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以茶入画 茶上画画

分类:文化发布者:石雪婧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上画画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以茶入画和茶上画画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以茶入画 茶上画画

? 茶入诗,现在有据可考的,最早是在魏晋时代。张载《登成都楼诗》有句云:“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荼,即茶。说明魏晋时人们已领略品茗情趣,并吟咏入诗了。茶入画,又始于何时?前几年看到一本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编撰的《茶叶全书》说:“中国古代之绘画以茶为题材者殊少,唯在英国博物馆中有一幅,题名曰《为皇煮茗》,作者为明朝之周英(译音),图上绘一宫殿中之花园,地点可能为当时之首都南京。绘于一暗色之绢轴上,展轴可见皇帝高坐于皇宫之花园中。”对此,总存疑窦。画是无声诗,中国文人的传统是书画与诗文密切结合的。诗人而兼擅书画的,历代都不乏其人。茶入画怎会比入诗晚一千多年!

这几年,看书看展览比较注意以“茶事”为题材的绘画,手头逐渐积累起一点资料。中国古代绘画以茶为题材者非但不是“殊少”,而且历史久远。一九七二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就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反映了汉时皇室贵族已烹用茶饮。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墓葬中,有一幅《对棋图》,上面画着一个侍女,手捧茶托端茶侍候,描绘的是文人品茗饮茶。到了宋代,民间饮茶之风盛行,画中的茶也随之渐多。“工书画,通百艺”的宋徽宗,以皇帝之尊,亲著《大观茶论》,又作过一幅品茶图。浙江吴兴籍的诗画家钱选画有《卢仝烹茶图》,展现了唐代诗人、品茗行家卢仝烹茶的神情。除了这些反映宫廷、富室和文人雅士品茗饮茶的画以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著名画师刘松年的《斗茶图卷》,图中描摹四茶贩息肩树荫下作“茗战”,笔法工细,神态自然。元代书画家赵孟?也作过一幅相同题材的画,叫《斗茶图》,参与斗茶的四人,人人身边都备有一副炉、壶、碗、盏等茶炊用具,烹点品尝,神情各异,刻画细腻,神韵生动。这两幅画反映了宋元时代饮茶已从宫廷富室走到街坊,从官宦贵族、文人雅士传到民间百姓。

? 明代画坛名流以“茶事”为题作的画更多。如文微明有《烹茶图》,沈周有《醉茗图》、《虎丘对茶坐图》,仇英有《松亭试泉图》,唐寅有《品茶图》……幅幅是图又是诗。威廉?乌克斯在英国博物馆所见的明朝《为皇煮茗》图,作者周英(译音),很可能就是仇英。仇英与文征明、沈周、唐寅并称“明四家”,他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曾以卖画为生。以“茶事”为题材的古代绘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浙江日报

夏日之雅,在于书画、品茶、赏花

书画、品茶、赏花,夏之三雅士!

夏日风雅之书画

夏日,相比于室外骄阳炙烤,在雅舍笔墨挥洒,最是乐事。

“纸寿千年,墨润万年。”笔墨取于物,发之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书写,是一种能力。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常常令人另眼相看。

如果说书法体现的是一种闲情雅致,那画画更在于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

王维诗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古人作画,一支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

一张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诗意盎然,寄托着隐逸超俗的思想。

在一笔一划间,人会变得越来越沉静,夏日的喧嚣聒噪也烟消云散。

夏日风雅之赏花

盛夏时节,赏花之意未尽,可静坐家中看栽种的花儿含苞怒放;亦可信步荷塘小径,观一池清雅。

夏日赏花可清心,红火的凤凰花、金黄的夹竹桃、粉嫩的莲......

在一片花红柳绿中,感受“生如夏花”的壮美。

喜爱花的淡雅,一个“淡”一个“雅”,体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人若能像花儿一样,淡定、清白、宽容、雅致,那也是一种高度。

也喜欢花的绚烂,“莫言春芳尽,夏花始盛开”,有花相伴,迷了眼睛,醉了心扉。

炎炎夏日,细细观赏,每一朵花都有她独有的姿态,让人忘却了烦恼,只留下一丝芬芳,还有内心的一份清凉。

夏日风雅之品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

夏日,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字里行间最美的茶与诗,当茶遇上诗,爽口又安心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泠(líng)

《浣溪沙 · 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寒夜》

(宋)杜耒(lěi)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一字至七字诗 · 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鹧鸪天 · 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茶如人生,

把盏一杯香茗,任茶香浮动。

一杯清茶,一首诗。

不同思想观点的交锋,即生活之乐趣。

西湖龙井茶的优美诗句,字里行间倾吐豆香

有关西湖龙井茶诗句之一:宋代苏东坡《白云茶》

说起与西湖龙井有关的诗句,少不了大文豪苏东坡,东坡先生在杭州当官很久,自然会留下一两首与西湖龙井的诗句。

比如:“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出自《白云茶》),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描述西湖龙井的诗句也是苏东坡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真可谓茶诗中的经典啊!

有关西湖龙井的诗句:元代虞伯生《游龙井》

虞伯生,元代著名茶人,他在自己创作的《游龙井》里留下了大量关于西湖龙井的诗句。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乾隆下江南有关西湖龙井的诗句:清代乾隆

乾隆皇帝多次到江南游玩,他本人也非常喜欢喝西湖龙井茶,自然留下不少关于西湖龙井的诗句,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那句“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

吴宽《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

谏议书来印不斜,但惊入手是春芽。惜无一斛虎丘水,煮尽二斤龙井茶。

顾渚品高知已退,建溪名重恐难加。饮余为此留诗在,风味依然在齿牙。

.

徐渭《谢钟君惠石埭茶》

杭客矜龙井,苏人伐虎丘。

小筐来石埭,太守赏池州。

午梦醒犹蝶,春泉乳落牛。

对之堪七碗,纱帽正笼头。

.

《饮龙井》明朝·孙一元

眼底闲云乱不收,偶随麋鹿入云来。

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游龙井寺》明朝·屠隆

藕花菱叶傍轻鸥,路入南山景更幽。

赤日未消团扇暑,青萝先到寺门秋。

风前万树蝉鸣急,雨后千崖水乱流。

好士只今刘尹在,身惭玄度得同游。

.

《圣几饷龙井新茗一器》

清朝·厉鹗

松风出竹炉,梦成水火战;新芽适开封,昏睡不待遣;

为子手瀹尝,三嗅复三咽;中有参寥禅,风味得正见

.

《谢龙井僧寄茶》

清朝·刘瑛

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顾渚无双品,烦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谈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龙井试茶》

清朝·王寅

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

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

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

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刘邦彦·《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

.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

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陈眉公·《试茶》

.

望江南

宋/张继先

西源好,人在水晶宫。

长愿玉津名濯鼎,恰如龙井到天峰。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以茶入画和茶上画画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哪里 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什么

下一篇:更多文化

文化相关文章
更多文化文章

精选文化

文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