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有哪些 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是什么

分类:文化发布者:妖魔道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是什么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有哪些和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是什么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有哪些 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是什么

道,在中国有广泛的解释,一般是指事物的本源和发展规律。万物有道,所以,饮茶亦有道。而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现在人们所提起的茶道,多注重在仪式上,而从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茶道来看,历代茶文化和茶道大家都是富有哲理的思想家。

唐的茶道,是集道家、儒家、佛家的精神,但基本以儒家的思想为核心。

唐代茶人主张以茶修德

唐代《茶经》开篇就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这在唐人的思想中得到肯定。

从韦应物有《喜园中茶生》就可看出: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佘,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诗里面所讲的,茶是性情高洁的植物,不得有半点的污痕。而饮茶则是洗涤尘世间的烦恼,由此可见其是通达灵性的。茶是山中孕育的精叶,现在虽然在荒园中与众草平生,可依旧不失其高洁的本性,只能与高贤雅士共之。这是在借茶来言志。这诗品继承了两晋来的以茶示高洁清操之风。所以明代的陆树声论茶与人品说:

“煎茶非漫浪,要需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得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间者”。这是悟到中国漫长的茶道精神。中国人注重德,道家是道德,佛家讲功德,儒家谈品德,茶道的精神在于以茶对人的修德方面了。

也是贯彻和谐、中庸的思想

中国也非常注重孝友、仁义,不谈封建时代的虚假部分,这也确实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很多人说中庸就是滑头,其实是中国人的智慧谬论。唐刘贞亮说茶有“十德”,除自然功能外,强调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代是把佛宗、道家的“内省”思想引入茶道。这一点,在卢全的茶诗中有体现,他强调饮茶过程中消解胸中不满,激励自己有作为,净化其灵魂。

在后来的气功科学中,慢慢讲究内省,许多大气功师以茶助功,就是继承了唐代的文化。

悟茶,不仅在修身、提志还在于用世,这一点从陆羽所制茶釜、茶鼎中得到体现。一支茶釜,“方其耳以气正”;一只鼎,要铸上“盛唐灭胡明年造”,唐代的茶人并非闭门不闻天下事,而是于鼎壶之中装了一个天下。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积极向上的表现。到了后代,明清文人的以饮茶当作避世消闲之举,就是对唐文化理解的一种偏失。

唐朝茶文化特点

唐朝是“茶文化”兴盛的重要时期,并实现了从药用转向食用,再到全民饮茶的转变,因此,唐代的茶文化并非仅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阶段,具有全民性、普及性特点,是契合社会各个阶层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同时,随着《茶经》一书的出现,标志着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唐代饮茶文化

唐代喝的茶是“蒸青绿茶”。这种茶是通过先蒸,蒸完了以后杀青,然后再把它捣烂之后压成饼。因为茶易湿、易串味、易稀释,所以“蒸青绿茶”采取这种做法。

陆羽在《茶经》介绍了唐代的煮茶方法。先把茶烤一下,将茶的香气激发出来;然后敲碎,通过茶碾碾碎,再过箩筛器,筛成细粉。

唐代的分茶:“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茶汤表面的茶沫是精华,所以在分茶的时候,既要把每一碗的茶量分均匀了,而且还要把茶沫尽量给它分匀,所以《茶经》里说“令沫饽均”,要给大家都分匀了,这才是分茶的高手。

《茶经》里有“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唐朝的时候,用的是茶粉,我们以前叫沫茶。日本人所说的抹茶,其实就是沫茶。

唐代茶文化的魅力

到了唐朝,人们对茶叶的使用方法从药用转向了食用。杨晔的《膳夫经手录》记载:“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从中可以看出,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一种食物,不单单是作为炼丹修仙的药物。

由此饮茶由最初的药用,发展为可食用的茶粥,再到唐朝陆羽时的煮茶、沫茶,等等各具特色的保健汤饮,蔚为大观。这体现出唐朝人们物质的丰富,茶叶在人们生活中普及,成为“比屋之饮”,不再只是粗俗的“解渴之饮”,它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不得一日无茶也”。

在饮茶方面的讲究,也体现出盛唐的气魄——文明礼仪之邦,尚礼尚文。

茶文化东传日本演变为抹茶,更是体现了大唐文化的辐射力。

其次,唐代的茶文化,上至皇帝统治阶层,王公贵族,僧人禅寺,文人墨客,下至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茶叶进行饮用,普通群众饮价格低廉的粗茶,达官贵族等饮用细茶与茶之名品。

不同身份的人也以茶进行着不同的“仪式”,文人墨客撰写茶诗,寺院僧侣以茶参禅,皇家以茶礼佛等;唐代茶的流行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需求”。

者更体现了,茶文化的全民普及性,以及社会的繁荣,精神文明的丰富。

茶马之路的起源

唐初,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结婚,并向西藏介绍了茶。

藏族人的饮食以肉和奶制品为基础,茶是他们缺乏维生素的最佳饮料。很快茶需求量很大。但是那里的高海拔和恶劣的气候使茶叶很难生长。而内陆市场需要大量优秀的藏族马匹,以不断扩大的军队。

随着茶叶产量的飙升和马匹市场的发展,内陆茶叶商人开始通过艰难的路线将茶叶运输到西藏,并将其换回藏族小马。这被称为“以马换茶”贸易,是“茶马之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茶经

茶圣陆羽所著的第一本茶书《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陆羽对以前的粥茶并不认同,他认为烹茶时,用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

《茶经》中提到要将制好的茶饼碾成茶末,要把茶碾到什么程度呢?

其中有言: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碧粉缥尘非末也。此处可以看出,唐朝的人们对于特别细的茶末并不是很能够接受。

《茶经》中提倡的是煎茶法:倒水于茶釜中,将其置于火炉上,俟水再微沸(釜中之水如涌泉连珠),将准备好的茶末往釜心投下,然后用竹䇲搅动,俟沫饽涨满釜面,乃酌入碗中调之以盐,即可饮用。然而茶末经过这样一煮,会被煮烂,以致香气削减,失其原本的味道了。

晚唐时苏廙的《十六汤品》中有载一种名为“点茶法”的饮茶方式。

点茶法要求:先用茶瓶煮水,置茶末于茶盏中,再持瓶向盏中注沸水冲茶。这种方法特别注重点汤的技巧,强调水流的流通,水量要适度,落水点要准确,同时还要不停地击拂,这样才能生出宜人的沫饽。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什么茶

唐代茶叶的品种有敬亭绿雪、惠明茶、蒙顶茶、顾诸紫笋、阳羡茶、霍山黄芽、鸠坑茶、仙人掌茶、紫阳茶、天目山荼、径山茶、雀舌茶、庐山茶等。

昵茶网茶叶百科: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

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正是在唐代,茶始有字,茶始作书,茶始销边,茶始收税,茶终于开始从一种植物开始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种重要的税收来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或事业。

唐朝是茶道鼎盛时期,对于茶器,宫廷皇室有其专属的风雅。高贵且富有禅意。在这里,所用之器必是那个时代的精品,从以往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来看,彰显了大唐匠心之美。

从大唐到清朝,金银器一直都是皇家贵族所享有的器物。金、银视为贵金属,特别在古代,从开采到冶炼是个很艰难的过程,工程巨大,且十分难得。

不是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此辛苦而得的金,成为了富贵的象征。金银作为装饰品,通常用在器具的表面鎏金,既可以成为华丽的装饰,又可防蚀。

唐朝茶叶不仅产地增多,而且各产地名茶辈出,其中尤以四川蒙顶茶为最好,唐诗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是少见的温性茶,品质极优,但产量极少。

此外,湖州(浙江长兴顾清山)、常州(江苏宜兴)的紫笋茶、浙江天台山华顶云雾、安徽宣城敬亭绿雪、福建武夷岩茶、河南信阳毛尖等,也备受唐人推崇。

茶在唐朝的兴起,与茶叶专著的出现也有很大关系。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作者是陆羽,他出身于寺院,毕生研究茶叶。《茶经》共有十篇,分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10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茶叶起源、历史、产区、品种、栽培、采制、煮茶、用水、用具、品饮、茶事、文献等内容。

《茶经》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及茶文化影响极其深远,自此茶叶发展日盛,论茶著述益多。陆羽也由于对茶叶研究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神”。

茶叶的种类有哪些

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九曲红梅、川红工夫、金骏眉、正山小种等。

绿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黄山毛峰、蒙顶甘露等。

白茶:白毫银针、贡眉、白牡丹。

乌龙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大红袍、肉桂、冻顶乌龙等。

黑茶:六堡茶、茯砖茶、青砖茶、康砖茶。

黄茶:蒙顶黄芽、君山银针、莫干黄芽、广东大叶青等。

花茶:碧潭飘雪、茉莉龙珠、桂花龙井、茉莉春毫等。

茶叶的种类有哪些

1、绿茶

不发酵,茶性寒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代表茶品: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双井绿、惠明茶、碧螺春、汉中仙毫、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径山茶、涌溪火青、平水珠茶、仙人掌茶、竹叶青茶、南安石亭绿、恩施玉露、安吉白片、都匀毛尖、苍山雪绿等。

2、白茶

轻发酵,新茶性凉,老茶性温

(老白茶)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经两三天纯天然酝酿而成,不经任何微发酵,不促进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 tea。

代表茶品:

白牡丹、寿眉、贡眉、白毫银针、新工艺白茶、云南白茶等。

3、黄茶

轻发酵,茶性微寒

黄茶相对比较少见,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

(君山银针)

代表茶品:

蒙顶黄芽、君山银针、平阳黄汤、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都是黄茶品种。

4、青茶

半发酵,茶性平。

乌龙茶,也叫青茶,属半发酵茶,主要产区集中在福建的闽北的武夷山、闽南的安溪、漳平,广东潮汕和我国台湾地区。

(铁观音)

代表茶品:

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八角亭龙须茶、黄金桂、永春佛手、漳平水仙、凤凰水仙、大红袍、台湾乌龙、东方美人、文山包种茶等。

5、红茶

全发酵,茶性温

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茶的茶汤红亮、叶底也是红色的,红茶便因此而得名。

(滇红)

代表茶品:

祁门工夫、湖红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越红工夫、川红工夫、政和工夫、闽红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金骏眉、正山小种、英德九号等。

6、黑茶

后发酵,茶性温

黑茶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

(茯砖茶)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代表茶品:

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泾阳茯茶等是其主要品种。

7、花茶

花茶是再加工茶,是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花蕾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

花茶的显著特点为香气高扬、持久,茶香浓郁。

(碧潭飘雪茉莉花茶)

代表茶品:

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龙井、桂花乌龙、珠兰花茶、茉莉白茶、茉莉龙珠、茉莉春毫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有哪些和茶道中不可缺少的唐代文化是什么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别具特色的伊朗茶俗有哪些 别具特色的伊朗茶俗称

下一篇:更多文化

文化相关文章
更多文化文章

精选文化

文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