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塔泉云雾茶礼盒价格 塔泉云雾茶的功效与作用

分类:文化发布者:陈维涵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塔泉云雾茶的功效与作用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塔泉云雾茶礼盒价格和塔泉云雾茶的功效与作用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塔泉云雾茶礼盒价格 塔泉云雾茶的功效与作用

塔泉云雾茶历史

据《宣城县志》记载"塔泉云雾"又称"高峰云雾"。明、清时盛极一时.据传"天生丽质难自弃,离鼻三尺奇香来"就是当年乾隆皇帝品尝"塔泉云雾"后,对塔泉云雾的赞美诗句。塔泉云雾在东晋司马睿时(公元317-322年)温山介官与宣城,进贡茗一千斤,是宣城生产贡茶的最早记载。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

蒙顶山茶的历史发展、文化介绍。

蒙山又名蒙顶山。从汉代蒙山首开人工植茶先河到明清时期,蒙山茶历经岁月,虽然有过低谷,但蒙顶山古老的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精湛的制茶技艺仍然传承有加,所产名茶层出不穷。

蒙顶山茶

秦汉以前的四川茶事

四川是茶饮文明的发源地,饮茶、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评述》中认为:“这说明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讨伐时,巴蜀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

汉代蒙山种茶情况

《茶业通史》认为;“蒙山植茶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纪要。该山原任僧正祖崇于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记其植茶史略,石碑至今尚在,是中国植茶最早的证据。”

以上记载说的是吴理真在蒙山种茶的情况,时间在西汉时期的甘露年间(即公元前53~前50年)。这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被后人称为植茶始祖。

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盛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断,人口减少,经济凋敝,人民无法生存,此时谈不上生产、文化,茶史也是空白的。

到了唐代,生产发展,国势强盛,蒙顶贡茶“号为第一”,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徽巢县县令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窥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刘禹锡亦有诗云:“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宋代以茶易马为主

宋代四川茶叶发展很快,数量居全国之冠,呈现两个特点:由于战争需要,川茶成为以茶易马的重点;同时皇帝爱好决定贡茶的命运,宋徽宗《大观茶论》:“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凤团饼,名冠天下。”贡茶重点移至建茶。

元代蒙山茶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蒙古军进入四川,雅州以及邻近各县也在劫难逃,境内收成好的田地收为军田,农事荒废,茶叶生产一落千丈,产量不及宋代的6%。

明代蒙山茶恢复发展

蒙顶茶从遭受毁灭性打击到逐步进入复苏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茶类发展方向改变和边茶生产的制约。明代开始,蒙山因其四周诸山已易他名,茶类的发展也由团饼走向散茶。

另外边茶生产扩大,以茶易马数量增加,边茶生产一边倒势不可挡。

清代仙茶入选祭祖

清代,蒙顶名茶昔日的辉煌和领先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进入恢复发展阶段。承继前代生产的品名有甘露、黄芽、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值得称道的是,清朝皇室选中蒙顶仙茶祭天祀祖,承袭多年。

文章内容摘选自李家光、陈书谦老师编著的《蒙山茶文化说史话典》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中茶的发展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南各省相继沦陷,茶叶产销陷入停顿。为了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经济部决定在川滇黔开辟新茶区。

当年12月16日,富滇新银行与中国茶叶公司各出资10万元,组织创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中茶公司的前身。

▲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用书

1939年,公司相继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佛海实验茶厂(国营勐海茶厂前身)、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1941年成立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

▲顺宁实验茶厂全体员工合影

在国难当头的环境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厂的创立,使云南茶叶从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逐步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并为滇红的诞生和普洱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中国茶业改由国家统一经营。1950年9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属国家贸易部系统。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期刊广告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中茶公司决定注册新商标。1951年3月25-27日,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广告,征集商标图案,最终“八中茶”商标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

1953年,中茶公司通知下属5个茶厂统一启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等中茶直属茶厂,都开始使用“中茶牌”商标。

白茶的起源地与历史发展

远古说

像大多数事物一样,关于白茶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神话传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后改名为太姥山。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种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

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在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唐朝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宋朝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 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明朝

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中云:“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就是现今生产的白茶制法。白茶是真正的“不近人间烟火”。

清朝

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

近代

到上世纪50年代,白茶始终都有生产或从茶农收购,保证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需要。由于场地与气候的原因,白茶产量很低,因此茶农有一句常用的话“辛勤不解天气变化”。

1963年,福鼎茶厂白琳茶厂运用热风萎凋槽技术生产白茶,获得成功,产量才开始提高。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白茶专门是出口创汇的茶类,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

而且早期的白茶原来产量少,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国内知名度低,直到本世纪初,国内才出现少量白茶,随后逐渐兴起。

许多人不认识白茶为何种茶。也就最近十数年的时间才开始名声大噪,如今市面上如此多的老白茶到底从何而来,可想而知。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塔泉云雾茶礼盒价格和塔泉云雾茶的功效与作用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茶经二之具讲的是什么 茶经二之具原文

下一篇:更多文化

文化相关文章
更多文化文章

精选文化

文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