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礼仪
在接待工作中,拍照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活动形式。一次较为正式的会面,宾主双方往往需要合影留念。通过合影,双方进一步加深了感情,能够更好地记住对方,也为双方的交往留下了正式的凭据和美好的回忆。在正规的接待活动中,无论是接待单位,还是被接待的来访人员,无一不对合影相当重视。正是因为合影在接待双方的交往中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巩固宾主双方的友谊,所以接待人员要重视拍照礼仪,讲究拍照礼仪。
尽管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拍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拍照事实上是有很多讲究和忌讳的。对于接待人员来说,要处理好合影的问题,通常要求关注下述4个重点问题:
一、合影准备
既然合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正式进行之前,具体负责操办此事的接待人员就应该进行认真的准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细节:
(一)主随客便
所谓主随客便,是指在合影之前,接待人员所在的主办方应该先征求来宾的意见,只有在来宾们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拍照。如果是正式的会晤或会议合影,最好在请柬上就注明有拍照等事宜,以便来宾提前做好着装等准备。如果来宾不愿照相,可以好言劝说,热情邀请;但如果来宾由于种种原因而坚持不照的话,合乎礼仪的做法是以来宾的意见为主,切勿强人所难。例如有些外国人士出于宗教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往往忌讳拍照,因而他们对合影多会有抵触情绪,接待人员梁高应该尊重外宾所属国的文化和习俗。
(二)布置场所
在拍照活动中,合影场所的选择和布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反映出主办方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如果合影场所十分随便或是简陋,则会相应地降低会晤或会议的档次。应该说,越是正式的合影,就越应该先期选择好场地,并进行认真的布置。临时凑合,往往欠妥。
1.选择好合适的场所。在场所选择方面,又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情况。在室内照相时,要注意场地的大小和光线的明暗等问题。在室外照相时,则要重点考虑天气和位次等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若是大风天、阴天或是十分寒冷、炎热的天气,不宜在室外进行拍照。如果因为拿不准天气的情况而事先不好做决定时,最佳方法是提前做好两手准备,到时再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决定,以防手忙脚乱。
2.考虑到背景的布置。比如是否要挂横幅、横幅上如何书写、横幅讲究与否都是事先就应该安排好的问题。同时,如果合影人数较多,还要考虑来宾在拍照时所用座椅的摆放问题。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去租借专门用于合影的背景站架。
(三)备好器材
拍照时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器材,如照相机、闪光灯、三角架、胶卷以及根据合影规模而选择的相应的镜头等等,均应提前备好、备足,防止在合影时发现短缺,令人措手不及以致影响到合影的效果。在正规的拍照活动中,最好请专业的摄影师,使用专业的摄影器材进行拍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拍照效果的到位。同时在拍照活动中,相同的场景最好也多拍几张,以防万一,更不能拿着“傻瓜机”进行拍照。
(四)确定时间
正规的合影,在必要时要向所有参加者通报具体的时间,使大家有所准备。此外,还应要求大家遵守时间、准时到场。同时,在拍照活动中,要抓紧时间,讲究效率。用最快的速度组织参与拍照的人员排好位次,开始拍照。拍照活动最忌讳的就是无人组织或者是组织不力,以至大家拖拖拉拉,把拍照当成了聊天叙旧和自由活动。这样,不但耽误大家的时间,而且还会显得主办方组织能力欠缺,使接待人员在专业水准的表现上胡腔“丢分”。
二、合影排位
合影时,有时需要排定具体位次,有时则不必。但是在正式场合所拍摄的合影,一般应当进行排位。在非正式场合所拍摄的合影,则既可以排列位次,也可以不排列位次。
如果有必要排列合影参加者的具体位次时,应首先考虑到是否方便拍摄。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以下7点:场地的大小;人数的多少;背景的陈设;光线的强弱;合影参加者具体的身份,高矮和胖瘦;方便与否。
在一般情况下,正式裤渣衫合影的总人数宜少不宜多。在合影时,所有的参与者一般均应站立。在必要之时,可以安排前排人员就座,后排人员则可在其身后呈梯级状站立。但是,通常不宜要求合影的参加者以蹲姿参与拍摄。另外,如有必要,可以先期在合影现场摆设便于辨认的名签,以便参加者准确无误地各就各位。
在安排合影的具体排位问题时,关键是要知道内外有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国内合影的排位习惯
国内合影时的排位,一般讲究“居前为上”、“居中为上”和“以左为上”。具体来看,它又有“人数为单”与“人数为双”的分别。在合影时,国内的习惯做法通常是主方人员居右,客方人员居左,即“以左为尊”。
(二)坚持涉外合影的排位惯例
在涉外场合合影时,应遵守国际惯例,讲究“以右为尊”,即宜令主人居中,主宾居右,其他双方人员分主左宾右依次排开。简而言之,就是讲究“以右为上”。
三、拍照表现
在正规场合拍照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此各方人士都要认真对待。具体到个人表现时,主要讲究的是着装正规、仪表整洁和表情自然这3方面。
(一)着装正规
在拍照场合中,合影的参与人员的着装要求是正统、端庄、规范。一般说来,参与人员在拍照场合最为标准的着装,主要是深色的西装、套裙或制服。具体而言,男性的着装应做到正规、干净、文明、整洁,而女性的着装则应力求达到高雅、庄重、严肃。通常,男性可以穿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西装或民族服装。女性则可以穿各式套装或者长裙等等,要努力从服装上显示出自己的修养和气度。在正规拍摄场合,一般来说,都不宜穿着夹克衫、牛仔裤等便装,更不能穿着短裤或背心。同时,要注意鞋袜的搭配,不要在裤脚露出衬裤,或者是深色的鞋裤中有一截浅色袜子,更不要出现“三截腿”的情况。从总体上说,女性要根据“TPO”原则和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服饰,使服装与时间、地点、环境相匹配,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要把自己打扮成“花蝴蝶”而以遭侧目。男性则要特别讲究“三色原则”,以防自己的服装出现三种以上的颜色而显得杂乱无章。
(二)仪表整洁
仪表整洁是每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首要礼仪要求,在拍照场合就更应该如此。因为照片成型后就无法再改,所以在参与拍照活动时,个人仪表通常都会备受关注。作为第一印象,仪表将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因而参与合影人员应该依照规范并且参照个人条件。对仪表进行必要的修饰,扬其长,避其短,设计和塑造出美好的个人形象,令人赏心悦目。具体而言,要做到仪容美,就要注意干净整洁、略加修饰。所谓干净整洁,是指要注意个人卫生,其日常仪容必须做到无异物、无异味。所谓略加修饰,则是指对个人仪容的修整和装饰,如理发,修剪鼻毛、耳毛、指甲等。尤其要注意的是,通常来说,人们讲究“上看头、下看脚”,所以参与合影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发型的选择和设计。此外,女士应该适当地进行化妆,但切记一定是“清水芙蓉”,淡妆示人。
(三)表情自然
对于参加拍照的人员来说,在拍照活动中,不论是神态表情过度夸张,还是过于沉重,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神态表情,都是不应该的。拍照时的基本表情应当和蔼、亲切、友善。所谓表情和蔼,是指其在拍照场合中要努力使人感觉易于接近。而所谓表情亲切、友善,则是指表情要放松,要自然,能够令人感到与人为善,一见如故,没有距离,平易近人。若态度冷漠、沉重、呆板、做作甚至怀疑、敌视,是绝对不会令人感到亲切的。总体而言,在拍照过程中,大家要有友好的眼神、真诚的笑容以及自然的表情。
(四)举止有礼
在拍照时,还要注意行为举止必须彬彬有礼,特别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比如,手不能随意插在裤袋里。无论天气怎样炎热,都不能当众解开纽扣或脱下衣服。不要在排列队伍中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还要注意不要遮挡了别人的镜头。同时,如果不是患有眼疾,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戴着墨镜照相。
四、拍照忌讳
在拍照活动中,对于接待人员而言,除了注意上述的礼仪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止犯忌。
(一)提供照片
合影之后,主办方应主动向参与合影的各方人士提供照片,并保证人手一张。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有头无尾”。那样会让合影的各方人士产生自己是“道具”之感,是很不礼貌的。
(二)忌讳他用
接待人员切记,公务合影照片,只宜作为资料或纪念。一般不宜用于对外活动,更不能在没有征求拍照参与者同意的情况下就随便发表。
怎么辨别照片的真假
呀
随着老照片收藏热的兴起,假冒伪劣老照片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那么如何判断老照片的真伪呢?
仝冰雪先生认为,要判断一张影像是照片还是印刷品或其它画像等,主要是看有没有泛银现象。因为老照片感光剂和印制工艺的特性,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存放,老照片在光线下,侧面看,都会有局部泛银现象,而印刷品不会有此现象。具体有以下五种辨别真伪的方法。
第一、看。1890年之前的照片,除了银版和铁版等硬版照片外,基本都是蛋白照片,就是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在很薄的普通纸上印制的,这种纸很薄,但大部分照片都会贴在一个硬纸版上。蛋轿冲和白照片,经过一百多年的保存,一般看不到有光泽,颜色发清,或发黄。一般来说国外摄影师拍摄的发清,中国摄影师拍摄的发黄,主要是当时中国摄影师定影技术不过关的缘故。
1890年以后的基本为银盐照片,但前期的相纸(1910之前)颜色发清,较厚,而1910年之后的相纸纸基才较白。
第二、看清晰度。原版照片是从底版直接印制的,清晰度很高。而翻拍的照片清晰度都会大大下降判帆。一般来说,仔细观察,这些翻印的照片在照片里都会有一些水印或者划痕,这是因为翻拍之前的照片在存放过程中引起的。翻印或翻拍的照片收藏价值大大降低。
第三、看尺寸。清代照片最长不会超过30厘米。一般来说,1880年前的蛋白照片都是25X20厘米左右,1880年到1890年的蛋白照片稍大一些,而民国后随着扩印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大照片。清代的全景照片都是一张一张照完后手工拼接的,直到1910年后才见到转机的照片。
第四、看划痕和裂痕。早期的照片,不论是银版、铁版还是常见的蛋白照片,是在纸上涂了一层感光剂显影而成的影像,经过多年的存放,由于外界温度的不断变化,以及存放地点的不断变换,照片感光剂层都会产生细小的划痕或裂痕,尤其用观察就会更明显。
后来的银盐照片虽然感光剂和纸基是一体的,但存放时间长了,整个纸基也会有裂痕或者划痕。而那些利用化学方法作伪的老闭盯照片用放大镜或侧着逆光看则很光滑,不会有裂痕或划痕。
第五、看内容。从照片的内容来判断照片的拍摄年代,拍摄者等。这个鉴别,需要鉴定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需要积累相关知识才能做到。
拍照时怎样区分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摄影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区分:
1、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御指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中景: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
3、近景: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
4、特写:画面的歼昌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由于特写画面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画面细节最突出,所以能够最好地表现对象的线条、质感、色彩等特征。
扩展资料:
景别中除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还有一个是远景。
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远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氏拆扒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