内其实市场仍处在巨变之中,最终谁能活下来只能各凭本事。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特斯拉2024年降价了吗 特斯拉2024年降价原因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特斯拉2024年降价了吗 特斯拉2024年降价原因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