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时间和方法
生姜的种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
生姜适合种植在选择渗透性强的沙质土壤,将姜块放入药剂内浸泡20分钟,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5天后进行播种,播种的株隔为30厘升顷米,行隔为40厘米,将发芽的部位朝上放入土坑即可。生姜种植期间追肥以适量有机腐肥、钾肥为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一般在11-12月份进行采收。
九月初进行第二次施肥,亩施复合肥45千克、钾肥30千桐笑滚克,可以促进块茎壮大,一个月后进行第三次追肥,追肥量为复合肥23千克、钾肥15千克.生姜种植期间需要根据土壤局余干湿情况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
(1)生姜斑点病可以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
(2)姜螟和姜蛆严重影响生姜的质量,可以选用敌百虫、辛硫磷等药物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防治效果明显。
(3)发生腐烂病后需要及时拔除病株,将病株附近的土壤挖走,并撒上一层石灰进行消毒杀菌。
河南生姜种植方法河南生姜如何种植
l、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合理漏旁嫌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启闭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5、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返手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生姜什么时候种植好?怎样栽培和管理?
生姜是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性蔬菜。
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
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姜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俗话说“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
种植地区广泛,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蔬菜作物。
国内生姜种植地区广泛,产量高,是一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蔬菜作物。
现在已经进入了春季四月份,气候逐步温暖了,又到了种植生姜的季节,生姜一般是几月份种植呢,生姜怎样栽培和管理呢?
一、生姜一般几月份种植?
姜喜温暖,姜块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平均温度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低于10℃,姜块容易腐烂。
生姜时间要根据生姜的生长发育适合的温度来判断,各地的温度变化不一样,适宜种植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生姜播种期都比较晚,在我们贵州适宜的栽培时间是不相同的,在暖热地区以3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温和地区以4月中旬后播种为宜,温凉地区以5月上旬播种为宜。
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时间可以适当提伍碰前。
二、生姜怎样栽培?
1、种植生姜土地的选择,生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需要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地。
要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者沙壤土和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种植,不宜选择粘重潮湿的低洼的土地和瘠薄保水性能差的态度种植。
生姜不宜连种,必须与其他蔬菜进行三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病的发生和危害。
2、整地施肥,生姜生长旺盛期比较长,生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狭窄,因此用来种植生姜的土地必须进行深翻暴晒,使土壤风化疏松,以利生姜的根系生长发育。
生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所以需要的肥量多,每亩要施放腐熟的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堆放发酵的饼肥50—100公斤、磷肥50—100公斤。
3、姜种的处理:
选种:播种前选择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没有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子,每亩用种量150—250公斤,凡是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到腐败病的感染,不能作种。
消毒: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
或者用1.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
晒种:为了出芽快并且整齐,在播种前将已经选好、消毒好的姜种晒2—3天,直到姜皮变干发白时进行催芽。
催芽处理:在播种前一个星期左右,选择在晴天将种姜翻晒几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一层层地放好姜块后,再覆盖草帘或者稻草,要绳子扎紧,放在20—30℃温暖的室内,保持竹筐内湿润。
经过20多天后,当幼芽长1厘米左右就可以取出来放在温室或者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粘上草木灰就可以播种了。
4、栽培方法,生姜的栽培方法有高厢栽培法和条垄栽培法。
在播种时要将芽朝上放,播种后覆盖泥土5—6厘米,使姜块尽快出苗。
高厢栽培法:就是将栽培土地耙平开沟,做成厢宽120厘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横开种植沟3条,施入腐熟的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以栽培腔山谈8000—9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底带,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积水烂根。
条垄栽培法:这种栽培方法是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照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以后培土作成垄,这种方法每亩可以种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比较好的梯地或者斜坡地栽培。
三、生姜怎样管理?
1、遮荫:生姜喜阴,怕直射光烈日晒,因此生姜播种后在生姜苗高17厘米左右时就要搭1米高左右的遮阳棚,在秋季生姜的地下部分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时间撤去覆盖在遮阳棚上的遮阳秸秆。
2、水肥管理:生姜在生长期间,要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要掌握先淡后浓的追肥方法。
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要的肥料比较少,一般要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并且唯橡地下部开始经姜块,需要的肥料较多,要多施勤施,可以在人畜粪水中加入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肥即可以作为肥料又可以作为水分,效果比较好。
3、中耕除草:姜喜欢土壤疏松通气,因此在姜生长发育时间要进行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
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一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并且地下部已经开始膨大,要进行浅中耕。
4、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因此需要经常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培土3—4次,培土可以增厚土层,防止姜块暴露出土面降低质量。
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透气,以利于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5、姜瘟的防治:生姜病虫害比较少,主要是姜瘟(姜腐败病)危害严重。
姜瘟发病的时间通常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病蔓延。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几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的时间成片死亡。
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
并且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
姜瘟的病菌主要在贮藏的姜块或者土壤中越冬,可以在泥土内存活两年以上,通过水流及肥料进行传播危害。
姜瘟的防治主要是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栽培、严格挑选没有病的姜种,实行种块消毒、开好田间排水沟渠、及时拔除中心发病植株,并且在病株周围撒放石灰消毒、发病后要及时用50%代森铵1000倍溶液进行喷洒2—3次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6、采收:姜的采收与其他蔬菜有所不同,可以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采收老姜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进行采收,嫩姜可一般在8月初就可以开始采收,作种用的老姜采收是在地上植物株具有4—5片叶子时,大约在6月份中、下旬进行采收。