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宽体金钱蛭的一些问题
您好!
一、人工养殖水蛭的环境、条件:
水蛭养殖不需要强劳动陪冲力、只要又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螺蛳、河蚌就可以养殖,(除海水以外),室内室外、家前屋后、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它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养殖面积可大可小。
二、养殖模式和饲养数量:
1、自然生态泥池养殖:利用农田挖养殖池(沟)老池塘、鱼荡进行修整养殖,做好防逃设备即可,池内水深保持60公分,每平方水面养殖100条,每亩养5万条左右。
2、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利用农田、荒田开挖,或老池塘、鱼荡进行用网慧段箱养殖,网箱宽度4米,长度不限,水深保持50公分,每平方水面养殖120条左右。
3、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利用家前屋后、老厂房或旧水泥场地、园子、荒地、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建造水泥池无土立体养殖,建池规格宽2米—3米,池深度80公分,长度不限,养殖面积可大可小,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池中做好抗洪出水口,每平方水面可养500—800条左右。
三、水蛭种苗繁殖及饲料管理:
1、人工养殖前乱誉水蛭对种苗的选择是相当重要关键,因水蛭有二种不同习性:“家性”与“野性”,对于野性水蛭自捕或购买来作种源,进行人工养殖是完全可以,但必须经过周期性驯养、培育,首先要从体外消毒、精选种龄、强化驯养,要求达到:家养习性一致,种龄整齐一致,水体深浅含量一致,这样才能适应人工养殖,否则种龄混乱、野性不稳定、水体环境与养殖生长环境难于适应,导致无法管理。
2、水蛭生命力强、繁殖高、每条种水蛭全年产茧繁殖,幼苗约100条左右,产茧时间能在三年以上,幼苗的成活率可达95%左右,水蛭在正常养殖管理下,一般没有疾病发生,因此不宜使用药物,养殖期间,严禁农药、化肥和化工原料进入养殖池塘内。
3、人工养殖水蛭的周期一般为5个月,从交配、繁殖、孵化出苗至成品,幼苗到成品,如精心管理,养殖时间为80天,放松管理,投食不定,会延长到半年以上,因此要丰产丰收,必须运用科学的饲料管理、强化幼苗的精养以及饲料的合理搭配,做到三定原则:定食、定时、定水。
4、水蛭饲养管理很简单,幼苗分养后,每隔3天补充一点清水,饲料来源主要以螺蛳、河蚌为主以及适量的青汁饲料,每隔2—3天投喂一次,如自然池塘或网箱养殖,半个月投喂一次,一个月换水一次即可。通过实践,每条幼苗水蛭到成品,一般吸取螺蛳为50粒左右,大约一市两。
对于人工养殖药用宽体金钱水蛭,规模可大可小,城乡居民,下岗人员都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蛭的用量越来越大,它不但可以药用、出口创汇、保健用品、化妆用品、食用也正向我们走来,因此人工养殖金钱水蛭将是一个新致富增长点!
工厂化、无土、立体、高密度水蛭养殖
一、养殖期间水蛭遇阴雨、雷雨天气,容易逃跑。
二、大塘幼苗喂食取食困难,同时受池内杂虫、天敌影响,幼苗成活率大大下降。
三、养殖期间的正常性伤亡,无法把伤亡以及腐烂的水蛭捞出,容易污染水质,产生病菌。
四、饲养管理难度大,检查巡池很难全面观察,只能隔池相望。
五、养殖池一旦产生疾病或受外界农药影响。无法更换新水,整个养殖区大塘将会受到传播病菌的危险性,特别是网箱养殖,网箱内根本无法排出污水更换不了新水。
六、成品水蛭产收不能全部捕捞,因水蛭钻进泥土中和螺蛳壳内,同时网箱使用二年要重新更换,最次投入成本。
七、泥池、网箱养殖,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水蛭成长缓慢,因水蛭的后吸盘,即是爬行足部,又是消化道系统,因此,生存在软烂河泥池塘里的水蛭,要比生存在坚硬池塘里的水蛭,生长缓慢,水蛭的后吸盘在坚硬底上爬行能促进消化功能。
怎么养殖蚂蟥
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握谈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延缓和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有抗凝血作用。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人工饲养
沼泽、泥塘养殖
沼泽、泥塘水生植物茂盛,有机物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植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防逃、御天敌侵害即可。此种模式投资成本较低,管理、捕捞较麻烦。
稻田套养
在稻田中挖沟渠、溜沟作为水蛭主要活动场所,一般按“井”,“十”等形状开挖,分沟溜式和泥塘式两种。溜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和觅食,一般宽0.4米,水深0.3-0.5米,溜沟面积占总面积10%左右;泥塘式是在稻田内部开挖泥塘,泥塘与稻田沟渠相通,沟宽、沟深均为0.4米左右,深为0.5-0.6米,占稻田面积15%左右,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水蛭危害。一般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也不要使用化肥,最好用动物粪便较理想,不仅有利于稻子丰收,也是水蛭的好饲料。
水泥池养殖
建水泥池20平米左右,宽3米,长7米,高度1米—1.2米,水深0.5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室外水泥池中需投放水草等植物,以便水蛭栖息。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立即投放种蛭,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逗旁泥、氢氧化钙等)需经过20天的淡化后才能投苗,不能一次性投苗,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总体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一般每平米投放100条。
标准化集约精山皮橡养
建议池塘长90米,宽7-8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0.5米--0.6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建设泥土栖息地,高出水面0.3米,上面种水草,以遮阴防晒,使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好防逃措施。一般每亩水面积投放种蛭2000条。
药材里的一种名叫马皇的怎么养殖
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⑴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
投放螺蛳不宜过多,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水蛭养殖
1、投饵
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仿嫌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租大举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
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扩展资料:
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弊碧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