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是什么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和特点

分类:文化发布者:哈姆雷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和特点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是什么和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和特点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是什么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和特点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

蒙山又名蒙顶山。从汉代蒙山首开人工植茶先河到明清时期,蒙山茶历经岁月,虽然有过低谷,但蒙顶山古老的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精湛的制茶技艺仍然传承有加,所产名茶层出不穷。

蒙顶山茶

秦汉以前的四川茶事

四川是茶饮文明的发源地,饮茶、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评述》中认为:“这说明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时,巴蜀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

汉代蒙山种茶情况

《茶业通史》认为;“蒙山植茶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纪要。该山原任僧正祖崇于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记其植茶史略,石碑至今尚在,是中国植茶最早的证据。”

以上记载说的是吴理真在蒙山种茶的情况,时间在西汉时期的甘露年间(即公元前53~前50年)。这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被后人称为植茶始祖。

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盛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断,人口减少,经济凋敝,人民无法生存,此时谈不上生产、文化,茶史也是空白的。

到了唐代,生产发展,国势强盛,蒙顶贡茶“号为第一”,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徽巢县县令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窥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刘禹锡亦有诗云:“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宋代以茶易马为主

宋代四川茶叶发展很快,数量居全国之冠,呈现两个特点:由于战争需要,川茶成为以茶易马的重点;同时皇帝爱好决定贡茶的命运,宋徽宗《大观茶论》:“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凤团饼,名冠天下。”贡茶重点移至建茶。

元代蒙山茶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蒙古军进入四川,雅州以及邻近各县也在劫难逃,境内收成好的田地收为军田,农事荒废,茶叶生产一落千丈,产量不及宋代的6%。

明代蒙山茶恢复发展

蒙顶茶从遭受毁灭性打击到逐步进入复苏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茶类发展方向改变和边茶生产的制约。明代开始,蒙山因其四周诸山已易他名,茶类的发展也由团饼走向散茶。

另外边茶生产扩大,以茶易马数量增加,边茶生产一边倒势不可挡。

清代仙茶入选祭祖

清代,蒙顶名茶昔日的辉煌和领先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进入恢复发展阶段。承继前代生产的品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值得称道的是,清朝皇室选中蒙顶仙茶祭天祀祖,承袭多年。

文章内容摘选自李家光、陈书谦老师编著的《蒙山茶文化说史话典》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乌龙茶的历史文化

乌龙茶是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

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

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关于乌龙茶的介绍

关于乌龙茶的介绍:乌龙茶,也称青茶,属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香味,泡开后,茶叶中间为绿色,边缘为红色。

人们形象地比喻它为“绿叶红镶边”。

同时,它还是介于不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之间的一种,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甜。

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颇费功夫,故又称“工夫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鲜叶先经晒青和摇青,促使其发酵后,再用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然后进行揉捻、干燥。因而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兼具绿茶之清香和红茶之醇厚。

在汤色上,乌龙茶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依发酵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汤色。

发酵程度越低,干茶的颜色越绿,汤色就越浅;反之,发酵程度越高,干茶的颜色就越向乌色、红色靠近,汤色也就越深。

按发酵程度由低到高,乌龙茶的汤色会呈现出浅黄色、明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色彩的差异。

“好茶,有韵。”品饮乌龙茶追求最佳境界就是它的茶韵。

安溪铁观音的“音韵”、武夷岩茶的“岩韵”、潮安凤凰水仙的“山韵”、饶平岭头单丛的“蜜韵”、台湾冻顶乌龙的“喉韵”……这些韵是味,是不同茶的品种本身内质的独特韵味。这是物质性的,我们在品尝过程是可感觉到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位资深的茶人,他在品饮武夷岩茶时,对其醇厚甘美、回味绵长的味道特别有感触,咏诗称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武夷岩茶的“骨”也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受他的影响,人们因此把岩茶定位为“岩骨花香”。

乌龙茶有哪些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乌龙茶的品种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铁观音、黄金桂、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乌龙茶有哪些:

1.武夷肉桂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武夷肉桂,是以肉桂树品种的茶树命名的武夷岩茶,由于她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

武夷山茶区,是一片兼有黄山怪石云海之奇和桂林山水之秀的山水胜境。三十六峰,九曲溪水迂回、环绕其间。山区平均海拔650米,有红色砂岩风化的土壤,土质疏松,腐殖含量高,酸度适宜,雨量充沛,山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岩泉终年滴流不绝。茶树即生长在山凹岩壑间,由于雾大,日照短,漫射光多,茶树叶质鲜嫩,含有较多的叶绿素。

2、铁罗汉

铁罗汉茶树长于武夷山内山(岩山)岩石中,形成其独特的风味。每年春天,采摘叶子较大已经完全张开的3—4片新梢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后成为茶品,其制作工艺较其它岩茶复杂。铁罗汉外形条索紧结,呈绿褐色、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入口刚开始淡中带涩,涩到达舌根后微苦,咽下滋味消散,而后转为清甜,香气馥郁随呼吸间流连。

3、白鸡冠

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它的外形独特,叶子呈淡绿色,夹带白色,茶芽带着绒毛呈月牙状,状似鸡冠。在每年的5月下旬采摘2—3叶的鲜叶为原料,制成茶品。白鸡冠干茶呈现米黄中带白色,壮硕,冲泡后茶汤橙黄明亮,入口唇齿留香,气韵强劲。

4、水金龟

水金龟是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其名始于清末,因归属问题将其的身价抬高,于19世纪初,因归属诉讼,使其声名鹊起。

水金龟原产于武夷山天心庙,后因自然因素,产地改为武夷山区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每年五月中旬,采摘以2—3叶为主的鲜叶制成茶品。干茶颜色呈青褐润亮、叶质厚翠,冲泡后茶汤金黄清透,入口甘甜无苦无涩,香气高扬。

5、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茶品,始于清道光年间,是以树种品种来命名的茶品。武夷水仙通常采摘中开面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后经过晒青、做青、炒青、初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挑剔、毛茶、补火等工序制成。

干茶外形条索肥壮、呈绿褐色油润有宝色泽,部分茶叶叶背出现沙粒,叶脉清晰,冲泡后,茶汤呈现深橙黄色且汤色浓艳,茶香清扬,兰花香显著,入口滋味醇爽,汤中花香明显。

6、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闽南茶区,乌龙茶的代表之一。铁观音主产区位于福建省安溪县西部“内安溪”,这里气候湿润、群山环绕,适合茶树生长。

铁观音的采摘和制成较一般乌龙茶严格。春秋采摘1芽2、3叶,夏季采摘1芽3、4叶。制成茶品后,干茶条索卷曲、肥壮,有厚重感,色泽砂绿润泽,整个外形宛如螺旋体,冲泡后汤色浓艳金黄宛如琥珀。

7、黄金桂

黄金桂原产于安溪虎邱罗岩村,与铁观音存在区别的另一独特茶品。因其茶树最早发芽,香气极高,被称为产区中的“一早二奇”。

黄金桂一般在4月中旬午后2—4点采摘,采摘时以顶叶的叶面张开度为中小开面时,采下2—3叶。干茶条索不紧结,有轻飘感,叶梗较细,呈黄绿色或翠黄色、有光泽,冲泡后茶汤呈金黄或浅黄清透,茶汤中香气高扬,常有桂花、栀子花和梨花的混合花香,芬芳怡人。

8、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一带,冻顶山山高林密,所生长的青心乌龙茶树长势良好,为冻顶乌龙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冻顶乌龙一年四季均可采摘,采摘青心乌龙等良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晒青、凉青、摇青、炒青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后制成。所制成茶品干茶条索紧结,呈半球状,色泽墨绿、叶缘带有隐约金黄色,冲泡后,茶汤金黄带有琥珀色,汤中熟果香或花香浓烈,入口滋味醇厚甘润,喉咙中有回甘韵味。

9、东方美人

东方美人名字听起来很美,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因其茶芽上布满白毫,还称为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的采制期在炎夏6、7月,其茶叶需要被小叶绿蝉叮咬,并且叮咬的程度决定着茶叶品质的好坏。独特的茶叶原料使得东方美人茶制成茶品后有着醇厚的果蜜香。

干茶叶片肥大、白毫显著,其茶叶呈现白、红、青、黄、褐无涩交叠,如花朵般漂亮,冲泡后,茶汤颜色呈现明澈艳丽的琥珀色,茶香中蜜香和熟果香浓郁,入口滋味香醇甘润,唇齿留香,生津绵润。

10、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的产地在潮州市凤凰山东南坡一带,这里雨量充足、温差较大、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凤凰单丛的采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常在每年正月前后开采到清明前后结束,采摘后制成的茶品蜜兰香馥郁,如:岭头单丛、乌冬蜜兰香单丛等;第二个阶段在清明前后到谷雨期间,采摘后制成的茶品会呈现各种独特的茶香,如肉桂香单丛、金玉兰等。

凤凰单枞的品种繁多,包括:宋种1号、宋种八仙、宋种东方红、宋种芝兰香、宋种蜜香单丛、姜花香单丛、玉兰香单丛等。

11、大红袍

大红袍的原料较为讲究,通常采摘老嫩适中的芽叶,再结合绿茶和红茶的制作工艺,制成茶品,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茶叶。现大红袍的茶树极为稀少,仅有六棵,年产量不足一公斤,极其珍贵,故其被视为国宝型的茶品。

制成茶品后的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呈绿褐色油润有光泽,茶香纯正,冲泡后茶汤橙黄清透,汤中香气馥郁、入口滋味甘爽顺滑,香气浓烈。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是什么和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和特点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大观茶论原名 《大观茶论》

下一篇:更多文化

文化相关文章
更多文化文章

精选文化

文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