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龙虾纤毛虫的治疗方法视频 龙虾纤毛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分类:农业科技发布者:拳王泰森

青虾固着类纤毛虫病如何防治?

【症状】病虾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以及成虾的鳃上、鳃丝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有一层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或灰黑色绒毛状物附生(图21),同时有大量的其他污物,严重时使虾体负荷增大,影响青虾呼吸、活动及蜕壳生长。寄生处往往被细菌继发性感染,寄生在鳃部时,会使鳃变土黄色或黄褐色甚至黑色,鳃组织变性或坏死,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严重时窒息死亡,尤其在缺氧时更为严重。底质腐殖质多且老化的池塘易发该病。体表、鳃和附肢等表面,附着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绒毛状物。

图21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①预防:彻底清塘,勤换水,投饲量适当,合理密养和混养森罩,保持水质优良。平时,可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20克,15天1次;或用硫酸锌粉,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泼洒,15~20天1次。②治疗:用无水硫酸锌,每立塌春哗方米水体0.3~0.5克,全池泼洒1次;严重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隔3天再用1次,用药后适量换水。或用聚维酮碘团行全池泼洒,幼虾0.3~0.5毫克/升,成虾1~2毫克/升。

用药注意事项:休药期:硫酸锌≥7天;硫酸锌勿用金属容器盛装,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

小龙虾纤毛虫病防治,小龙虾纤毛虫病怎么办?

纤毛虫是一种寄生在小龙虾及其水产品的鳃部、腹部以及消化系统内,吸收小龙虾体汁液,危害性非常大,会导致小龙虾鳃部腐烂而死亡,使肠道发生炎症,造成穿孔,引起小龙虾死亡,是小龙虾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虫害疾病。防治方法主要有:

第一,小龙虾池塘水体消毒。发现小龙虾染上纤毛虫病后,可以使用每亩10~20千克生石灰撒洒虾塘,先处理病菌;可以使用90%敌百虫原粉,用量应该为0.5~1ppm,与硫酸亚铁合用增效,减少敌百虫用量;还可以使用0.7ppm硫酸铜或者0.5ppm硫酸铜,另加0.2ppm硫酸亚铁,一般肥水多用,瘦水少用,高温季节少用,掌握不准可以先少用,第二天再追加半量。

第二,用药剂消毒小龙虾体。寄生在小龙虾身体上的纤毛虫,可以使用0.2%敌百虫晶体溶液浸洗携肆10~15分钟,能够杀灭纤毛虫及时其它害虫;也可以使用2~3%食用盐水浸洗小龙虾5~10分钟;还可以使用0.5毫克/千克硫酸铜和0.2毫克/千克硫酸亚铁合用浸泡小龙虾10分钟,都能够达到杀灭纤毛虫的作用。

第三,使用药剂拌饵食投判隐弊喂。有的小龙虾腹腔内有寄生纤毛虫,引起的炎症,可以使用阿苯达唑40毫克/千克体重,另加消炎药每100千克小龙虾使用诺氟沙星药物3克,混合拌饵料投喂小龙虾,每天一次,连续投喂3~5天即可。

第四,清塘处理污水和淤泥。小龙虾池塘水质恶化严重,小龙虾染病厉害时,要捕捞小龙虾作虾体消毒杀虫,并排放池水,彻底清塘,然后使用生石灰洒塘和敌百虫溶液喷雾,掘族杀灭纤毛虫和其它害虫,再蓄水放养。

总之,小龙虾纤毛虫病是由水质恶化,纤毛虫大量滋生,造成危害,可以通过水体杀虫灭菌、虾体杀虫消毒、药剂拌饵投喂、清塘处理等等措施,消灭虫源,防治病害。

如何治疗“龙虾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给大家分享一种龙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另外一种疾病,烂壳病。

发病原因:气单胞菌、假单胞菌、黏细菌、黄杆菌、弧菌等感染所致。

发病症状:贺扰乱龙虾外壳有明显的溃烂斑点,斑点大部分呈现灰白色,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呈现黑色。斑点会慢慢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龙虾内部感染,从而造成龙虾死亡。

疾病预防:1、龙虾苗下塘前要充分的进行预处理,至少要进行适当的消毒,比如3%的淡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剂对龙虾进行消毒。2、平时在进行捕大留小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不要把放回龙虾塘的龙虾弄伤。3、半个月到一个月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每亩地可以用30斤左右的生石灰进行常规化消毒。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池塘进行排换水操作,尽量李备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治疗:每千克饵料用3克磺胺甲基嘧啶拌饵,每天2次,连用7天后停药3天,再投喂3天。

但是龙虾的疾病更多的是在防而不在治,如果确定龙虾生病的情况下,只能尽所能的捕捞龙虾进行销售,生病的龙虾能救回来的概率是很低很低的。

另外一种龙虾养殖过程禅档中常见的疾病,纤毛虫病。

发病症状:龙虾的体表、节肢和腮上附着有脏污东西,有的发病的龙虾表面带有白色的絮状物,龙虾的活力开始减弱,食欲不断的退化,从而造成龙虾大量的死亡。

纤毛虫

疾病预防:主要是还是保持池塘,及时清理池塘腐烂水草,尤其在冬季的时候,当淤泥超过40公分的时候,要及时的清淤,并每亩地用生石灰100到150斤充分的消毒和晒塘。

治疗方法:1、可以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2、每亩地用生石灰30到40斤全池泼洒消毒,每隔三天左右使用一次,连续用三到四次。3、用甲壳净等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上一篇:白菜种子种植方法步骤 白菜种子种植方法和时间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精选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